大维德基金会
⑴ 汝窑茶杯怎样开片
很多使用汝窑茶具的朋友发来私信问我,汝窑是开片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我的杯子开片不均匀,看起来脏乱不堪,为什么有的开片纹路是金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怎么样才能养出漂亮匀称的金线等问题。
10,汝窑开片大好还是小好
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了解汝窑的朋友都知道,汝窑是经过高达1300多°高温烧制的,在这个高温情况下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烧出来器型能否完整都是问题,就更加别说开大片还是小片,其实不管是开大片还是小片,只要使用对了方法,时间长久之后润养出来的杯子,便会越养越美。随着年头变久,其釉色和釉面也会愈发温润,像一块经这几代人使用过的古玉,散发出迷人的荧光,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⑵ 宋代八大名瓷包括哪些各有何特点
河北曲阳定窑:
在宋代属定州(现曲阳)境内,故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代,经过五代,于北宋时达到鼎盛时期,在元代时仍继续生产。以出产白瓷着称,胎薄而轻,质地坚硬,色泽洁白,不太透明;此外定窑也烧制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分别称“黑定”、“紫定”、“绿定”。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
定窑虽然是民间瓷窑,但北宋后期也为宫廷烧造了大量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河南汝州汝窑:
在宋代属汝州境内,故名“汝窑”。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在北宋被金灭掉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几十年,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就已经很稀有了,流传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仅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十家。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周身布满纵横交错的纹片,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说。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禹县钧窑:
是宋代初河南钧台(今禹县)建立的瓷窑。钧窑土脉细,釉彩有兔丝纹:红的像胭脂、朱沙,青翠的像葱,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种颜色,俗称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兰等色彩。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同样的釉色,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成后,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样,并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开封官窑:
是北宋大观、政和间官府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窑,称为官窑。官窑瓷器土脉细润、紫色,体薄,紫口铁足(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大观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大绿三色;政和以后的官窑瓷釉只青带粉红色,但是有不同浓淡。修内司郊坛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
官窑瓷器常发生窑变,除本色釉外还会变出黄色、红紫色的蝴蝶、飞鸟,走兽等形状。
浙江龙泉哥窑:
哥窑器物胎色较深,胎质细腻,足边及口沿釉薄处也可见深色胎,制作工艺精湛,装烧方法亦采用支钉支烧或垫烧,一些盘炉器物的足底有极为规整的圆形支烧痕。釉色以青灰、米黄为多,釉质肥润,釉面有细碎的片纹,纹分两种,一种开较大的黑色片纹,另一种是在黑色片纹中又开细小的黄色片纹,俗称“金丝铁线”,是哥窑器物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河北磁州窑:
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
磁州窑以黑釉剔花瓷和铁锈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纹饰,将纹饰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烧成后黑白对比分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装饰效果。
陕西耀州窑:
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代。耀州窑瓷以刀代笔的刻花装饰最为精湛,运刀挥洒如行云,刀下线条如流水,讲究一气呵成,刻成后纹饰奔放遒劲,线条活泼流畅,立体感极强,再施以透明的青绿色釉,烧成后更显器物淡雅秀丽,格调高峻。装饰技法以刻、印、划、雕、堆、镂空为主。
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窑: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⑶ 宋朝的瓷器会落 大宋官窑 的款吗
宋代有大宋通宝钱币,就会有大宋官窑款瓷器,大宋官窑只代表北宋赵徽宗京师私立的官窑,真品很少见到,所以说目前还有争议,就像50年代以前认为没有元青花一样,如果没有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写有张文进的那对至正型大瓶作证,到今天也不会认可元代有青花瓷,所以说有记载的有传说的事情,就有可能会存在,只是太少,有待真品出现吧
⑷ 黄秀纯是鉴宝专家吗
是的!
黄秀纯专家老师是中国古董文化鉴定专家,从事古董鉴定工作,一直以来黄秀纯专家老师深入钻研中国古董文化,对于陶瓷器鉴定有颇为深刻的认识和经验。
主要著作: 《北京龙泉窑发掘报告》、《北京金代皇陵》、《白釉红绿彩瓷赏析》、《辽韩佚墓出土越窑青瓷》、《钧窑及钧窑系》等。
现任:
■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考古学会会员
■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
■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高级鉴定顾问
■博宝艺术网特邀专家
■CCTV《鉴宝》专家团成员
■《鉴宝》杂志学术顾问
■北京海津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
黄秀纯老师目前就任上海成昊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首席鉴定专家。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黄秀纯老师主要代表
黄秀纯自传《考古人生》
[2]《北京龙泉窑发掘报告》
《北京金代皇陵》
《白釉红绿彩瓷赏析》
《辽韩佚墓出土越窑青瓷》
《钧窑及钧窑系》等。
黄秀纯解读元青花的前世今生
从“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到拍卖场上的疯狂,不到百年时间内,元青花的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散落在各地的元代青花瓷由此有了这次空前的团聚,穿越了沧桑,73件元青花同诉14世纪的一段传奇。
标准器的集中
亮相
元青花真正纳入人们视野与第一标准器的亮相有关。
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R.Hobson)在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藏品中发现一对从福建华侨吴赉熙手中购得的青花龙云纹象耳瓶。北京文物研究所陶瓷专家黄秀纯介绍,这对青花龙云纹象耳瓶原本供奉在北京智化寺,不知为何流落国外。
这中间不得不提到的是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还是1929年,吴原本打算将这对青花云龙象耳瓶送到琉璃厂的古董店出售。然而其中一只瓶子颈部的题记却让所有的古玩商都不敢接手。原来,在这只瓶子的颈部,蕉叶纹空白处书有6行62字的青花楷书题记:“信州路玉山县顺诚乡德教里荆唐社奉圣……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文中的纪年款识“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就是1351年4月,是元顺帝时期。而在清末的古玩商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常识:“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几乎所有的古玩商都将这一瓶子定为赝品。
或许因无奈,或许因气愤,吴赍熙将这对瓷瓶带到英国,并卖给了一个叫大维德(Percivsl David)的人。这才有了英国学者霍布逊的新发现。
作为英国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陶学家霍布逊,首先对瓶颈上所书“至正十一年”的年号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眼前一亮:由于它们的出现,一段中国陶瓷史将由我——一个外国人来改写。霍布逊当即发表文章。
然而,霍布逊对元青花的发现基本是束之楼阁。以至于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收藏到一件精美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罐还被定为明代正德年产品(后来改为元代,现藏大维德基金会)。
20多年后,也就是1952年,美国学者弗瑞尔美术馆馆长约翰·波普(John Pope)又以这件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瓷为标准器,对照伊朗阿塞拜疆的阿尔德比勒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普·撒莱宫殿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其他青花瓷器进行了深入的类比研究,确定了数十件原来划归为明代的青花瓷器为元代青花瓷,并提出了“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元青花才渐渐进入到学界的研究视野内。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陶瓷专家黄秀纯指出,不要说清末,即使是在上世纪60年代前,多数人还没有元青花的概念,而学界也只是零星的讨论,“60年代我刚开始学习瓷器鉴定,对于青花瓷一般的说法是认为明洪武、永乐阶段。”
而如今,至正型和非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几乎成了元青花分类的一大标准。随着研究的深入,作为第一标准器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瓷也找到了更多的代表器型姐妹。首都博物馆陶瓷专家王春城指出,此次展览中,就是一次标准器的大亮相。
其中,出土于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的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就是一典型。这件八棱带盖梅瓶高达51.5厘米,形体巨大。
首博镇馆之宝率团
黄秀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参与过元大都的考古发掘。经过8年的考古,发掘26处遗址,之中便有元青花瓷的出土,现都藏于首都博物馆内。
为了这次展览,首都博物馆将家珍亮相,其中包括1970年出土于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的元青花凤尾扁壶等。
说起这些元青花的出土颇有一番故事。1970年初,黄秀纯等考古研究人员正在单位学习,突然接到一铁路工人的反映,称旧鼓楼大街豁口发现了青花白地的瓷器,“一听这话,于杰就特意跟我说,这事非常重要。”
于杰是考古界的前辈。黄秀纯回忆,于杰一听到这消息就非常激动。因为旧鼓楼大街豁口是明洪武时期的城墙所在,而元代的东西早就被埋入了地下,“那地底的东西肯定要早于明代。”
然而,在那个特殊年代,于杰等人被要求学习,只能允许在每周的二、四、六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于杰和黄秀纯决定先赶到现场。问当时的工人,结果却被告知那些瓷器都被砸碎了。黄秀纯至今还记得于杰听完此消息后,悲伤立马溢于言表。于杰和黄秀纯借了两把铁锹,在允许的日子里开始了挖掘,“挖掘后,我们将这些瓷片进行黏对,发现有十几件元青花。”
这其中,就包括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凤尾扁壶。
为了加以对照,此次展览中特意展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出土的青花凤尾扁壶。与首博藏的凤尾扁壶不同的是,新疆的凤尾为锯齿纹,首博为卷草纹,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鸾一凤”。
伊朗吹来异域风情
元青花已将外销纳入了制瓷工艺中,为了适应外销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这些异域型元青花多为花口大碗、大盘等。此次从伊朗国家博物馆借展的6件外销异域青花瓷,就是典型的代表。伊朗是除中国之外保存青花瓷最多的国家。王春城指出,根据出版物来统计,伊朗共藏有40多件元青花。
现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青花蓝地白花双凤纹菱花口大盘,口径46厘米,王春城解释这么大的口径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地区的生活习惯而制作的。
青花瓷以鲜活、艳丽、明快在元代瓷器中独树一帜。素胎勾勒、钴料呈色、釉下彩绘,从中原文明中汲取养料,又吸纳草原的豪情,更蕴含着异国的风韵。但它的天价比它的特色更吸引眼球。元青花为什么这么贵?这还要从元青花的家世说起。
元青花的前生
元代历史较之元明清为短,只有98年,然而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元青花的出现,让我们对青花瓷的认识向前推到元代,但元青花真的是一蹴而就?
成熟完美的元青花,似乎在挑战中国瓷器发展史中的常规。不过,很快扬州的一次发现便推翻了这一疑问。黄秀纯介绍,1975年在扬州发现的一块蓝彩枕片,引发了唐青花的说法。
1975年,南京博物院在扬州唐城遗址晚唐底层中发现一块用蓝料绘成图案的枕片。随后1983年和1990年的两次发现让文博界有了更多的证据。
就在唐青花渐露面目时,各地也时有宋青花发现的报道。1956年,在拆除浙江龙泉金沙寺塔时,在底层发现了一完整的青花碗,根据同时出土的塔砖模印“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推断这一青花碗是北宋初年。
不过,在王春城看来,唐青花的存在已是既成事实,而宋青花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从唐青花的星星之火开始,元青花终成了燎原之势。王春城解释,即使我们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宋青花的存在,但从瓷器发展脉络上看,宋代瓷器非常发达,烧造瓷遍地开花。尤其在河北磁州窑,釉下彩绘的绘画技术都已经很发达,这些都为元青花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因为青花瓷必须是釉下彩。”
事实上,釉下彩技术已经有多年的发展,王春城介绍目前可知的最早釉下彩瓷器为三国时期吴青釉釉下褐彩盘口壶。
与釉上彩不同的是,釉下彩必须要先在做好成型的胚胎或素烧瓷胎的表面,用含金属氧化物质的天然矿物作为颜料来进行彩绘,描绘出装饰纹样。进而外施一层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釉料,入窑高温一次焙烧而成,“透明的玻璃釉,透出下面的彩绘,这样经年使用后,使用痕迹伤及的是釉,而不是彩,可以保持色彩始终艳丽。”
元代包容性养出元青花
元青花成熟魅力的绽放,更被视为是一种多元文化交流下的产物。
唐青花的出现,或已受了波斯陶蓝花白地的影响。而到了蒙古人那儿,这种对蓝白的喜欢已经成了一种崇尚。
王春城解释,元代蒙古人是第一民族,色目人是第二等级,其中色目人就包括回族。由此,伊斯兰文化在当时甚为发达,“回族文化对于元青花有很大影响。”
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代的各类文献中,都将这种东来的穆斯林统称为“回回人”,“历史上伊斯兰国家人经商能力强,在经商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由此必然会对元代青花的制作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南北交流也成了元青花成熟的一大动因。王春城指出,中国自五胡乱华时代,就有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北方中原人员开始往南迁,“这部分人口大迁徙中自然包括艺术匠人,这种人口流动对于文化的交流有一定影响,在元代也是如此。”
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较强,类似磁州窑就是以绘画见长,自然也就在南迁后将这一特色予以发挥,“元青花与一批有素质的文人参与也有关。”
事实上,无论是异域文化的交流,还是南北文化的交流,都是元代文化包容性的体现。王春城认为正是这种文化的包容性让元青花最终成为世界的精彩。元代统治者,只统治了98年的历史,然而烧制的瓷器不仅有元青花,还有青白釉瓷器。
“小小景德镇烧的青白釉瓷器和青花瓷就呈现了多种风格,这主要是元民族的包容性非常强,对佛教、道教、儒家都吸收,这种文化上的习性在流传的器型上就可见一斑,”王春城指出,没有元代的打造,青花很难成为国瓷。
而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还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翎毛走兽、龙凤,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画人物。
之后又着重于刻画人物,这主要受了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情节画被匠人们热衷。而朱元璋没拿下江山之前,长时间驻扎于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也许有过影响,由于他的关注,人物纹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元青花以沉稳动人
从唐青花向元青花的跨步,王春城用纯兰墨水向碳素墨水转变这一比喻。从绚丽的唐青花演变成沉稳的元青花,这不啻是一场蜕变。而这一切与青花瓷的原料极为相关。
青花瓷中的青花一词,在王春城看来颇具形象功能,“青花简单地称,就是白地蓝花瓷,古代青和蓝相同。”
而之所以发蓝,这与一种神奇的钴料有关。青花瓷以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然而,不同时代的钴料成分是不同的。
唐青花瓷胎还不十分致密,白度不高,在胎、釉之间均施有一层白色化妆土。唐代青花瓷器的青花料成色大多发色鲜艳,青花纹饰的成色大多数不稳定,有流、晕散现象,“从视觉效果来看,唐青花比较绚丽,蓝得更为艳丽,是纯蓝墨水的感觉。”
唐青花青花料中可见明显的黑色结晶斑点,结晶处成色更显浓艳。据测,唐青花的主要着色元素是含高铜、低锰的钴矿料。此外,唐代青花瓷器的釉氧化钙含量较高,属石灰釉,烧成温度达到1170-1210度。在高温下,釉的黏度较小,加之釉层很薄,青花色料在高温下烧成时易于扩散,故唐青花的青花料往往扩散到整个釉层,在有色料的部分将釉层染成蓝色玻璃体。
到了元代,元青花的瓷胎则开始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配制的制瓷原料,在瓷石的胎泥中渗入了一部分高岭土,而中国瓷器在宋代以前都是以单一的一种瓷石为原料制胎的。这一革新使得元青花瓷器胎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明显增加,达到20%左右。比较沉稳。
而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类似国产料有平等青、浙青,进口料则有苏麻离青。这是根据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当地人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
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王春城指出,在部分元青花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钴料的不同,使得元青花的蓝更沉稳,是碳素墨水的感觉。”
不过,元代青花瓷器的制胎原料,因淘炼技术不如明、清,故胎内所含的杂质较多,致使在砂底上可以看到砂眼、刷痕和黑褐色的铁质斑点。在底足、口边常呈现一种火石红斑,俗称“火石釉”的。由于元青花多砂胎底,胎体厚而重,虽然烧成温度已达1250度,但还烧不透,瓷化程度也不高。直到明初,胎上还有明显的粗糙轮廓,器底还附有窑渣。
■昂贵之源
元青花在元代就已稀罕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出了一件“鬼谷下山”的元青花大罐,成交价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成为全世界中国工艺品中的最高拍卖价,纪录保持至今。
1993年至1996年,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系博士蒋奇栖,曾考察土耳其、伊朗、日本等地博物馆后,得出结论:现在所知的(元青花)只有300件。此后,这句话被误传为“全世界只有300件,激发了人们的淘宝热情。”王春城认为,蒋奇栖的考察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后,国内一些地方也有元青花出土。
存世量或许已经突破了300件,但元青花的存世量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王春城指出,元青花现在的火爆,纵然与国际拍卖市场有关。但追溯历史,元青花在元代本就是稀罕品。现在能推断的是,元青花在当时社会是作为重要艺术品存在,从历史存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来看,元青花在当时就是珍稀品。
73件元青花珍品盛大来京,齐聚首都博物馆,其中既有首博的镇馆之宝,也有伊朗国家博物馆的送展珍品。元青花为何价值连城?它的艺术魅力源泉何在?本报记者将和专家一起解读元青花的秘密。
这其中,就包括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凤尾扁壶。
为了加以对照,此次展览中特意展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出土的青花凤尾扁壶。与首博藏的凤尾扁壶不同的是,新疆的凤尾为锯齿纹,首博为卷草纹,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鸾一凤”。
伊朗吹来异域风情
元青花已将外销纳入了制瓷工艺中,为了适应外销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这些异域型元青花多为花口大碗、大盘等。此次从伊朗国家博物馆借展的6件外销异域青花瓷,就是典型的代表。伊朗是除中国之外保存青花瓷最多的国家。王春城指出,根据出版物来统计,伊朗共藏有40多件元青花。
现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青花蓝地白花双凤纹菱花口大盘,口径46厘米,王春城解释这么大的口径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地区的生活习惯而制作的。
参考了解:http://ke..com/view/9105868.htm
⑸ 哥窑瓷器落款有官字的吗
哥窑瓷器落款有官字的,下面介绍一下哥窑以及鉴别方法。哥窑瓷器以炉、瓶、洗、盘、碗等仿古式样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开片中套小裂纹,即所谓的“金丝铁线”。哥窑瓷器的釉属于无光釉,釉层极厚,有的地方厚到了与胎 的厚度相同的程度,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哥窑瓷器的胎体多为紫黑色、铁黑色或黄棕色,说明胎料中含有较多的铁质和其他金属杂质,因此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作为一种变废为奇的名贵瓷器,从明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仿哥窑瓷器,到了清代发展到了顶峰,其逼真程度往往令人难以分辨真假。
哥窑瓷器的鉴别方法
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的名窑。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国际拍卖市场上,近两年每出现一件,一般成交价都在上百万美元。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哥窑瓷器,95%以上都是现代仿品。目前,对哥窑瓷器的认识,主要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古代文献记载。据《国宝大观》175页程晓中“哥窑海棠式洗”说:“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哥窑记载,最早为明宣德三年(1428年)的《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这里除柴窑迄今既不见器物,也未见窑址外,余下便是赫赫有名的宋代五大名窑。稍晚有明人曹昭的《格古要论》:‘旧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对哥窑记载最详细的,要属嘉庆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根据这些记载,人们便把上海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世界著名博物馆以及一些收藏家收藏的青釉带开片,有紫口或有铁足的器物称之为传世哥窑。”二是清宫旧藏的流传有序的哥窑瓷器。传世哥窑的器型主要有八方杯、炉、洗、盘、碗、罐、瓶等;釉色主要有青黄色、月白、影青等色,以青黄色为多。胎体颜色分黑灰、浅灰、深灰、土黄等色,以黑灰色胎为多。哥窑瓷器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开片,它是由于瓷器冷却时,胎釉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的一种缺陷,但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哥窑以优美的开片而闻名,有金丝铁线之称,其大开片中套小开片,大开片颜色发黑闪蓝,称铁线,小开片颜色发金黄,称金丝。从清宫旧藏的传世哥窑瓷来看,不完全具备紫口铁足的特征。有的有紫口,无铁足,有的有铁足,无紫口。哥窑瓷器从元代末年到明清以至现代都有仿制,明清仿制哥窑瓷大多都有年款,也有没年款的。明清仿哥窑瓷器与哥窑瓷器特征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⑹ 汝窑的价格
由于汝窑瓷器存世量只有67件半,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一片小小的瓷片也要百万有余。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
汝窑的过人之处:
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汝窑
⑺ 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瓷器放在哪个博物馆里
大维德基金会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大维德爵士( Sir Percival David)1950年将所藏中国古代陶瓷捐赠给伦敦大学,于1952年正式成立为大学博物馆,就是现在的大维德中国艺术馆(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
⑻ 马未都:我的新博物馆建成后,将捐出名下文物,儿子会支持吗
马未都的博物馆目前已知有五家,北京、上海、厦门、杭州、天津等。其中,北京是本馆,其他几家是分馆。但是马未都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本人对于自己的新博物馆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按照他早年的说法“我的新博物馆建成后,将捐出名下文物,还获得儿子的支持”,可见马未都是下了一个非常大的决心。那么,马未都的新博物馆钱从何而来?捐了之后又如何运转?
马未都儿子毕竟常年在西方环境中,讲究独立自主。马未都说新博物馆建成后将捐出名下所有文物,马天就当即答应捐了就捐了吧!一个有眼光的父亲,一个有大局的儿子,马未都父子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刻。曾几何时,有不少人在质疑马未都为何不把文物给捐了?反正,围绕这个话题如何如何说的比较多。其实,马未都没有我们大家伙想的那么狭隘,他早就把这个问题想好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未都担得起一声“马先生”!
⑼ 元青花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仿制的
四十年代,
就元代青花鉴定,个人和行业买家观点,相互交流学习。
1.画工流畅自然,比较典型纹饰,和蒙古文化纹饰。
2.画风大派,仿品拘泥。
3.苏料。
4.铁锈斑。
5.晕染。
6.接胎痕。
7.手拉加印模复合胎。
8.火石红。
9.高领,麻仓,二元配方。
10.修胎跳刀。
11.出土沁。
12.胎断面蜂孔纹。
13.缩釉棕眼。
14.螺旋胎。
15.包浆肥厚。
现在骗子拍卖公司多,注意保护自己。 鄙人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