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户手续 » 网上物流进入新保险时代研究论文

网上物流进入新保险时代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8-29 04:54:08

㈠ 关于物流管理的论文

【内容提要】电子商务和资讯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务赖以生存的基础,形成了对传统营销策略和市场理念的冲击和挑战。然而交易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后台的物流管理产业,传统的运输仓储方式在新的经济模式下,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本文通过围绕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业的关系证论,探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业(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引起的冲击,以寻求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摘 要 题】电子商务
【关 键 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关系与策略
【 正 文】 随着新经济时代来临,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交易活动,使贸易洽谈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解决,给传统经济带来翻天覆天的变化。然而交易的最终实现还有赖处于后台的物流产业,传统的运输仓储方式在新经济的模式下,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发现现代物流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运输仓储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整合的大势已经来临。然而,我国发展物流管理业的形势并不让人乐观。建立现代化物流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中,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还是物流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最终将会是电子商务改变物流,而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的全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和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四种基本“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前面三种“流”的管理过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而实体流的过程必然涉及到渠道的物流管理。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仍然可以由传统的经销渠道完成。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试想,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由于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那么对企业来说,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是能否吸引顾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所以电子商务时代,建设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管理体系,既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各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现代化的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物流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严重脱节的问题。目前的电子商务只能是靠网络订货,靠物流体系送货。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最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我国,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尚不完善,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应改造物流设施,建立与电子商务衔接的配送体系。否则,物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最大的瓶颈。因此,建立现代化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首先,物流保障生产。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采购的材料要及时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现代化物流的发展滞后,现代生产的全过程将难以顺利进行,便捷的电子商务贸易形式,也将是无米之炊。
第二,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出现,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只要坐在家里,便可以在因特网上搜索、查看、挑选,完成购物的过程。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消费者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者所送的商品并非自己所购,消费者必然会回复到传统的购物方式,那么网上购物就难以发展。
第三,物流服务于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购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岗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终结。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动仍将是传统的买卖方式。
综上所述,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促进物流技术的大发展
所谓物流技术,是指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概念主要是指物资运输技术或者物资流通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是各种流通物资从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时,实现各种流通形态的停顿与流动功能所需要的材料、机械、设施等硬件环境和计划、运用、评价等软件技术。
随着商品库存的积压带来巨大的商业风险,零库存物流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零库存商业系统的实施必须依托如下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有一个能够准确、快速反映市场需求的信息系统,其二必须有一个能够根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调节或者采购的快速柔性生产系统。此外,还必须有一个货物快速配送系统。零库存概念的提出,似乎使物流技术的发展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但电子商务的出现,便得到了解决,使物流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因特网技术的商业活动的形式。电子商务实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用因特网技术以电子方式进行物品与服务的交换。电子商务所完成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货和支付,实际上,电子商务扩展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务过程。电子商务包括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同因特网的联接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客户访问的入口,用户通过因特网,可以在这个系统上查看产品目录,翻阅产品资料,还可以通过电子定单系统下单和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结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再花费巨资进行产品信息采集了,企业决策层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适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客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订货,即时反馈到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最后通过配送系统即时送到用户手中。这样,企业就以少的投入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势必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应用,物流管理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畅其流”。
(四)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重新认识物流过程,明确物流管理目标,进一步形成供应链管理
有了完善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长足发展等前提条件,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经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一体化的“第三利润源泉”。此时的物流管理应是以生产企业为起点,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化的一体化物流过程,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对产品进行适时适地的递送,实现最佳客户服务与最低配送成本的组合。因此,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过程包括厂家将产品生产出来,通过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到用户(消费者)的物流全过程。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之为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运输业、配销业及用户,随需求、供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求系统管理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供应链物流系统从生产、分配、销售到用户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一环扣一环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二、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与策略
(一)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物流业相对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关系仍不协调,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够健全,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物流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佳。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要求,市场占有率下降,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1.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建筑。
2.技术装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4.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信息化的推进依然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物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物流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6.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仍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生产起一种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二)电子商务时代中物流管理的趋势
1.由顾客服务转向关系管理。过去物流管理着重在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顾客的对应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价管理绩效多数为定单周期时间的速度,供货率等。然而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电子商务时代中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出现,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
2.由对立转向联合。传统商业通道中,企业间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业间的对立局面。然而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在各个商业流通技能上的整合,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3.由预测转向终测。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通道的资源来进行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但预测的准确性不高,因而浪费了商业资源。新兴的物流管理趋势是强调通道成员的联合机制,成员间愿意互换营运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上游企业无需去预测,流通模式是逐渐由预测基础转向终测基础发展。
4.由功能整合转向程序整合。在渠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更快响应上,下游顾客的需要,因而必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运作。物流作业与活动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5.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在传统渠道中,一些大型企业会进行通道的垂直整合,以期对通道掌握有更大的力量。事实证明这并不成功,反而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并将主业削弱。今后企业必须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为主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虚拟整合趋势下,供应链体系得以成功发展,物流产业也得到很大支持,得以配合主体企业商流之需,不断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项目,形成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多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6.由信息保密转向信息分享。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
7.完善对物流科学的研究。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流通科学、运输科学、仓储科学、营销科学、再生科学以及机械、电子等方面专门技术。物流科学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产物。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物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科学和理论的研究更具积极的作用。
(三)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电子商务时代中,应根据我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1.明确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物流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物流业发展不快,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现在应当设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政府应加强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建立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全国物流发展工作,使我国物流业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2.加强有关政策研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并存的环境下,制定正确的政策就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研究制订符合促进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将会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物流事业的积极性,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3.制定全国性的仓储法规和运输法规。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仓库法。过去,我国各个流通主管部门也制定过仓储方面的管理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系统,而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没有章法可循,不利于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网络化运输的发展。
4.物流产业的发展要加快改革步伐,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社会化,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资金方面支持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配送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为生产与零售企业实行共同化社会配送,形成一大批服务社会化、经营专业化、内外贸易结合的新型流通产业群。
5.各地区要抓住机遇,及时建立和发展适合本地区特色的配送中心,以抢得先机。
6.将改组老批发企业和传统的储运企业结合起来,重点建设现代化批发网络,完善商品配送中心的功能,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
7.改善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点布局。政府在市政规划中要将物流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应以现有物流企业为基础,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结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优质服务的配送中心。
8.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我国物流业应积极多渠道引进外资与技术,加快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应注意引进环保型技术与设施。
9.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我国在物流管理、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就更显重要。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除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外,物流主管必须加大力度,将原以个别人员技能训练的方式转向知识基础的系统培训,并建立“注册物流管理师”制度。
10.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各有关部门。按发展的要求开展专业化的研究,使我国物流业发展健康
三、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的研究和应用起步都比较迟,水平较低,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除了需要综合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外,还必须注意现代化的物流模式,才能顺利地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电子商务应该是包含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商务关系的建立、合同的达成与履行、客户关系的维持等。因此,对电子商务,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即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的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it)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配送、储存、运输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所以,如何采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就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社会公用物流系统(如邮政快递185和其他众多速递公司)满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网上购物b2c形式)的需要,但由于各自为政,业务割据,业务量相对较少,物流系统的运行成本过高,使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也较高,阻碍了电务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配送体系和物流设施还比较落后,基本上仍沿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模式,即人工帐册库存管理,货物直接堆码或普通货架存放,人工或机械进行物料的搬运或装卸。这种物流管理和作业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用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系统的要求,这种落后的物流体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国要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必须发展高效率的物流和配送系统,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全部商务作业流程。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最终将对传统物流形成冲击,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要重视前端的网络平台,更要重视后端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并必须配备具有物流配送的专业人才

㈡ 跪求一篇关于物流的论文

1、关于零售业物流管理 我国对零售业物流管理的研究多体现在物流经营策略、物流发展对策、思路以及物流合理化等方面。 黄福华在《过程导向:中小商店的物流经营策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2期)一文中对我国中小商店的物流管理进行了研究,从服务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管理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经营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商店过程导向的物流经营方式,得出了我国中小商店的物流经营策略:精益化物流经营策略和一体化物流经营策略。 于晓媛在《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理论探索,2002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月前,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流管理理念发展滞后、物流管理的软硬件环境尚待完善、国内地区间、企业间物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匾乏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入世后国际间合作与竞争的加剧,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必须尽快从问题中走出来,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机制、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加强运输管理,优化储存管理,使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水平迅速与国际接轨。 蓝庆新在《我国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第4期)一文中认为,现代商贸物流配送是物流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流通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根据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要求,针对我国物流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包括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主体系统在内的现代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 琚春华,鲍观明在《我国流通业发展物流的对策和思路》(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 年:3月第3期)一文中认为,我国流通业的物流目前只停留在商品搬运、储存、送货等物资流动的初级层次,物流的重要性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针对我国流通企业物流的现状,结合我国流通业发展物流的优势,作者从战略角度提出发展流通业物流的对策和思路:流通企业的物流模式应该以发展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但最终应朝第三方物流的方向发展。 徐玮在《家乐福全球化战略对我国连锁业的启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2月第12期)一文中,通过对家乐福全球化战略的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运作经验,并结合我国零售流通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连锁零售业应该通过实施“创建全球品牌”、“网点门槛”、“资本运作”等战略以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翁菊梅在《当前中国连锁零售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模式的选择》(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我国零售业应采取物流合理化模式,即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可以接受的服务水平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最高的服务水平。并论述了目前我国零售业采取合理化物流模式的方法:I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2.选择最佳的配送方式:3.整合物流管理系统等。 2、关于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营销理念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Logistics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伴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促使其外延扩大,从功能性活动上升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竞争战略层面。加上90年代前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思想的流行,物流管理的范围已扩展到企业和顾客之间,此时,要满足客户需求必须通过把包括企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以及相关物流中介在内的多个企业的协同运作,此时的物流管理实际上就是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供应链物流管理。CLM将于2005年1月1日更名为美国供应链专业协会CSCMP,说明物流管理也在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人们对物流管理认识的逐步加深,些学者从理论上对物流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BowersoxDJ和ClossDJ在《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林国龙、宋柏、沙梅译,机械一「业出版社,2000年3月)一书中提出整合物流观念,其主要观点是企业为有效完成物流活动,提高自我竞争优势,必须引入供应链思想,与供应商及顾客合作形成整合式管理。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管理”进行了重新定义,将物流作为“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之后,BowersoxDJ和ClossDJ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一书中进一步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一体化物流的观念,认为一体化物流的功效在于,它与供应链保持同步,把供应链连接成为一个全程的、完整连续的运作过程,是供应链有效衔接的基础。我国物流理论与发展相对落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物流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发展。 翁心刚博士在《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p175)一书中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系统的角度看,供应链物流管理是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彼此合作,信息共享,实现库存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供应链物流管理意味着物流管理整合的范围已经由局限在个别企业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范围也扩展到流通的全过程。零售业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最大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如何管理好彼此企业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共同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对最终消费者需求期望的满足,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共同的技术标准则是企业间合作和联系的纽带,因为,只有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标准,才能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 张成海在《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p8-10)一书中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其目的是将组织的物流职能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紧密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联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3、关于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 零售业供应链物流作为零售业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连接着零售业供应链各节点,是各节点彼此交易的基础。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就是对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的优化,国外已经有这方面具体的实践案例。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具体的研究,但是已月:始对零售业供应链理论和零售业物流管理技术及物流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成果对于本文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林榕航在《供应链管理(SCM)教程—管理导向的价值链、物流管理〔上册)》(厦 门大学出版社,2003,p255-255)一书中认为:零售业供应链是指零售业主根据客户的需求,采购不同来源的货品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获得利润。零售业供应链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①零售商与供应商系统;②零售商内部管理系统;③零售商与客户关系系统(图2-1)。为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对客户的快速响应,这三个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 零售业供应链与制造业供应链最明显的区别是零售业没有制造过程,所以就不可能有如制造业一样的生产管理系统,如MRP/MRPII。另外,零售业供应链接近市场终端,所以它对市场最了解,而制造业供应链离终端市场较远,较易发生“牛鞭效应” 张松坤在《现代物流管理对我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的启示》(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增刊)一文中,总结了国外零售业物流服务的三种运作模式:1.自有式物流服务模式;2.外包物流模式(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3.自有物流基础上添加外包成分的模式。论述了我国零售企业的物流发展状况,最后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将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放在首位;与供应商建立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各种中小型的零售企业,可以尝试性地建立虚拟化的物流系统。 汪旭晖在《现代零售商供应链再造》(商业文化,2003年第3期,p15)一文中,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因,提出了现代零售商供应链再造的思想。即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之间关系的重新塑造,是对现有供应链关系的整合,通过整合使零售商与上下游企业间实现共同计划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效率。 周艳在《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第8期, P61)文中对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观念落后、与供应商 关系对立、物流系统效率低下、支撑技术应用不足等缺陷。面对加入WTO后零售业的开放及国外大型零售商的竞争,我国零售企业应该通过转变观念、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物流系统、加强库存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来加强供应链管理,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整条价值链增值。 在国外,对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研究典型案例是QR(快速反应)和ECR(高效 率应对消费者)oQR是在服装业建立协调的上游至下游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例。QR的基础是“准确把握销售动向”,POS(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把握每个单项产品的销售动向。信息是上下游共享的,即下游的销售动向可以反映到生产阶段。 美国的日杂廉价超市,通过企业间的信息网络推行QR,实现了商品的低成本化、低价格化。超市和加工食品业为了与对方竟争,作为对抗的手段构筑了ECR,即通过供应链的协助,提高零售店铺的销售效率,在必要的时间,将必要的商品,按照必要的数量,以最高的效率供应给店铺是ECR的目的,即我们所说的供应链物流oECR与QR的不同点在于,QR是纺织服装业整休为了摆脱危机而采取的一项策略,而ECR是为了战胜行业竞争对手作为差别化战略采取的一项策略。 1、关于零售业物流管理 我国对零售业物流管理的研究多体现在物流经营策略、物流发展对策、思路以及物流合理化等方面。 黄福华在《过程导向:中小商店的物流经营策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2期)一文中对我国中小商店的物流管理进行了研究,从服务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管理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经营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商店过程导向的物流经营方式,得出了我国中小商店的物流经营策略:精益化物流经营策略和一体化物流经营策略。 于晓媛在《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理论探索,2002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月前,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流管理理念发展滞后、物流管理的软硬件环境尚待完善、国内地区间、企业间物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匾乏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入世后国际间合作与竞争的加剧,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必须尽快从问题中走出来,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机制、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加强运输管理,优化储存管理,使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水平迅速与国际接轨。 蓝庆新在《我国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第4期)一文中认为,现代商贸物流配送是物流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流通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根据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要求,针对我国物流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包括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主体系统在内的现代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 琚春华,鲍观明在《我国流通业发展物流的对策和思路》(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 年:3月第3期)一文中认为,我国流通业的物流目前只停留在商品搬运、储存、送货等物资流动的初级层次,物流的重要性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针对我国流通企业物流的现状,结合我国流通业发展物流的优势,作者从战略角度提出发展流通业物流的对策和思路:流通企业的物流模式应该以发展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但最终应朝第三方物流的方向发展。 徐玮在《家乐福全球化战略对我国连锁业的启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2月第12期)一文中,通过对家乐福全球化战略的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运作经验,并结合我国零售流通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连锁零售业应该通过实施“创建全球品牌”、“网点门槛”、“资本运作”等战略以应对国外同行的竞争。 翁菊梅在《当前中国连锁零售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模式的选择》(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我国零售业应采取物流合理化模式,即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可以接受的服务水平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最高的服务水平。并论述了目前我国零售业采取合理化物流模式的方法:I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2.选择最佳的配送方式:3.整合物流管理系统等。 2、关于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营销理念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Logistics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伴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促使其外延扩大,从功能性活动上升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竞争战略层面。加上90年代前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思想的流行,物流管理的范围已扩展到企业和顾客之间,此时,要满足客户需求必须通过把包括企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以及相关物流中介在内的多个企业的协同运作,此时的物流管理实际上就是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供应链物流管理。CLM将于2005年1月1日更名为美国供应链专业协会CSCMP,说明物流管理也在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人们对物流管理认识的逐步加深,些学者从理论上对物流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BowersoxDJ和ClossDJ在《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林国龙、宋柏、沙梅译,机械一「业出版社,2000年3月)一书中提出整合物流观念,其主要观点是企业为有效完成物流活动,提高自我竞争优势,必须引入供应链思想,与供应商及顾客合作形成整合式管理。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管理”进行了重新定义,将物流作为“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之后,BowersoxDJ和ClossDJ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一书中进一步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一体化物流的观念,认为一体化物流的功效在于,它与供应链保持同步,把供应链连接成为一个全程的、完整连续的运作过程,是供应链有效衔接的基础。我国物流理论与发展相对落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物流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发展。 翁心刚博士在《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p175)一书中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系统的角度看,供应链物流管理是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彼此合作,信息共享,实现库存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供应链物流管理意味着物流管理整合的范围已经由局限在个别企业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范围也扩展到流通的全过程。零售业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最大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如何管理好彼此企业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共同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对最终消费者需求期望的满足,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共同的技术标准则是企业间合作和联系的纽带,因为,只有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标准,才能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 张成海在《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p8-10)一书中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扩展,其目的是将组织的物流职能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紧密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联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3、关于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 零售业供应链物流作为零售业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连接着零售业供应链各节点,是各节点彼此交易的基础。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就是对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的优化,国外已经有这方面具体的实践案例。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具体的研究,但是已月:始对零售业供应链理论和零售业物流管理技术及物流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成果对于本文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林榕航在《供应链管理(SCM)教程—管理导向的价值链、物流管理〔上册)》(厦 门大学出版社,2003,p255-255)一书中认为:零售业供应链是指零售业主根据客户的需求,采购不同来源的货品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获得利润。零售业供应链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①零售商与供应商系统;②零售商内部管理系统;③零售商与客户关系系统(图2-1)。为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对客户的快速响应,这三个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 零售业供应链与制造业供应链最明显的区别是零售业没有制造过程,所以就不可能有如制造业一样的生产管理系统,如MRP/MRPII。另外,零售业供应链接近市场终端,所以它对市场最了解,而制造业供应链离终端市场较远,较易发生“牛鞭效应” 张松坤在《现代物流管理对我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的启示》(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增刊)一文中,总结了国外零售业物流服务的三种运作模式:1.自有式物流服务模式;2.外包物流模式(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3.自有物流基础上添加外包成分的模式。论述了我国零售企业的物流发展状况,最后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将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放在首位;与供应商建立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各种中小型的零售企业,可以尝试性地建立虚拟化的物流系统。 汪旭晖在《现代零售商供应链再造》(商业文化,2003年第3期,p15)一文中,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因,提出了现代零售商供应链再造的思想。即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之间关系的重新塑造,是对现有供应链关系的整合,通过整合使零售商与上下游企业间实现共同计划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效率。 周艳在《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第8期, P61)文中对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观念落后、与供应商 关系对立、物流系统效率低下、支撑技术应用不足等缺陷。面对加入WTO后零售业的开放及国外大型零售商的竞争,我国零售企业应该通过转变观念、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物流系统、加强库存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来加强供应链管理,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整条价值链增值。 在国外,对零售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研究典型案例是QR(快速反应)和ECR(高效 率应对消费者)oQR是在服装业建立协调的上游至下游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例。QR的基础是“准确把握销售动向”,POS(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把握每个单项产品的销售动向。信息是上下游共享的,即下游的销售动向可以反映到生产阶段。 美国的日杂廉价超市,通过企业间的信息网络推行QR,实现了商品的低成本化、低价格化。超市和加工食品业为了与对方竟争,作为对抗的手段构筑了ECR,即通过供应链的协助,提高零售店铺的销售效率,在必要的时间,将必要的商品,按照必要的数量,以最高的效率供应给店铺是ECR的目的,即我们所说的供应链物流oECR与QR的不同点在于,QR是纺织服装业整休为了摆脱危机而采取的一项策略,而ECR是为了战胜行业竞争对手作为差别化战略采取的一项策略。 传统渠道中配置的大量存货构成了极大的风险。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可以排除或减少与存货投机相关的风险。 扩展的ERP系统 企业的资源贯穿于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包括人、财、物及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资源。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看,和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及客户也是ERP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ERP系统,侧重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将各业务环节贯穿起来实现内部效率的最大化。例如,以往财务和销售部门间通过手工单据传递业务信息,到月底财务再将单据录入系统结帐。 使用了ERP系统,所有信息可以实时地在业务部门间传递,保证了企业在任何时间点都是一个整合的实体在运作,为采购、库存、生产、成本及变异的监控提供了坚实高效的基础。 现代的ERP系统,又可理解为eERP系统(extended ERP,扩展ERP系统),它在强调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也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客户和营运商的协调管理。它更加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即更强调合作和提高渠道的效率。 传统的ERP系统主要包含财务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购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及管理、销售分销管理、服务管理等。eERP系统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出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跨企业物流网络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选择eERP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系统的集成性。包括对企业内部业务(产、供、销、财务、人事)的完整整合能力以及对供应链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如物流网络规划、运输管理、客户及营销管理。 ·技术的先进性,具有开放、与流行电子商务平台集成的能力。这对帮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的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理念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如应用的个性化、全方位协同商务等。 ·系统的可延伸性。即系统所涵盖的丰富的业务情景以便企业可以在未来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业务流程,而不需重复大量的IT投入。 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与工业化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互联网为全球企业供应链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业机会和加强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电子商务平台。如果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资源,如供应商、代理、承运商等,将提高其生产、采购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能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使企业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由于客户满意度高而保证市场优势。 如果说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chain)就是对未来的展望。支持未来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将是eERP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完美结合。 当然,对于要实施电子化供应链的企业来说,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技术尚在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还需要几年趋于成熟的时间。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也要经过渐进和不断改进的过程来利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各种机会。这里,最大风险就是保持不变。结论与建议:

以生产企业为目标客户的专业物流公司,主要服务功能为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和市内配送,而且必须是有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新型的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物流过程管理、数据采集、库存分析等信息支持上面,新型物流公司应把握这一需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和决策服务,创造新的赢利机会。

工商企业在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时,首先注重的是作业速度,其次是作业质量,最后才是运作的经济性,物流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功能设计。才能有效地把握客户的需求。

物流设备制造商要加强设施的功能开发,提高技术含量。物流运输设施、搬运设施和仓库,以及电脑等需求量较大。物流设施设备制造商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物流企业,其次是生产企业。

楼主再自己删删改改吧

本人能提供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请笑纳、呵呵

㈢ 求一篇关于物流学的论文2000字左右

我国第三方物流(3PL)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内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形成结构看,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 代表有中外运、中远、邮政、中铁快运、中储、中集等。他们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 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向现代物 流企业逐步转化。其特点为:

都有着较为完善的全国性网络,规模大、资金实力较雄厚,原来或以运输为主,或以仓 储为主,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上经验丰富;

都已将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目前都在延伸服务领域,积极扩展综合物流服务;网络优势难以真正发挥。这类公司的地方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因此,虽然是全国性的公司,但各地网点间缺乏信息沟通,作业不能配合与协调,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除非很大的客户,多数客户难以享受到较为全面的物流服务,各网点实际处于分散的结点状态,网络并未真正形成;

价格无竞争力。这类企业一般都能提供运输、仓储服务,但由于规模大,要负担庞大的人力成本,价格要稍高于区域性的中小物流企业;

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较差。除了中外运、中远这样的已有多年涉外经营经验的企业,其它企业在观念上还较落后,对客户需求不够重视,部分企业还残留着行业老大的痕迹,灵活性差,运作效率不是很高。

第二类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主要为地方性商业储运企业,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如中海物流公司,从仓储开始发 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 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其主要特点是:

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可在本地区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服务 ;服务价格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个别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也能做得比较出色。

其存在的问题是:尚不能成为全国性企业;仓库结构和设施比较陈旧;由于历史遗留的 体制问题,多数企业负担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上,多数企业还局限于传统 、分离、单一的基本业务。

第三类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 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 流市场渗透,如大通、近铁、夏晖、马士基、宝隆洋行(EAC)、和记黄埔、英之杰(Incha pe)、海陆(Sea-Land)、华商、山九等。

外企在资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务及技术(尤其是IT)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凭 借着这些优势,它们占据了外资企业物流供给的大部分市场。现在,不少跨国公司已以结盟 或并购股权的形式与国内物流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他们正在大张旗鼓地寻找 国内合作伙伴,有的已获得了成功,如DHL与中外运结盟,FedEx与大田合作扩张网络等。但 目前结盟的多数还是国际快递公司,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寻求与国内有实力的物 流企业的合作。

第四类是新兴跨区域的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 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宝供、九川、新杰物流等。

其主要特点是:作为后进入市场者,定位一般都是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 ;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很多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 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服务水平与外资物流企业相近,但服务地域要广些,不仅仅限于大城 市和沿海地区;与外资企业相比,在当地市场的运作上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服务、管 理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要高于一般国内物流企业。

其存在的问题是:价格相对较高;资金实力有限,业务拓展、规模扩张和网点铺设都受 到限制;属于新进企业,在基本业务操作上经验积累不够。

综上所述,我们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 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据中国仓 储协会的调查,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36%、市内配送28%、包 装4%;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 %。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 给不同的企业,这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

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从宏观方面看,1999年-2001年,中国 仓储协会对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的三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第三 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别是9.1%、16.1%和21%,呈明显上升势头。从微观方面来看,国 内物流企业出现了“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 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也已超过1000家;并且,物流服务功 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出现了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 有分析表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的年增 长率将达到10%以上;而近五年内的年增长可能达25%以上。

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 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还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 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甚至也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优势,这基 本构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症结所在。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启示

由于,中国已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而会有更多的外资物 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利用短暂的从2002-2005三年的过渡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加快产权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多数是从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实 践证明它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彻底实现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 量,进行企业上市,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

2.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

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时间、价格及安全性。现今大部分 企业认为在当地没有符合要求的物流企业,首先指的是物流企业不能够满足其以合理价格将 产品在指定的时间内运达各地的需求。

这反映了企业对物流公司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保证低廉的价格;二是保证时间;三是 网络健全,能够承担企业大部分或全部不同方向的运输业务。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具 备一定规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 、粮食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都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入世后 激烈竞争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 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有可能 延伸触角至海外,才能合理地最佳地实现资源配置及健全经营网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物流结点建设。

物流信息化、网络化的完善和发展,不但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发 展现代物流企业坚实可靠的基础。现在世界上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 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建 立广泛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使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使企业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 程,以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尤其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 从国内扩展到国际,所以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就显得愈发重要。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企业 就必须要双管齐下,大力抓好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 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和共 用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点。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 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这样作既可以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同 时也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4.要高度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 、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人员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 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 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 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 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 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系统工程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大 力宣传和提倡第三方物流在新兴的中国物流市场中的作用和功能,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 极扶值和支持它的发展,纠正某些人对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物流市场中地位的缺乏信心和扭曲 认识,尤其是要屏弃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那种处于低水平的粗方式的经营理念,为我国传统 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创造各种必要的生存条件。

在这里我们也建议: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发挥其推动和调 控的功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 体系,特别是加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法可依、有据可依;二是尽快 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 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 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以促进第三方 物流健康、有序的发展

㈣ 想写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体系研究的毕业论文,求助下怎么写,经济框架怎么列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的作用和地位日显重要。然而,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中,物流业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物流配送“瓶颈”。本文分析了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而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对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物流配送

结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其基本流程下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会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者都可以完全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和手段得以顺利完成,而唯独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实物的传递,不能通过信息网络完成。因此,整个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度,物流配送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日益突出。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20世纪50年代初国外开始真正把它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目前,我国物流配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已将大力发展物流业放在了重要位置。但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同样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相对落后,没能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忽略了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优势的发挥。

1.2物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物流企业上网率普遍较低,且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利用系统集成软件技术优化物流配置的企业非常少,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其主要表现是:小、少、散、弱。“小”是指物流配送企业数量、经营规模小;“少”是指物流配送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物流增值少;“散”是指物流企业网络分割,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系统物流服务;“弱”是指竞争力弱,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没跟上。
另外,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不清晰,物流市场竞争机制、进入和退出机制缺失,行业中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等,限制了物流企业配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同时,专业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成为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制约因素。
以上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主要是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认识不清,企业面对压力所应具备的特征要素不够,当前信息平台对配送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同时企业对如何整合和优化物流配送资源缺乏应有的战略思考。

2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的思考

企业如何逐步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 #p#分页标题#e#
2.1.1明确电子商务环境对现代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理解环境压力所在。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电子商务也正在快速渗透物流的各个环节之中,进而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虚拟化要求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要有新的提高,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高、费用省、距离短、时间少。其二,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现代物流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更要重视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其三,电子商务环境还要求物流企业改变单一竞争状态,突出物流企业间相互联合,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新局面。
2.1.2强化物流配送中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形成企业动力源。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新观念是物流企业提高配送能力的动力之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首先应树立以最终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即高效的物流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从而使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应坚持以效率领先为主的现代竞争观念,把物流配送效率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来建设,使物流配送体系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成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第三,要贯彻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的互利合作观念,使协同竞争、合作“双赢”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的普遍共识和最优选择。

2.2把握与电子商务环境相融合的物流配送新特征,提高配送行动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应针对挑战和新要求积极响应,具备不同于传统物流配送的新特征,着实提高配送行动力。
2.2.1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适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中。

2.2.2物流配送智能化。提高物流作业过程中运筹和决策的智能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可以借助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
2.2.3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已不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和其他各种服务,以及一些特殊增值服务。如:在原有基础上把配送外延扩展到上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下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2.2.4物流配送柔性化。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层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2.3信息化平台软、硬“两手抓”,为配送提供强劲支撑力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首先要应该加强物流硬技术的建设和改造,奠定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物质基础。物流硬技术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道路建设、仓库建筑、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
在物流软技术上,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逐渐采用EDI系统;二是计算机在进货、配货和选址等方面辅助决策应逐渐成为主角;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相结合,如与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同时,在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POS、电子商务安全等技术。在构筑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方面,逐步普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移动通信、CD-ROM电子地图等。

2.4合理选择配送模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从物流配送供方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有四种配送模式。物流配送模式既对物流配送资源提出了要求,又能够有效地整合物流配送资源,使资源发挥相对优势,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因此,企业应根据环境、自身实力和配送资源分布状况的差异来匹配和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整合配送能力。 #p#分页标题#e#
2.4.1有选择地使用自主配送模式。自主配送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它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然而自主配送模式投资规模较大,在企业配送量较少时,配送成本和费用相对较高,企业有时会形成“大而全”、“小而全”。但这种模式并非完全过时,在当今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如企业对物流控制、处理能力强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模式。
2.4.2突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以第三方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供方提供满足需方的物流服务,并依靠信息的集成产生增值,从而获取利益。第三方物流配送克服了自营物流配送的缺陷,简化企业交易程序,使企业能够将资源配置到核心业务上,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选择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把高信用度作为保证履行合同的前提要求;其次是要强化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进行配送;第三是强调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商品售后提供技术服务,弥补与自营物流企业相比的技术缺陷。
2.4.3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为提高物流效率,在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配送的模式就是共同配送。这是一种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它突出“四化”,即配送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共同配送模式是发挥集群优势、整合分散资源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小、少、散、弱”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2.4.4大胆尝试基于虚拟物流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模式。基于虚拟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外界物流资源为依托进行物流代理业务的企业,它通过Internet从供应商那里获得配送业务信息后,再通过Internet寻找最佳配送代理,并与之签定协议,建立物流配送动态联盟,然后把配送业务委托给代理方,后者根据协议负责完成配送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货主企业与物流企业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流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该物流配送模式吸收了其他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模式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扩大了物流配送体系边界,灵活了物流企业的组织资源,提高了物流配送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优质量的配送服务。由于物流配送动态联盟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的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所以只有在功能互补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

3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应首先充分理解日渐复杂的经营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这是提高配送能力的前提;其次,物流企业具备了配送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系列化和柔性化新特征,能增强物流配送的行动力,是提高配送能力的重点所在;第三,通过建设好信息化平台为配送提供的强劲支撑力,成为了配送能力发挥的保障;最后,对配送模式的战略性选择将有效整合配送资源,打破配送边界,整体提高配送能力。

㈤ 急!!!!我的论文题目是浅谈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的关系研究,急求一篇毕业答辩自述,5分钟左右 谢谢!!

以下摘自青岛鲁青达物流网站中的文章,标题是浅谈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在物流动态里,还有很多物流文章,你总结下就很好写了。写论文的伤不起啊!

电子商务主要是以物流产业的支撑,若物流业不能紧跟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最终会令电子商务产业面临失败,而现在电子商务公司都在围绕着物流的开战,在4月份时京东商城公司获得15亿美元的投资,而这15亿美元主要是用来开发而正在新技术及物流产业的建设,而京东网的对头公司当当网,正在与京东打价格战的当当网,若有关注网络广告的话都发现在网络广告上已没有当当网的广告,正是当当网宣布停止投放网络广告,却得用这份巨额广告费投资在物流产业,正面与京东物流公司开物流战。物流在电子商务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若不想因为物流而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应重视电子商务的物流方面的发展,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卓越都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不但要把保持电子商务稳步发展,并要物流业的发展紧跟着电子商务发展脚步,不要让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电子商务也发展非常迅速,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商务也离不开物流,无论是生活饮食、娱乐等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去年热得发烫的产业是团购网站,而这种产业可以说是热得不敢去碰,而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产业的资金门槛越来越高及物流产业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正是这部分原因由不少电子商务公司都面临倒闭。
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它已不是单单一个产业,应该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支撑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平台。而其他服务业主要是物流行业的发展。
大多数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开始接触淘宝支付宝支付支付形式,通过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在淘宝上购买物品,支付服务行业,电子商务及其衍生物,这是支付业务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淘宝,贝宝与拍拍,财付通支付,但有一个安全问题的产生,因为金钱交易将用它来盈利,但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许多网络欺诈,第三方支付的重要方面,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完善,减少网络盗窃,网络欺诈行为的发生。第三支付平台和电子商务合作,应该是良好的安全性措施,电子商务服务,使用户放心
让传统的行业及线下行业都可以放跨入电子商务的行业发展,而并非所有行业都可以在电子商务行业上发展,若足够的资金及一流的物流行业的支撑,以及安全的第三方或自方的支付平台。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会向电子商务行业进军,促进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

㈥ 能不能帮忙找一篇物流保险的论文,谢拉哈哈,分数多多

有前途。论文就要这样

㈦ 物流网络化运行模式的探讨 这是我的论文题目 帮忙呀

所谓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需方)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模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得到深入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企业物流系统的要求超越了目前许多公司物流机构分配资源的功能和能力,给企业造成了很高的物流成本,导致企业在构建自己核心竞争优势和发挥企业核心业务等面临一定困难。
物流业务外包服务正在逐步被企业认识、了解、认可和进一步采用。本文拟把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和业务外包失败的原因,以及物流业务外包管理作为论述重点,为生产或销售等企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些较为完善的借鉴。
1.据估算,美国2000年第三方物流为564亿,年增长24%.1998年欧洲物流市场总值146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为380亿,占26%.2000年到2004年,全球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市场将由420亿美元增加至2740亿美元,其中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份额分别为110亿和1000亿美元,混合年增长率达70%.与此同时,国外的第三方物流越来越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物流外包企业)定制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不断创造新的增值服务内容,并出现了电子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的服务形式。
2.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的子公司)进行的“全球物流业务外包(BPO)预测与分析(2002-2006)”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一体化多渠道市场的需求的增多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服务能力的扩充和完善,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将逐步向4PL提供商(供应链的集成者(Integrator))方向发展。4PL提供商是供应链的集成者(Integrator),提供客户化的有影响的突破性解决方案,既懂供应链理论,又有行业知识,同时有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解决方案。4PL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远远超出3PL的外包领域,涉及预测与需求计划、库存管理、成套服务、采购与订单管理和客户服务管理等。
相比而言,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刚刚起步,一方面,需要货主企业强化现代物流意识,改进物流运作方式;另一方面,需要物流服务商采取灵活的服务形式,拓宽物流服务内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生产企业及其他流通企业开始认识物流,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促使企业逐渐将目光转向第三方物流,纷纷寻求不同类型的流通中心、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想以此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己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己竞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政策研究方面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状况、全国及区域内商品流向、企业的物流成本等一些基本数据迄今为止还没有几个部门作过详细的调查分析,这也造成我国目前还未出台有效的物流政策。物流政策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国外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认识到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并加大国家宏观的调控能力,在政策、税收等各方面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着手对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物流产业进行规划研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调整政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对物流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有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成功的个案,以物流外包的优势、败因以及物流服务关系等方面作为突破口,对论文的论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热点内容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高 发布:2021-09-10 11:04:26 浏览:403
基金交易原则 发布:2021-09-10 11:03:50 浏览:464
车险如何网上买保险 发布:2021-09-10 11:03:14 浏览:970
英国邮局申根保险价格 发布:2021-09-10 11:03:13 浏览:16
果洛网上炒股 发布:2021-09-10 11:01:59 浏览:9
股市中的换手率内盘也算在内吗 发布:2021-09-10 11:01:56 浏览:80
60岁老年人保险价格是多少 发布:2021-09-10 10:58:41 浏览:606
汇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发布:2021-09-10 10:57:17 浏览:66
河南期货从业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发布:2021-09-10 10:57:14 浏览:422
乙烯期货价格 发布:2021-09-10 10:55:20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