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期货 » 中盛粮油大豆油期货事件

中盛粮油大豆油期货事件

发布时间: 2021-08-28 12:30:49

『壹』 期货大豆油怎么看

豆油仍然偏弱,但下行空间已经有限了,做空要小心,情况不对就要跑,急跌之后会有反弹。

『贰』 求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的提纲 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就6.28号之前 拿到加分

中外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与比较
摘要:2010年4月,随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中国的风险管理推进到更为具体的、实质性的操作层面。风险管理已成为帮助企业发展、贯穿企业经营的必不可少的控制过程。本文主要对中外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作出简要介绍,并对中外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发展进行简要比较。
关键词:风险管理COSO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7—0166—0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风险的流动性、扩张性日益突显。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美国次贷危机,再到兴业银行欺诈案,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往往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案例也表明即便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对风险的监督和管理也有很多疏漏,因此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验证、完善起来,并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
一、国外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主要发展于美国。193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博士在美国管理协会的第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了风险管理概念。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经过两年研究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第一次对“内部控制”做了权威性的定义。1977年,美国推出《反海外贿赂行为法》,明确内部控制不是会计部门的责任,而是美国公司董事会的责任。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这是风险管理走向实践化的一个重要文件。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这份框架此后被纳入政策和法规之中,并被各国数千家企业所采用。1995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订的AS/NZS 4360明确定义了风险管理的标准程序,这标志着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的诞生。
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已有的风险管理制度已不能全面监督、控制企业的各类风险。
21世纪初,发达国家发生了众多上市公司舞弊、财务造假和经营不善等丑闻,如美国安然事件、世通事件、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等,暴露出已有风险管理措施的漏洞。这些事件加速了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监管力度。为此,200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了继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颁布的涉及范围最广、处罚措施最严厉、最具影响力的公司法律——《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严格约束在美上市公司的各种经营行为,以法律的形式对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建立、持续运行、有效评估和披露做出了强制性的规定,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达到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美国COSO委员会亦在2002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以前关注组织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到了关注组织风险管理建设的层次上。2008年6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监控内部控制系统指南》,提出更具体的操作指引。
二、中国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风险管理研究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联的程度越来越紧密。中国企业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潜在风险。
1997年株冶从事期货交易导致15亿元巨亏、2003年中储棉对棉花价格判断失误损失6亿元人民币、中盛粮油在2005年大豆油业务套期保值失败损失1.87亿港元。但在2004年第四季度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央企业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控股公司,对油价的错误判断导致5.54亿美元的巨亏创造了中国企业在国外经营的损失之最。
中航油事件及其他央企所属企业的巨亏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央企及所属上市公司内全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工作,拉开了中国企业风险管理建设的序幕。从2006年6月《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下发以来,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下发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的文件,增强相关企业的风险管理建设力度。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亦联合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等四部委,共同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所提及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于2009年7月1日前构建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该《规范》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在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中首次增加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管理意识。2010年4月14日,财政部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础上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三、中外风险管理比较
中国的风险管理的内容基本参照了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但结合中国国情做了一定调整、拓展和延伸。下面主要比较一下中外风险管理的差异:
1、法规制度层次上的差异
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风险管理相关的立法层次较高,如《反海外贿赂行为法》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都是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订的AS/NZS4360是国家风险管理标准。而中国风险管理相关的立法层次主要是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等部门规章和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指引。
2、法规制度操作性上的差异
国际风险管理通过法规制度和行业指导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美国除国家立法外,由SEC、PCAOB等监管机构发布的审计准则、实务提示,及行业委员会COSO发布框架性指导文件,增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性。
而中国与风险管控相关的法规制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具体指导性文件的缺乏操作性。例如上交所和深交所在2006年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作为实际操作的指引性文件,由于缺乏严格的披露要求、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明确的管理层责任,因而并未得到全面的实际应用。
3、法规制度融合性上的差异
COSO《内部控制管理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成员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组成的。COSO在随后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该过程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于企业各层级和部门,为识别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和在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而设计,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提出了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相互联系要素。两个框架实现了内部控制5个要素和风险管理8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将内部控制包含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与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实施主体、实现目标和要素方面都与《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差异不大。
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确,给企业理解和实际执行上述文件增加了困难。
四、结论
纵观中外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无不是在前进、受挫、再前进的循环中向前推进、发展。尤其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国内、国际环境不断增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潜在风险日趋多变。即便在风险管理非常严格、先进的美国社会,仍然出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高盛涉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欺诈投资者的事件。高盛——这家被业界誉为“道德标杆”的投行帝国陷入其创建14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诚信危机。因此风险管理同样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管理科学。中国的风险管理目前仍在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尽快掌握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还要融入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建设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发布
[2]娄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问题与改进》,西部科教论坛
[3]郑玮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大众商务
[4]刘海龙、王惠,《金融风险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秦冬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建议》,商场现代化

『叁』 豆油期货一个点多少钱

期货波动一个点的计算公式=交易单位*最小变动价位;
根据大商所规定,豆油期货交易单位是10吨/手,最小变动价位是2元/吨,那么豆油期货波动一个点的盈亏=10吨/手*2元/吨=20元。

『肆』 大豆油是否属于期货类

豆油是属于期货类的,现在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就有豆油这个品种。

『伍』 豆油期货的市场

豆油的供给与需求 2004年世界豆油产量与棕榈油的产量相当,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两位。豆油贸易量占世界植物油总贸易量的23% ,居各类植物油的第二位。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2004/05年度四个主产国的产量占到世界总量的91%,从历史统计数据看,大豆主产国就是豆油的主要生产国,2004/05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的豆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7%、17%、16%、17%,四国产量之和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77%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产量也比较高,占世界总产量的8%。
世界豆油产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2004/05年度与1993/94年度相比,产量增加了79%。在世界四大豆油主产国中,美国始终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但其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份额已经由1993/94年度的35%下降至2004/05年度的27%;巴西豆油产量在1993/94年度至2004/05年度间增长了59%,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份额保持在17%左右;在此期间,中国豆油产量增长了397%,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份额由1993/94年度的6%增长至17%,2010年已经超过阿根廷成为第三大豆油生产国。
在世界豆油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豆油贸易量也不断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达到933万吨,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日益巩固;巴西和美国的出口量也较大,2004/05年度上述两国豆油出口量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的25%和7%。
从2004年至今,世界豆油进口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变化最明显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进口量为2.9万吨,2001/02年度则达到135.8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9%。中国也是重要的豆油进口国,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以外,中国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间的豆油进口量均占世界豆油进口总量的10%以上,2003/04年度中国豆油进口增加迅猛,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从2004年至2010年之间,世界豆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产销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费量突破了2000万吨之后,2004/05年度豆油消费量提高至3193万吨。欧盟、美国、中国是豆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豆油消费的明显特点是:主要的生产大国阿根廷消费量一直较低;中国是豆油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增长了327%,消费量增加了552万吨。
从豆油消费的区域特点来看,主要的消费大国是美国、中国、巴西和欧盟。另外,日本、孟加拉国、墨西哥、伊朗的豆油消费量也较高。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消费量都比较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国家,历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豆油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05年度豆油产量为577万吨,消费量为785万吨。2010年至2013年间,豆油市场比较活跃,市场价格变动较为剧烈。
我国是世界四大豆油生产国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豆油产量增长很快,从不足100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577万吨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国植物油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产销出现缺口,必须依靠进口来缓解国内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国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购价格,从而刺激了大豆生产和豆油加工业的发展。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后,大豆加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国内豆油产量提高到80-100万吨。随着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我国可供榨油的大豆数量明显提高,豆油产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达到577万吨。
我国豆油的生产分布面较广,在上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我国豆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等大豆主产区。2004年以后的五年中,南方沿海地区兴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厂,它们大多使用进口大豆进行加工,其中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等四省区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区域。
我国大豆的人均产量较低,豆油一直存在供给缺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豆油进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经超过100万吨,而后逐渐稳定,2003/04年度,进口量近300万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几年,年均出口在5万吨左右。
从豆油进口的主要国家来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豆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近几年,我国豆油进口量90%以上来自这两个国家,而美国对我国豆油进口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豆油的销售辐射范围主要受到费用的制约,其中运输成本是影响销售费用的重要因素。2000年来随着铁路运输费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销售区域和辐射范围正呈现着稳步扩大的趋势。
由于销售价格越来越透明,中间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低,原有的贸易公司正逐渐淡出豆油的流通环节,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厂直接将豆油送达终端销售商或用户手中。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豆油消费量只有100万吨,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豆油消费增长很快,十多年来增长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经达到700多万吨,豆油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

『陆』 期货豆油是转机因压榨的吗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期货的交割标的,既可以是转因基豆油也可以是非转基因豆油,质量达到交割标准就可以。

『柒』 豆油期货规定的质量标准是几级

豆油期货的大豆油和现货的大豆油是两码事,期货交易的品种名称是“大豆原油”,是不能直接食用的,要经过提纯后才可以食用。而大豆原油提纯后生成的食用油才分为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现货大豆油的等级。

豆油期货的质量标准有国标:GB1535,里面规定了水分及挥发物、杂质、酸值、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并没有等级之分。 这就好比石油的原油是没有等级之分的,而原油提炼出来的汽油、柴油则有等级之分。

『捌』 大豆油期货行情主要看哪只

看持仓量和交易量,主要看数量最大的那只。

『玖』 大豆油的单价每天一个价,例如今天可能7000元每吨明天坑7060每吨,这个价格波动和期货有关系吗

没办法分析。是否有关系。现货价格波动更多的是供需曲线关系。期货价格波动则是未来价格发现,如果投资者认为未来豆油会大幅上涨那么买进豆油导致价格上升,那么现货的交易者也会发现未来上涨的原因(例如境外大豆产量因为季节天气原因可能大幅下降)那么现货交易者就可能不愿意当前这样低价的出售豆油。导致供需不平衡而价格上涨。

我个人认为期现波动,期货追随现货波动的原因可能较多,但是现货不大可能追寻期货波动而波动,更多的应该是期货现货同时找到了某个方向价格波动的因素,不会单纯的因为期货波动而发生现货波动的因素。

『拾』 我是做大豆油批发的,期货上涨价格随之上涨,我想请问,比如期货价格

按照我抄期货的经验看期货价格
一般都低于现货价格,一般现货
价格不断走高,期货价格也回不断走高。

热点内容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高 发布:2021-09-10 11:04:26 浏览:403
基金交易原则 发布:2021-09-10 11:03:50 浏览:464
车险如何网上买保险 发布:2021-09-10 11:03:14 浏览:970
英国邮局申根保险价格 发布:2021-09-10 11:03:13 浏览:16
果洛网上炒股 发布:2021-09-10 11:01:59 浏览:9
股市中的换手率内盘也算在内吗 发布:2021-09-10 11:01:56 浏览:80
60岁老年人保险价格是多少 发布:2021-09-10 10:58:41 浏览:606
汇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发布:2021-09-10 10:57:17 浏览:66
河南期货从业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发布:2021-09-10 10:57:14 浏览:422
乙烯期货价格 发布:2021-09-10 10:55:20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