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股市美国贷款
㈠ 美国AIG股票,值得长远投资吗
AIG现在遭遇了很严重的危机,公司有可能被迫出售旗下的保险业务来偿还美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这点上来说,我不认为长期投资是好的选择,最核心最好的就是寿险业务了,但是一旦真的分拆变卖这些资产的话,恐怕这个公司也没有原来那么有希望了,剩余的那些金融业务,跟其他美国大的金融公司比起来,没什么太大的优势
不分拆的话,可以考虑,否则投资价值不高的
㈡ 怎么美国的次贷危机,股市没有中国的股市跌得很
美国股市监管机制、自由度很成熟,只是一些上市公司因业绩不佳,资不抵债,破产退市了。还有政府出面救市。措施采取得当,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震荡。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㈢ AIG和AIG-A是什么关系都是美国同一个市场的股票,同一天的股价和升跌不一样公司介绍是一样的
美国国际集团重视按Alt - A和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IG-A属于公司上市的另外一种形势。
Alt - A抵押贷款,是美国抵押贷款类型,由于种种原因,被认为不到“次级“最危险类别的风险。 Alt - A的利率,这是由信用风险确定,因此往往是初级和次级之间的住房贷款者。通常情况下的Alt - A抵押贷款借款人的特点是有比完整的文档,信用分数较低,较高的贷款减少到值,更多的投资物业
背景:
美国国际集团(英语: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是一家以美国为基地的国际性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集团,总部设于纽约市的美国国际大厦。集团在英国的总部位于伦敦的Fenchurch Street、欧洲大陆的总部则设于巴黎的La Défense、而亚洲总部则设于香港。根据2008年度《福布斯》(Forbes)杂志的全球2000大跨国企业名单,AIG在全世界排名第18大,自2004年4月8日开始一直都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成份股,直到因为金融海啸发生而于2008年9月22日被除名。
2008年9月16日AIG的股价由52周高位$70.13,跌至$1.25,跌幅达95%。上半年录得超过132亿美元的亏损。由于雷曼兄弟股价大跌(美国史上最大宗破产),投资者开始比较AIG与雷曼持有的证券种类,并发现了美国国际集团重视按Alt - A和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1.7至2倍的利率使用的雷曼。
㈣ 请说说这次的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涉及到AIG和国内的友邦啊谢谢!
首先,我们要说说这次美国经济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这次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发源是因为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次级贷款业务”,即是:美国整个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放松了对美国不良房屋贷款者的评估和审查,大量的钱贷给了根本不具备偿还贷款的人,并且给他们拿去买了房屋。
事情在07年终于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大量还不起钱的人被迫把房屋交了出来,房屋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房屋销售价格始终提不上去,还在年年下跌,金融机构手上掌握大量房屋但是没有人买单,形成不了交易,逐渐变成坏账。
美国这次经济危机怎么会祸及AIG和友邦呢?
美国金融业高度发达,银行、证券、保险在各自发达的基础上,还互相渗透,大家都互为对方提供服务。而AIG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商自然也参与其中,在AIG的业务中有一种服务是为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提供担保,直接讲就是:银行付给AIG担保费,如果接受贷款的人们还不起贷款,AIG就支付一大笔远远超过担保费的钱给这家银行,以减少银行因这次失败的贷款而造成的损失。
而AIG就是这次经济危机的间接受害者之一,直接受害者是提供贷款者。但由于AIG的业务能力强势,市场份额超大,所以没有危机,它是最赚钱的一个,有了危机,它是最亏钱的一个。
友邦只是作为AIG主营业务——保险旗下一家设在亚太地区的分支机构而已,友邦有很优质的中国保险客户,所以人们自然联想到母公司AIG出了问题,是否会殃及到下属机构友邦保险公司,也可以说美国经济危机是间接影响到了友邦,不过只是局限于市场信心上,实质上对友邦没有财务上的影响。
希望可以帮助你。
㈤ AIG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临怎样的困境
美国国际集团(AIG)于1919年成立,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保险提供商、最大的寿险公司之一。AIG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文件中作出预亏修正,将次按担保损失由此前公布的11亿美元,修正至48.8亿美元。这一损失仅涉及2007年10月和11月。2008年2月29日, AIG公布其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达52.9 亿美元。AIG业绩公布后,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表示,将维持AIG及其子公司的债务展望评级为负面。惠誉、穆迪、标准普尔三大评级机构也相应下调了AIG的总体评级级别。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AIG前三个季度共损失185亿美元,股价自2008年以来跌去了96%,仅9月12日一天便跌去31%。9月15日,AIG股价再跌61%,收报3.75美元;次日开盘之后AIG的股价又遭遇一轮暴跌,曾经下探至1.25美元。股价暴跌、信用评级下调、交易对手追索抵押品,这些危机环环相扣,仅用三天时间使得AIG这个具有1万亿美元资产的巨人走入绝境。
2008年9月16日晚间,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AIG迅速被国有化。按照美联储与之达成的协议,美联储向AIG提供850亿美元贷款,作为代价,美联储将持有79.9%的股权,AIG需要出售资产以偿还这笔巨额债务。美联储给出850亿美元贷款的条件异常苛刻。在美国财政部的全力支持下,遵照《联邦储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发放贷款。贷款窗口的有效期为24个月,利率为3月期Libor利率再加850个基点。以现时3个月 Libor利率3%计算,那么该贷款利率高达11.5%。为保障纳税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贷款将以AIG的全部资产为抵押。10月8日,美联储宣布,将再次向AIG提供高达 378亿美元的贷款,用以帮助AIG补充资金流动性。在这一新的贷款项目中,美联储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借贷最多达378亿美元的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而纽约联邦准备银行则提供现金作为借券担保品。当然,这远未表示AIG就此已渡过难关。
㈥ 谁能给我解释下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
1962年,弗里德曼出版了他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由他所建立起来的华尔街新的自由市场与自由主义经济哲学体系对于美国资本主义不只是经济学理论的支持,在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冷战语境之下,弗里德曼这本书几乎成了自由主义的经济哲学大纲,它在第一章中就把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之间划上了一种逻辑关系。
再加上金本位制的瓦解和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与货币匮乏相适应的低股价时代于是一去不复返了。从那以后,积极投资之风开始盛行,华尔街也进入了大踏步发展的时代。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正是在这之后开始大量出现的,特别是80年代之后。金融界给这些金融衍生品起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字——金融创新!从各种债券、股票、各种各样的指数期货,到类似于“美国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等等这样的看的人一头雾水的专用名词比比皆是。以至于到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多到连华尔街投行里的顶尖分析师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别说美联储里那些有些秃顶的经济学家了。
到底什么是金融衍生品呢?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A自然人想买一幢房子,于是向B公司贷款,B公司觉得A的信用等级并不保险,但又不想丧失这次交易的机会,于是B依然把贷款贷给了A,并把很多很多类似于A这样的情况的贷款债权,集中打包后,全部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了C公司,C是一个上市公司,专门从各个类似于B这样的企业以低价收购债权的,等着A偿还了贷款后赚取其中的差价。D公司是一家投资银行,他对C公司的未来收益情况比较看好,但又不敢冒然投资,于是就以认购权证的方式,购买了C公司发行的权证,也就是说,D投行在今后的某一天,可以以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C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票。但D投行自己也需要流动资金,于是就把这些权证再质押给E银行,套取一定数量的中短期贷款。而E银行为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又发明了一种企业债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您看懂了吗?如果连这个都没看懂的话,那您就更难理解华尔街实际上在使用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了,这些“金融衍生品”比我上面讲的要复杂几十倍,并且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他们的风险程度、未来收益预期,等等。
很多有识之士学者都认为这种金融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击鼓传花”,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根长长的链条,并且相互交叉,错综复杂。此外,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越是风险系数大的金融产品,其未来的收益就越高(在不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下)。因而毫不客气地说,华尔街俨然成为了一个大赌场,大家都在赌某一家或一批高风险的企业是不是会最终不倒闭!这样所带来的结果是,金融市场总体的资金数量成十倍几十倍地放大,以雷曼兄弟为例,截至2008年5月31日,雷曼兄弟的总股东权益为263亿美元,其债务总额却竟然高达6130亿美元。
就这样,几乎所有金融类公司(银行、投行、基金、保险公司)都被栓在了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大家都跟着受损失。我认为,这样的金融创新唯一的好处是有效地吸干了市场上的现金,降低了通货膨胀率,试想,如果人民把股市、基金、多如牛毛的各种公司债券都卖掉,这些钱再回到商品市场上来购买实际的产品的话,物价还不得涨到天上去?!但这样的金融创新,却并没有为市场创造出任何实际的价值,无非是A先生拥有了一套住房而已。
而这一轮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正是从“次级债”开始逐渐发酵的,也就是说,处于“生物链底层”的A先生的财务出现了问题,还不起贷款了!
除了金融衍生品这种游戏规则的风险之外,还有不太为大家所关注的“委托代理人”的风险。为什么这次高盛公司的损失远比其他投行损失小很多呢?我想事情要从22年前说起:1986年12月6日的早晨,高盛的合伙人们集合在百老汇大街85号二楼宽敞的会议室里正在讨论一件事情——将高盛改组成上市类型的公司。场面非常紧张,有的合伙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还有一些人在声泪俱下的发表动情的演讲,大部分合伙人并不愿意放弃高盛这种独有合伙人制度。这样的场面在高盛将近130年的历史中,已经重复上演了无数次。而这时的高盛也是华尔街唯一保留合伙人制度的投资银行,这让它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
在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中,高盛管理委员会不断的提议把高盛改组成上市公司类型,然后再不断地被合伙人们予以拒绝。但这种保守的制度,制约了高盛公司的融资能力,限制了高盛的发展。到了1998年的8月,188名高盛公司的合伙人终于通过投票决定将高盛改组成上市公司。然而,高盛的合伙人制度的文化却极大的保留了下来,高盛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续了紧密结合的合伙人制时代的特质。
虽然高盛已经结束了合伙制经营,但它却将合伙制对于风险的有效控制很好地继承了下来。问责制、风险评估管理等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决策流程确保了对于潜在风险全面客观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了2006年年底所发生的那一幕,高盛的首席财务官召集各部门主管,商讨当时尚未浮现的次贷危机,在各位主管报告完毕后,高层当机立断必须第一时间撤离房贷市场。
而类似于刚刚倒闭的雷曼兄弟这样的大多数的公司,他们早就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募集到大量的资金。公司的资产都是投资人股东的,而操纵这些资金的人,却都是每年领取上百万美元甚至数百万年薪的专业投资分析师。这些人穿着最高档的阿玛尼西装,开着奔驰汽车去上班。而他们在公司里都是没有股份的,又都是年薪制,没有几个人会想着在这家公司里长期工作下去。他们年终的奖金几乎是以业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条件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以便年底能够拿到更丰厚的奖金,他们往往更加激进地参与各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公司的长期利益关他们什么事?最多这家公司倒闭了,再重新换另一家!
这样的双重风险,最终造成了华尔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再加上美国人无休止的贷款消费(在美国几乎没有人用现金购物,大家都是用信用卡消费,9月份的工资在8月份就花的差不多了),风险如同不断累加的“沙塔”,现在,这个沙塔出现了裂缝!
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AIG获得美联储的拯救之后,华尔街金融风暴是否能够得以最终缓解?现在谁都不敢打包票。我认为一个新的危险时间窗口将出现的10月中旬,华尔街各大金融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出炉之后。如果仍旧有某一家或多家企业出现比较大的亏损,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如果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不做出革命性的调整的话,我认为更大的灭顶之灾只是早晚的问题。
而对于中国,损失是肯定要损失的,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包括最近公布的多家中国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企业债券。但本轮华尔街金融危机,应该不会对中国金融企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为在中国比较保守的金融环境下,金融衍生品屈指可数,并且中国的金融企业大都以银行零售业为主,风险要小的多。况且,美国政府处于对本国资产的保护,一直都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资金敬而远之,今天坏事变成了好事,中国金融业避免了一场更大的风险。
转自网络,来源于《经济观察》
中国股市暴跌是市场信心不足。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他的经济形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向导,当华尔街危机发生后,中国股民会受到影响,对中国股市信心不足,从而造成,抛售出局的现象。
这个对你个人的发展,应该没有多大影响,而且我觉得甚至可以说是个更大的机遇。我也是学金融的,今年才毕业,现在再做,美股交易员,感觉现在虽然股市不景气,但是对我们DT来说也许还可以说是个很不错的机会。
㈦ 美国AIG为何受金融危机影响
美国国际集团(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其成员公司通过世界保险业最为庞大的财产保险及人寿保险服务网络,竭诚为各商业、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美国国际集团成员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保险机构,旗下的AIG American General更是全美最顶尖的人寿保险机构。美国国际集团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也位居世界前列。其金融服务业务包括飞机租赁、金融产品及促进其市场交易。美国国际集团不断发展的全球消费者信贷业务主要由美国的American General Finance管理。同时,通过旗下的AIG SunAmerica及AIG VALIC, 集团现已成为全美首屈一指的退休金管理服务机构之一。美国国际集团亦是个人和大型企业投资管理市场中的翘楚,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股票、定息证券、地产及其他投资管理服务。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ArcaEx电子证券交易市场、伦敦、巴黎、瑞士及东京的股票市场均有市。。。。。经济不景气。。投资非盈而亏损。。。资金周转不灵。。虽然美国政府极力挽救,,暂时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㈧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我认为,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3.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4.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5.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㈨ 急求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全过程。起因经过挽救措施的叙述,谢谢大家
1.次贷危机的概念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2.次贷危机的产生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2.1.产生原理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2.通俗解答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3.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2007年春季,一场金融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欧媒体开始频繁出现一个大众比较陌生的词语--"次级房贷"。而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由之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更使得一批"明星"级金融巨头濒临破产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广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次贷危机渐显峥嵘。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房市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这也刺激了抵押贷款机构超常规发展的欲望。受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
美联储前货币事务局局长文森特·莱因哈特认为,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许多(美国)家庭基本没有通过资产积累创造财富的公开途径,只有一个例外:大量资源可以帮助人们对住宅进行杠杆式投资,政府也对此提供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如抵押贷款还款利息的税收减免等。"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忽视风险的结果,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2005年8月份,美国房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美国不少地区房价开始回落。到2006年,房价上涨势头停滞,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使购房者也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先后提升了4.25个百分点。
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愈演愈烈:滥用创新工具导致金融风暴"火"速蔓延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购买了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
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惊恐、疑惑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这两只基金持有大量与次贷有关的证券。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在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时期,上述过程运转流畅,购房者、放贷机构、负责打包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银行和购买这部分证券的投资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这场在美国住房市场泡沫中形成的投机盛宴注定不能长久。随着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损失开始弥漫,最终波及到持有次贷的各类投资者。
但当此时,华尔街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从美国花旗银行到德国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由于这部分证券缺乏流动性,其价值和风险均难以判断。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
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此后该公司从银行集团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逃脱一劫。9月14日,英国诺森北克银行发生储户挤兑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境遇的一个简单写照。在此期间,随着美国房价下跌,房贷违约率上升,房贷支持的证券价值缩水,众多金融机构宣布遭受巨额损失,有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采取联手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
尽管如此,次贷危机开始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 双"高危期:华尔街五大投行巨头"惨遭"历史巨变
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中迎来了2008年,这注定又将是华尔街的一个"多事之秋"。从年初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大致经历了两个高危期。
在第一个高危期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陷入困境,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
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但贝尔斯登最终没能"挺"下去。两天后,即3月16日,在美联储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对于这起并购案,许多媒体均以"枪口下的婚姻"来形容,意指贝尔斯登虽万般无奈,但饱受资金短缺之苦最后只能委身于摩根大通。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长保尔森事后说,之所以对贝尔斯登采取断然措施,并提供政府担保,主要当时市场对贝尔斯登破产没有任何精神准备,而贝尔斯登与其他金融机构有千丝万缕联系,其一旦破产,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无法预料的打击。
尽管从救助贝尔斯登开始,美国舆论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华尔街投行提出了质疑。但从效果来看,美联储的举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忧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次贷危机一度缓和,纽约股市也出现回稳迹象。4月份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4.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9%。当月美国花旗银行、高盛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的负责人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明显超出了外界的预料,也证明西方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对当时金融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进入2008年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起来: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又作为"政府授权企业"享有各种优惠。次贷危机爆发后,有政府担保背景的"两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为谋求更大市场,"两房"也大举扩张,发放了更具风险性的贷款种类,这导致亏损不断扩大并形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
在过去一年中,"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两房"股价也暴跌了约90%。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保尔森的解释是,考虑到"两房"的庞大规模和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两房"中任何一家企业垮台,"都会使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动荡",因此,接管两公司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但"两房"问题只是第二个高危期的一个序曲,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局势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银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7日,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
㈩ 为什么美国增发美元货币可以向全球转移债务
美国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元贬值缩减了债务。
美国是储备货币发行国,所以,大量印钞不仅没有引起美国本土物价上涨,还通过进口获取了实际资源,通过美元贬值缩减了债务。最终,是将通胀转移到了向他出口的国家。
美国得益的同时,那些向他出口商品的国家虽然出口增加,但同时也有很大损失:辛苦生产的商品供给美国,自己只换回一堆纸美元。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还要加大货币投放量来收回这些美元,进而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靠出口的发展中国家顺差越大,本国市场商品越少,美元越多,形成了商品的净流出和货币的净流入,同时本国货币供应增多”,美国就是这样通过印钞转嫁了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