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开盘 » 线裂隙率K

线裂隙率K

发布时间: 2021-09-03 04:06:04

1. 配筋率与裂缝的关系

一、关系:
1.受拉钢筋的应力水平,受拉钢筋的应力与裂缝宽度线性相关,因此控制受拉钢筋在标准组合下的应力水平是控制裂缝宽度的关键因素,国外如ACI,EC等多控制受拉钢筋的应力水平在0.6fy左右,由于我国的荷载分项系数较小,因此受拉钢筋的应力水平比国外稍大,对于HRB400三级钢,左右的直径,正常保护层下的梁而言,应力水平主要在0.6-0.8区间不等,而这个应力水平将随着钢筋直径,保护层,配筋率,混凝土等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受拉钢筋配筋率,配筋率是决定钢筋应力有效利用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也是裂缝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统计混凝土规范的计算公式表明,配筋率越大,钢筋应力有效利用的水平越高,裂缝也越容易控制,这里好象存在一个悖论,比如在前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根400X800的梁裂缝计算不满足要求,而换成350X800裂缝计算却满足要求了,就是因为后者配筋率大了一些,因此钢筋应力水平要求相应放松了的缘故,从本质上说这是混凝土规范裂缝宽度验算公式的“特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死扣”规范有时候却可以用于优化构件尺寸。
3.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对于裂缝宽度的计算也很敏感,混凝土规范要求保护层厚度的计算区间为,保护层越大裂缝计算宽度也越大,因此要求钢筋有效利用的应力水平也减小(更严)。
4.钢筋直径,一般情况下小直径钢筋对于控制裂缝宽度有利,比如用直径的钢筋做设计,比直径钢筋做设计,在裂缝宽度控制的情况下,直径钢筋的计算面积要大不少。
5.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减小裂缝宽度的贡献很小,一般不推荐。
二、配筋率的简单介绍: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在桥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积配筋率,即受拉钢筋面积与主梁面积之比。钢筋混凝土梁规定配筋率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工程出现超筋梁或少筋梁的现象,保证安全质量,保证技术经济效益。

2. 魔兽世界8.15裁缝物品:共时之线的时空裂隙在哪里

魔兽世界8.15裁缝物品:共时之线的时空裂隙在宝藏海湾,具体路线如下:

第一步,来进入游戏后,用自带的炉石传送回到源暴风城。

3. 裂隙的发育特征

7.2.2.1 岩性对裂隙发育的影响

弹脆性岩石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主要以脆性破裂的形式释放应力;黏塑性岩石受力后,主要以塑性变形的方式释放应力。弹脆性岩石的裂隙较长、较宽,裂隙的切穿性较大,泥质充填物一般较少。黏塑性岩石的裂隙较窄、较短、分布较密,常常被泥质产物充填。岩石从弹脆性向黏塑性过渡的排列顺序大致为(刘光亚,1979):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石灰岩与白云岩、长石砂岩、酸性岩浆岩、中性岩浆岩、基性与超基性岩浆岩、砂质页岩、泥灰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这个排列顺序不是绝对不变的。岩石的力学性质与环境围压大小、温度高低及应力作用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在层状岩石中,如果相邻各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别较大,例如砂岩与页岩互层、砾岩与凝灰岩互层等,则在构造变动中,黏塑性较强的岩石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弹脆性岩石主要表现为脆性破裂(图7.1)。构造裂隙主要在弹脆性较强的岩层中发育,形成裂隙含水层。黏塑性岩层则构成相对隔水岩层。

图7.1 层状地层岩性与裂隙发育关系

在基岩山区找水实践中,人们积累了这样一条经验,即“软中找硬,硬中找软。”就是在裂隙不发育的黏塑性岩层分布区寻找裂隙发育的弹脆性岩层;在裂隙发育而容易漏水的弹脆性岩石地区寻找裂隙不发育的黏塑性隔水岩层。因为容易漏水的地区,隔水层是保持地下水储存的关键条件。

7.2.2.2 构造对裂隙发育的影响

(1)褶皱轴部

在背斜的轴部,纵张裂隙发育。在弯曲挤压带,常因层间错动而产生层面张裂隙。向斜轴部是否发育有纵张裂隙,要看具体受力条件而定。如果向斜轴部岩层埋藏很深,岩层所在环境的围压太大就不能产生脆性拉断,只能以塑性流变或扭裂方式产生构造变形。如果向斜轴部岩层埋藏不深,所受围压不大,则向斜轴部可以产生纵张裂隙。

在平卧褶皱或倒转褶皱的轴部,往往岩层弯曲率较大,纵张裂隙和层面张裂隙都比较发育(图7.2)。

一般来说,在岩层产状出现比较剧烈变化的地方,只要不是黏塑性岩石,在这个地方局部就可以形成裂隙发育带。

图7.2 广东省廉江龙湾南薄层砂岩平卧褶皱轴部裂隙发育剖面图(蓝淇锋、胡长霄素描)

图7.3 断层破碎带横剖面分带示意图(据刘光亚,1979)

(2)断层影响带

断层的形成首先从节理开始,节理继续发展变为节理密集带,沿节理密集带发生岩层位移则形成断层。所以,最初的断裂面是由许多节理拼接成的、凸凹不平的齿状曲面。当断层两盘作相对位移时,凸起的部分被碾碎,成为断层带中的构造岩。断层两盘产生新的羽状排列的张裂隙和扭裂隙,甚至出现低序次的分支断层。在某些层状岩层中,还常形成牵引褶皱。在牵引褶皱的顶部又会出现局部张应力,形成张性裂隙。于是,在断层两盘的影响带形成裂隙发育密集带(图7.3)。

压性及压扭性断层构造岩多为断层泥、糜棱岩、断层角砾岩等。在泥质岩石(如页岩、板岩、千枚岩、凝灰岩等)中的压性断层中常出现压片岩。这些岩石孔隙极小,孔隙率很低,一般起隔水作用。张性及张扭性断层构造岩,多为压碎岩、碎块岩及结构较疏松的断层角砾岩。因此,张性及张扭性构造岩带的孔隙及孔隙率都比较大,透水性和富水性较强。扭性断层构造岩的性质,一般介于压性和张性两种断层构造岩的性质之间。

断层影响带分布在构造岩带的两侧,岩石受断层影响而破坏,产生大量张裂隙、扭裂隙以及分支断层,形成碎块岩和裂隙发育带。随着远离断层面,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减弱。由于断层影响带的充填胶结程度低,一般都有较好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常成为良好的断层含水带。

图7.4 云南省宝顶煤田Ⅴ井田各勘探线裂隙发育随深度变化曲线(据云南地质局第六、八、十地质队,转引自田开铭等,1989)

7.2.2.3埋深对裂隙发育的影响

埋深对裂隙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裂隙数量随埋深逐渐减少;二是裂隙随埋深趋于闭合。

(1)裂隙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在岩体的浅表层,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裂隙发育密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表生作用逐渐减弱,裂隙数量也发生相应的减少。图7.4和图7.5是云南宝顶煤田Ⅴ井田和Ⅱ井田不同深度的裂隙发育强度图。勘探数据显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裂隙的总条数和密度都在减少。但这种变化趋势并非一成不变,在断裂带等局部条件的控制下,可以出现反常现象,如图7.4所示。

(2)隙宽随深度的变化

1968年,Snow统计了裂隙几何参数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图7.6为Snow对8种不同岩石的隙宽与深度关系所作的统计图。裂隙测量数据表明,随埋藏深度增加,裂隙的隙宽具有明显的减小趋势。

图7.5 云南省宝顶煤田Ⅱ井田不同岩石在不同深度的裂隙发育强度(据云南地质局第六、八、十地质队,转引自田开铬等,1989)

图7.6 埋深对隙宽的影响(据Snow,1968,有改动)

裂隙隙宽随埋深增加而减小的规律是围岩压力作用的结果。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层压力越来越大。埋藏在地下深处的裂隙,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趋于闭合,由开裂隙逐渐变为闭裂隙或隐裂隙。对于岩石坚硬、粗糙度大的裂隙,在围岩压力的作用下,裂隙面的接触率逐渐增加,裂隙空间呈葫芦串形(田开铭等,1989)由于隙宽是影响裂隙介质渗透性的重要水力参数,故隙宽随埋深的衰减对裂隙岩石渗透性随埋深变化规律无疑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4. 油气藏的裂缝储层参数求取

(一)发育垂直裂缝的储层参数

假设垂直裂缝具有有限导流时,其储层渗透率计算公式为:

基岩潜山油气藏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和评价方法

式中:φ、K——岩石的总孔隙度、渗透率;L——双对数图中直线的截距(lgK)。

(二)双重介质储层

对于双重介质储层,从试井曲线上可以得到窜流系数(λ)、弹性容积系数(ω)和地层系数(Kh)等参数,利用这些参数可以确定地下储层的裂缝参数。

1.裂缝渗透率

理论上地下储层渗透率K=Km+Kf,其中Km为岩块渗透率,Kf为裂缝渗透率。

如果Kf>>Km,由试井得到的储层渗透率K就近似地认为是裂缝渗透率,其计算公式为:Kf=21.91QBoμo/m·h。

如果Km较大,但是仍小于Kf(Kf>Km),这时Km不忽略,而应当利用岩心分析得到的岩块渗透率,按照岩石基质压缩系数,将其折算到地下储层中去,从而得到油藏条件下的Km值,再计算地下储层渗透率(Km+Kf)。

2.裂缝孔隙度

对于双重介质储层,试井得到的弹性容积系数是下式定义的:

基岩潜山油气藏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和评价方法

那么裂缝孔隙度为:

基岩潜山油气藏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和评价方法

式中:ω——弹性容积系数(无因次);Cm、Cf——分别为岩块孔隙和裂缝的压缩系数(1/MPa);φm——岩块孔隙度(小数)。

弹性系数常用下式计算:ω=exp(-2.3ΔPw/m)

3.立方体模型的岩块特征长度

立方体模型中岩块的长度L可由下式计算出:

基岩潜山油气藏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和评价方法

式中:n——流动方向数(一般取2);λ——窜流系数,计算公式:λ=0.56(1-ω)e-2.3ΔP/m

5. 裂隙系统参数

如第四章所述,裂隙隙宽与导水系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这里,采用式(4.61)来确定裂隙网络中每条运移路径的隙宽,即: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的溶质运移研究

式中:ui为第i个运移途径的地下水流速,[M·T-1],见表5.1;J为地下水的水力坡度,本次研究依据第四章的取值,仍取J=0.01。

有了地下水流速后,各运移途径裂隙的纵向弥散系数按式(4.64)(刘兆昌,1991)写成:

DLi=Dm+αLui (5.4)

式中:DLi为第i个运移途径裂隙的纵向弥散系数;αL为隙轴向方向上的弥散度,[L],按式(4.63)计算。

裂隙系统的其他物理参数如允许核素扩散到岩石中去的裂隙壁占裂隙壁总面积的比例、岩石的孔隙度、岩石密度以及岩石的有效扩散系数见表4.2。

6. 水文地质钻探中怎样确定含水层厚度

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一、松散含水层厚度

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性比较均匀,其厚度根据地下水位、钻孔所揭露的松散岩层的颗粒组成以及岩性结构等,直接按钻孔揭露情况的编录资料来确定。
二、基岩含水层厚度

含水不均匀的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其厚度的确定,一般是根据钻孔揭露的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钻孔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物探资料,以及必要时依据水文地质分层试验等资科结合成因和分布规律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1)用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电测井及岩心水文地质编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按勘探剖面编制简易水文地质、电测井成果综合对比图。图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各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及换层深度或标高;

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岩石质量指标(即SQD指标)及电测井成果曲线;

岩心的线裂隙率、级岩溶率和较大溶洞的起止深度或标高;

钻孔水位观测成果曲线和水位发生突变、涌水、漏水段的起止深度或标高等。

综合研究分析上述成果,编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带图,在此基础上确定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强、弱含水带的厚度。

(2)按裂隙或溶洞发育程度确定,一般采用如下指标衡量:

直线裂隙率小于3%的闭合状裂隙带,或虽然裂隙率大于3%但裂隙已被其它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脉等所充填的裂隙带,均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裂隙率大于3%以上的张性裂隙带,则可视为裂隙含水层。

溶洞发育程度,可采用岩溶率或岩溶能见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可用作图法编制矿区范围内岩溶率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或用反映溶洞发育与各种因索关系的溶洞投影图。从图上确定出岩溶率高、能见率也高的岩段为强含水带,次高岩段为弱含水带。

(3)进行过钻孔简易分段注(压)水试验的矿区,可用下列指标划分含水带:

单位吸水率q>0.001L/s.m为含水带;q<0.001L/s.m时可认为是相对隔水层。

(4)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研究矿区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或破碎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可以划分出比较可靠的含水层厚度。对于各钻孔含水带厚度变化很大,又难于形成统一含水层的情况,可很据各钻孔强弱含水带所控制的面积,取其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定出强、弱含水层的厚度。

7. 钢轨裂缝出现机率

按规定,钢轨任何部位有裂纹均属于重伤,重伤轨必须在24小时内更换,也就是说,现场是不允许存在重伤钢轨的,但什么事都不是绝对,也有加固的。
你说的出现裂缝的钢轨段数一般占总体的多少,不是很专业,所有钢轨重伤都是裂缝,细分的话,有螺孔裂纹、核伤、垂直裂、斜裂、纵向裂纹等,其中核伤占的比例较大。
钢轨焊缝的重伤中会存在灰斑和光斑等不属于裂纹。

8. 裂隙率怎么测试

要再引申下渗透性和土的孔隙率和岩石裂隙率的关系,就更是深层次了,目前还没有攻克这个难关。岩石里可能一条不起眼的裂隙就决定了岩体的渗透性,而不是直接和岩石裂隙率有关!!!Hoek在岩石边坡工程里试图用裂隙间距、张开度等参数计算渗透性,我想和有经验工程师目估差不多,因此,也没有几个人用。是个理念!实践中,就是进行野外渗透试验。

9. 封缝措施针对路面的非结构性裂缝,适用于裂缝率小于多少的沥青路面

适用于裂缝宽度在2MM以下的轻微裂缝。

热点内容
利率越低债券价格高 发布:2021-09-10 11:04:26 浏览:403
基金交易原则 发布:2021-09-10 11:03:50 浏览:464
车险如何网上买保险 发布:2021-09-10 11:03:14 浏览:970
英国邮局申根保险价格 发布:2021-09-10 11:03:13 浏览:16
果洛网上炒股 发布:2021-09-10 11:01:59 浏览:9
股市中的换手率内盘也算在内吗 发布:2021-09-10 11:01:56 浏览:80
60岁老年人保险价格是多少 发布:2021-09-10 10:58:41 浏览:606
汇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发布:2021-09-10 10:57:17 浏览:66
河南期货从业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发布:2021-09-10 10:57:14 浏览:422
乙烯期货价格 发布:2021-09-10 10:55:20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