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基金救助就是兜底吗
Ⅰ 困难群众只要社会救助就来“兜底”
困难群众只要求助 社会救助就来“兜底”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包括教育、社保、医疗、就业、物价等领域在内的一批社会民生突出问题将得以破解。
陕西在民生改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这些工作正在影响着你我的生活。为了能更好地在政府部门和普通市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华商报特别推出“陕西民生‘政’能量”系列报道,甄选省上各厅局涉及民生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度关注,一起来了解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民生之策。
如果说社会福利是“锦上添花”,那么社会救助就是“雪中送炭”。从这层意义上说,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李斌,虽遭遇人生“寒冬”,但因为有民政部门的“炭”送来,他并没有感到寒冷和无助。
“寒冬”来袭,有“炭”送来
2015年8月,正值酷热,但李斌和他的家人却遭遇“寒冬”。
李斌告诉华商报记者,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急诊室里他昏迷了两天,抢救过来后转到省人民医院,诊断结果一出来,他感觉没希望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李斌一家四口,虽然不富裕,但日子也过得温馨舒适,突然袭来的大病,让一家人不知所措。短短一周多时间就花了近5万元,而后的治疗还是个无底洞,一家人陷入困境。李斌说,是社会救助帮他渡过了难关:当时医保报销了15000多元,大病救助给他了近8000元,后面又分两次临时救助,总共给了1万多元,整个下来家里承担的费用不到10%。回家休养至今,通过临时救助,他用药的费用也有一大半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消化掉。
救急救难对象从点到面
华商报记者从碑林区民政局了解到,临时救助是该局从2013年开始在全区试点的一项社会救助政策,去年7月,碑林区还被确定为民政部救急难试点单位。目前全区已有221个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在救助下渡过难关。
“从开始的针对特殊人群、特殊事项给予救助,到现在基本上实现只要生活困难,都能给予基本的救助。”碑林区民政局副局长吴燕介绍,只要受助者收入超过最低生活标准,救助行动就相应中断。
救助范围扩大 方式创新
不论户籍和家境,将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和其他特殊困难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全部纳入救助范围,是我省社会救助从2010年至今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而这变化的背后是一项一项制度的支持。
以临时救助为例。2010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重点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2011年,制定出台《陕西省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让这项惠民政策在具体操作上更加明晰;2015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工作程序、工作机制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郭军介绍,除了救助范围做到全覆盖,在救助服务上也不断创新,如通过社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奔小康不落下一名困难群众
目前我省已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把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信息,相关部门的救助资源和救助实施情况,以及社会组织的救助项目等,集中起来实现有效对接。同时,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统一的“社会救助窗口”,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负责受理,办理或转接具体的救助申请。
在资金支持上,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临时救助资金,市县财政分别按上年度可用财力的1.35%和0.6%将临时救助资金与医疗救助、五保供养资金一并纳入财政预算,几项统筹使用。
十三五期间,陕西的社会救助将在健全救助体系、提升救助水平以及提高托底能力上将有更多的作为,通过救助兜底,不让一名困难群众在奔小康路上掉队。华商报记者 张小刚
8大类社会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
对象: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
政策:保障标准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须的费用确定,按家庭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给低保金
2特困人员供养
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政策: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3受灾人员救助
对象: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
政策: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灾害后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4医疗救助
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特困人员
政策: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家庭难以承担的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
5教育救助
对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
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
6住房救助
对象: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
政策:配租公共租赁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
7就业救助
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
政策: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确保该家庭有一人就业
8临时救助
对象: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等
政策: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照当地1-6月的城市低保标准确定
Ⅱ 兜底脱贫社会救助政策一览通
2017年第一季度即将过去,为完成今年再次减贫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目标,各部门采取了哪些积极行动?政策如何体现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记者梳理盘点各部门一季度出台的扶贫举措,并就今年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等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松绑扶贫资金:灵活高效找准方向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增长30%以上。当前扶贫工作的关键是把钱用好,为此,今年初各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资金精准使用上进一步深化。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2月6日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试点范围推开到全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这一政策鼓励试点贫困县根据脱贫攻坚实际需要,尽可能将纳入整合范围的各类资金“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政策为扶贫资金‘松绑’,可确保资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关键的环节、最准确的对象。”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说。为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3月13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不再对相关资金支出范围作具体要求,而是采取负面清单方式,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换句话说,就是“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了”。此外,该政策改革资金管理方式,明确提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强化地方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责任。“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把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非常有必要。”汪三贵说,“要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资金就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加大信息公开:为精准施策提供基础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加大扶贫政策、扶贫对象、帮扶措施、扶贫成效、贫困退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等信息公开力度。“加大扶贫信息公开力度,有利于对贫困人口数据的动态掌握,脱贫的及时退出,返贫的及时纳入,为扶贫工作精准发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信息基础。”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说。扶贫信息“晒”在阳光下,可以加强社会监督,有效防止数字脱贫,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记者了解到,国务院扶贫办今年还将加强督查巡查,对去年督查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回头看”,对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易地扶贫搬迁等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此外,今年政策加大贫困地区信息建设,推动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贫困地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网络全覆盖。专家认为,互联网打通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信息鸿沟”,为贫困地区创业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补短板:大病保险、关注贫困残疾人织密保障网汪三贵说:“当前尚未脱贫的人口是自身脱贫比较困难的,政府应在兜底保障的基础上,再辅以技能培训等才能脱贫,因病致贫人群、残疾人等就属于这类人群。”针对因病致贫人群和残疾人群,普遍存在医疗费负担沉重这一情况,今年初,各部委出台针对性措施,重点解决医疗救助和减少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刚性支出等问题。民政部等6部门2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通知》,立足于发挥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的基础性作用。2月,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6部门和单位印发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通过全面落实保障制度,减少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刚性支出。巩固扶贫成果,防治老少边穷地区地方性疾病是治本之策之一,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确定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等7种地方病防治目标。这有利于彻底拔掉致贫病根,确保精准扶贫成效。
Ⅲ 兜底扶贫是什么意思
是指低保的最低保障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重要成就,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但是迄至目前,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任务艰巨繁重。难点之一,在于以往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目前依然存在。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按照2011年制定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
将“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内容,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兜底保障作用,这就需要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两个政策在脱贫攻坚中有机结合的重大作用。
2016年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现有大多数低保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地方,要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到2020年全部达到国家扶贫标准。
至于如何实现二者有效衔接,已有国办、扶贫办等的文件出台,学界也有诸多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范围:
1、无劳动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家庭成员主要是老年人(60周岁以上)或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且无经济收入来源的;或其赡养、抚(扶,下同)养义务人均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服刑、强制戒毒、失踪等原因,无法履行赡养、 抚养义务 的家庭。
2、因残重度贫困的家庭。家庭主要劳动力是一、二级残疾人,或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或一户多残,或老残同户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特殊困难家庭。
3、因灾或意外事故造成重度贫困的家庭。因灾害、突发性事件造成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重残等致贫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
Ⅳ 202002期县级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是什么
202002期县级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是就贫困人员
Ⅳ 贫困户医疗兜底基金是什么意思
兜底 指政府制定政策保障贫困户基本的生产生活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住房兜底、医疗兜底,保障病有所医、扎实开展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在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的同时,加快完善巜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医疗救助制度,构建医疗综合保障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
Ⅵ 什么是兜底保障
兜底保障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生领域,“兜底”指的是政府制定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兜底、医疗兜底、教育兜底、养老兜底。
1、住房兜底,保障群众住有所居。城乡贫困人口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只能依靠政府“兜底”来解决。
2、医疗兜底,保障群众病有所医。扎实开展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在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的同时,加快完善《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医疗救助制度,构建医疗综合保障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
3、教育兜底,保障学生学有所教。坚持城乡统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体系,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建立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的长效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重点办好职业教育。
4、养老兜底,保障群众老有所养。进一步强化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5、兜底保障对象: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即纳入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的家庭);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因病因学造成刚性大额支出且符合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条件的困难家庭;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困难家庭供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
Ⅶ 为什么大病救助只给精准扶贫户和底保户
大病扶助本来就是只给精准扶贫户和低保户的。她们大多贫穷没有经济来源,家里还可能有残疾人,老人等。
Ⅷ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和重点是什么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经济收入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重点: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重点关注下岗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等的生活状况,对遭遇临时生活困难的,及时实施临时救助。
进一步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抓紧落实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探访和照料服务。要规范低保金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低保金按季度发放的地区要实行季度首月发放。
(8)健康扶贫基金救助就是兜底吗扩展阅读:
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要经得起检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当地实情,采取切实举措,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落细落实落到位。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畅通求助渠道,优化救助程序,加快服务转型升级,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部门责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
Ⅸ 大病后医保报了大病救助扳了还有兜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个人几乎不花钱,最后民政局还会给你报销一部分
Ⅹ 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是指什么
一是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逐步扩大集中救治病种;
二是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全面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签约服务,对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依据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2017年,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要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三是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积极探索与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门诊慢性病管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实行联动报销,加强综合保障,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同时,充分发挥慈善医疗救助作用,动员慈善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精准对接特殊困难家庭,减轻或免除个人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