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有哪些问题
1. 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在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中国基本社会保障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1)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难以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五大社会保险中,覆盖面最大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参加该制度的在职职工加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不到2亿人,相对7.6亿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总数来说,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仍然偏小。(2)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低。按照目标要求社会保障基金要实现省级统筹,但从目前情况看除福建、陕西等少数省(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外,其余地区大都以市县级统筹为主。统筹层次低,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弱、基金调剂功能弱。(3)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民政、卫生、社会保障部门之间政策分割、部门利益分割的矛盾和问题,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挑战。(4)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空帐”问题严重。例如,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在基金管理模式上实行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的一本账管理。由于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退休人员逐年上升,导致社会统筹收不抵支,迫不得已占用个人账户基金,使得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严重。
2. 社保资金的管理
社保资金管理和增值操作
社保基金、QFII资金的陆续进场,有利于提升市场重心,但这种重心提升的效应是在一个长期趋势中才能反映出来的,以一种急功近利的眼光去看待它们的作用,恐怕会令不少市场人士失望,投资者对此应有客观的认识。
继瑞银华宝、野村证券成为准QFII之后,第二批QFII如摩根斯丹利等也已推出。与此同时,六家基金管理公司已陆续签定了社保基金授权委托投资协议。受此鼓舞,股指重返年线,不少投资者欢欣鼓舞,认为大牛市序幕即将被拉开,那么社保基金、QFII资金的入市果真有如此灵验吗?
一、新增资金规模难以很快放大
就社保基金而言,所公开的大致入市金额为160亿,主要投资于股票和部分企业债。从社保基金的性质看,由于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因此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按照有关规定,其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比例不得少于50%。由此可见,社保基金总体操作思路应是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
按社保基金规模看,理论上能进入股票二级市场的金额应远不止160亿这个数,但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不够完善以及社保基金2001年投入12.66亿元购买中国石化即告亏损的初次经历,出于风险控制角度的考虑,应该说短期内继续扩大规模的可能性不大。
关于QFII的入市情况,应该说进展比较顺利,5月26日第一批QFII刚刚拿到牌照,在不到10个工作日即6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批准瑞银华宝银行投资额度3亿美元、批准野村证券5000万美元,第二批QFII如摩根斯丹利等、第三批如德意志银行、高盛集团、汇丰等也将陆续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之中。目前来看,QFII虽然热情高涨,但由于初次涉足投机性较强的国内A股市场,尚处在相互了解的磨合期初始阶段,因此后续潜力虽然较大,但短期内将会有所节制。总之,增量资金增加肯定有利于市场重心的提升,但对于两市近5万亿市值规模而言,不能把期望值放得太高。
二、增量资金入市需要时间
据有关媒体报道,社保基金的建仓时间为6月9日开始的三个月之内。三个月的时间不算短,并且160亿资金分散到六家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再扣除部分企业债所占的金额,其市场影响将会是比较温和的。QFII中入市意愿最强的瑞银华宝在与申银万国签定协议后,基本上可说运作已经没有障碍。但该行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原考虑在获得投资额度后第一时间入市,不过资金未到位,所以还未入场操作。据他的解释,资金未到位的原因是,这些投资资金主要不是已经在手的资金,而是从其客户中募得的资金,所以会有一个过程。而同属第一批的野村证券到目前为止尚未确定委托人,因而入市恐怕也得等待时间。可见,社保基金、QFII的资金投入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基本不会对短期市场走势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三、运行风格长线稳健,不会在市场上迅速激起波澜
从社保基金、QFII的资金性质看:两者都属于长线资金,对长期内收益的稳定性、资金的流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完全不同于以往通过借贷融资做庄的模式,社保基金持有近两年的中国石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后者的资金由于有着严格的期限规定,因而促成了急功近利式的做庄模式,搞不好的话在规定时间不能按时还款造成资金链断裂,而引发个股的连续跳水。可见,社保基金、QFII的资金运作将完全有别于以往的做庄模式,其运行风格是相对平稳的,这是由它们的资金性质所决定的,因而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将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对社保基金、QFII的炒作更多地是来自于对其题材的炒作,并不是它们真正的市场影响。
四、带动投资理念转化,蓝筹股地位将日益突出
在开放式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社保资金入市、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提高、QFII机构的扩大等投资者结构快速转换的市场背景下,崇尚业绩、崇尚发展的投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型蓝筹股地位的日益突出将是大势所趋。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就能反映问题,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流动性的要求都很高,能方便兑现的大盘股具有这方面的天然优势,大盘股与小盘股冰火两重天的走势就是投资者结构改变所带来的市场效应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当然,并不是盘子越大越好,但是具有足够的流动性,至少能进入机构的选股范畴之内。整个市场的资金供应相当充裕,从前述资金性质的分析上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资金加入到长线资金的行列中去,与先前靠融资做庄,做完跑人有明显的区别。蓝筹股突出的战略地位、稳健的经营作风、稳定的收益,受到长线资金的青睐是毋庸置疑的。当前老庄股的不断跳水,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古老的做庄手法开始瓦解的同时,也促使市场对新型投资理念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蓝筹股发展前景将继续看好。
五、社保基金、QFII的资金投向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动向,已有不少媒体加以阐述,本文不再赘述。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见得当前最热门的板块就是它们所要介入的板块。如汽车板块:作为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行业之一的新兴行业,由于其业绩短线巨增,引来热钱滚滚,但在股价经过三番、四番炒作之后,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加该行业正处在一个争夺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行业突出地位的战国时代,资金需求远远大于它能给与投资者的回报,今后究竟哪些公司能成为真正的蓝筹,还存在不少变数。汽车业掀起新一轮降价风,这在人民币跟随美元贬值与钢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显得不协调。显示汽车市场环境趋于恶化。长安汽车的业绩遭到质疑、一汽轿车一季度每股收益的下滑,都说明我国的汽车业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成熟水平。从这一角度讲,境外资金并不一定会看好它。几家QFII在公布投资理念时,并未将汽车股列于其中就是一例。社保基金显然也不会在高位去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相比之下,石化、钢铁类股票潜力更大一点。
总之,社保基金、QFII资金的陆续进场,有利于提升市场重心,但这种重心提升的效应是在一个长期趋势中才能反映出来的,以一种急功近利的眼光去看待它们的作用,恐怕会令不少市场人士失望,投资者对此应有客观的认识。
社保制度
1.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2.主要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3.目标: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形成独立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4.作用:
总——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
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企业富余人员在再就业过程中必须得到适当的生活保障,才能为企业参加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使新老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过分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分配。这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
当前中国社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总体目标确定后,缺乏具体目标及长期规划□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
□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缺陷
□统筹层次过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不同社会群体的保障待遇不公平
社会保障总体目标确定后,缺乏具体目标及长期规划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届三中全会还提出“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一是缺少对不同保障层次的目标设定。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保障与保险混在一起。作为公民究竟有哪些权利,社会保障到底保障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基本上是混乱的。哪些方面是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应该由个人保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就导致应该被保障部分的权利没有被保障,不该由社会保障的却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来保障。
二是缺少不同阶段的目标设定。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什么样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什么样的经济生活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及如何适应,有关方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更没有长期规划和总体部署。这样,经济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就赶紧出台相关政策,难免形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临时性政策多,长期性政策少,制度设计越来越复杂,执行成本越来越高,而政策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不满。
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是以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为起点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98年的5.5%增长到2005年的11.2%,年均增长29.8%。仅中央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低保”的资金投入就从1998年的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04亿元,年均增长35.5%。各级地方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都普遍感觉到缴纳社会保障金的负担越来越重。个人的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由开始的3%逐年增加至8%,而且缴费基数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满意程度也在增加。造成这种各方都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方责任的界定不明确。政府的钱花在哪里,老百姓并不十分清楚;企业与个人缴费有多少回报率,也没有明确的预期。因此,政府的责任在哪些方面,应承担多大程度;企业与个人的责任在哪些方面,趋于何种水平,都应该进一步明确,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责任共担的机制。
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缺陷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两个基本的现实条件: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是历史债务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高的趋势。21世纪,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逐渐提高,养老保险金支付将进入高峰期。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紧张运行状态,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再加上企业改制实行提前退休,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直接影响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作用发挥。
历史隐性债务是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此前退休的人员没有缴纳过养老金,也就没有个人账户,此前参加工作的人员个人账户由开始缴纳养老金时算起,个人账户不完整。因此这些人的退休费用就只能由正在工作中的人员来承担。在历史债务压力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基金积累模式在大部分地区因为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而名存实亡。一旦我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当期收取的养老金是不可能支付得起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用的。如果不能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由于新旧养老制度转型而形成的对中老年职工的历史欠账,未来终将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重大冲击。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巨额缺口,支付压力逐年增大,支付风险日益凸显。
统筹层次过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统筹层次过低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一个严重缺陷,它引起了其他一系列问题。
一是各地方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多年来社会保障改革由地区决策,各地区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区的政策、标准、措施,形成各地区之间缴纳水平、管理方式不相同的现象。
二是区际转移的困难。由于各地保障制度不统一,就使得社会保障在区际之间的转移阻碍重重,不但省际之间很难转移,就是省内地区之间都难以转移。这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在我国人力资源流动性不断加强的现实情况下,区际转移的困难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和发放都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各种社会保障政策缺乏统一标准。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最低社会保障等多个险种,不同险种往往由不同部门制定。然而社会保障覆盖对象既有针对性,又存在交叉性,各种政策的出台往往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不可能经过长时间酝酿,所以出现了各种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根据不同的政策可以实施不同的救助或保障标准,新出台的政策会影响以前政策的实施。
四是基金管理的困难。根据我国当前的政策,省及省以下的社会保障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而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银行和国债利率都较低,银行利率已经低于通货膨胀率。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社会保障资金事实上正在贬值。这使我国本来就严峻的社保资金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省及省以下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的话,安全性也难以保障。因此,要想实现基金的保值升值,必须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层次,由中央一级进行统筹管理。
不同社会群体的保障待遇不公平
一是各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是劳动力的输出地,输出的劳动力在发达地区打工并缴纳社会保障金。但是在社会保障统筹层次难以提高、区际转移难以推行的现实情况下,他们缴纳的资金只能留在发达地区,而不能带回去。这也是造成东部发达地区社会保障资金充裕,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资金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形成“以贫养富”的奇怪现象,使原本就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
二是企业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一直以来,企业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双轨运行、调整机制不同,既造成了企业和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在职人员之间不同的社会保障负担,又扩大了企业和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造成不公平现象,已经引发社会不满。
三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不同就业形式人员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离基本养老保险金覆盖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为数不少的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被征地农民还游离在养老保险体系之外,已经参保的人员实际缴费率不高,缴费年限时断时续。失业保险方面,工作最不稳定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等职工实际上没有失业保障。工伤保险方面,当前我国面临高风险行业事故率高的现实情况,2006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2822人。职业病发病率在增长,2006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676562例。农民工受到职业伤害的问题十分突出。进入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大多在高风险行业工作,受到职业危害的风险大大高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而他们又常常没有参加工伤保险。
事实上,按照当前的制度,越是需要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反而越因为负担不起社会保障而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以灵活就业与失业人员为例,没有人替他们缴纳企业应缴纳部分,而缴费基数却要以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准,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根本缴不起各类社会保障金,成为社会保障的长期欠缴费群体,从而无法享受社会保障。
四是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虽然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模式,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均衡。
制度设计与管理的技术性问题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得越来越复杂,管理成本越来越高。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应急特征,某项保障制度受重视的程度随着不同社会群体政治呼声的大小、部门势力的大小或者个人影响的大小而发生变化。非制度化特征十分明显,法制化水平不高,即使已有法规也严重缺乏执法力度,部门之间、制度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协调,越位和缺位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规范,对资金的管理水平有限,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有待改善。电子化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3.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原则是什么
社保基金管理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1、归集原则
在坚持社保基金单位与职工“双负担”的基础上, 强化基金征缴力度, 积极解决拖欠和扩面问题。针对目前部分企业存在拖欠保险费的情况, 各级经办机构应加大催收力度, 视具体原因, 依据社会保险相关条例法规采取措施。
对符合参保条件、有钱不缴的单位, 应由社保经办机构责令限期缴纳, 逾期拒不缴纳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有参保意识、经济承受力薄弱的单位, 可考虑放宽政策期限, 采取办理延期缴款或分期缴款等方式, 给予适当照顾。强化归集, 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 逐步增加基金积累, 努力营造“人人自我保障, 社会保障人人”的社保大格局。
2、“以收定支, 自求平衡, 略有结余”的管理原则
各级财政社保基金专户普遍基金结余量较大, 需要引起相关部门注意。结余量大, 反映出基金支付能力良好, 保障实力雄厚, 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社保基金征收计划缺乏科学性, 支付范围和额度狭小,闲置较大影响了社会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等。
3、专款专用原则
各级财政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经办机构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和确保基金专款专用。一是要保证基金及时足额支付, 确保当年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的群体, 全部享受和领到社保救助金; 二是要切实采取措施杜绝各级经办机构挤占挪用社保基金问题的发生。
财政、审计部门要从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上入手, 加大对基金经办机构监管力度。对因制度执行不到位或其他原因造成基金损失的, 应 依据《条例》给予严惩。若确因经办机构办公经费紧张造成挤占挪用基金的, 各级财政要给予必要扶持。
4、投储结合、保值增值原则
出于支付和资金安全性考虑, 各级财政将所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用于购置国债和其他安全系数高的金融工具总量很少,绝大多数社保基金处于银行储蓄状态, 这种基金投资方式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存在, 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从保值增值的角度分析, 大量基金闲置将无法应对未来非预期的货币贬值风险。沉淀基金管理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等的行为和过程。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监督等。
4. 第19题.我国保险基金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中国基本社会保障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1)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难以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五大社会保险中,覆盖面最大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参加该制度的在职职工加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不到2亿人,相对7.6亿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总数来说,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仍然偏小。(2)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低。按照目标要求社会保障基金要实现省级统筹,但从目前情况看除福建、陕西等少数省(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外,其余地区大都以市县级统筹为主。统筹层次低,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弱、基金调剂功能弱。(3)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民政、卫生、社会保障部门之间政策分割、部门利益分割的矛盾和问题,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挑战。(4)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空帐”问题严重。例如,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在基金管理模式上实行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的一本账管理。由于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退休人员逐年上升,导致社会统筹收不抵支,迫不得已占用个人账户基金,使得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严重
5.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当前中国基本社会保障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1)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难以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五大社会保险中,覆盖面最大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参加该制度的在职职工加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不到2亿人,相对7.6亿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总数来说,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仍然偏小。(2)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低。按照目标要求社会保障基金要实现省级统筹,但从目前情况看除福建、陕西等少数省(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外,其余地区大都以市县级统筹为主。统筹层次低,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弱、基金调剂功能弱。(3)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基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民政、卫生、社会保障部门之间政策分割、部门利益分割的矛盾和问题,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挑战。(4)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空帐”问题严重。例如,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在基金管理模式上实行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的一本账管理。由于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退休人员逐年上升,导致社会统筹收不抵支,迫不得已占用个人账户基金,使得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严重。
6.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内容
(1)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条件与平衡条件。对于任何一项货币收支计划,尤其是长期性的养老保险基金计划的管理,涉及基金的运行条件与平衡条件。研究社会保证基金的制约因素,如人口、经济、精算、法律、体制等因素,构成了基金管理的内容之一。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的选择。能够促使社会保障基金正常运行的管理体制,是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前提。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目的在于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体,规范各主体在基金管理中的责任与权限,以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以便提高基金管理效率。
(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支付管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基金筹资模式,筹资手段,及时足额地取得社会保障资金,并且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构成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重要内容。
(4)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与保值增值途径。如何在动态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投资,使其保持较好投资收益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之一,它构成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
(5)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协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若干环境因素和制度因素,如决策因素、法律及体制因素、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等。基金管理的成败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协调。
7.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产生体制性障碍。 由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尚处在建设过程,特别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影响,还很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也呈二元分割状态,社会保障各项目间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诸多体制性障碍, 导致其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扭曲,成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桎梏,而且这些差异和障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2、社会保障体系不全,存在制度性缺陷。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时间短,是一个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许多制度还在探索过程中,还很不完善,不仅总体的制度 架构还不完善,而且许多项目的制度建设还很不足,尤其是各个项目之间的制度性协调性还不够。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致使机制不灵活。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是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未能完全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
4、责任职责不清,造成投入力度不够。 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不够问题,社会保障改革中所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后的社会保障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央、地方、企业在社会保障投入利益上存在搏弈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责任不清、职责模糊特别是基金投入的财政主体责任不明是其最主要因素。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的方法:
1、优化社会保障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优化社会保障模式,关键是要增强政府财政责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保障投入分担机制和转轨成本偿还机制,在充分考虑市县财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投入上的责任。在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费的基础上,中央和省财政应对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2、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进程,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在督促检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应抓紧研究制定与《社会保险法》相适应的涉及社会保障各个项目上的相应法规制 度建设,妥善解决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问题,实现制度的衔接统一。
3、优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专业化水平低,管理层级过多,部门分割比较明显,基层管理水平和效率较低。
1)、应该建立和发展专业性的管理机构。
2)、要按照效能政府建设的要求,理顺关系,整合机构归并职能,明确和强化相关部门职责,推动建立自下而上、统一高效、规范有序的社会保障综合性管理体系,如可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合并运行,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运行机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要调整职能,优化工作流程,减少社会保障在登记、征收、核实等重点环节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3)、在专业化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减少管理层级。
4、强化基金监督管理,提高管理运用效率。 要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和效益提高。
8. 社保资金包括哪些内容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一:社保资金
社保资金是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简称,也简称为“社保金”,是由国家和地方社会劳动保障局统筹的,通过国家、地方、单位集体和个人多渠道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参与社保的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为参保人员的未来生活提供最基本保障的“养老金”和未来生命意外抢救或医治的“救命钱”。社保资金被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规范许可的操作程序而进行投资增值的活动,即转化为投资资金,也称为“社保基金”。社保资金不同于社保基金,而社保基金来源于社保资金。
二: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简称,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可以进入股市,当然不是全部,有比例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社保基金实现增值,保证人民的利益
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
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拟订社保基金管理运作的有关政策,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
社保资金图片
社保资金图片
和托管情况进行监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各自的职权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社保基金”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统称,共有五种概念。
·一是“社会保险基金”;
·二是“社会统筹基金”;
·三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
·四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现任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为前央行行长、前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戴理事长同时兼任理事会党组书记。
三:使用:
中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社保基金共有9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一方面,各方呼吁国家建立社保资金问责制,并将每个社保基金统筹账户的资金收入和结余状况都向社会公布,严厉处理违规问题。除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规,在巩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明确养老保险事权的基础上,应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按照国际惯例,养老金不管通过怎样的投资渠道,跑赢通货膨胀是保值增值的底线。而地方政府管理的养老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收益却低于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养老金每年在贬值。
中国目前有大量短期和中长期票据、国库券、金融债券等几乎零风险产品,还有企业债、公司债、地方债、资产证券化等中低风险产品,这些投资品年收益率从5%-20%不等,丰富了养老金的投资选择。全国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中,45%左右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如银行存款、国库券、企业债券等;30%左右投资股票;25%左右用于PE投资及其他类投资等。此外,实业投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给予优先权的实业投资。
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多元化的安全投资,需要中国股市、债市、实业等健康良性发展,并从根本上完善制度和变革。改革社保基金管理体制,实现其安全性与收益性迫在眉睫
四:社保特征:
1.社会保险的客观基础,是劳动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保险的标的是劳动者的人身
2.社会保险的主体是特定的。包括劳动者(含其亲属)与用人单位
3.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
4.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5.保险基金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缴费及财政的支持。保险对象范围限于职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保险内容范围限于劳动风险中的各种风险,不包括此外的财产、经济等风险。
9.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分散,管理部门过多,各部门都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和管理,造成部门间难以协调和集中运营管理。 在实际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管理过程中,税务机关只是按照社保经办机构传递的征缴计划征收社会保险费,而社会保险机构由于没有社会保险费征收职能,通常也不会过分关心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部分参保单位由于及时、足额缴费意识不强,往往是一拖再拖,最后造成滞纳金很多、职工减员不畅、单位缴费不起、劳资矛盾恶化等局面。
另外,在目前基金收入当中,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是年龄偏大人员的一次性补缴,这些补缴在现在看来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实际上这些人很快就要退休,从长远来看却是增加了未来基金支付的压力。在基金支出方面,虽然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看起来比以前科学、合理了,但由于这几年退休人员年年都有100多元的调资,所以退休得越早,调的次数就越多,比晚退休就越划算,所以参保职工还是想尽办法提前退休,而一旦得以提前退休便是少了基金收入却增加了基金支出,增加了未来基金运行的风险。负责社保待遇支付的部门,也是只管社保基金支出,至于有没有基金足够使用,能用多久,他们往往不会过问,在基金支出管理上,还会存在“不用白不用”的思想,存在基金支出控制不严、疏于管理的现象。 社保基金收入、支出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后,基金结余实质上由财政部门管浅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谢仁杰财税金融1242011.02(上)ChinaCollectiveEconomy集体经济·理,不是购买国债就是存银行。由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利率优惠政策没有完全执行到位,造成各项社保基金利息不同程度地减少,有的存在银行也因不能及时转存定期,容易造成基金不必要的流失。
虽然现行社保基金财务制度规定,财政部门应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意见,在双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及时将基金按规定用于购买国家债券或转存定期存款,而事实上这种制度容易造成社保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推诿扯皮,影响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由于物价上涨指数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实质导致基金的贬值,给今后基金支付造成较大压力和风险。 加大基金监管力度是维护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长期任务。只有不断强化内外监管,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减少基金风险。一是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审计科室和专职内部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社保基金收支结存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防范违规舞弊现象发生。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社保基金的征收、支付、货币资金管理等重要环节严格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原则,从源头上防范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为发生。二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的收支、投资和收益情况以及其他财务数据等,将社保基金的运营纳入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的双重监督之下,防范社保基金运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实行纪检、财政、审计部门联合监督,建立对社保基金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在监督过程中,要重点监管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实施;监督社保经办机构在社保基金征收、支付环节是否合法合规;监督社保基金是否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10. 社会保障基金运行中出现哪些问题
1、财政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水平偏低
2、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引发财政风险
3、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缺乏监管
4、各级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模糊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或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使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