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① 求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原因及對策開題報告中選題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急)
《試論會計信息失真》開 題 報 告一、文獻綜述
現就關於會計信息失真的研究及相關文獻做一綜述,並對這些文獻做出簡要的評價。
1.李爽先生等主持關於會計報表粉飾問題研究
在李爽先生等主持編寫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會計報表粉飾問題研究》中,運用規范性方法,使用演繹的方法構建會計報表粉飾的基本理論,分析會計報表粉飾的防範和相關各方的法律責任。
⑴李爽先生等分析了我國會計報表粉飾的動因,主要包括:
國有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包括7個方面:
①獎金動機。
②確保職位動機。
③借款動機。
④納稅動機。
⑤推卸責任動機。
⑥隱瞞違法動機。
⑦政治動機。
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包括4個方面:
①股票發行和上市動機。
②配股動機。
③避免處罰動機。
④炒作股票動機。
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包括2個方面:
①納稅動機。
②利潤分配動機。
李爽先生等在分析了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的基礎上,從十二個方面分析了歷史會計報表粉飾方法及未來會計報表粉飾方法的三個方面,運用搏弈理論對會計報表粉飾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防範會計報表粉飾的方法,具體闡述了會計報表粉飾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⑵會計報表粉飾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主體:
①會計報表粉飾的經濟後果與法律責任問題的出現。
②會計報表粉飾中的法律責任主體。
法律責任的認定及其認定機構
①企業管理當局法律責任的認定及認定機構。
②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認定及認定機構。
③其他法律主體法律責任的認定及認定機構。
法律責任的種類:
①現行的規定。
②關於行政責任。
③關於刑事責任。
④關於民事責任。
⑤法律責任的分擔。
⑥法律責任的確定性與法律責任的嚴厲程度。
李爽先生等在大量研究之後針對杜絕粉飾會計報表,提供真實的會計資料,提出了相關政策的極具建設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啟發的意義。
綦好東先生關於會計舞弊的研究
綦好東先生在《會計舞弊的經濟學解釋》中從合約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角度對會計舞弊的產生機制,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攤機制進行研究,認為會計舞弊實際上是相關自然人趨利行為的一種結果。應追究行為當事人的的民事和刑事責任,從依法治理、有效監管、預防、發現、追究(懲處)機制入手,規范公司管理當局、中介機構、大股東、政府行為;禁止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與咨詢業務連體,實行審計輪聘制。以期從根本上解決會計舞弊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3.薛祖雲博士關於會計信息管制的研究
薛祖雲博士在《會計信息市場與市場管制——關於會計信息管制的經濟學思考》中,應用經濟學的理論,從市場的觀點闡述會計信息的管制問題,為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提供一種新的思路。薛祖雲博士提出糾正市場失靈的辦法就是會計信息市場的管制,應以社會公平和市場效率的結合為目標。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對我國向國際慣例靠攏的會計改革具有推動和借鑒意義。
4.蔣燕輝先生關於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的研究
蔣燕輝先生在《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中,從內部監督系統和內部控制兩方面,對會計舞弊和腐敗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為強化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是一項戰略性的規劃。建立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機制,是從源頭上預防、控制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違法經營及腐敗的一項重要舉措。
5.徐融、寸曉宏關於會計信息故意性違法失真防範的研究
徐融、寸曉宏在《會計信息故意性違法失真的防範》的文章中,從加強道德規范、加強法律約束、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加強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和檢查、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和會計違法成本、營造會計人員「獨立」的格局等六個方面闡述了對故意性違法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的防範措施。是根治會計信息失真、杜絕弄虛作假和粉飾舞弊的有效方法。
6.葛志興先生關於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徵及矛盾的研究
葛志興先生在《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徵及其矛盾的協調思路》文章中,對會計信息需求質量和會計信息供給質量的闡述和分析,提出會計信息的供給與會計信息的需求在質量上是存在矛盾的。認為解決矛盾的基本協調思路是:改革會計系統內部結構、優化會計系統外部環境、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對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具有借鑒意義。
7.小結
以上是有關學者在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上的主要觀點,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總結會計信息失真的類型,分析揭示企業及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闡述根治的措施和方法。具有極強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二、選題的目的意義
我選的論文題目是《試論會計信息失真》。我之所以選這個題目是因為:近幾年來,連續不斷發生的由於會計舞弊而導致的財務丑聞,其直接結果是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使會計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會計信息的失真已成為危害嚴重的社會問題,並進而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重大難題。由會計誠信缺失,普遍的會計舞弊帶來的會計信息的失真,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面對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普遍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朱鎔基總理於2001年4月16日在視察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時,題寫了「不做假帳」的四字校訓。同年10月29日又在考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工作時,強調指出:「『不做假帳』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准則,所有會計人員必須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准則,不做假帳,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表明了國家對此問題的重視和堅決杜絕治理的決心。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有關呼喚誠信,規范會計行為,不做假帳,加快提高財會人員的自身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探詢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等的呼聲越來越高,而GDP每年以8%的增長率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尤其需要規范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來反映企業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為什麼一方面會計規范建設日臻規范,另一方面違規事件又屢禁不止呢?它的根本原因、表現手段有那些?有何危害?現行制度有何缺陷?解決的辦法和治理措施有那些?有關人員各自應承擔責任的明晰而具體的制度解釋和設定等等。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徹底治理和解決,對誠信的回歸,對經濟的持續增長,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國加入WTO 之後,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是一種外在推動力,中國經濟由此跨進了經濟全球化的大門。經濟的全球化帶給財會人員一個嶄新的課題就是財務會計的國際化,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必須全方位與國際慣例接軌,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盡快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財務會計信息誠信披露制度;找尋缺失已久的誠信,營造一個良好的會計環境,努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水平,很好的發揮會計職能,有助於市場的有序運行,使會計工作上一個新水平,使會計真正起到促進社會進步和實現中國經濟騰飛的作用。
三、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共分為四部分,現就各部分所包涵的主要內容簡述如下:
1.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
由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分析。
2.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分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從國有企業的產權機制、會計管理體制、會計准則的執行、外部審計監督、內部控制制度、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等方面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3.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分析
就會計信息失真影響市場經濟的會計誠信和影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來分析其造成的危害。
4.會計信息失真的結論和治理建議
⑴結論:經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決不僅僅是會計人員本身的問題造成的,也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我國會計信息失真,不單純是一個學術理論問題,抑惑是一個經濟問題,它更是一個需要從源頭上去治理腐敗的政治問題。
⑵治理建議
①加強誠信道德教育
②健全民事賠償制度,加大違法處罰的力度
③改革管理體制,推行會計委派制
④加強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加快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建設。
⑤加強營造會計人員「獨立」的格局,進一步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⑥加強中介組織管理和外部監督,推進有限合夥制事務所「二次改制」
⑦進一步改革、完善會計制度。
⑧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對經理人的激勵約束機制
⑨實施會計賬薄的監管,加快財務電算化建設
四、論文的實現計劃
1月31日至2月28日查閱文獻,3月1日至15日開題,3月18日至5月10日論文寫作,爭取4月25日前完成論文初稿。論文的關鍵在於拿出治理的可行措施。
五、參考文獻目錄
1. 李爽:《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會計報表粉飾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2. 吳安平、茹建英、張尚民:《權益信息失真查證實務》,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3. 李鋒:《淺談會計假帳的危害及對策》,《交通財會》,2003年第三期。
4. 徐融等:《會計信息故意性違法失真的防範》,《財務與會計》2000年第七期。
5. 葛志興:《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徵極其矛盾的協調思路》,《財務與會計》,2000年第四期。
6.吳景鋒等:《帳簿管理:會計監管的新思路—沈陽市實施會計帳簿監管的實踐》,《財務與 會計》,2000年第四期。
7.蔣燕輝:《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8.吳玲玲、王麗娟:《財務報告失真問題初探》,《交通財會》,2002年第七期。
9.王明珠、郭寶華、蔣文春:《損益信息失真查證實務》,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10.陳國軍:《淺談會計信息失真與誠信》,《交通財會》,2002年第八期。
11.王棣華:《從代理人理論看財務監督與會計監督的關系》,《財務與會計》,2000年第四期。
12.Robert W.Holthausen,Ross L.Watts, 「The Relevance of The Value 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etting」, Working Paper, 2000
13.Sharma D.and Peta A.Stevenson, 1997, 「The Impact of Impending Corporate Failure on the incidence and Magnitude of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s」,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9
② 求會計信息失真方面的參考文獻,急~~~~~~~~~~~~~~~~~~~~~~~~~~~~~~~~~~
以下資料可供參考,詳情已經發消息給你。
1. 會計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 被引次數:36次
雷又生 耿廣猛 王秋紅 蔡報純 文獻來自:會計研究 2004年 第04期
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從道德角度來看 ,表現為部分會計行為者道德淪喪 ,有法不依 ,進而違法犯罪 ... 會計信息失真具有了宏觀背景環境。反過來 ,虛假的會計信息又會進一步助長虛偽的歪風 ,削弱了原本薄弱的社會倫理道德體系2 ...
2. 會計信息失真為什麼會愈演愈烈 被引次數:25次
李君 文獻來自:稅務與經濟 2000年 第03期
關於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我國在 80年代就已展開過討論 ,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呢 ?這與人們對什麼是會計信息失真、它的危害、它產生的深層根源等認識不足有關 ,本文力圖在這些方面作些探討 ,並研究相應的治理對策。 ... 一、會計信息失真及其危害所謂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會計帳簿和報表披露的信息與真實情況不符 ...
3. 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被引次數:14次
楊東海 文獻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2年 第09期
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經濟後果性亦日益顯現 .最近美國安然、世界通訊、施樂等大公司接連爆出會計造假丑聞 ,已經成為近期全球的焦點 ... 人們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關注 ,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會計范疇而演變為一個倍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
4. 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委派制 被引次數:6次
夏亞芬 文獻來自:會計之友 2001年 第07期
一、會計信息失真造假原因分析 供虛假片面的會計資料,其目的雖多種多樣,諸如偷逃稅款、私設小金庫、迎合上級和有關部門貪污挪用等,但不外乎以下幾種:隱瞞利潤,以減少稅負 ...
5. 會計信息失真探討 被引次數:10次
陳斌 文獻來自:財會研究 2002年 第02期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會計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我國會計制度的制定,政府可以說是唯一主體,其它利益相關主體的作用極為有限,會計制度的制定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這樣會計制度更多地偏向於政府的利益,而一定上程度上犧 ...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目前在我國比較嚴重。 ...
6. 如何治理會計信息失真 被引次數:5次
朱平華 程傳玉 文獻來自:會計之友 2002年 第08期
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不僅曾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下面就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與原因以及治理對策,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和探討。 一、會計信息失莫已成為一大社會公窖 某些部門、企業或個人 ...
7. 會計信息失真及防範 被引次數:11次
孫麗虹 文獻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1999年 第03期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比較嚴重。會計信息失真具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成本費用核算失實。即企業受利益機制驅動,利用現代財務會計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把成本費用作為調節利潤的主要手段。在成本費用發生的確認 ...
8. 會計信息失真及防治措施 被引次數:6次
張海 文獻來自:財會研究 2002年 第10期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會計信息失真,不僅使會計工作所反映的監督職能無法得以有效實現,而且還嚴重削弱財務管理在國家、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最終影響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其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導 ...
9. 會計信息失真探析 被引次數:2次
劉紅梅 文獻來自:經濟師 2004年 第01期
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卻大量存在 ,以銀廣廈為代表的重大會計舞弊案 ,使證券市場頻頻遭遇「地雷」 ,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甚至已經到了使中小投資者難以忍受的地步。上市公司由會計舞弊導致的誠信?...
10.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剖析 被引次數:5次
李姝 文獻來自: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2年 第04期
我國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中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從中農信倒閉到株洲有色巨虧 ,從瓊民源停牌到渤海集團受罰 ,從中創集團、海南發展銀行被接管到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關閉 ,都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③ 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大綱和畢業論文怎麼寫
<a href=http://www.pass-e.com>真題網提供</a><br>
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1 標題: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研究目的:了解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相關方法,結合我國國情,比較分析適應我國企業合並的相應方法。
內容:1、企業合並的涵義及不同合並形成;2、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及適應情況;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國際比較;4、我國企業合並會計方法的選擇及理由。
參考資料:《財經研究》2001、1,「企業合並的基本會計方法及其比較分析」,鄧小平;《財會月刊》2000、12:「購買法與權益聯合法的比較分析」,寧宇新;《時代財會》2003、5:「對我國企業保並會計方法選擇的現實思考」,萬宇洵、李典和;《高級財務會計學》萬宇洵主編,西南財大出版,「第三章,企業合並會計」;《會計研究》合並會計報表問題研究課題組:「論控制與合並財務報告問題。
2 標題: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相關研究目的:辨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規定;2、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國際國比較;3、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4、關聯方關系的披露分析;5、關聯主交易的規范措施;6、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則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會計准則講解與操作》閆德玉等,中國財經出版社,1997年;《財會月刊》2002、11「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的合並會計報表編制」,孟宇;《財會月刊》2003、1,「尋探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價格的監管體系」,車嘉麗,《黑龍江財會》「加強關聯方交易披露和監管的對策」,雷鳴等;《國際會計准則第24號》「關於關聯方說明」等。
3 標題:或有事項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項的意義和種類,掌握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內容:1、或有事項的涵義與種類;2、或有事項的確認;3、或有事項的計量;4、或有事項的帳務處理及披露;5、或有事項准則的不足與建議。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1996、3,「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林斌;《會計研究》」關於我國或有事項准則的有關問題「,宣和;《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2003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2003年,湖南大學出版社;《上海會計》」試談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時的會計核算「王錫嵐等。
4 標題:會計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會計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熟練運用其要求處理實際問題。
內容:1、會計調整事項的涵義和內容;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3、會計政策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4、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5、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調整處理原則和方法;6、對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改進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制定,相應學習輔導資料及繼續教育的教材,《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萬宇洵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各種會計雜志上相關論文。
5 標題:實質量於形式原則的運用分析目的:結合實際把握實質重於形式的精神,旨在會計實踐中靈活加以運用。
內容:1、實質重於形式為什麼是修正性原則(要義);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收入時的表現;3、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融資租賃業務中的表現;4、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確認資產時的表現;5、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運用;6、對該原則在具體准則中進一步體現的建議。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實質重於形式探析」萬宇洵,《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期;近幾年來有關財會雜志上相關文章。
6 標題:重要性原則在具體准則中的體現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則的要義,融會貫通其在會計實踐中的運用。內容:1、重要性原則的要義分析;2、重要性原則在干具體准則中的體現;3、具體准則中重要性原則表現的分析;4、進一步完善我國具體准則的建議。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准則》2002年版,經濟科學出版社;《企業會計准則(制度)選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幾年來有關會計雜志的相關論文。
7 標題:試論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二重性目的:介紹人力資源計量的兩種方法:成本法和價值法,探討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成本計量與價值計量並存的二重模式。
內容:1、人力資源計量的成本法,其優點和缺點;2、人力資源計量的價值法,其優點和缺點;3、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採用二重計量模式的具體做法。
參考資料:《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略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通訊,2002,6。
8 標題: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目的:探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內容:1、會計職業道德概述;2、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措施。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等。
9 標題:商譽會計問題研究目的:通過此論文的寫作,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商譽領域的專業知識。
內容:1、商譽的基本概念;2、商譽的確認;3、商譽的計量;4、商譽的攤銷;5、商譽的誠值;6、商譽的披露。
參考資料:1、鄧小平《商譽會計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FASB、AcSB、ASB、LASB、AASB、等有關國際組織關於商譽的會計規范。
10 標題: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及其對策目的:闡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面對。
內容:1、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2、知識經濟時代所面臨的挑戰;3、面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對策。
參考資料:《管理會計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余緒纓主編;有關報刊雜志。
11 標題: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若干問題探討目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相當重要,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報告對確定企業價值有重大意義。
內容:1、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地位;2無形資產的確認問題;3、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4、無形資產的披露問題。
參考資料:《無形資產會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於長春);《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計量的影響》(《會計研究》1999、2,唐學松);《無形資產的特徵與評價》(《會計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標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思考目的:理論聯系實際,探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意義與途徑
內容:1、簡述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2、剖析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3、提高會計信息的措施和途徑。
參考資料:《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財會研究》2002、11,《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事業財會》2002、5;《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討及其監管機制創新》《當代財會》,2002,5.
13 標題: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目的: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企業制度因素;探尋提高信息質量的相關途徑;分析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會計學途徑。
內容:1、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分析;3、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關系分析;4、提高信息質量的治理結構措施;5、改善治理結構的會計途徑。
參考資料:《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研究》,2000、6;《公司治理中的會計確定》,《會計研究》,2002、4;《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1。
14 標題: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目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通過本文的論述,更進一步控制,克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會計信息失真的種類及其主要表現;2、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參考資料: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大舉措——感悟《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研究,2001,2,黃世出劉維;2、《銀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對策》——《金融會計》2000年第7期;3、《財經理論與實踐》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5 標題: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措施。
內容:1、會計信息真實性概述(含義,重要性等);2、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特徵、危害;3、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具體對策。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等。
16 標題:我國會計規范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我國會計規范的具體形式,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等。
內容:1、會計規范的意義;2、目前會計規范的現狀、體系、形式、有效性等;3、會計規范體系的完善;4、提高規范有效性的措施。
參考資料:王開田。會計規范理論結構;陳亞民,會計規范論;陳箭深,會計研究,2001、1;葛家澍,會計研究,2001,1。
17 標題: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目的:分析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為規范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指南。
內容:1、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原因;2、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因;3、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等;4、規范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5、規范選擇的原則、方法。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分析》,《會計研究》2000,3:「試論會計政策的選擇原則」《會計研究》1999、2;《會計選擇論》。
18 標題: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相互協調的思考目的:從降低遵循稅法的成本著想,探討有關經濟業務處理中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相互協調問題。
內容:分析會計制度與稅法規定的關系,探討如何盡量做到二者的協調,並以某類經濟業務的處理為例,說明如何協調。
參考資料:《企業會計制度》;有關稅法規定;2002-2003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19 標題: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目的:研究資產減值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具體問題。
內容:1、資產減值准備概述(含義、意義、理論依據等);2、《企業會計制度》關於資產減值准備規定的若干突破;3、執行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成因);4、對於八項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規定和操作的具體建議。
參考資料:近三年的會計雜志、報紙,如《會計研究》《FIOI財務會計導刊》《財會通訊》《財會月刊》《上海會計》《四川會計》《財會月刊》等。
20 標題: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目的:完善的資本市場需要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作為市場經濟初期階段的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如何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一個重要課題。
內容:1、探討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2、分析我國目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辦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思想。(可參考西方發達國家關於會計信息披露治理經驗)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現金流量表》《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國際會計准則第14號——分部報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理論與證據》(吳聯生:2000,廈門大學博士後研究報告)、〈會計域秩序與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吳聯生:2002,經濟研究)等。
21 標題:關於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理論探討目的:從理論上分析我國會計國際化的必然性和措施,為會計國際化的實踐作指導。
內容:會計國際化的理論解析,影響會計國際化的因素,目前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現狀,加速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對策和措施。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通訊〉〈財會月刊〉。
22 標題:淺議我國加入WTO與會計改革目的:我國加入WTO後,會計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國現有的會計管理系統,面對新的環境應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從而更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內容:文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述:1、「入世」後對我國會計環境的影響;2、加入WTO後會計改革的目標與設想;3、適應國際環境,改革中國會計。
參考資料:1、〈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會計的改革與發展〉,上海會計2001,(1);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會計問題論文摘編〉上海會計,2001,(2);3、加入WTO會計怎麼辦〉會計之友,2002,(2);4、〈加入WTO與中國會計改革〉時代財會2002;5、〈加入WTO與我國會計行業應作出哪些調整〉——當代財經2002.
23 標題: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問題研究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熟悉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與操作方法,掌握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期權激勵中的特殊問題等。
內容:1、經理人期權激勵的涵義與功能;2、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必要性與重要性;3、國有企經理人期權激勵的難點解決措施。
參考資料:1、謝德仁,劉文:〈關於經理股票期權會計確認問題研究〉,〈會計研究〉,2002年第9期;2、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經濟研究〉,2000(3)。
24 標題:論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資格目的:通過寫作本文,學生應掌握合夥事務所的特點及其對合夥人的要求,掌握我國合夥人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參考資料:1、王善平:〈合夥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私人財產與創新能力〉,〈會計論壇〉2002年第2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王善平:《獨立審計的誠信問題》,《會計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標題:試論財務管理目目的: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內容:介紹國內外關於企業財務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運用經濟學理論論述如何定位企業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導刊》。
26 標題:試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目的:理解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能比較各自的優劣,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內容:1、簡述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目標觀點,並作比較。2、財務目標選擇的原則標准;3、我國選擇何種財務目標。
參考資料:《現代企業財務目標選擇》《湖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有關財務目標理論的分岐綜述》《財會月刊》2002,2;《企業財務目標的比較與選擇》《交通財會》1999,3。
27 標題:非營利組織財務問題探討 目的:本題為在非營利組織上(如學校、科研單位、非營利醫院等)工作或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感興趣的同學准備。目的在於將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與非營利組織的實際相結合,探討有關財務問題。
內容:就非營利組織的某個或某些財務問題(如收入、支出、籌資等),探討非營利組織財務與企業財務的異同以及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優化。只要求就某一個或幾個問題論述,不要求全面論述。
參考資料:1、何進日主編《財務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王名編著〈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張彪《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財務策略》,《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期;4、張彪、張士建《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若干基本問題探討》《雲夢學刊》2003年第4期;5、2002—2004年有關報刊中的相關資料。
28 標題: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目的:提示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內容:1、資本經營在國有企業中的運用狀況;2、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主要問題產生的根源;4、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有主要問題的對策(或改進設想)。
參考資料: 1、范恆山,資本經營:走出誤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李麗偉,淺議資本經營,現代會計,2002年第4期;3、余建春,建立和完善國資運營新機制,國有資產管理,2001,5; 4、郭元唏,資本經營,西南財經大學出版,1997版;5、陳光鴻,關於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幾點思考,上海會計,1997,11;6、韓曉亮,資本經營應注意的七天風險,財務與會計(財政部),2002,12。
29 標題: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目的:探尋改進、完善企業財務報告的辦法、措施。
內容:1、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必要性,現行企業報告的不足,環境的需要;2、改善企業財務報告應遵循的原則;3、改善企業財務報告的措施、辦法。
參考資料:1、葛家樹《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2、王相年,《論財務報告忍氣吞聲改進》《會計研究》1999年、7;3、朱元年論文,《會計研究》99、7;4、張延成論文,《會計研究》98、3。
30 標題:企業業績評價問題研究目的:探尋評價企業業績的指標體系、方式方法。
內容:1、企業業績評價的意義、目標;2、業績評價的指標體系設計;3、業績評價的方式方法。
參考資料:1、張蕊論文,《會計研究》2001、12;2、李曉強論文,《會計研究》2000、11;3、池國華論文,《會計研究》2003、8。
31 標題:淺議私營企業期間費用的控制目的: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象雨後春筍發展很快,現已成為推動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重要力量。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何去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便是本文所旨。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1、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內容;2、當前私營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3、私營企業期間費用控制的對策。最後對私營企業發展前景展望。
參考資料:1、《試論期間成本》——會計研究,1999年11月,於勝道等;2、《論現代企業成本的戰略管理》——會計研究;1995年7月,陸距;3、《現代市場經濟成本控制新觀念》——財會月刊,2002、6;頡茂華;4、《企業管理概念》——教材。
32 標題: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參考文獻:會計研究,2004,7;楊興王,鄭軍,基於代理成本的企業績務融資契的安排研究;鄭榮鳴,中外企業融資結構的比較分析;① 楊之帆,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方式偏好,財經科學,2001,4;周忠患等,財務管理,上海三聯書店,1993。
33 標題:關於增值稅若干問題的探討目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與完善,這就必然要求現行增值稅制也應當逐步適時的完善,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
內容: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1、增值稅稅負的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2、推行增值稅轉型的高風險及其對策;3、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趨勢。
參考資料:1、《世界稅制改革的動向與聲勢》——「稅務研究」鄧子基2001、5;2、《增值稅的宏觀稅負與微觀稅負》。——「稅務研究」蘇筱華2001、5;3、《對增值稅轉型的幾點逆向思考》——「稅務研究」陳曉等2001、5;4、《增值稅分析控製法的大批量及稽查應用》「稅務研究」李慶章2001、7。
34 標題: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目的:債轉股成功的關鍵在於轉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改善與完善。通過深入分析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帶來的正、負面效應,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內容:1、我國企業債轉股的由來;2、債轉股性質定位;3、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4、完善債轉股的相關政策建議。
參考資料: 2、課題組:債轉股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影響及其前景分析[J],管理世界,2001(5);1、 吳有昌,趙曉、債轉股:基於企業治理結構的理論與政策分析[J],經濟2、 2000(2); 2、延華、彭繼廠、重建債轉股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困難與對策[J],經濟體制改革2001(6);3、 玉,關於債轉股問題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2(2);4、 庄乾志,債轉股:功能缺陷七制度依賴,財經問題研究;2000(1);5、 周小川,關於債轉股的幾個問題研究[J],投資研究,1999(12)。
35 標題:淺析國有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目的:分析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形成的原因,為解決國有企業債務問題尋找出路。
內容:1、國有企業債務問題的現狀;2、債務問題形成原因及分析;3、債務問題的解決(不同角度進行探討)。
參考資料:《財務月刊》《遼寧經濟》《現代會計》等。
36 標題: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效能狀況研究目的: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設想,以便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效能的發揮。
內容:1、研究背景;2、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構成現狀分析(抽樣調查);3、市公司履職現狀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分析;4、上市公司監事會改進設想(結論)。
參考資料:1、網上查詢有關上市公司監事會設置、工作效能、履職現狀等有關資料;2、陳湘水,公司治理結構模式,資本市場,2001年第11期,63-67;3、監事會運行機制研究課題組,強化監事會職能,上海證券報,2001、12、19;4、李維安,張亞雙、如何構造適合國情的公司治理監機制,財經科學,2002年第2期,63-665、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原則研究課題組,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草案及其解說,南開管理評論,2001年第1期,9-24;6、上海證券交易研究發展中心,當前我四市公司治理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中國證券報網路版,2001、11、12;7、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功能分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12-17; 8、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交通狀況研究,當代財經,2001年第7期,34-39。
37 標題:企業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參考文獻:[1l黎仁華。談談會計報表粉飾的審計策略〔J〕。財會月刊,2002,(2)。[2]閻務達等。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財務指標特徵研究〔J.〕財務與會計,2001,(10)。[3]肖時慶。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範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0,(5)。[4]馬永義。對遏制利潤操縱行為的一些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5)。
38 標題: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模式研究參考文獻:② 王斌,企業的財務管理及其模式會計研究,1999,11③ 董偉,張朝,集團型的財務管理的模式,財務與會計,2001,10④ 於比彪等,財務管理與績效考核集成,系統議計,財務與會計,2004,2、3⑤ 錢德勤,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財務管理革命,商務印書館,1987;於比彪等,關於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的框架研究,會計研究。2004,8。
39 標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研究目的:通過對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結合國內外近幾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分析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探討目前CPA法律責任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CPA民事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內容:1、CPA法律責任基本問題(主體、客體、歸類原則、構成要件等);2、CPA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分析(主、客觀原因);3、CPA承擔法律責任的現存問題分析;4、對策和建議。
參考資料:謝榮,1994《市場經濟中的民間審計責任》,上海社科院出版;《蒙氏審計學》第10版;江平《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論CPA民事責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CPA民事責任的幾個基本問題》《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
40 標題:審計失敗的成因及規避目的:通過近幾年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例的分析,尋求其審計失敗的原因,探討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內容:1、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典型審計失敗案例分析或綜合分析);2、原因分析;3、規避審計失敗的措施。
參考資料:網上查詢典型審計失敗案例;CPA考試指定教材《審計學》;《會計研究》、《審計研究》2001、2002、2003年相關文章。
41 標題:試論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目的:研究和探討審計人員審計責任的界定原則和思路。
內容:1、審計責任的概念界定;2、界定審計責任的理性原則,即程序理性原則或結果理性原則,或其他原則;3、實證問題研究。
參考資料:1、謝斐信「淺論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審計與經濟研究》1998,5;2、申香華「論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界定」《經濟經緯》,1999,2;3、賀花「國外有關注冊會計師民事法律責任研究述要」《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8。
<a href=http://www.pass-e.com>真題網提供</a><br>
④ 誰能提供最近3年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5個左右),要具體一點啊。急需急需!!!!
東方電子曾經是股本擴張與業績增長交相輝映的典範。公司凈利潤從1997年的7061.55萬元增長到2000年的47296.57萬元,增長了6.7倍,凈資產收益率平均高達30%。上市之後,4年中其股價累計飆升了60倍以上。
2000年4月29日,康賽集團第一大股東康賽實業虛假出資,其在公司1998年配股中應繳的6800多萬元配股款,竟是從公司所收的社會公眾股配股款中「借出來的」,但立華出具的驗資報告卻寫著:「公司本次配股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實際募集資金20385萬元已匯入公司銀行賬戶。」
2000年12月19日,中國證監會對活力28作出處罰,緣自該公司多次發生違反證券法規的行為。活力28在申報上市及上市後3年間,共虛增利潤22792萬元,編造2320萬元的銀行假進賬單,稱其大股東、國家股代表荊州市國資局配股資金到位,並在公告中謊稱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驗證,公司配股所募集資金已募足,而事實上,這筆款項直到事發後才補足。立華派出的注冊會計師曾一直對年報出具無保留意見。
2001年3月5日,上交所對幸福實業給予公開譴責。當新任大股東名流投資有限公司進入幸福實業後,清理出令人吃驚的注水亂賬——虛增的應收款、虛評的資產等等,還發現幾乎全部凈資產2.5億元在3年前就被抵押出去,資產大幅縮水,變成一個空殼。而當年為幸福實業出具審計報告的也是立華。
⑤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畢業論文怎麼寫
首先,這個選題內容很老了,不建議寫。如果非要寫這個題目,可以分幾部分來寫
第一部分,緒論(或者引言、導言都可以),這部分內容可以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現狀、研究方法等內容
第二部分,會計信息失真的概述,這部分可以介紹一些相關的概念、理論等內容為後面的內容做理論鋪墊
第三部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及成因,這部分內容可以寫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比如存在哪些問題(可以通過數據統計來反映),然後針對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第四部分,針對上一部分發現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第五部分,總結全文給出結論。
不知道你是本科、碩士還是其他論文,思路僅供參考!
⑥ 關於淺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問題的論文誰有,可以給我發一份不
你這篇中國知網也好,
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論文寫作方法===========================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⑦ 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
案例一:綠大地股份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分析
一、引言
2010年3月,因綠大地涉嫌信息披露違規立案稽查,發現該公司存在涉嫌虛增資產、虛增利潤、虛增收入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上市公司綠大地惡性財務造假案不僅誤導經營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而且對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危害。
二、會計造假行為
綠大地主要通過偽造合同、偽造單據和銷售退回等手段虛構經濟業務從而達到虛增利潤和收入的目的。
1、偽造合同,虛構交易
首先綠大地公司注冊了一些由其實際控制或掌握銀行賬戶的關聯公司,這些公司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擁有各種不同的公章,而擁有這些公章就可以製造各種合同、發票。
財務背景出身的何學葵對此更是駕輕就熟。有了這些公章後,綠大地再利用相關銀行賬戶操控資金流轉,通過偽造合同的手段虛構交易業務,虛增收入和利潤。
公司的主營業務為苗木,綠大地通過偽造的合同虛構受控公司之間的苗木交易,資金在各個受控公司之間周轉,最終又回到了綠大地,進出之間虛增了營業收入2.96億元。
2、偽造銀行單據虛構銀行交易
2004年,綠大地對五家供應商發生了數千萬元的采購和支付。但在其提供的會計憑證中,通過支票付款的只附有支票存根,無銀行轉賬回單,且有一半支票存根上填寫的收款方與銀行實際資金去向不明。其目的是以虛假采購的方式將資金流出,再通過其控制的五家關聯公司將資金轉回,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
3、通過銷售退回虛構經濟業務
在綠大地成功上市後,大客戶陸續退回其購買的苗木,而這些銷售合同是其在上市前所簽,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體現在上市前的財務報表中,上市後無故發生銷售退回,綠大地難逃"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的嫌疑。
因此,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對綠大地2008年、2009年的銷售退回出具了保留意見。綠大地2010年在接受監管層調查中承認,2008年苗木銷售退回2348萬元,並由此追溯調減2008年2348萬元營業收入和1153萬元凈利潤;而2009年苗木銷售退回金額更高達1.58億元凈利潤。
由此可以看出綠大地通過虛構經濟業務虛增收入。
此外,綠大地還通過購買土地的方式虛增資產,並把"60塊樹苗估成300塊"的手段高估存貨,與中介機構串通,隱瞞企業問題,使得綠大地通過財務造假手段順利上市。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誠信缺失
對企業以及大股東來說,上市與不上市有著天壤之別。一旦上市成功,不僅可以通過高價發行股票獲得大量募資,控股股東和大股東也可以實現個人資本的擴張。
綠大地財務造假是專業人士所為,可以說有著很高的知識素養,但是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誠信不守,知識成了犯罪的幫凶,再加之上市公司違規成本與懲罰力度低,促使他們鋌而走險,為了一己私利給廣大股民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2、內部治理機構混亂
原則上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理應分別履行其權力機構職能、決策職能、監督職能和執行董事會決策的經營職能,形成權責分明、協調運轉、有效遏制的治理機構。而綠大地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董事會成員人數不夠,過半董事均已辭職無法進行決策;監事會成員頻繁調動,成員職務的變動幾乎涉及到了各類職務。
2009年之前綠大地公司一直沒有實現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的分離,自己監督自己,其監督效果可想而知了;從2010年4月起,董事會秘書由董事長擔任,這樣董事長在董事會處於絕對主導地位,其權利無法得到有效制衡。
3、中介機構瀆職
雖然綠大地公司涉嫌虛增資產、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等多項違法犯罪行為,但是其所採用的欺詐手法並非高深莫測,何學葵只是簡單地篡改了一些數據促成了公司上市和實現個人資本增富。但是這些手段卻接連"瞞過"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保薦機構、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等道道關卡。只是由於方方面面的瀆職和縱容,綠大地最終達到欺詐上市的目的。
4、地方保護主義縱容造假
證監會對綠大地案調查之後,為了保護支持當地企業發展,分管這個工作的雲南省副省長兩次赴京,省副秘書長至少10次赴京,從中斡旋。證券犯罪中,一般涉及的上市公司,在當地都是明星企業、就業大戶、利稅大戶,所涉及的企業高管都是"經濟能人",因此當地政府往往授意當地司法機關將外地行政執法機關拒之門外。
甚至默許企業勾結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聯手製作虛假報表。地方保護主義縱容了證券犯罪行為的發生,雖然能在短期內穩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但從長遠而言,滋生更多的無規則運行並毀壞當地企業成長與發展的土壤,損害億萬投資者的利益。
四、啟示
綠大地會計信息失真案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但從中可以看到我國在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方面的監管存在很多問題:
(1)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手段主要表現在操縱利潤上,如虛構業績,通過關聯方轉移利潤,偽造合同虛構經濟業務等。
(2)內部治理結構混亂、人力資源制度不完善、誠信缺失、中介機構瀆職、地方保護主義等是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案例二:
基於遼寧等地經濟數據造假案例的分析
2017年1月17日,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在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對外承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指出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注入水分。這次報告無疑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巨石,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事實上,中央早已注意到遼寧財政收入的造假行為,《國務院關於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揭示: 在2011年到2013年間,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將財政借款以稅費名義繳入國庫,虛增財政收入8.47億元、占其公共財政收入的22.6%;
一、2014年:
中央巡視組首輪巡視遼寧時指出「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2014年審計署發現2013年庄河市塔嶺鎮公布財政收入比實際財政收入高出2534萬元,虛增16.24倍;而相鄰的普蘭店市將全市2014年公共財政收入,由年初預算53.35億元下調為33.85億元,降幅近20億元。
二、2016年:
1、中央巡視組「回頭看」指出遼寧省普遍存在數據造假問題,且存在第一次巡視後對中央決策部署敷衍了事,甚至唱反調的情況。隨後遼寧省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巡視工作。本文梳理了遼寧省委在之後出具的巡視報告以及各市、鎮公布的巡視整改情況公告發現:
本溪市某些單位和部門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經濟指標虛假捏造經濟數據;開原市、調兵山市為了成為百強縣虛增各項經濟指標;阜新經濟數據存在較大水分;鐵嶺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摻雜水分等。
2、遼寧省數據造假的具體情況目前暫無披露,但從經濟數據的變化中我們可以掌握大概的情況。2014年開始,遼寧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出現了負增長,財政收入也不斷下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縮水60%-70%。
尤其是在中央巡視組「回頭看」期間即2016年,遼寧各市GDP出現了暴跌,其中鞍山和遼陽跌幅最大,分別下跌了38.3%和36.4%。這些數據表明,遼寧省的數據造假是比較普遍的,且虛增比例較大。
3、據報道,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虛增的收入約占同期財政收入的20%,虛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比例達到23%。
繼遼寧自曝之後,2018年1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也公開承認:「重新核算後,內蒙古需要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佔2016年總量的26.3%;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核減2900億元,佔2016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
4、2018年1月11日:
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也公開承認:「濱海新區2016年的萬億地區生產總值核減3348億,占總量的50.32%」,這個備受矚目的國家級新區一夜之間變得灰頭土臉。
根據政府公開的文件與相關的報道,這些地方經濟數據造假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
1、虛構應稅事項和納稅依據,虛假增加稅收收入。如2012年遼寧省某縣將縣委和縣政府機關用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劃撥給縣政府融資平台公司進行對外轉讓,轉讓行為並沒有實際發生,該縣卻在賬面上徵收得到了5671萬的土地增值稅等稅收收入;
2、虛假拆遷或轉讓土地、使用財政資金繳納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如2012年,遼寧省某縣重復轉讓4家糧庫土地,虛增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965萬元;
3、財政收入虛增空轉,即財政部門向企業進行撥款(以財政借款等名義),再由企業將資金繳回財政,以此實現財政收入的增加。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就公開承認主要通過虛增空轉、工業增加值謊報等方式完成收入增長目標;
4、稅收收入先增後返,虛增稅收收入。2011-2013年間,遼寧省某縣對33家企業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實行先征後返,虛增稅收2224萬元;
5、更改統計口徑,將統計范圍擴大。天津濱海新區的生產總值在調整統計口徑後縮水超過50%;
6、直接的數據編造。根據公開報道,遼寧省某些市縣還通過違規編造、隨意調整財政月報的方式虛增財政收入。
案例三:
證監會湖北監管局在三峽新材現場檢查中,發現公司在成本核算中存在少計原材料成本情況。 2013年10月15日,三峽新材收到證監會武漢稽查局《立案稽查通知書》,因三峽新材涉嫌違反相關法規,決定對其立案稽查。
一、三峽新材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
公司營業收入為5.97億元,同比增加31.81%;但是凈利潤為216.4萬元,同比下滑66.19%。 身陷稽查漩渦中的三線新材,其短期借款規模有所收縮。 三峽新材的短期借款中,2013下半年期末短期借款為7.2億元,比期初的15.3億元減少8.1億元。
其中抵押借款由期初的6億元,下降到期末的5.8998億元;信用貸款由6344萬元,下降到2240萬元。 今年上半年,三峽新材的短期借款,期末金額為6.2億元,比期初的7.2億元減少1億元。其中質押借款由期初的7690萬元,下降到期末的3500萬元。
抵押借款由5.8998億元,下降到5.65億元;保證借款由3000萬元,下降到2000萬元;信用貸款由2240萬元,下降到0元。 可見,三峽新材的短期信用貸款,一年間由6344萬元驟減為0。
二、三峽新材公告顯示:
其曾獲得中國銀行三峽獲得最高為3000萬元的授信額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三峽新材賬面在該行借款余額2240萬元。而截至2014年6月30日,三峽新材已無信用借款。 8月14日,三峽新材董秘張光春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峽新材貸款的具體情況,不是因財務造假造成貸款收緊,但並未說明具體情況。
三峽新材半年報中的主要貸款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三峽分行當陽支行,該支行一位負責信貸的人士稱,三峽新材的財務造假,對其未來繼續借貸會有影響。
上述建行人士說,他們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關注三峽新材的財務造假,對已貸出去的款項,會關注這個事情怎麼處理。三峽新材下次申請貸款時會難度加大,要求有真實的報表,還要拿真實保單、資金流水等原始憑證。
華南地區一家公司的會計人士表示,企業在貸款時,銀行在條款中會約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定期提供有關財務會計報表等資料,如果沒有提供真實的財務數據,銀行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三、今年4月12日,三峽新材出具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意見。
1、三峽新材在2011、2012年成本核算過程中,分別少計原材料成本7581.7萬元、1567.7萬元,導致2011、2012年營業成本分別少計7581.7萬元、1567.7萬元。
2、更正前,三峽新材2011年、2012年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905.4萬元、1463.8萬元。而在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後,三峽新材2011年、2012年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539.1萬元、131.3萬元。
對於財務造假,上交所在處分書中表示,「前述調整致使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失真,後果嚴重,性質惡劣。」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綠大地增發露馬腳 從明星企業到造假大戶
中國新聞網-遼寧內蒙古等多地自曝GDP「注水」:弄虛作假歪招
人民網-三峽新材財務造假曝光 風險重估或波及未來銀行貸款
⑧ 求論證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不是會計職業道德問題
危害了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故有必要對它進行研究。本篇論文在借鑒以前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地進行探討,以定性分析為主,分析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全文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會計信息的含義、內...
⑨ 論文提綱:關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探析 急!
[摘 要] 會計信息無論對於一個企業還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的第一生命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更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的最主要依據。會計信息失真會嚴重影響到財務會計報告使 用者的正確判斷,但是,在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中,信息失真程度不低,已經演變成一種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危及 到證券市場的正常發展,值得我們多加關注。新會計准則實施後,對會計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會計信息失 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對會計信息失真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危害;對策
《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最根本要求。而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仍極為普遍,會計信息失真不僅給會計信息使用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擾亂社會經濟秩序、阻礙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造成了對會計信息的「誠信危機」。會計信息失真涵蓋的范圍很廣,只要企業所披露的會計信息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符,都可以稱之為會計信息失真。因此,深入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因素,進而尋找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就成為當前會計、審計准則改革進程中頗具現實意義的問題。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及其危害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當前在上市公司中,雖然新的會計准則的頒布及其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但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總體上來說還不盡人意,存在的問題較多,對近年我國所發生的大量會計信息失真案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上市公司違規造假,出於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故意隱瞞或虛構交易事項;蓄意歪曲或不願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低估損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財務信息不夠真實,或上市公司運用不恰當的會計處理辦法,提供帶有明顯誤導性的財務報告,以粉飾經營業績,使得會計信息不真實,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時等。 會計人員濫用判斷,利用其職業判斷能力,對會計事項作出非公允的表達,致使會計信息扭曲。例如:《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十七條規定「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即企業在提供會計信息時應遵循重要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允許對不重要的事項可以簡單處理、例外處理,但對於重要性的判斷標准,無論是從質的方面還是從量的方面新准則均未能作出規定。這樣對業務事項是否重要的判斷就將由會計人員處理,不同的會計人員對同一經濟事項所作出的重要性判斷就可能產生差異,這種差異將直接導致對同一事項會計處理方法的不一致。許多會計事項正是由於會計人員的隨意判斷導致會計信息大量失真。 會計人員在核算過程中的差錯失誤。由於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欠缺,或者粗心大意,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出現差錯,造成會計信息不準確。例如:新會計准則的頒布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很大。與原有會計制度相比,內容更新較多,許多會計人員習慣於執行會計制度,會計業務發生時要告知「借」與「貸」的相應科目,但新會計准則規范的是確認計量和列報的一般原則,甚至沒有具體的科目名稱,這就使得部分會計人員在核算過程中容易出現差錯,濫用會計科目,虛列會計明細,致使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准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上市公司就利用會計准則等有關財務核算規則存在的缺陷及其企業自身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大搞「特技表演」,導致會計信息未能公正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利用壞賬准備計提隨意性強;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多種選擇;各項減值准備的計提與沖回;折舊政策的調整;利用會計差錯更正;提前確認收入等等製造失真會計信息。
例如:《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第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取消「後進先出」法,對於原先採用後進先出,存貨較大,周轉率較低的公司,如一家採用後進先出法的電器設備製造的公司,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下跌過程中,一旦變革為先進先出法,成本將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當期利潤便會顯著下降。而對以生產電纜線、變壓器的公司而言,由於當前國際市場有色金屬的價格不斷上漲,改變計價方法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這種計量屬性的改變,也會產生會計信息的失真。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
1.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會計信息失真將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國民收入無序分配,導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其稅收政策無法正常執行,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社會經濟正常發展受阻,證券市場及其整個國民經濟建設混亂,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還將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為經濟犯罪活動提供方便,滋生腐敗,影響社會穩定,滋長浮誇之風和腐敗現象,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對於上市公司自身來說,會計信息失真將使企業的會計工作喪失其職能,從而失去會計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指導作用,會影響企業經營者管理和科學決策,企業會因家底不清無法作出合理的經濟預測而發生財務危機或其他重大損失,另外,信息失真會使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喪失向企業融資的信心。如此情況下的企業,長期下去,必將削弱其市場競爭力,制約其發展、壯大。 對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來說,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將給投資者和債權人帶來信息投資風險,將會誤導社會公眾對證券投資作出錯誤的抉擇,出現投資得不到回報,最終喪失投資熱情。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一是非故意性原因造成的,例如:會計人員在提供會計資料及其數據的過程中,由於專業水平不夠,經驗不足,導致計量出錯,主觀判斷失誤;二是故意性原因造成的,例如為了某種意圖和目的,通過弄虛造假,人為地、故意地隱瞞收入與支出等,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具體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分析:
(一)各方利益的推動
1.投資方利益的推動。在證券市場中,相當一部分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喜歡獵取小道消息,只關心股票價格的升降,對會計信息的真假缺乏研究,從而造成市場對虛假會計信息的大量需求。 上市公司利益的推動。某些上市公司為了在當前證券市場中樹立其良好形象,並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以致於利用會計造假、操縱利潤的各種利益沖動一直有增無減。上市公司管理當局出於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願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低估損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財務信息不夠真實。再者,上市公司運用不恰當的會計處理辦法,提供帶有明顯誤導性的財務報告,以粉飾經營業績。 政府行為的不規范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對企業經濟活動的調控通過市場以間接方式進行,但某些政府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管理,左右企業管理人員的經濟決策,甚至授意企業管理人員報列虛假的財務數據,人為誇大當地的經濟增長速度,造成國家統計數據與地方統計數據相差懸殊,企業會計信息基礎數據注水嚴重。這種由於政府行為的不規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在當前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