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信息創業板上市
㈠ 山東漁翁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東漁翁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公司自成立以來,專業從事計算機信息安全行業中密碼及其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總部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山東威海,下設濟南分公司、北京分公司、雲南分公司及華東大區、華北大區、華南大區等,營銷和服務網路遍布全國2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公司已經成為國內擁有全系列密碼產品核心技術的幾大著名廠商之一,憑借雄厚的技術和經營實力成為山東省創業版上市重點推薦企業。
法定代表人:郭剛
成立時間:1998-11-26
注冊資本:3048.6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1020228001510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威海市高區初村鎮初河北路-12-1號
表面是利好,實質是利空。中國的信息透明度不夠,出台融資融券業務會讓內幕投資者漁翁得利,加劇股市的風險,而且融資融券只能是用券商自有的資金,對業績影響微乎其微,總之弊大於利
㈢ 國美和蘇寧的戰略差異性分析 急!!
蘇寧以空調專賣起家,自1994年開始連續10年居國內空調銷售額首位,因此直至目前,空調產品仍然在蘇寧的商品結構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2004年中期報告顯示,空調銷售帶來的主營收入和毛利分別占公司總量的30.25%和33.74%。空調是傳統家電產品中毛利最高的品類,因此,對於蘇寧來說,在空調銷售方面的品牌、供應鏈資源積累是一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國美則在影音產品(電視、音響、DVD等)的銷售方面獲得了31.11%的營業收入。但影音產品的綜合毛利大大低於空調,這也許是蘇寧毛利率較國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從管理費用(行政支出)和營業費用兩項之和占營收的比例來看,國美的費用管理能力顯然要高於蘇寧。
兩公司在實力上的勢均力敵,使得兩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國美與格力發生矛盾後,蘇寧立即與國內空調廠商合作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促銷活動,這個事件從側面反映出蘇寧與家電製造商和供應商的關系似乎更加融洽。實際上,國美在歷次與海爾、格力等家電製造「大腕」掰手腕的時候,態度都表現得比較強硬。許多類似的案例反映出國美和蘇寧在供應鏈關系管理和整合過程中不同的風格和態度。
廠商關系如何協調:蘇寧略勝一籌
縱觀國際上供貨商和超級連鎖企業的關系發展史,類似國美和格力的「分手」案例也不少。但博弈的結果,最終都是建立起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取得了雙贏。比如,寶潔和沃爾瑪也「翻過臉」,但是最終建立了全新的供應商和經銷商關系,甚至實現了電腦互聯的信息共享,得到了雙贏。
但國美與國外的超級商業連鎖企業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沃爾瑪的「長大」是通過提高自身效率實現的,而國美更多的是將「長大」的成本轉嫁給廠家。第二,商家與廠家的關系應該是既斗爭又合作的,在利益上應該是「雙贏」的結局,這也是沃爾瑪、宜家能夠與一些大供貨商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而國美的成長歷史幾乎是一部廠家的「血淚史」。市場上經常會看到國美揮舞起一些品牌的產品大規模進行「血祭」,價格屠刀高舉不落。通過不斷地打壓企業,取得自己的「擴張」資本。沃爾瑪培育的是一種持久的競爭優勢,是符合商業道德的,而國美的手段則更多地利用了短暫的利益博弈關系,並不能獲得企業持續成長所必須的合作與支持。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他零售巨頭的出現是市場的一大幸事,廠家話語權的增強更是市場的一大幸事。覺醒的廠家不肯不要利潤不要品牌地「就範」了。它們逐漸採取扶持其他經銷商、利用其他超級商業渠道、自建專賣店等商業手段,減少對連鎖渠道依賴。2003年,國美曾經因單方面的降價行為兩度與聯想等IT巨頭翻臉,由於聯想採取了多級代理的通路體系,國美並沒有撼動聯想等在市場中自主經營的地位。在國美降價的過程中,聯想採取了可能訴諸法律的警告和斷貨措施,滯緩了國美沖擊IT市場的步伐。
2004年6月,國美電器通過借殼鵬潤實現香港上市。2004年7月,作為國內首家以IPO形式成功登陸深圳創業板市場的家電零售企業,蘇寧募集資金近4億元,一舉成為中小企業板第一股。
作為家電零售業的兩大典型代表,國美和蘇寧的成長基本上折射出中國連鎖家電零售業的發展軌跡:
兩者均創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電銷售渠道由多層次批發、計劃供給模式向市場模式轉軌階段。均發展於傳統商業較為發達的中心城市,都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進入向全國高速擴張的階段;
從所有制屬性和經濟成分看,兩者都屬於近十餘年來經濟領域最為活躍的民營經濟范疇;
從兩者發展的地域看,也基本上是殊途同歸,目前的網點主要集中於一、二級城市,盡管這點是由我國經濟和消費的區域性差異決定的;
從近年來的擴張模式看,兩者均採取了「跑馬圈地」的快速鋪網戰略;
在產品結構上,兩者又都順應市場趨勢,不斷提高毛利商品(如小家電)、高周轉率商品(如數碼產品)的銷售比例;
從利潤結構上,結合商品銷售開展的其他業務帶來的利潤是兩者共同的重要利潤來源之一;
甚至在上市時間上,兩公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2004年!
在大體類似的經營模式下,從發展歷程和一些財務指標看,兩家公司又表現出相當明顯的差異。
蘇寧以空調專賣起家,自1994年開始連續10年居國內空調銷售額首位,因此直至目前,空調產品仍然在蘇寧的商品結構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2004年中期報告顯示,空調銷售帶來的主營收入和毛利分別占公司總量的30.25%和33.74%。空調是傳統家電產品中毛利最高的品類,因此,對於蘇寧來說,在空調銷售方面的品牌、供應鏈資源積累是一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國美則在影音產品(電視、音響、DVD等)的銷售方面獲得了31.11%的營業收入。但影音產品的綜合毛利大大低於空調,這也許是蘇寧毛利率較國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從管理費用(行政支出)和營業費用兩項之和占營收的比例來看,國美的費用管理能力顯然要高於蘇寧。
兩公司在實力上的勢均力敵,使得兩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國美與格力發生矛盾後,蘇寧立即與國內空調廠商合作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促銷活動,這個事件從側面反映出蘇寧與家電製造商和供應商的關系似乎更加融洽。實際上,國美在歷次與海爾、格力等家電製造「大腕」掰手腕的時候,態度都表現得比較強硬。許多類似的案例反映出國美和蘇寧在供應鏈關系管理和整合過程中不同的風格和態度。
廠商關系如何協調:蘇寧略勝一籌
縱觀國際上供貨商和超級連鎖企業的關系發展史,類似國美和格力的「分手」案例也不少。但博弈的結果,最終都是建立起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取得了雙贏。比如,寶潔和沃爾瑪也「翻過臉」,但是最終建立了全新的供應商和經銷商關系,甚至實現了電腦互聯的信息共享,得到了雙贏。
但國美與國外的超級商業連鎖企業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沃爾瑪的「長大」是通過提高自身效率實現的,而國美更多的是將「長大」的成本轉嫁給廠家。第二,商家與廠家的關系應該是既斗爭又合作的,在利益上應該是「雙贏」的結局,這也是沃爾瑪、宜家能夠與一些大供貨商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而國美的成長歷史幾乎是一部廠家的「血淚史」。市場上經常會看到國美揮舞起一些品牌的產品大規模進行「血祭」,價格屠刀高舉不落。通過不斷地打壓企業,取得自己的「擴張」資本。沃爾瑪培育的是一種持久的競爭優勢,是符合商業道德的,而國美的手段則更多地利用了短暫的利益博弈關系,並不能獲得企業持續成長所必須的合作與支持。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他零售巨頭的出現是市場的一大幸事,廠家話語權的增強更是市場的一大幸事。覺醒的廠家不肯不要利潤不要品牌地「就範」了。它們逐漸採取扶持其他經銷商、利用其他超級商業渠道、自建專賣店等商業手段,減少對連鎖渠道依賴。2003年,國美曾經因單方面的降價行為兩度與聯想等IT巨頭翻臉,由於聯想採取了多級代理的通路體系,國美並沒有撼動聯想等在市場中自主經營的地位。在國美降價的過程中,聯想採取了可能訴諸法律的警告和斷貨措施,滯緩了國美沖擊IT市場的步伐。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國美與家電企業的爭斗中,遠離烽火的蘇寧則採取了和氣生財的策略,取得了不小的利益(見圖二)。
急需逾越的品牌陷阱
中國企業經常是品牌的傳播與品牌的表現缺乏定位,企業的經營活動與品牌應該具備的形象背離,往往導致品牌脫離經營行為,品牌管理成為營銷部門的事情,其結果是:品牌成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國美和蘇寧都到了應該反思自身品牌戰略的時候了。
國美是什麼?如果用這句話來問消費者,大部分消費者肯定會說:國美的價格比較便宜,產品服務很一般。同樣的問題如果換成蘇寧,消費者則是另一個看法:蘇寧的服務還不錯,產品價格比傳統百貨商場有優勢。
在公眾對國美蘇寧品牌評價的背後,我們看到一個完全靠市場促銷和大規模炒作形成的品牌,最直接的後果是品牌信譽積累緩慢。而蘇寧的品牌形象則相對沉穩,雖然也缺乏品牌的忠誠度。從宏觀的品牌內涵來看,兩者都缺少理論元素的支持。缺乏了這種包裝,輿論以及社會各界自然會產生多種猜測,尤其是在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並不明朗的情況下,這種猜測對企業來說有時會產生很大的傷害。這就是國美蘇寧目前遇到的品牌發展障礙。
我們知道,競爭有三種策略:低價策略、差異化策略和集中化策略。零售業態和別的業態不同,一個新店,如果在短期內不能發展起來,很容易熄火,再次啟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於是,低價就成了國美開拓市場的首選武器,只有價格更低才能和當地商家形成差異化,只有價格更低才能吸引最多的眼球,只有價格更低才有炒作的題材。
因此,國美在全國市場擴張,而是依靠規模形成的強大資本實力,以及因之形成的低價策略。它對消費者的服務水平,自然比不上當地的商家。價格策略對國美快速開拓市場,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是,國美要認識到,不同階段企業有不同的目標和策略,才好把握企業發展的脈搏。已經上市的國美,只有放棄價格戰,專注於做品牌、做服務,才能獲得真正持續長遠的發展。
資能力比較:國美棋高一著
2004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鵬潤以88億元人民幣的收購代價,收購O-ceanTown100%的股份,而將OceanTown擁有「國美電器有限公司」65%的股份。收購代價全部以發行新股和可換股債券方式支付,不涉及現金。至此,國美經過近三年的周折,終於實現了香港上市的目的。
僅僅一個月之後,蘇寧也成功上市,並且順手摘下了一個第一的牌匾———國內首家IPO的家電零售企業。上市首日,蘇寧股票受到投資者熱捧:蘇寧電器2500萬股股票在深圳中小企業板正式開盤交易,開盤價高達29.88元,全天交易紅火,最高漲到33元,漲幅超過100%。蘇寧成功募集到3.95億元資金。
按照「發行量3000萬股以下即在中小企業板」的原則,蘇寧被劃作了「中小企業」,但事實上,蘇寧電器與目前已經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公司相比,絕對是個「大塊頭」———在200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蘇寧名列第78位。
國美和蘇寧不約而同地選擇了2004年作為自己最終的上市時間。除了上市程序等原因,主要是由於2004年12月11日前,我國零售業將全面對外開放,而國外的家電零售巨頭資金規模遠比國內企業巨大,面對如此局勢,蘇寧、國美等不得不在最後的關頭到來之前,為自己在資本市場搭建一個融資渠道。國美通過上市介入資本市場,不僅可以緩解廠商的這種矛盾,同時也減少了國美利用銀行借貸模式的風險,從而使國美圈地的基礎建在良性的資金基礎之上。由此來看,國美、蘇寧等企業的集中上市導致了家電連鎖企業的擴張模式的變遷,更多地轉向理性和健康的「圈地」方式。
從上市地和上市方式的選擇上看,國美選擇了通過借殼間接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方式;而蘇寧經過多年的努力也終於實現了內地A股市場的IPO,兩者的選擇各有自身的優勢。
就短期看,蘇寧一次性獲得了足以支持其未來一到兩年擴張的資金流入,但從長遠來看,內地再融資環境卻並不樂觀:一方面再融資的時間、資金額度都受到限制,難以滿足連鎖擴張的持續性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內地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對於再融資的負面印象,將持續影響蘇寧的直接融資。而對於國美來說,短期內借殼上市對於公司本身來說並沒有資金流入,但是香港市場相對寬松的再融資政策將能使國美獲得持續性的資金支持。
這一點在國內超市業的兩家龍頭公司聯華超市和華聯超市的直接融資歷史上已經表現得比較明顯:華聯超市增發的一拖再拖,已經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錯失了發展的良機,與聯華超市的差距較2003年以前有逐步擴大的趨勢。
單從融資能力而言,國美無疑比蘇寧棋高一著,為自己的長遠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