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非會計信息
⑴ 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制度的區別
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制度的區別是:
1、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比非上市公司的更加嚴格,更加規范。因為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對外公開的,需要做到真實嚴謹;而非上市公司大多為私企,財務報表是不對公開。
2、上市公司的財會組織體系及機構設置會很完善,設立會計機構負責人崗位,負責和組織公司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機構負責人由董事會按規定的任職條件聘用或解聘;而非上市公司大多隻有會計崗位一致。
3、上市公司會有內部財務會計分析制度。制定財務指標分析方法,定期檢查財務指標落實情況,分析存在問題和原因;而非上市公司未必做到這一點。
⑵ 我的畢業論文題目《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披露問題研究》,誰告訴我怎麼找相關外文文獻,翻譯成中文3000字
論文這東西,還得靠自己吖~~~
⑶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都包括哪些內容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
⑷ 關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http://..com/question/114746347.html這個是一些參考文獻希望對你有幫助,
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摘要:本文論述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包括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剖析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的成因,並指出了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 會計信息 披露
目前我國已經由有關機構發布實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規則,並規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則要求和內容體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還存在不少不規范的現象,損害了我國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也使廣大投資者蒙受了許多不應有的損失和風險,因此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聲越來越高。本文試就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化問題作些研究探討。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
上市公司及時、真實、充分、公平地向廣大投資者披露可能影響投資者決策的信息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從宏觀而言,它有助於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的運轉,有助於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助於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從微觀而言,從企業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來看,它有助於保障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從企業角度看它有助於公司的籌資和降低籌資成本,有助於促進公司自身的發展,從企業經營管理者角度看,有助於落實和考核其經營管理責任。總之,公平、真實、充分、及時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於國家、於企業、於民眾都是大有好處的。
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於90年代初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1.取得的成績
(1)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為主體,以《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和證監安會發布的關於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准則為具體規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中期報告、年度報告)和臨時報告(重大事項報告)三部分組成的信息披露內容,初步規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體系如圖1:
圖1 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體系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往往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與其他非會計信息一起,在公司入市(一級、二級市場)、入市以後的適當時機公開披露。綜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雖然在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中,會計信息都是其主要內容,但是出於用戶和市場管理的需要,同時披露非會計信息也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就不可能象我們習慣上所理解的行業會計制度那樣獨立存在、自成一體,而是滲透在有關法規和信息披露規范性文件之中。在這些公開披露信息中,還應包含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所作的各種審查、鑒定、評估、驗資、查帳、審計的報告和意見。
(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正在不斷完善。1992年11月,為了適應證券市場管理的需要,我國成立了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簡稱證券委),同時還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前者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管機構,後者是一個受證券委指導並授權全面監督檢查與歸口管理證券業務的政府執行機構,負責建立健全證券監管工作制度。它們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此外,證券交易所也積極地參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另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注冊會計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出來。從1997年年報的審計看,注冊會計師們出具解釋性說明的明顯增多,同時,重慶會計師事務所對「渝鈦白」說「不」,以及普東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寶石A」年報的拒絕發表意見,都開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先例。隨著1998年「脫鉤」工作的迅猛開展,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責任感更有明顯提高,其執業環境也正在改善。
(3)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投資分析、決策水平等技術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2.存在的問題
(1)有關法規、制度不完善。迄今為止,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的根本大法《證券法》雖然已經出台並實施,但有些規范仍然採用「試行」、「暫行辦法」的形式,明顯帶有過渡色彩;上市公司會計制度不規范。根據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規定,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從1998年起執行財政部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幾個具體會計准則以及《關於執行具體會計准則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解答》等有關條件,使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得以加強,同時也體現了與國際慣例不斷接軌的原則,但隨著證券市場的擴大,現行會計制度中有些規定仍有些滯後,一是某些新情況、新業務,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待於進一步規范。如對收購、兼並、合並、破產等的帳務處理、對即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帳務處理、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帳務處理等等,二是上市公司會計制度太分散,不易全面執行,三是與國際會計准則不一致,跟不上我國證券市場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不利於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
(2)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現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很規范,散見於各種規定之中。而我國目前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規的有關機構有全國人大、證券委、證監會、財政部和其他機構等,令出多門,管理不統一,從而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統一性;信息披露制度不穩定,有些治標不治本的規定經常變動,既不易把握,又不易執行,給會計信息披露出現虛假、遺漏、隱瞞等現象以可乘之隙。
(3)上市公司會計行為不規范。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收集、整理、加工會計數據並進行檢驗後,向利益相關方披露會計信息過程的總稱。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的不規范,造成了其披露的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具體表現在:①不夠真實。企業管理當局出於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願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低估損失,高估收益,這方面的信息造假行為在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上屢見不鮮。1997年轟動一時的「紅光實業」、「瓊民源」事件便是例證。1998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獲得補貼收入提升公司業績的公司有410家,說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仍有水份。再者,上市公司運用不恰當的會計處理辦法,提供帶有明顯誤導性的財務報告,以粉飾經營業績,在我國證券市場上亦不乏其例。1998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主業業績下降、關聯交易頻繁、託管收益和資產置換收益劇增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中披露的公司盈利的預測值與實際值相差一倍、數倍甚至數十倍,用過高的盈利預測信息騙取股東和社會公眾信任,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項痼疾。1998年以前,10%的凈資產收益率成為一般上市公司配股的資格線,多數達不到資格線的上市公司就利用會計制度(更有部分分公司違反制度)「操縱」利潤來達到目的,我國證券市場的「10%現象」蔚為奇觀,即凈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遠大於9%-10%之間的上市公司數量。1998年,隨著上市公司配股條件的修改,配股資格線由10%調整為6%,過去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集於10%-11%的現象得以改觀,1998年度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處於該區域的有112家,佔全部上市公司的15.45%,而在1997年是207家,占當年全部上市公司的28.55%。①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必然導致決策的失誤;②不夠及時。在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能否及時,直接關繫到眾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一旦信息披露不及時,產生了內幕交易,一般投資者的損失可想而知。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基本能夠做到在規定時間披露業績報告,但對重大事件的披露仍往往不及時。這就降低了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③不夠充分。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對有利於公司的會計信息過量披露,而對不利於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的會計信息披露,常常不夠充分,甚至三緘其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信息披露雖比以前充分,但仍不夠細致。對企業償債能力的揭示不夠充分。很多企業在存在大量應收帳款的情況下,卻不對應收帳款的構成進行分析,或者對企業的對外擔保情況、或有負債的具體內容進行隱瞞等等。對資金投放去向和利潤構成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對一些重要事項的披露不夠充分。借保護商業秘密為由,隱瞞對企業不利的會計信息尤其是涉嫌違規的行為的披露;④不夠公平。證券監管部門一再強調上市公司必須在其指定的新聞媒體上發布信息,然而迄今為止仍有個別上市公司不分時間、場合、地點隨意披露會計信息,有些上市公司的有關重要信息(如業績、分配方案、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等)尚未公開披露,市場上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有些上市公司還擅自公布涉及國家經濟政策方面的重要信息,助長了股市的投機性,有些上市公司公布的會計信息朝令夕改,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4)審計執業不規范。作為證券市場的鑒證者,會計師事務所在市場信息披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投資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注冊會計師的意見。在過去的幾年中,惡性的虛假報表案件接二連三,不少潛在問題也令人寢食不安。在「紅光實業」和「瓊民源」等重大案件中,負責審計的成都蜀都、中華和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注冊會計師執業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風險意識淡薄。一些注冊會計師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是投資者藉以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依據,如果報告本身有錯誤或是有虛假成份,不但會給投資者造成大的損失,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盡管監管部門對注冊會計師的違法執業有著嚴勵的處罰措施,但在實際中,一些注冊會計師依然不能規范執業。此外,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不少會計師事務所在執業時受到了來自上市公司、當地有關部門等方面的壓力和利誘;同時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招攬客戶,穩定與客戶的合作關系,而接受了客戶的一些不正當要求,不正當的競爭妨礙了執業質量的提高。從總體上說,注冊會計師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也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的成因分析
1.利益驅動是產生上市公司不良會計行為的內在原因。首先,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某些特徵,也就是說,一個會計信息需求者對它的合作並不影響另外的行為主體對它的使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僅對公司自身及其有直接利益關系者的利益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會對其它上市公司、其他投資者、證券交易所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社會利益產生影響。由於利益驅動,公司總是要實施對自己有利的會計行為,使會計信息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有失公平,不能滿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次,會計信息的供給主體呈現多元化格局。本來,會計信息的供給主體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代表上市公司),而現在,上市公司各個相關的利益集團(如發起人、公司主管部門、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等)也千方百計地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供給,甚至積極參與會計信息的供給工作。這樣,經過協調而提供出來的會計信息便有失於偏頗。
2.會計准則制度的不完全為不公正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和會計准則制度同是證券市場會計規范的內容,區別在於前者規范的是被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如坡露什麼、怎樣披露、何時披露等;後者規范的是被披露會計信息的內容實質,如會計怎樣通過特定程序生成符合用戶需要的、具有一定質量的會計信息等。只有先生成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才談得上信息如何披露。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准則制度仍然是不完全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准則制度與會計實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滯。由於會計實踐和經濟創新行為的層出不窮,實踐中經常出現企業的會計處理「無法可依」的情況;二是會計准則制度具有統一性的同時還兼顧一定的靈活性,如同一項會計事項的處理存在著多種備選的會計方法。多種會計處理方法並存為企業進行會計操縱提供了方便之門,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為了配股、「扭虧」、「保殼」、兌現管理人員獎金、平衡實際盈利與預測盈利、參與二級市場炒作等目的,利用准則制度給予的「活動空間」進行會計操縱,從而忽視了會計信息的公平性、真實性。如用高估資產、延長遞延資產的攤銷期、提前確認營業收入、潛虧掛帳、變更會計處理方法,以實現虛增利潤,或者利用高估壞帳和工程投資損失、縮短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年限等方法隱瞞利潤。另外,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督功能弱化,監事會和內審制度被以大股東為首的相關利益集團控制,不能代表中小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監督。
3.證券市場相關制度安排的不完善是上市公司粉飾會計信息的外在誘因。(1)股票發行的「額度」制。我國現階段股票公開發行、上市實行計劃額度制。在一級市場上新股額度的供給大大小於需求,額度成為一種緊俏的「資源」,所有準備上市的公司都渴望在爭取到一定「額度」後實現募集資本最大化的目標。要想最大限度地籌集資本必須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而股票的發行價格的高低又取決於公司上市前盈利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後盈利預測數的大小。這樣,圍繞提高「利潤」包裝上市這一目標,擬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便大做文章。(2)「剝離」上市制度。我國上市公司多數為國有企業改組上市,存在一個資產剝離的問題。即企業在不能整體上市的情況下將原有資產中的一部分剝離出來摺合成發起入股。公司在上市之前,會計人員將剝離出的資產假設為一個新的會計實體,且已存在3個或3個以上的會計期間,然後根據歷史資料從原來的會計實體中剝離出「歸屬」虛擬會計實體在會計期間的利潤,並編成虛擬財務報表。這給股份上市前的財務包裝、虛擬利潤提供了機會。統計顯示,1997年新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前3個會計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是同期全國國有企業對應指標平均值的5倍以上。②另外,公司剝離上市後,其職工「福利」仍有相當部分由母公司提供,這又為上市公司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增加了新的內容,為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間輸送、轉移利益又提供了方便。(3)配股「資格線」制度。股份公司上市後便獲得了利用「殼資源」繼續進行股權融資的可能,上市公司均想千方百計地實現這種可能。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配股條件的規定中有這樣一條:凈資產稅後平均利潤率在10%以上(1998年改為三年平均10%以上,最低年份6%以上)。這樣,10%的凈資產收益率便成為上市公司配股的資格線。多數達不到資格線的上市公司就會通過操縱利潤來達到目的。1997年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凈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的達200多家,而位於9%-10%之間的僅20多家,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發現其症結所在。(4)關聯交易。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利用轉移價格、虛假報銷、費用轉嫁、資產置換等方法達到了操縱利潤的目的。從1998年年報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非常頻繁,關聯交易產生的利潤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顯著,相當多的託管收益、資產置換收益等沒有現金到帳,有的上市公司的大額資金被關聯公司無償佔用,即使有償,收益也是掛帳,大量的關聯方其他應收款沒能收回。1998年以來,許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打著資產重組的旗號用母公司的財政來「補貼」上市公司,然後再用配股募集的資金反向高價收購自身的資產收回「補貼」,這樣一文不化既保持了殼資源,又臉上有光。這實際上是根據母公司的意志任意調節利潤的行為。
4.社會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困擾。由於我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國有法人股占控股地位,而目前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的主體還不十分明確,這樣上市公司的審計委託人實際上是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層,即由管理層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監督管理者自己的行為,並且審計費用等事項由公司管理層來決定,這種畸型的委託代理關系使注冊會計師無法對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行嚴肅的監控,再加上前述的其他原因,使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獨立性受到很大困擾,甚至出現「同謀」現象。
5.證券監管力度不足。目前,我國尚我證券市場的自律性機構,交易所在運作過程中也很少嚴格約束會員。由於中國證監會力量薄弱,權威性不足,證券市場又是多種利益沖突的焦點之一,多方插手。一些領導經濟工作的同志習慣於用行政管理辦法來管理證券市場,不按證券市場的特有規律辦事。投資者的素質也還不高,造成有用的會計信息不能全面、及時地傳遞給投資者和其他信息需要者。因此證券監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原因之一。
三、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對策
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由現行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特定製度安排下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因此,要想一蹴而就予以全面解決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剖析其成因出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各方面的改革為基本立足點,加強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度,加強監管,綜合治理,採取多管齊下的辦法,逐步地予以解決。
1.加快改革,提高認識,按證券市場的規律辦事。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中較高形式的市場形態,上市公司是現代企業中最高層次的企業形式,因此,一定要從尋找證券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加強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加強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清除計劃經濟體制遺留在人們思想上的影響,摒棄慣用的行政管理辦法,改變管理方式,按證券市場和現代企業特有的規律辦事,建立起真正規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和利益驅動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件事情辦好,其他的一切措施只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否則,採取的任何措施手段都將是治標不治本,修修補補,這個問題將得不到根本解決。
2.制定科學、配套的會計規范體系。會計規范體系是上市公司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的規范和准繩,只有先規范了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生成客觀公允的信息後,才談得上信息如何披露,因此,建立並嚴格執行一整套科學的會計規范體系,是實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前一步必須做好的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的規范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幾個具體會計准則和若干補充規定,它使得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規定不正規、不完備,很多問題得不到系統解決。下一步一定要建立以會計法、基本會計准則、具體會計准則、上市公司內部會計制度等一整套完備的上市公司會計規范體系。現行的《會計法》要根據實際情況作修改補充,並要制定《實施細則》,便於真正施行,要建立健全基本會計准則,具體會計准則要制定完善並盡快出台,企業會計制度一定要嚴密詳細,使會計工作有章可循,並得於切實執行。
3.建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由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控制和證券監管部門控制三個要素組成,通過它們正常執行自己的職能及各職能間的相互制約,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內部控制由上市公司內部各相關部門組成,通過公司內部會計部門、審計部門、各經營部門、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活動來完成。其機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①必須合理、有效地設置會計機構。目前必須將上市公司的會計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分立,分屬不同領導,分擔不同職能。財務管理部門由總經理領導、會計部門應由董事會領導,主要會計人員由董事會任命,並向董事會負責,讓會計人員真正成為會計信息供給的主體,使會計人員有責任也有能力拒絕管理人員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員舞弊。同時,採取措施大力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人員各方面素質,包括職業道德水準。②上市公司必須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建設,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歸屬監事會領導,對會計業務進行日常的內部審計監督。至於注冊會計師和證券監管部門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下文再述。
4.加大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首先,隨著《證券法》的出台,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然而已經頒布的一些規范性文件,有些內容不統一,有些相對滯後,有些比較分散,不易全面執行,因此相對於市場規范的要求來說,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體系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其次,改變多頭管理的體制。目前,我國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政出多門,權責不明,不利於對之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因此,必須參照國際慣例,對現行證券市場管理體制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進行相應改革。目前,證券監管部門的設置應集中到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中央級的證券監管部門。負責對全國上市公司進行宏觀監管,統一制定證券市場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規范;另一個層次就是證券交易所。它遵循中央證監管部門的規定,對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動和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具體的詳細監管。
再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監查員制度。由中國證監會及其駐各地派出機構委派信息監查員到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說明書、中報、年報、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監督,防止外界各個相關利益集團對會計部門的信息供給橫加干涉。信息監查員在企業中行使職權時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不得持有公司股份,一切工資、待遇均在證監部門享受,任免考核均由證監部門進行。
最後,證券監管部門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辦法,對違規行為予以明確界定,堅決杜絕「你講你的,我做我的」這種不規范行為。對於業已頒布的法規制度,要加大執法力度,做到違法必究,盡快在上市公司及證券市場參與者心目中樹立法制意識。尤其對財務狀況異常的ST公司更要加強監管。
5.發展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目前,世界各國都實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注冊會計師審計鑒證制度。我國在實行這一制度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應做到:第一,加快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改善執業環境,制定相應的執業自律准則,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準;第二,嚴格遵守獨立審計准則及其他執業標准。證監會和中國注協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審查應形成制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證券市場民間審計質量;第三,應借鑒海外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經驗,建立注冊會計師懲戒制度。盡快出台《注冊會計師懲戒規則》,在中國注協成立注冊會計師懲戒委員會,明確賦予它以懲戒權。只有這樣才能使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成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保證,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證券市場公正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傅磊:《會計信息披露與證券市場》,《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
2.丁際剛、黎宇寧等:《特定製度安排上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研究》,《會計研究》1999年第4期。
3.倪國愛、楊青峰:《論中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規范》,《財貿研究》1997年第6期。
4.張志天、高建軍:《論上市股份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現代會計》1996年第3期。
5.孫錚、王鴻祥主編:《財務報告分析》第八章,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版。
⑸ 非會計信息主要包括哪些
1、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內容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
⑹ 非財務信息的非財務信息-披露
(1)非財務信息披露的動力不足。首先,公司的信息公布會使競爭對手、供應商、客戶、銀行、政府部門等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使潛在收購者更容易對公司進行評估,選擇適合的收購時機,減少收購風險和收購成本。其次,信息披露是有成本的。在信息披露公開化的情況下,還容易出現爭執和分歧,甚至引起股東訴訟。
(2)信息披露的模式比較單一,非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全面。隨著經濟的發展,非事務信息對公司來說越來越重要,有的非財務信息甚至比財務報表揭示的財務信息的價值還大,因此很多未要求公司披露的非財務指標在目前看來已經變成是必須或者是應該披露的了。例如:關繫到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人力資源、關繫到公司的信譽和形象重大事務的履行情況和其他一些關系公司發展的無形資產。
(3)非財務信息披露缺乏量化和標准化的規則體系。在向投資者披露非財務信息時,首先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將非財務信息量化。其次,衡量非財務信息的指標帶有明顯的主觀性,進而導致公司重大不確定性,最終影響股東價值。因此,客觀上需要建立一套類似於公認會計准則的規則體系,從而為公司價值的確定提供可比的信息。
(4)非財務信息用來掩飾會計報表中披露的虛假財務信息。很多上市公司經常在報表附註中對應披露的問題說得含糊其辭,滯後說明,有的乾脆就不進行說明,以此來掩蓋會計報表中的虛假信息。例如,有的公司故意不披露或是對或有事項提供擔保等需要及時公布的內容有意延期披露以此來隱瞞負債等。 證監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
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通知》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
⑺ 財務信息 和 非財務信息 有什麼分別
公司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通常被分為兩個大類,即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義性、可計量性、可靠性、相關性的能夠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程序進入財務報表的信息,以及附註中的解釋說明和由財務報表擴展而來的信息。非財務信息是指與財務信息相對應的,不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與利益相關人決策相關的信息。
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①相關性。是指信息與其使用者的決策相聯系,能影響決策。財務信息不但要滿足「現有和潛在的投資者、雇員、貸款人、供應商和其他債權人、顧客、政府及其機構和公眾」這樣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一般需求,還要向特殊的信息需求者提供特定信息。②可靠性。含義是確保信息免於錯誤和偏差,能夠真實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者狀況。③可比性、重要性和及時性等次要質量特徵。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政策具有相同的基礎,能使信息使用者從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經濟情況中區分其異同。重要性是指當一項財務信息被遺漏或者錯誤表達時,會影響依靠該信息的使用者做出的判斷。及時性要求企業及時提供反映經濟行為的財務信息,在信息失去效力之前提供給決策者。
與財務信息相比,非財務信息具有以下四個顯著不同的信息特徵:①完整性。非財務信息涉及企業競爭狀況、管理體制、經營戰略等與企業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內外部環境信息。與財務信息相比,非財務信息涉及的內容更多,范圍更廣。因此,如能夠提供較為全面的非財務信息,將有助於信息需求者全面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幫助其做出科學的決策。②前瞻性。非財務信息更關注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並通過多種形式披露與企業未來經營活動有關的重要信息,如企業未來面臨的機會和風險、預測性信息等。③廣延性。廣延性是指信息在空間上的廣泛性和時間上的延續性。④非貨幣性。財務信息有嚴格的確認和計量標准。非財務信息較少使用定量的數據表述,更多使用文字描述,因此,對於難以確認和計量的事項,可以非財務信息的形式予以披露。
以下資料供您參閱:
財務報告中的非財務信息概述
會計信息從內容上看,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經濟活動中有關財務活動的運動狀況、變化和特徵的反映。簡單地講,就是企業所擁有經濟資源的流量和存量。流量信息是指企業在某個時期已有經濟資源的耗用情況和創造新經濟資源的數量和價值。存量信息是指企業在某個時點所擁有或控制經濟資源的總量及其構成、形成情況。
與財務信息相對應的信息為非財務信息,如產品銷售量及發展趨勢、資源的消耗量、職工教育水平、素質和客戶評價等。判斷一個信息是屬於財務信息還是屬於非財務信息,應從其內容上進行甄別。提供非財務信息,對於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盈利水平很有幫助。另外,一些非財務信息被認為是了解企業面臨重大機會和風險的重要依據。一個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對外傳送的信息中,有大量的非財務信息。而在企業財務報告中出現的非財務信息,可能是貨幣性的,也可能是非貨幣性的;可能出現在會計報表中,但更多的表現為財務報告中的其他形式。
在我國,企業會計部門通過財務報告對外提供的非財務信息主要有:①關於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性質的說明。如資產是否自有、是否抵押,負債存在的不確定性等;②關於會計政策及其變更的說明;③關於前瞻性信息。如企業可能面臨的機會和風險,管理部門的計劃等;④有關股東、管理人員的信息。如董事、管理人員酬金,大股東及關聯方等;⑤管理部門的分析。如經營和業績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及趨勢特徵等;⑥背景信息。如企業經營業務的范圍、經營目標和戰略、競爭對手情況等;⑦各項經營性數據。如產品價格和數量、市場佔有率、產品質量水平、客戶滿意程度、員工情況、新產品開發和服務情況等。
目前,已有許多國家要求披露非財務信息。在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的《論改進企業報告》一文中提供的一套企業報告,財務報表及附註內容僅佔三分之一,非財務信息卻佔三分之二。在美國企業中日趨流行的平衡記分卡,就是將企業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結合起來的指標體系。針對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財務報告中的非財務信息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責任
簡單地講,社會責任就是一個企業除守法經營、為社會提供產品和勞務之外的其他應盡的責任。「企業是社會的企業」,每一項重大決策不可能僅僅以利潤最大化作為唯一目標,而表現為各項社會責任綜合作用下的抉擇。美國會計學會的一份年度報告認為,企業應提供四個方面的社會責任信息:企業社會活動業績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社會費用信息、企業活動對社會影響的信息。社會責任因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加。現階段,我國企業提供的社會責任信息應包括:
1.環境保護狀況。保護環境、崇尚自然、維護生態平衡,需要企業盡量開發綠色產品、引導綠色消費。可通過有害物質生成量、污染控製程序等指標反映。
2.公益建設。從長遠考慮,為子孫後代著想。企業應搞一些公益建設、希望工程。
3.人力資源。包括職工人數、工資水平、健康和安全保護、職工培訓、職工住房和交通條件等。
4.社會費用。包括在抗震救災、扶貧濟困等方面的支出及捐贈教育事業和其他慈善事業等。
二、客戶
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必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善於預測未來客戶的需求,並設計和推出全新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要。企業提供的有關客戶的信息包括:
1.市場份額。它是指企業在售出商品的市場上所佔業務比例,對於目標顧客群來說,它反映企業在目標市場上的佔有率。可通過客戶數量、銷售金額或售出的貨物量來計算。
2.客戶保持和獲得。保持現有客戶是企業保持一定市場份額的理想方法,可通過現有客戶保持交易的部分佔整個客戶的比重來反映,還可通過現有客戶業務的增長率來反映客戶的忠誠度。企業要擴大市場份額,就需要爭取新客戶,獲得新客戶可通過企業贏得新客戶及與其進行的業務數量或金額來計量。
3.客戶滿意程度。它是指企業產品是否滿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客戶的慾望和要求。只有當客戶對購買經歷完全滿足或特別滿足時,企業才能獲得更強烈的顧客忠誠。客戶滿意指標因企業與行業不同而不同,以產品為例,包括質量、設計、數量、時間、價格、服務等方面。
4.客戶獲利能力。企業現有的客戶或將要爭取的客戶必需具有獲利能力或有助於獲利的特性,某些客戶即使暫時不具備,最終也要產生獲利效果。放棄不獲利客戶,能防止企業由客戶為主變為受客戶困擾。能否長期獲利,是決定保留或排除客戶的關鍵點。
三、經營過程
經營過程是企業為達到財務目標和根據客戶要求而作出的全方位定位的過程,包括確定客戶需要、開發產品、提供產品及為客戶提供服務。這方面的非財務指標包括應變能力、質量、售後服務、交貨效率等:
1.應變能力。對客戶的要求作出迅速、可靠的反應是獲得並保持現有客戶的關鍵。迅速反應,就從客戶最初對產品或服務提出要求到把產品和服務交付給客戶的這段時間足夠短;可靠反應,則是要求企業始終能夠按時交貨。
2.質量。這不僅指產品符合制定的標准,還包括客戶購買後合乎其使用要求而表現出來的品質。主要指標有廢品率、客戶退貨、要求索賠的客戶數量、客戶投訴情況、保證條款等。
3.售後服務。良好的售後服務可使顧客產生安全感和可信任感,鞏固和擴大現有市場。調查表明,顧客關心的售後服務主要是緊急問題處理的及時性、維修的徹底性、備件備品的可靠性、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及對顧客的態度等。對此可採用「時間、質量、成本」等方面的指標反映,如服務周期、服務成本、服務一次成功比率。
4.交貨效率。企業能否及時交貨反映了企業的可信賴程度,不能按時交貨可能使企業喪失交易,更重要的是使企業的聲譽受到影響。交貨效率可通過總發貨次數中即時發貨所佔比重來反映,也可用從訂單簽定到貨物交給顧客所需時間來反映。
四、持續發展
現代企業僅憑今天的技術和生產能力已不能達到其長期目標,越來越多的客戶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也使企業壓力重重。同時,高速經濟增長也帶來許多隱患(環境惡化、資源短缺或耗竭),實行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唯一正確的選擇和必由之路。這方面至少應提供以下指標:
1.研究開發與創新能力。它反映企業在生產和改進現有產品時開發和創造適應市場需要的新產品的能力。可通過開發新產品方面付出的代價及取得的成果來反映。
2.員工能力。員工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證。這方面的指標有員工滿意度、員工生產率、員工素質、員工積極性等。員工滿意度可進行年度調查;員工生產率可根據每個員工給企業帶來的收入、所耗費的成本和時間來衡量;員工業務素質反映在學歷、技術等級水平及構成上;員工積極性可用離職人數對平均僱用人數的比率來表示。
3.資源利用情況。企業能否真正實現從粗放型到集約型轉變、能否利用現有生產能力,可通過設備利用率、機器完好率、材料利用率、廢棄物再生利用率等指標來反映。
由於非財務信息大多難以用貨幣來衡量,各項非財務指標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管理人員在這方面的努力很難在短期內顯示出來,不易刺激管理人員關注非財務指標的改進。因此,目前可鼓勵財務基礎較好的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借鑒國際會計慣例自願披露非財務信息,並從質量特徵、資料來源、信息產生程序、表述方法等方面加以監督,在此基礎上,逐步規范我國企業財務報告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⑻ 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包括哪些內容
1、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內容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
⑼ 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要怎麼收集
指的是KPI吧?你想知道上市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客戶滿意度、人事、能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