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各種理財銀行沖擊
① 互聯網金融怎樣沖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
第一:在經過「互聯網+」的創新環境下,互聯網金融更方便,不管是消費、貸款、理財等都是非常便捷,而且對於理財來說互聯網金融比傳統的商業銀行利息要高,靈活。第二;互聯網時代,更是沖擊了商業銀行,據報道83%的人現在用第三方支付。
② 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有沖擊嗎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沖擊很大,但對銀行來說也是一種機遇。
具體來說:
1、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平台,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
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平台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
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雖然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嘗試給銀行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傳統業務也是一種補充,它也覆蓋了傳統銀行業務的一些盲區,因此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同時,互聯網熱愛創新的基因,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創新的動力,引發了商業銀行對自身經營模式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長足發展。
③ 互聯網理財行業的發展會對銀行造成怎樣的沖擊
這個問題,我是這么看的。
首先,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投資人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個道理,P2P平台的高收益高風險,跑路,倒閉等等負面消息,會是很多人對其不感冒。
其次,現在年輕人基本不會存定期了。針對此,各家銀行的手機銀行,信用卡APP都推出了豐富多採的銀行理財,基金,保險產品以及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比如吃喝玩樂旅遊租車等等,增加用戶粘性。所以更多的年輕人會選擇銀行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
第三,銀行現在的傳統儲蓄業務不會在繼續加強了,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銀行業務及其他業務會逐漸加強。所以銀行將來會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走的更遠。
我也是銀行的,希望能多多交流。上面的回答滿意嗎?
④ 關於余額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沖擊
所有出現的具有相同目的的產品相互之間都存在競爭力,當然余額寶和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久而久之,當一方強大,必定會威脅另一方的利益,隨著市場的推廣,余額寶對銀行理財產品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余額寶相對於銀行儲蓄或者其他理財產品,業務開通方便,運作方式更為靈活,可以隨時贖回用於消費支付或提現,在具備活期存款流動性強,使用方便的同時,卻又可以讓客戶獲得較高的收益,銀行很難有類似的產品相對應。所以,不可避免的,余額寶的出現會對銀行存款產生一定的分流。具體影響有以下方面:
1、分流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客戶。雖然余額寶目前針對的是支付寶用戶的消費余額這樣的「零用錢」,余額寶的收益率卻遠遠高於活期存款利息,隨著市場的推廣,以及投資者逐利的天性,將會使得更多的活期甚至是定期存款流向余額寶。它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並不在於對現有銀行理財客戶資源的搶奪,對銀行現有理財產品也難以形成直接的威脅,但長期來看,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影響不可小覷,銀行理財產品的「攬儲」功能也將大打折扣。
2、不可估量的市場示範效應。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難折斷。一個余額寶不可怕,千千萬萬個余額寶才可怕。余額寶業務的推出有著更加明確精準的客戶定位,市場定位也很明確,加速對活期甚至定期存款的替代效應,使得余額寶相比銀行理財產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理財市場上各種類似的理財服務不斷涌現,但又恰巧不斷地暴露了它的不足之處,加速貨幣基金對銀行存款的替代,分流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客戶。長遠來看,這也會對銀行理財產品造成很大程度的沖擊。
⑤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沖擊
沖擊的話還可能暫時還提不上,因為多少人懂得互聯網金融,大多數都是資深網民或者青年之類的吧。這些人的收入參差不齊,互聯網金融提供了一個便捷的介面而已,並且所以佔比不是很大的,相對來說銀行是傳統的一種現金存儲方式,大多數人也不會去選擇互聯網金融進行理財,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太多的時間,所以傳統的銀行理財業務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在銀行理財的話不需要去怎麼管理,而互聯網金融你可以隨時看到,但是過程手續對於很多人還是一個難點。
⑥ 網路銀行對傳統銀行沖擊有多大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有沖擊,首先他得跟銀行一樣,是金融機構,才能和銀行構成競爭關系。
然而目前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只是「金融中介」或者「金融信息中介」、不是「金融機構」。
我國的「金融機構」必須是政府頒發牌照的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基金(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傳統金融機構)。擁有了這些牌照,本身就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了」,跟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也沒什麼關系,互聯網金融只是渠道。
從短期來看,互聯網金融理財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造成沖擊。而從長遠來看,互聯網金融理財將與傳統銀行共同發展下去,成為金融行業的兩種形態。
但是互聯網金融理財不同於傳統銀行,每一個領域最終稱霸市場的理財平台不會太多。
⑦ 銀行怎樣化解理財產品對存款的沖擊
化解不了,不光是存款給的太不合理,還有借貸手續繁瑣,小額貸款業務不受理等,才衍生出民間的p2p.行業。現在的趨勢是這樣的。銀行不轉型馬上就會有下坡路,立竿見影。轉型談何容易。現在國家正在放寬民營銀行的辦理手續,以後競爭會更激烈。有的銀行也許會在5年內被淘汰。上周股市撤出來的資金投資到p2p的就又4200億。銀行需要國家政策的大背景來推動,國家現在還在觀望。目前看來p2p會發展迅速。
⑧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有哪些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1、重新審視金融戰略,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中小銀行提供了與大銀行競爭的契機。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模式,積極創新,將在一些新興業務上趕超大銀行,形成競爭力。傳統銀行業可能因為互聯網金融模式發生競爭格局的改變。一些互聯網企業已不滿足只做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而是憑借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直接向供應鏈、小微企業信貸等融資領域擴張,未來可能沖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
2、拓展銀行業務的客戶和渠道。客戶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模式有利於商業銀行拓展客戶基礎。2012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24億人;我國互聯網用戶為5.65億人2,網購人數1.93億人3。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戰略結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戶;另一方面增加客戶粘合度,拉近與客戶間的業務關系。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傳統目標客戶群可能發生改變,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弱化,追求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更傾向於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商業銀行傳統價值創造和實現方式將發生改變,能夠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金融機構會得到市場青睞。
3、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大數據、雲計算和微貸技術。這三項技術可以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了解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信用等級,建立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在信貸審核時,投資者將網路交易和信用記錄作為參考和分析指標。貸款對象如違約,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可利用網路平台搜集和發布信息,提高違約成本,降低投資者風險,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貸款具有獨特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超越傳統融資方式的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4、價格發現功能,推動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客觀反映市場供求雙方的價格偏好,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方式。互聯網金融作為交易平台,資金借方報價,貸方依據對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偏好選擇貸款對象,雙方議價成交,交易完全市場化。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機構不能完全依賴央行的基準利率指導,應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利率基準。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判斷特定客戶群的利率水平。如果還能夠深入研究挖掘數據,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利率指數」,從而完善貸款定價基礎。
5、加速金融脫媒。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職能。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邊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尋找交易對象,之後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從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為客
⑨ 現在余額寶等理財產品的沖擊下,銀行的存款持續出走,會有哪些影響
答:
1,對銀行而言,存款准備金不足,將影響貸款規模,銀行競爭加劇,收益減少。
2,房地產貸款不足,需要拓寬貸款渠道,因此增加貸款成本。
3,貸款門檻增高,利率提高。
4,不會造成貸款困難,因為貸款方式增加,有可能因為競爭,提高銀行效率,降低貸款門檻。這里跟3不沖突在於,銀行貨幣短缺會引起門檻增高,利率提高,是站在銀行角度的不利因素。而整個社會資金量並沒有變化,競爭提高了效率,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能會帶來方便。
5,競爭會減少壟斷。
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給出參考意見。有些具有相反變化的條件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測算彈性或比率,在此略。
⑩ 身邊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都被各種網路理財平台騙光了,他們這是什麼心態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各種理財產品也跟著層出不窮,很多人都知道理財的好處,但是卻不知道有很多人也是因為理財而傾家盪產。金融行業是個無底洞,如果你不懂這行,千萬別碰,很多上當受騙的,會被騙的血本無歸。
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去購買理財,更不要被高利息所迷惑。銀行發布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5%的,都是5萬起步,投資周期也在好幾個月以上。而虛假的理財產品都是都是項目很多,但是沒有實質的項目說明。大家還是提高警惕,還是去銀行櫃台辦理比較好,至少咱們放心啊。像網路上那些理財產品,不懂的話就不要去碰了,不去碰就不會被騙,這是最笨的辦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