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物流進入新保險時代研究論文
㈠ 關於物流管理的論文
【內容提要】電子商務和資訊網路化徹底改變了傳統商務賴以生存的基礎,形成了對傳統營銷策略和市場理念的沖擊和挑戰。然而交易的最終實現還有賴於後台的物流管理產業,傳統的運輸倉儲方式在新的經濟模式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本文通過圍繞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業的關系證論,探討電子商務對物流管理業(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引起的沖擊,以尋求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
【摘 要 題】電子商務
【關 鍵 詞】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關系與策略
【 正 文】 隨著新經濟時代來臨,作為一種嶄新的商務交易活動,使貿易洽談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解決,給傳統經濟帶來翻天覆天的變化。然而交易的最終實現還有賴處於後台的物流產業,傳統的運輸倉儲方式在新經濟的模式下,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發現現代物流業,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運輸倉儲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重新整合的大勢已經來臨。然而,我國發展物流管理業的形勢並不讓人樂觀。建立現代化物流業,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推動市場經濟的重要條件。
一、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在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的關系中,是電子商務改變物流,還是物流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此筆者認為:物流將會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最終將會是電子商務改變物流,而物流管理體系的完善將會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物流管理在電子商務的全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電子商務是20世紀信息化、網路化的產物,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已廣泛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是人們對電子商務所涵蓋的范圍卻沒有統一、規范的認識。和傳統商務過程一樣,電子商務中的任何一筆交易,都包含著四種基本「流」:即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前面三種「流」的管理過程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路通訊設備實現。物流作為四「流」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是指物質實體(商品或服務)的流動過程,包含運輸、儲存、配送、裝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種活動,而實體流的過程必然涉及到渠道的物流管理。
過去,人們對電子商務過程的認識往往只局限於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的電子化、網路化,而忽視了物流的電子化過程,物流仍然可以由傳統的經銷渠道完成。但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物流的重要性對電子商務活動的影響日益明顯。試想,消費者在網上購物,但所購貨物遲遲不能送到,其結果可想而知,消費者勢必會放棄電子商務,選擇更為安全可靠的傳統購物方式。
由於電子商務的服務對象是不受地域限制的,那麼對企業來說,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商品送到顧客手中,是能否吸引顧客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所以電子商務時代,建設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管理體系,既是網路經濟電子商務發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各個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隨著物流管理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物流管理是電子商務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現代化的物流是實施電子商務的根本保證
長期以來,我國電子商務的最大障礙,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個物流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嚴重脫節的問題。目前的電子商務只能是靠網路訂貨,靠物流體系送貨。而將商品及時地配送到用戶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間轉移(物流),才標志著電子商務過程的結束。因此物流系統的效率最低是電子商務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我國,物流設施落後,配送體系尚不完善,要發展電子商務首先應改造物流設施,建立與電子商務銜接的配送體系。否則,物流將會成為電子商務的最大的瓶頸。因此,建立現代化物流是實施電子商務的根本保證。
首先,物流保障生產。無論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下,還是在電子商務下,生產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各類物流活動支持。生產的全過程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供應物流活動,采購的材料要及時到位,否則,生產就難以進行;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即所謂的生產物流,以實現生產的流動性;部分余料、可重復利用的物資的回收,就需要所謂的回收物流;廢棄物的處理則需要廢棄物物流。可見,整個生產過程實際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動。合理化、現代化的物流,通過降低費用從而降低成本、優化庫存結構、減少資金佔用、縮短生產周期,保障了現代化生產的高效進行。相反,現代化物流的發展滯後,現代生產的全過程將難以順利進行,便捷的電子商務貿易形式,也將是無米之炊。
第二,物流是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證。電子商務的出現,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終消費者,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顧客只要坐在家裡,便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查看、挑選,完成購物的過程。物流是電子商務中實現以「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最終保證,缺少了現代化的物流技術,消費者所購的商品遲遲不能送到,或者所送的商品並非自己所購,消費者必然會回復到傳統的購物方式,那麼網上購物就難以發展。
第三,物流服務於商流。在商流活動中,商品所有權在購銷合同簽訂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轉移到需方,而商品實體並沒有因此而移動。在傳統的交易過程中,除了非實物交割的期貨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須伴隨相應的物流活動,即按照需方(購方)的需求將商品實體由供方(賣方)以適當的方式、途徑向需方(購方)轉移。而在電子商務下,消費者通過上崗購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權的交割過程,即商流過程。但電子商務的活動並未結束,只有商品和服務真正轉移到消費者手中,商務活動才終結。在整個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後續者和服務者出現的。沒有現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動仍將是傳統的買賣方式。
綜上所述,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根本保證。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現代化物流,以進一步推廣電子商務。
(三)電子商務促進物流技術的大發展
所謂物流技術,是指完成物流任務所必須採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傳統的概念主要是指物資運輸技術或者物資流通技術,也就是說物流技術是各種流通物資從生產者轉移給消費者時,實現各種流通形態的停頓與流動功能所需要的材料、機械、設施等硬體環境和計劃、運用、評價等軟體技術。
隨著商品庫存的積壓帶來巨大的商業風險,零庫存物流技術也就應運而生了。零庫存商業系統的實施必須依託如下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有一個能夠准確、快速反映市場需求的信息系統,其二必須有一個能夠根據所獲得的市場信息進行生產調節或者采購的快速柔性生產系統。此外,還必須有一個貨物快速配送系統。零庫存概念的提出,似乎使物流技術的發展遇到了難以解決的矛盾。但電子商務的出現,便得到了解決,使物流技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商業活動的形式。電子商務實現了在全世界范圍內用網際網路技術以電子方式進行物品與服務的交換。電子商務所完成的功能不僅僅是訂貨和支付,實際上,電子商務擴展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商務過程。電子商務包括企業內部網、企業內部網同網際網路的聯接應用系統。電子商務應用系統是客戶訪問的入口,用戶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在這個系統上查看產品目錄,翻閱產品資料,還可以通過電子定單系統下單和通過電子支付系統結算。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不必再花費巨資進行產品信息採集了,企業決策層根據這些信息適時調整生產計劃,適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客戶就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訂貨,即時反饋到企業,企業立即組織生產,最後通過配送系統即時送到用戶手中。這樣,企業就以少的投入實現了產品的零庫存生產過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普及,網路技術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勢必取得長足的發展和應用,物流管理也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貨暢其流」。
(四)電子商務促使企業重新認識物流過程,明確物流管理目標,進一步形成供應鏈管理
有了完善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長足發展等前提條件,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已經由節約原材料的「第一利潤源泉」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第二利潤源泉」,轉向建立高效的物流一體化的「第三利潤源泉」。此時的物流管理應是以生產企業為起點,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的整個供應鏈系統化的一體化物流過程,其管理目標是通過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對產品進行適時適地的遞送,實現最佳客戶服務與最低配送成本的組合。因此,物流管理的內涵得到了延伸。
一次完整的電子商務過程包括廠家將產品生產出來,通過運輸、倉儲、加工、配送到用戶(消費者)的物流全過程。這個過程的管理稱之為供應鏈物流管理。供應鏈物流系統連接多個生產企業、運輸業、配銷業及用戶,隨需求、供應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求系統管理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與可變性。供應鏈物流系統從生產、分配、銷售到用戶不是孤立的行為,是一環扣一環的,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因此,必須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與信息流的相互配合體現得越來越重要,在供應鏈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來越多的現代物流技術。
二、物流現代化的發展環境與策略
(一)目前我國物流管理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但是從總體上還不能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物流業相對於第三產業中其他行業和其他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發展關系仍不協調,按照社會化大生產分工協作規律要求的物流社會化服務體系亟待加強。第三產業領域改革和管理相對滯後,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管理法規不夠健全,大部分商品放開後市場流通秩序比較亂,物流企業自身經濟效益不佳。國有物流企業從運行機制、組織化程度、經營方式等方面都不適應電子商務時代要求,市場佔有率下降,主渠道地位發生動搖。
1.基礎設施能力不足。交通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倉儲設施落後,大量的倉庫是五、六十年代的老舊建築。
2.技術裝備落後。現代化的集裝箱、散裝運輸發展不快;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裝卸搬運的機械化水平低。
3.管理分散,社會服務水平低。由於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缺乏統一規劃、重復建設加劇。全國物流企業處於小、多、散、弱的狀況,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服務網路。
4.物流行業人才培訓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強。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根本條件。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沒有一個部門來負責。這對於物流人才的培訓和信息化的推進依然是整個物流行業的問題。
5.物流管理系統的發展沒有統一規劃,管理體制仍需進一步深化。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滯後。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管理體制的改革落後於經濟體制的改革。到目前為止,我國物流業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稱多元的管理方式。由於體制沒有理順,各部門之間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重復建設等種種問題。另外,已經形成的社會物流系統與企業物流系統由於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結合和協調發展,也對物流合理化產生不利影響。物流業既然是全社會的服務行業,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產業,就更應該重視它的總體發展規劃。應當把物流管理作為國民經濟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來抓,制訂具體的發展目標,分部門組織實施,使物流行業各個部門協調發展。
6.對於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以來,「重生產、輕物流」的思想觀念仍沒有脫離舊體制的束縛。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流通不再只對生產起一種反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流通對生產起一種決定作用。我們必須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略角度來認識搞好流通、建設好物流管理系統的重要性。
(二)電子商務時代中物流管理的趨勢
1.由顧客服務轉向關系管理。過去物流管理著重在企業內部作業與組織的整合,對下游顧客的對應仍以服務品質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評價管理績效多數為定單周期時間的速度,供貨率等。然而在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下,企業逐漸轉向強調跨企業界限的整合,使得顧客關系的維護與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電子商務時代中客戶關系管理理念的出現,物流管理已從物的處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
2.由對立轉向聯合。傳統商業通道中,企業間多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業間的對立局面。然而在追求更大競爭力的驅動下,許多企業開始在各個商業流通技能上的整合,通過聯合規劃與作業,形成高度整合的電子商務供應鏈通道體系,使通道整體績效大幅提升。
3.由預測轉向終測。傳統的流通模式通過預測下游通道的資源來進行各項物流作業活動,但預測的准確性不高,因而浪費了商業資源。新興的物流管理趨勢是強調通道成員的聯合機制,成員間願意互換營運及策略的信息,尤其是內部需求及生產的資料,使得上游企業無需去預測,流通模式是逐漸由預測基礎轉向終測基礎發展。
4.由功能整合轉向程序整合。在渠道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企業必須更快響應上,下游顧客的需要,因而必須有效整合各部門的營運,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統來運作。物流作業與活動具有跨功能,跨企業的特性,故程序式整合是物流管理成功的必要條件。
5.由垂直整合轉向虛擬整合。在傳統渠道中,一些大型企業會進行通道的垂直整合,以期對通道掌握有更大的力量。事實證明這並不成功,反而分散了企業的資源,並將主業削弱。今後企業必須將非核心業務委託給專業管理公司,形成虛擬企業整合體系,為主體企業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在虛擬整合趨勢下,供應鏈體系得以成功發展,物流產業也得到很大支持,得以配合主體企業商流之需,不斷開發新的增值服務項目,形成更專業的第三方物流,為市場提供更好、更多和更有價值的服務。
6.由信息保密轉向信息分享。在供應鏈管理結構下,供應鏈內相關企業必須將供應鏈整合所需的信息與其他企業分享,否則無法形成有效的供應鏈體系
7.完善對物流科學的研究。物流科學是融匯了技術科學和經濟科學的綜合科學,其內容相當廣泛,包括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環境科學、流通科學、運輸科學、倉儲科學、營銷科學、再生科學以及機械、電子等方面專門技術。物流科學是現代大生產、大流通的必然產物。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我國物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科學和理論的研究更具積極的作用。
(三)我國物流現代化的發展策略
電子商務時代中,應根據我國物流市場供求情況的分析,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產業。
1.明確管理物流行業的政府部門。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物流行業的管理權也應該是統一的。我國物流業經過多年的建設,物流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但是由於管理體制改革滯後,使得物流業發展不快,處於「小、多、散、弱」的狀態,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社會物流整體效益差。過去,我國的物流行業的管理,政策缺乏統一與銜接。現在應當設立具有統一協調職能的專門工作機構,組織各有關部門,共同為統一歸口管理物流行業創造了條件。政府應加強對物流工作的領導,建立權威的組織協調機構,統一全國物流發展工作,使我國物流業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
2.加強有關政策研究。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在新舊體制並存的環境下,制定正確的政策就成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至關重要的環節。研究制訂符合促進實現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將會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面發展物流事業的積極性,擴大資金來源的渠道,加快物流業的發展。
3.制定全國性的倉儲法規和運輸法規。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有專門的倉庫法。過去,我國各個流通主管部門也制定過倉儲方面的管理規定,但只適用於本系統,而非流通部門的儲運企業與非國有儲運企業沒有章法可循,不利於現代物流配送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全國范圍內網路化運輸的發展。
4.物流產業的發展要加快改革步伐,堅持走專業化、社會化的道路。物流現代化的前提是專業化、社會化,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從各個方面支持專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一是在資金方面支持現有物流設施進行技術改造;二是在稅收政策方面支持專業物流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發展配送網點,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納稅;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專業物流企業為生產與零售企業實行共同化社會配送,形成一大批服務社會化、經營專業化、內外貿易結合的新型流通產業群。
5.各地區要抓住機遇,及時建立和發展適合本地區特色的配送中心,以搶得先機。
6.將改組老批發企業和傳統的儲運企業結合起來,重點建設現代化批發網路,完善商品配送中心的功能,將集貨、分貨、倉儲、運輸、包裝、咨詢等服務功能結合起來。
7.改善物流配送中心的網點布局。政府在市政規劃中要將物流作為總體規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統一規劃。根據我國國情,發展現代化的配送中心應以現有物流企業為基礎,逐步發展大型物流中心與區域性配送中心相結合,建立多功能、信息化、優質服務的配送中心。
8.引進外資與先進技術。我國物流業應積極多渠道引進外資與技術,加快我國物流管理的發展進程,尤其是應注意引進環保型技術與設施。
9.重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由於我國在物流管理、配送中心運營方面的實踐經驗不足,人才的培養就更顯重要。只有物流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才能不斷增強競爭力,除了學校的人才培養外,物流主管必須加大力度,將原以個別人員技能訓練的方式轉向知識基礎的系統培訓,並建立「注冊物流管理師」制度。
10.重視對物流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部門和大專院校設立了專門的物流研究機構或科研項目,但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獨立的。物流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在統一協調、科學規劃各有關部門。按發展的要求開展專業化的研究,使我國物流業發展健康。
三、適應現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物流的研究和應用起步都比較遲,水平較低,在開展電子商務時,除了需要綜合考慮電子商務的特點外,還必須注意現代化的物流模式,才能順利地完成電子商務的全過程。
電子商務應該是包含商務活動的全過程,從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管理,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商務關系的建立、合同的達成與履行、客戶關系的維持等。因此,對電子商務,應該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即電子商務就是通過電信網路進行生產、營銷、銷售和流通的活動,它不僅指基於網際網路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電子信息技術(it)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實現從原材料查詢、采購、產品展示、訂購到生產、配送、儲存、運輸以及電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貿易活動。
所以,如何採用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的物流系統就成為電子商務成敗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國社會公用物流系統(如郵政快遞185和其他眾多速遞公司)滿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網上購物b2c形式)的需要,但由於各自為政,業務割據,業務量相對較少,物流系統的運行成本過高,使電子商務的物流成本也較高,阻礙了電務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國的配送體系和物流設施還比較落後,基本上仍沿用傳統的倉儲和運輸模式,即人工帳冊庫存管理,貨物直接堆碼或普通貨架存放,人工或機械進行物料的搬運或裝卸。這種物流管理和作業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用戶多品種小批量的需求,更不能滿足電子商務對物流系統的要求,這種落後的物流體系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我國要迅速發展電子商務,首先必須發展高效率的物流和配送系統,一方面,大中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社會閑置的現有資源進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綜合物流企業,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跨地區、跨行業的物流配送體系,為電子商務提供及時准確的物流服務。
電子商務包括供應鏈上下游的全部商務作業流程。物流將會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而電子商務最終將對傳統物流形成沖擊,物流管理體系的完善將會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不僅要重視前端的網路平台,更要重視後端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統,並必須配備具有物流配送的專業人才
㈡ 跪求一篇關於物流的論文
1、關於零售業物流管理 我國對零售業物流管理的研究多體現在物流經營策略、物流發展對策、思路以及物流合理化等方面。 黃福華在《過程導向: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2年3月第2期)一文中對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管理進行了研究,從服務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管理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經營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商店過程導向的物流經營方式,得出了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精益化物流經營策略和一體化物流經營策略。 於曉媛在《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理論探索,2002年第6期)一文中認為月前,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物流管理理念發展滯後、物流管理的軟硬體環境尚待完善、國內地區間、企業間物流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專業物流管理人才匾乏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入世後國際間合作與競爭的加劇,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必須盡快從問題中走出來,採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機制、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訓,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加強運輸管理,優化儲存管理,使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水平迅速與國際接軌。 藍慶新在《我國商貿物流配送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建設思路》(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7月第4期)一文中認為,現代商貿物流配送是物流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是流通的一種現代組織形式,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義。應根據現代物流配送的發展趨勢要求,針對我國物流配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和完善包括物流配送作業系統、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和物流配送主體系統在內的現代多層次物流配送體系 琚春華,鮑觀明在《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對策和思路》(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 年:3月第3期)一文中認為,我國流通業的物流目前只停留在商品搬運、儲存、送貨等物資流動的初級層次,物流的重要性還遠未被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所認識。針對我國流通企業物流的現狀,結合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優勢,作者從戰略角度提出發展流通業物流的對策和思路:流通企業的物流模式應該以發展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主要發展方向,但最終應朝第三方物流的方向發展。 徐瑋在《家樂福全球化戰略對我國連鎖業的啟示》〔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年12月第12期)一文中,通過對家樂福全球化戰略的分析,總結了其成功的運作經驗,並結合我國零售流通業的發展情況,提出了我國連鎖零售業應該通過實施「創建全球品牌」、「網點門檻」、「資本運作」等戰略以應對國外同行的競爭。 翁菊梅在《當前中國連鎖零售業的電子商務與物流模式的選擇》(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我國零售業應採取物流合理化模式,即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可以接受的服務水平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達到最高的服務水平。並論述了目前我國零售業採取合理化物流模式的方法:I積極採用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2.選擇最佳的配送方式:3.整合物流管理系統等。 2、關於供應鏈物流管理 隨著營銷理念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經營理念轉向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Logistics作為一種管理理念,伴隨著企業經營理念的改變促使其外延擴大,從功能性活動上升到企業市場營銷管理的競爭戰略層面。加上90年代前後發展合作夥伴關系和聯盟思想的流行,物流管理的范圍已擴展到企業和顧客之間,此時,要滿足客戶需求必須通過把包括企業的供應商和分銷商以及相關物流中介在內的多個企業的協同運作,此時的物流管理實際上就是基於供應鏈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供應鏈物流管理。CLM將於2005年1月1日更名為美國供應鏈專業協會CSCMP,說明物流管理也在不斷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的要求。 伴隨著人們對物流管理認識的逐步加深,些學者從理論上對物流管理進行了規范化和系統化的研究。BowersoxDJ和ClossDJ在《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林國龍、宋柏、沙梅譯,機械一「業出版社,2000年3月)一書中提出整合物流觀念,其主要觀點是企業為有效完成物流活動,提高自我競爭優勢,必須引入供應鏈思想,與供應商及顧客合作形成整合式管理。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管理」進行了重新定義,將物流作為「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之後,BowersoxDJ和ClossDJ在《供應鏈物流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一書中進一步對供應鏈管理中的物流進行了詳細分析,提出一體化物流的觀念,認為一體化物流的功效在於,它與供應鏈保持同步,把供應鏈連接成為一個全程的、完整連續的運作過程,是供應鏈有效銜接的基礎。我國物流理論與發展相對落後,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引入是近幾年的事。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我國物流理論與實踐有了很大發展。 翁心剛博士在《物流管理基礎》(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p175)一書中認為: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一種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從系統的角度看,供應鏈物流管理是將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彼此合作,信息共享,實現庫存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應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種物流管理方式。供應鏈物流管理意味著物流管理整合的范圍已經由局限在個別企業擴展到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物流合理化的范圍也擴展到流通的全過程。零售業實施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目標就是在總成本最小化、客戶服務最優化、總庫存最少化、總周期時間最短化以及物流質量最優化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以實現供應鏈績效的最大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關鍵是核心企業如何管理好彼此企業間的關系,如何通過共同的信息平台來實現對最終消費者需求期望的滿足,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共同的技術標准則是企業間合作和聯系的紐帶,因為,只有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和技術標准,才能降低彼此間的交易成本,提高供應鏈整體的競爭能力。 張成海在《供應鏈管理與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p8-10)一書中對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一體化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為供應鏈管理是物流一體化管理的擴展,其目的是將組織的物流職能和供應鏈中合作夥伴使用的對等職能的物流部分進行合並或緊密連接,以便將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和外部供應商和顧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聯盟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成化系統。 3、關於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 零售業供應鏈物流作為零售業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連接著零售業供應鏈各節點,是各節點彼此交易的基礎。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就是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的優化,國外已經有這方面具體的實踐案例。目前,雖然我國還沒有具體的研究,但是已月:始對零售業供應鏈理論和零售業物流管理技術及物流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這些成果對於本文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林榕航在《供應鏈管理(SCM)教程—管理導向的價值鏈、物流管理〔上冊)》(廈 門大學出版社,2003,p255-255)一書中認為:零售業供應鏈是指零售業主根據客戶的需求,采購不同來源的貨品提供給客戶,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獲得利潤。零售業供應鏈系統包含三個子系統:①零售商與供應商系統;②零售商內部管理系統;③零售商與客戶關系系統(圖2-1)。為了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對客戶的快速響應,這三個系統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 零售業供應鏈與製造業供應鏈最明顯的區別是零售業沒有製造過程,所以就不可能有如製造業一樣的生產管理系統,如MRP/MRPII。另外,零售業供應鏈接近市場終端,所以它對市場最了解,而製造業供應鏈離終端市場較遠,較易發生「牛鞭效應」 張松坤在《現代物流管理對我國零售企業連鎖經營的啟示》(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增刊)一文中,總結了國外零售業物流服務的三種運作模式:1.自有式物流服務模式;2.外包物流模式(採用第三方物流模式):3.自有物流基礎上添加外包成分的模式。論述了我國零售企業的物流發展狀況,最後得出以下幾點啟示:將物流人才隊伍的培養放在首位;與供應商建立一種戰略性的合作夥伴關系;各種中小型的零售企業,可以嘗試性地建立虛擬化的物流系統。 汪旭暉在《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商業文化,2003年第3期,p15)一文中,從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零售商與供應商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原因,提出了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的思想。即在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供應商、生產者、中間商、零售商之間關系的重新塑造,是對現有供應鏈關系的整合,通過整合使零售商與上下游企業間實現共同計劃和信息共享,從而提高效率。 周艷在《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及對策》(現代管理科學,2003年第8期, P61)文中對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觀念落後、與供應商 關系對立、物流系統效率低下、支撐技術應用不足等缺陷。面對加入WTO後零售業的開放及國外大型零售商的競爭,我國零售企業應該通過轉變觀念、與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業務流程重組、優化物流系統、加強庫存管理、實行信息化管理來加強供應鏈管理,形成核心競爭力,從而使整條價值鏈增值。 在國外,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典型案例是QR(快速反應)和ECR(高效 率應對消費者)oQR是在服裝業建立協調的上游至下游的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實例。QR的基礎是「准確把握銷售動向」,POS(銷售時點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把握每個單項產品的銷售動向。信息是上下游共享的,即下游的銷售動向可以反映到生產階段。 美國的日雜廉價超市,通過企業間的信息網路推行QR,實現了商品的低成本化、低價格化。超市和加工食品業為了與對方竟爭,作為對抗的手段構築了ECR,即通過供應鏈的協助,提高零售店鋪的銷售效率,在必要的時間,將必要的商品,按照必要的數量,以最高的效率供應給店鋪是ECR的目的,即我們所說的供應鏈物流oECR與QR的不同點在於,QR是紡織服裝業整休為了擺脫危機而採取的一項策略,而ECR是為了戰勝行業競爭對手作為差別化戰略採取的一項策略。 1、關於零售業物流管理 我國對零售業物流管理的研究多體現在物流經營策略、物流發展對策、思路以及物流合理化等方面。 黃福華在《過程導向: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2年3月第2期)一文中對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管理進行了研究,從服務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管理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經營過程的物流經營方式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商店過程導向的物流經營方式,得出了我國中小商店的物流經營策略:精益化物流經營策略和一體化物流經營策略。 於曉媛在《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理論探索,2002年第6期)一文中認為月前,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物流管理理念發展滯後、物流管理的軟硬體環境尚待完善、國內地區間、企業間物流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專業物流管理人才匾乏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入世後國際間合作與競爭的加劇,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必須盡快從問題中走出來,採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機制、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訓,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加強運輸管理,優化儲存管理,使我國零售業物流管理水平迅速與國際接軌。 藍慶新在《我國商貿物流配送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建設思路》(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7月第4期)一文中認為,現代商貿物流配送是物流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是流通的一種現代組織形式,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配送具有重要的意義。應根據現代物流配送的發展趨勢要求,針對我國物流配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和完善包括物流配送作業系統、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和物流配送主體系統在內的現代多層次物流配送體系 琚春華,鮑觀明在《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對策和思路》(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 年:3月第3期)一文中認為,我國流通業的物流目前只停留在商品搬運、儲存、送貨等物資流動的初級層次,物流的重要性還遠未被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所認識。針對我國流通企業物流的現狀,結合我國流通業發展物流的優勢,作者從戰略角度提出發展流通業物流的對策和思路:流通企業的物流模式應該以發展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主要發展方向,但最終應朝第三方物流的方向發展。 徐瑋在《家樂福全球化戰略對我國連鎖業的啟示》〔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年12月第12期)一文中,通過對家樂福全球化戰略的分析,總結了其成功的運作經驗,並結合我國零售流通業的發展情況,提出了我國連鎖零售業應該通過實施「創建全球品牌」、「網點門檻」、「資本運作」等戰略以應對國外同行的競爭。 翁菊梅在《當前中國連鎖零售業的電子商務與物流模式的選擇》(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我國零售業應採取物流合理化模式,即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可以接受的服務水平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達到最高的服務水平。並論述了目前我國零售業採取合理化物流模式的方法:I積極採用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2.選擇最佳的配送方式:3.整合物流管理系統等。 2、關於供應鏈物流管理 隨著營銷理念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經營理念轉向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Logistics作為一種管理理念,伴隨著企業經營理念的改變促使其外延擴大,從功能性活動上升到企業市場營銷管理的競爭戰略層面。加上90年代前後發展合作夥伴關系和聯盟思想的流行,物流管理的范圍已擴展到企業和顧客之間,此時,要滿足客戶需求必須通過把包括企業的供應商和分銷商以及相關物流中介在內的多個企業的協同運作,此時的物流管理實際上就是基於供應鏈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供應鏈物流管理。CLM將於2005年1月1日更名為美國供應鏈專業協會CSCMP,說明物流管理也在不斷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的要求。 伴隨著人們對物流管理認識的逐步加深,些學者從理論上對物流管理進行了規范化和系統化的研究。BowersoxDJ和ClossDJ在《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林國龍、宋柏、沙梅譯,機械一「業出版社,2000年3月)一書中提出整合物流觀念,其主要觀點是企業為有效完成物流活動,提高自我競爭優勢,必須引入供應鏈思想,與供應商及顧客合作形成整合式管理。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管理」進行了重新定義,將物流作為「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之後,BowersoxDJ和ClossDJ在《供應鏈物流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一書中進一步對供應鏈管理中的物流進行了詳細分析,提出一體化物流的觀念,認為一體化物流的功效在於,它與供應鏈保持同步,把供應鏈連接成為一個全程的、完整連續的運作過程,是供應鏈有效銜接的基礎。我國物流理論與發展相對落後,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引入是近幾年的事。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我國物流理論與實踐有了很大發展。 翁心剛博士在《物流管理基礎》(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p175)一書中認為: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一種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從系統的角度看,供應鏈物流管理是將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彼此合作,信息共享,實現庫存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應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種物流管理方式。供應鏈物流管理意味著物流管理整合的范圍已經由局限在個別企業擴展到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物流合理化的范圍也擴展到流通的全過程。零售業實施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目標就是在總成本最小化、客戶服務最優化、總庫存最少化、總周期時間最短化以及物流質量最優化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以實現供應鏈績效的最大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關鍵是核心企業如何管理好彼此企業間的關系,如何通過共同的信息平台來實現對最終消費者需求期望的滿足,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共同的技術標准則是企業間合作和聯系的紐帶,因為,只有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和技術標准,才能降低彼此間的交易成本,提高供應鏈整體的競爭能力。 張成海在《供應鏈管理與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p8-10)一書中對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一體化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為供應鏈管理是物流一體化管理的擴展,其目的是將組織的物流職能和供應鏈中合作夥伴使用的對等職能的物流部分進行合並或緊密連接,以便將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和外部供應商和顧客,或者第三方物流聯盟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成化系統。 3、關於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 零售業供應鏈物流作為零售業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連接著零售業供應鏈各節點,是各節點彼此交易的基礎。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就是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的優化,國外已經有這方面具體的實踐案例。目前,雖然我國還沒有具體的研究,但是已月:始對零售業供應鏈理論和零售業物流管理技術及物流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這些成果對於本文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林榕航在《供應鏈管理(SCM)教程—管理導向的價值鏈、物流管理〔上冊)》(廈 門大學出版社,2003,p255-255)一書中認為:零售業供應鏈是指零售業主根據客戶的需求,采購不同來源的貨品提供給客戶,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獲得利潤。零售業供應鏈系統包含三個子系統:①零售商與供應商系統;②零售商內部管理系統;③零售商與客戶關系系統(圖2-1)。為了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對客戶的快速響應,這三個系統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 零售業供應鏈與製造業供應鏈最明顯的區別是零售業沒有製造過程,所以就不可能有如製造業一樣的生產管理系統,如MRP/MRPII。另外,零售業供應鏈接近市場終端,所以它對市場最了解,而製造業供應鏈離終端市場較遠,較易發生「牛鞭效應」 張松坤在《現代物流管理對我國零售企業連鎖經營的啟示》(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年增刊)一文中,總結了國外零售業物流服務的三種運作模式:1.自有式物流服務模式;2.外包物流模式(採用第三方物流模式):3.自有物流基礎上添加外包成分的模式。論述了我國零售企業的物流發展狀況,最後得出以下幾點啟示:將物流人才隊伍的培養放在首位;與供應商建立一種戰略性的合作夥伴關系;各種中小型的零售企業,可以嘗試性地建立虛擬化的物流系統。 汪旭暉在《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商業文化,2003年第3期,p15)一文中,從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零售商與供應商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原因,提出了現代零售商供應鏈再造的思想。即在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供應商、生產者、中間商、零售商之間關系的重新塑造,是對現有供應鏈關系的整合,通過整合使零售商與上下游企業間實現共同計劃和信息共享,從而提高效率。 周艷在《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及對策》(現代管理科學,2003年第8期, P61)文中對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觀念落後、與供應商 關系對立、物流系統效率低下、支撐技術應用不足等缺陷。面對加入WTO後零售業的開放及國外大型零售商的競爭,我國零售企業應該通過轉變觀念、與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業務流程重組、優化物流系統、加強庫存管理、實行信息化管理來加強供應鏈管理,形成核心競爭力,從而使整條價值鏈增值。 在國外,對零售業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研究典型案例是QR(快速反應)和ECR(高效 率應對消費者)oQR是在服裝業建立協調的上游至下游的供應鏈物流管理的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實例。QR的基礎是「准確把握銷售動向」,POS(銷售時點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把握每個單項產品的銷售動向。信息是上下游共享的,即下游的銷售動向可以反映到生產階段。 美國的日雜廉價超市,通過企業間的信息網路推行QR,實現了商品的低成本化、低價格化。超市和加工食品業為了與對方竟爭,作為對抗的手段構築了ECR,即通過供應鏈的協助,提高零售店鋪的銷售效率,在必要的時間,將必要的商品,按照必要的數量,以最高的效率供應給店鋪是ECR的目的,即我們所說的供應鏈物流oECR與QR的不同點在於,QR是紡織服裝業整休為了擺脫危機而採取的一項策略,而ECR是為了戰勝行業競爭對手作為差別化戰略採取的一項策略。 傳統渠道中配置的大量存貨構成了極大的風險。分享信息和共同計劃可以排除或減少與存貨投機相關的風險。 擴展的ERP系統 企業的資源貫穿於企業的供應鏈和價值鏈中,包括人、財、物及供應鏈中各環節的資源。從現代供應鏈管理的思想來看,和企業相關的供應商及客戶也是ERP的組成部分。 傳統的ERP系統,側重於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將各業務環節貫穿起來實現內部效率的最大化。例如,以往財務和銷售部門間通過手工單據傳遞業務信息,到月底財務再將單據錄入系統結帳。 使用了ERP系統,所有信息可以實時地在業務部門間傳遞,保證了企業在任何時間點都是一個整合的實體在運作,為采購、庫存、生產、成本及變異的監控提供了堅實高效的基礎。 現代的ERP系統,又可理解為eERP系統(extended ERP,擴展ERP系統),它在強調提高企業內部效率的同時,也注重對企業外部資源,如供應商、客戶和營運商的協調管理。它更加符合現代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即更強調合作和提高渠道的效率。 傳統的ERP系統主要包含財務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購庫存管理、生產計劃及管理、銷售分銷管理、服務管理等。eERP系統則在此基礎上擴展出客戶管理、營銷管理、跨企業物流網路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問題 企業在選擇eERP系統時,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系統的集成性。包括對企業內部業務(產、供、銷、財務、人事)的完整整合能力以及對供應鏈外部資源的整合能力,如物流網路規劃、運輸管理、客戶及營銷管理。 ·技術的先進性,具有開放、與流行電子商務平台集成的能力。這對幫助企業實現真正意義的供應鏈管理至關重要。 ·理念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如應用的個性化、全方位協同商務等。 ·系統的可延伸性。即系統所涵蓋的豐富的業務情景以便企業可以在未來隨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相應的業務流程,而不需重復大量的IT投入。 當今世界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環境下的企業供應鏈與工業化時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互聯網為全球企業供應鏈提高運作效率、擴大商業機會和加強企業間協作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手段——電子商務平台。如果企業能在很好地規劃運作內部資源的同時,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資源,如供應商、代理、承運商等,將提高其生產、采購及交貨計劃的准確性,從而能在快速應對市場的同時,提高對客戶銷售及服務承諾的准確性,使企業在強大的競爭環境中,由於客戶滿意度高而保證市場優勢。 如果說高速和低成本與客戶和供應商進行交流和協作是有效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那麼完全電子化的供應鏈(e-chain)就是對未來的展望。支持未來供應鏈管理的信息系統將是eERP和電子商務平台的完美結合。 當然,對於要實施電子化供應鏈的企業來說,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使用互聯網進行電子商務的技術尚在發展階段,這意味著還需要幾年趨於成熟的時間。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策略也要經過漸進和不斷改進的過程來利用電子商務所提供的各種機會。這里,最大風險就是保持不變。結論與建議:
以生產企業為目標客戶的專業物流公司,主要服務功能為干線運輸、倉儲保管和市內配送,而且必須是有全國范圍的物流網路的支持。
新型的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統設計、物流過程管理、數據採集、庫存分析等信息支持上面,新型物流公司應把握這一需求,為企業提供多種管理和決策服務,創造新的贏利機會。
工商企業在選擇新的物流服務商時,首先注重的是作業速度,其次是作業質量,最後才是運作的經濟性,物流企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和功能設計。才能有效地把握客戶的需求。
物流設備製造商要加強設施的功能開發,提高技術含量。物流運輸設施、搬運設施和倉庫,以及電腦等需求量較大。物流設施設備製造商的主要目標市場是物流企業,其次是生產企業。
樓主再自己刪刪改改吧
本人能提供的就只有這么多了
請笑納、呵呵
㈢ 求一篇關於物流學的論文2000字左右
我國第三方物流(3PL)的發展現狀
目前在內地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從形成結構看,大體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由傳統倉儲、運輸企業經過改造轉型而來的物流企業, 代表有中外運、中遠、郵政、中鐵快運、中儲、中集等。他們憑借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 市場、經營網路、設施、企業規模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務,向現代物 流企業逐步轉化。其特點為:
都有著較為完善的全國性網路,規模大、資金實力較雄厚,原來或以運輸為主,或以倉 儲為主,在自身的專業領域上經驗豐富;
都已將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提升到戰略高度,目前都在延伸服務領域,積極擴展綜合物流服務;網路優勢難以真正發揮。這類公司的地方子公司都是獨立核算,因此,雖然是全國性的公司,但各地網點間缺乏信息溝通,作業不能配合與協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除非很大的客戶,多數客戶難以享受到較為全面的物流服務,各網點實際處於分散的結點狀態,網路並未真正形成;
價格無競爭力。這類企業一般都能提供運輸、倉儲服務,但由於規模大,要負擔龐大的人力成本,價格要稍高於區域性的中小物流企業;
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較差。除了中外運、中遠這樣的已有多年涉外經營經驗的企業,其它企業在觀念上還較落後,對客戶需求不夠重視,部分企業還殘留著行業老大的痕跡,靈活性差,運作效率不是很高。
第二類是新創辦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業,它們主要為地方性商業儲運企業,是現代企業改革的產物,管理機制比較完善,發展比較快。如中海物流公司,從倉儲開始發 展物流業務,現發展成能為國際大型知名跨國公司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報關等多功 能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其主要特點是:
一般依託原來的倉儲系統,並擁有自己的車隊,可在本地區提供運輸、倉儲等基本服務 ;服務價格較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他們也開始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適應客戶的需求。個別企業隨著不斷的積累,也能做得比較出色。
其存在的問題是:尚不能成為全國性企業;倉庫結構和設施比較陳舊;由於歷史遺留的 體制問題,多數企業負擔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對物流服務的認識上,多數企業還局限於傳統 、分離、單一的基本業務。
第三類是外資和港資物流企業,它們一方面為原有客戶--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提供 延伸服務,另一方面用它們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優質服務吸引中國企業,逐漸向中國物 流市場滲透,如大通、近鐵、夏暉、馬士基、寶隆洋行(EAC)、和記黃埔、英之傑(Incha pe)、海陸(Sea-Land)、華商、山九等。
外企在資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務及技術(尤其是IT)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憑 借著這些優勢,它們占據了外資企業物流供給的大部分市場。現在,不少跨國公司已以結盟 或並購股權的形式與國內物流企業合作,成立專業化的物流公司。他們正在大張旗鼓地尋找 國內合作夥伴,有的已獲得了成功,如DHL與中外運結盟,FedEx與大田合作擴張網路等。但 目前結盟的多數還是國際快遞公司,今後將會有更多的跨國物流公司尋求與國內有實力的物 流企業的合作。
第四類是新興跨區域的民營物流企業,它們由於機制靈活、管理成本低等特點,發展迅 速,是我國物流行業中最具朝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如寶供、九川、新傑物流等。
其主要特點是:作為後進入市場者,定位一般都是成為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者 ;要在短期內打入市場,規避物流設施投資大、回收期長的風險,很多都採取了非資產型的 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服務水平與外資物流企業相近,但服務地域要廣些,不僅僅限於大城 市和沿海地區;與外資企業相比,在當地市場的運作上更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服務、管 理方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要高於一般國內物流企業。
其存在的問題是:價格相對較高;資金實力有限,業務拓展、規模擴張和網點鋪設都受 到限制;屬於新進企業,在基本業務操作上經驗積累不夠。
綜上所述,我們從提供的服務范圍和功能來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仍以運輸、倉儲 等基本物流業務為主,加工、配送、定製服務等增值服務功能處在發展完善階段。據中國倉 儲協會的調查,生產企業的外包物流,單純倉儲佔21%、干線運輸36%、市內配送28%、包 裝4%;商業企業的外包物流中,單純倉儲佔37%、干線運輸21%、市內配送43%、包裝14 %。可見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為主,即將不同功能的業務分別委託 給不同的企業,這從物流供給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業為用戶提供一攬子服務的比重不大。
隨著物流熱的興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長足發展。從宏觀方面看,1999年-2001年,中國 倉儲協會對物流市場供求狀況進行的三次抽樣調查顯示:在生產企業成品銷售物流中,第三 方物流所佔的比重分別是9.1%、16.1%和21%,呈明顯上升勢頭。從微觀方面來看,國 內物流企業出現了「量」的增加和「質」的提高,2001年僅北京市注冊為「物流」的企業就 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掛「物流」名稱的企業也已超過1000家;並且,物流服務功 能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出現了像中遠集團、中外運集團那樣既有規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業。 有分析表明,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的年增 長率將達到10%以上;而近五年內的年增長可能達25%以上。
但是,我們也應該冷靜地看到,我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從整體上看,企業規模不大, 服務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還只停留在某一個層面或某一個環節上,還沒有實現從原材料供 給到商品銷售整個供應鏈的全程服務,甚至也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服務優勢,這基 本構成了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症結所在。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啟示
由於,中國已加入WTO,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從而會有更多的外資物 流供應商進入國內物流市場,對我國第三方物流業形成嚴峻的挑戰。當務之急是利用短暫的從2002-2005三年的過渡期,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1.加快產權改革,激發企業活力。
我國現有的物流企業多數是從倉儲、運輸企業轉型而來,帶有許多計劃經濟的遺跡,實 踐證明它已經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競爭。因此,必須建立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徹底實現 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保證企業按市場規則運作,激發企業活力,加速向現代物流業轉化。 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企業,一方面要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另一方面,還需要藉助資本市場的力 量,進行企業上市,克服資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業快速成長。
2.大力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物流集團。
調查顯示,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時最看重的是時間、價格及安全性。現今大部分 企業認為在當地沒有符合要求的物流企業,首先指的是物流企業不能夠滿足其以合理價格將 產品在指定的時間內運達各地的需求。
這反映了企業對物流公司三個層次的要求:一是保證低廉的價格;二是保證時間;三是 網路健全,能夠承擔企業大部分或全部不同方向的運輸業務。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具 備一定規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目前,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都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 、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都有特定的服務領域,彼此間競爭不大。若要適應入世後 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 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而且只有兼並聯合,才有可能 延伸觸角至海外,才能合理地最佳地實現資源配置及健全經營網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3.提高信息技術應用,加強物流結點建設。
物流信息化、網路化的完善和發展,不但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發 展現代物流企業堅實可靠的基礎。現在世界上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定 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計算機信息網路。藉助信息技術,建 立廣泛的電子商務服務網路,使企業能夠整合業務流程,使企業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 程,以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尤其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物流市場 從國內擴展到國際,所以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路就顯得愈發重要。為了取得競爭優勢,企業 就必須要雙管齊下,大力抓好網路建設: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路,若企業規 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 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網路,通過網際網路 、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EDI)等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 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這樣作既可以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同 時也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4.要高度重視物流人才培養。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與物流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技術 、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人員的差距。只有物流從業人員素質不 斷提高,不斷學習與應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業。要解決目前專 業物流人才缺乏的問題,較好的辦法是加強物流企業與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論研究和 實際應用相結合,加快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運作規律、並 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物流企業在重視少數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的同時,還要 重視所有員工的物流知識和業務培訓,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發展第三方物流是系統工程
發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物流企業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大 力宣傳和提倡第三方物流在新興的中國物流市場中的作用和功能,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積 極扶值和支持它的發展,糾正某些人對第三方物流在我國物流市場中地位的缺乏信心和扭曲 認識,尤其是要屏棄缺乏現代物流意識和那種處於低水平的粗方式的經營理念,為我國傳統 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創造各種必要的生存條件。
在這里我們也建議:發展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特別需要政府和行業協會發揮其推動和調 控的功能,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盡快建立健全相應的政策法規 體系,特別是加快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使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有法可依、有據可依;二是盡快 建立規范的行業標准,實施行業自律,規范市場行為,使物流業務運作有規可循;三是發揮 組織、協調、規劃職能,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范 圍廣的現代物流中心,克服條塊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現象,以促進第三方 物流健康、有序的發展
㈣ 想寫關於電子商務環境下連鎖企業物流配送體系研究的畢業論文,求助下怎麼寫,經濟框架怎麼列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技術的進步和物流熱,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業的作用和地位日顯重要。然而,在電子商務與物流的融合中,物流業的發展顯得相對落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於物流配送「瓶頸」。本文分析了當今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發展現狀與問題,進而試圖從不同的角度與層次對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物流配送
結合電子商務的現代物流,其基本流程下的任何一筆完整交易,都會包含著幾種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其中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三者都可以完全通過信息網路的技術和手段得以順利完成,而唯獨物流,作為四流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是實物的傳遞,不能通過信息網路完成。因此,整個現代化物流體系的好壞和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物流配送與電子商務的融合度,物流配送的地位與作用就顯得日益突出。
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發展現狀與問題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20世紀50年代初國外開始真正把它當作一個系統來研究。目前,我國物流配送服務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我國「十一五」規劃已將大力發展物流業放在了重要位置。但中國物流還處於起步階段,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同樣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對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認識不到位
我國的電子商務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其功能主要局限於信息的交流,人們在重視電子商務的同時,卻對面向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系統的重視程度不高,從而出現物流配送系統發展相對落後,沒能與電子商務有效結合,忽略了電子商務快速、高效、便捷優勢的發揮。
1.2物流企業技術裝備落後,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較低
當前物流企業上網率普遍較低,且僅限於介紹企業狀況、業務范圍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低;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實現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的應用范圍有限,企業之間的物流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信息資源的利用尚未實現跨部門、跨行業整合;利用系統集成軟體技術優化物流配置的企業非常少,大大影響了物流服務的准確性和及時性。
1.3物流配送市場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企業的自有物流占整個物流市場規模的60%~70%左右,大多數物流配送企業物流配送市場化程度低,其主要表現是:小、少、散、弱。「小」是指物流配送企業數量、經營規模小;「少」是指物流配送市場份額少、服務功能少、物流增值少;「散」是指物流企業網路分割,不能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流網路設計、預測、訂貨管理、存貨管理等系統物流服務;「弱」是指競爭力弱,專業化、信息化、標准化還沒跟上。
另外,發展物流配送所需的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劃不清晰,物流市場競爭機制、進入和退出機制缺失,行業中沒有完整的技術標准等,限制了物流企業配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同時,專業物流配送管理和技術人才的短缺,也成為了我國物流配送發展的制約因素。
以上現象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主要是物流企業對電子商務環境所造成的壓力認識不清,企業面對壓力所應具備的特徵要素不夠,當前信息平台對配送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同時企業對如何整合和優化物流配送資源缺乏應有的戰略思考。
2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對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的思考
企業如何逐步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正確理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內涵,將環境壓力轉變為企業動力 #p#分頁標題#e#
2.1.1明確電子商務環境對現代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理解環境壓力所在。隨著電子商務環境的改善,電子商務也正在快速滲透物流的各個環節之中,進而對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電子商務系統網路化、虛擬化要求企業在組織資源的速度、規模、效率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要有新的提高,使商品實體在實際的運動過程中,達到效率高、費用省、距離短、時間少。其二,電子商務環境要求現代物流打破傳統物流分散的狀態,不僅要考慮本企業的物流組織和管理,更要重視社會物流資源的整合。其三,電子商務環境還要求物流企業改變單一競爭狀態,突出物流企業間相互聯合,形成一種協同競爭的新局面。
2.1.2強化物流配送中與電子商務環境相適應的新觀念,形成企業動力源。與電子商務環境相適應的物流配送新觀念是物流企業提高配送能力的動力之源。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首先應樹立以最終顧客為中心的服務觀念,即高效的物流服務將最大限度地減少顧客時間和精力的支出,從而使顧客的滿意度提高,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其次,應堅持以效率領先為主的現代競爭觀念,把物流配送效率作為物流系統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指標來建設,使物流配送體系對市場反應的敏捷性成為物流企業競爭優勢的集中體現。第三,要貫徹以資源共享為原則的互利合作觀念,使協同競爭、合作「雙贏」成為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企業的普遍共識和最優選擇。
2.2把握與電子商務環境相融合的物流配送新特徵,提高配送行動力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物流配送應針對挑戰和新要求積極響應,具備不同於傳統物流配送的新特徵,著實提高配送行動力。
2.2.1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適時化、物流信息儲存的數字化等。因此,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等信息技術要廣泛應用於現代物流中。
2.2.2物流配送智能化。提高物流作業過程中運籌和決策的智能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路線的選擇、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等,可以藉助專家系統、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加以解決。
2.2.3物流配送服務系列化。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已不單單是提供倉儲和運輸服務,還必須開展配貨和其他各種服務,以及一些特殊增值服務。如:在原有基礎上把配送外延擴展到上至市場調查與預測、采購及訂單處理,下至物流配送咨詢、物流配送方案的選擇與規劃、庫存控制策略建議、貨款回收與結算、教育培訓等增值服務。
2.2.4物流配送柔性化。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據現代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層次、短周期」的特點,靈活地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2.3信息化平台軟、硬「兩手抓」,為配送提供強勁支撐力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建設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首先要應該加強物流硬技術的建設和改造,奠定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的物質基礎。物流硬技術包括:包裝、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動所涉及的各種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道路建設、倉庫建築、場站設施以及服務於物流的電子計算機、通信網路設備等。
在物流軟技術上,一是信息傳遞與處理逐漸採用EDI系統;二是計算機在進貨、配貨和選址等方面輔助決策應逐漸成為主角;三是計算機與其他自動化裝置的操作相結合,如與無人搬運車、配送中心的自動分揀系統等。同時,在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的融合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POS、電子商務安全等技術。在構築物流信息系統、控制系統方面,逐步普及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衛星導航與定位GPS、移動通信、CD-ROM電子地圖等。
2.4合理選擇配送模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
根據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從物流配送供方主體的角度來看,目前主要有四種配送模式。物流配送模式既對物流配送資源提出了要求,又能夠有效地整合物流配送資源,使資源發揮相對優勢,從而形成一種合力。因此,企業應根據環境、自身實力和配送資源分布狀況的差異來匹配和選擇合適的物流配送模式,整合配送能力。 #p#分頁標題#e#
2.4.1有選擇地使用自主配送模式。自主配送是指企業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由企業自身籌建並組織管理,實現對企業內部及外部貨物配送的模式。它有利於企業供應、生產和銷售的一體化作業,然而自主配送模式投資規模較大,在企業配送量較少時,配送成本和費用相對較高,企業有時會形成「大而全」、「小而全」。但這種模式並非完全過時,在當今一些規模較大的集團公司,如企業對物流控制、處理能力強時,可以選擇使用這種模式。
2.4.2突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專業化的一種形式,以第三方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間內為供方提供滿足需方的物流服務,並依靠信息的集成產生增值,從而獲取利益。第三方物流配送克服了自營物流配送的缺陷,簡化企業交易程序,使企業能夠將資源配置到核心業務上,有利於培育企業核心能力。選擇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把高信用度作為保證履行合同的前提要求;其次是要強化市場調研,選擇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進行配送;第三是強調技術服務隊伍建設,為商品售後提供技術服務,彌補與自營物流企業相比的技術缺陷。
2.4.3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模式。為提高物流效率,在對某一地區的用戶進行配送時,由許多個配送企業聯合在一起進行配送的模式就是共同配送。這是一種物流配送企業之間為實現整體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為原則,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務的協作型配送模式。它突出「四化」,即配送共同化、物流資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設施設備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共同配送模式是發揮集群優勢、整合分散資源的有效途徑。在目前我國大多數物流配送企業「小、少、散、弱」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物流作業的效率,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可以使企業集中精力經營核心業務,實現社會物流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2.4.4大膽嘗試基於虛擬物流企業的物流聯盟配送模式。基於虛擬企業的物流聯盟配送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信技術,以外界物流資源為依託進行物流代理業務的企業,它通過Internet從供應商那裡獲得配送業務信息後,再通過Internet尋找最佳配送代理,並與之簽定協議,建立物流配送動態聯盟,然後把配送業務委託給代理方,後者根據協議負責完成配送業務。
在這種模式下,貨主企業與物流企業優勢互補,要素雙向流動,共擔風險,共享收益。該物流配送模式吸收了其他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模式的先進思想和技術,擴大了物流配送體系邊界,靈活了物流企業的組織資源,提高了物流配送資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復建設,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優質量的配送服務。由於物流配送動態聯盟是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的集成化供應鏈動態聯盟,所以只有在功能互補基礎上的利益共同體,才能實現有效的資源分配。
3結束語
總之,企業要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應首先充分理解日漸復雜的經營環境所帶來的壓力,這是提高配送能力的前提;其次,物流企業具備了配送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系列化和柔性化新特徵,能增強物流配送的行動力,是提高配送能力的重點所在;第三,通過建設好信息化平台為配送提供的強勁支撐力,成為了配送能力發揮的保障;最後,對配送模式的戰略性選擇將有效整合配送資源,打破配送邊界,整體提高配送能力。
㈤ 急!!!!我的論文題目是淺談電子商務與物流產業的關系研究,急求一篇畢業答辯自述,5分鍾左右 謝謝!!
以下摘自青島魯青達物流網站中的文章,標題是淺談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影響,在物流動態里,還有很多物流文章,你總結下就很好寫了。寫論文的傷不起啊!
電子商務主要是以物流產業的支撐,若物流業不能緊跟著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最終會令電子商務產業面臨失敗,而現在電子商務公司都在圍繞著物流的開戰,在4月份時京東商城公司獲得15億美元的投資,而這15億美元主要是用來開發而正在新技術及物流產業的建設,而京東網的對頭公司當當網,正在與京東打價格戰的當當網,若有關注網路廣告的話都發現在網路廣告上已沒有當當網的廣告,正是當當網宣布停止投放網路廣告,卻得用這份巨額廣告費投資在物流產業,正面與京東物流公司開物流戰。物流在電子商務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若不想因為物流而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應重視電子商務的物流方面的發展,國內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如:阿里巴巴、卓越都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行業,不但要把保持電子商務穩步發展,並要物流業的發展緊跟著電子商務發展腳步,不要讓物流成為電子商務的瓶頸。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電子商務也發展非常迅速,並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生活已經離不開電子商務也離不開物流,無論是生活飲食、娛樂等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去年熱得發燙的產業是團購網站,而這種產業可以說是熱得不敢去碰,而主要原因是電子商務產業的資金門檻越來越高及物流產業跟不上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正是這部分原因由不少電子商務公司都面臨倒閉。
電子商務發展到現在,它已不是單單一個產業,應該是以電子商務平台為核心,以支撐其他服務業的發展平台。而其他服務業主要是物流行業的發展。
大多數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電子商務支付平台,為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開始接觸淘寶支付寶支付支付形式,通過第三方在線支付平台,在淘寶上購買物品,支付服務行業,電子商務及其衍生物,這是支付業務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淘寶,貝寶與拍拍,財付通支付,但有一個安全問題的產生,因為金錢交易將用它來盈利,但在交易過程中經常出現許多網路欺詐,第三方支付的重要方面,應該做出更大的努力完善,減少網路盜竊,網路欺詐行為的發生。第三支付平台和電子商務合作,應該是良好的安全性措施,電子商務服務,使用戶放心
讓傳統的行業及線下行業都可以放跨入電子商務的行業發展,而並非所有行業都可以在電子商務行業上發展,若足夠的資金及一流的物流行業的支撐,以及安全的第三方或自方的支付平台。相信會有更多的企業會向電子商務行業進軍,促進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
㈥ 能不能幫忙找一篇物流保險的論文,謝拉哈哈,分數多多
有前途。論文就要這樣
㈦ 物流網路化運行模式的探討 這是我的論文題目 幫忙呀
所謂物流外包即生產或銷售等企業為(需方)集中精力增強核心競爭能力,而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委託於專業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外包是一種長期的、戰略的、相互滲透的、互利互惠的業務委託和合約執行方式。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物流已經成為新經濟時代企業模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在我國市場經濟得到深入發展的今天,市場對企業物流系統的要求超越了目前許多公司物流機構分配資源的功能和能力,給企業造成了很高的物流成本,導致企業在構建自己核心競爭優勢和發揮企業核心業務等面臨一定困難。
物流業務外包服務正在逐步被企業認識、了解、認可和進一步採用。本文擬把企業物流業務外包給企業帶來的優勢和業務外包失敗的原因,以及物流業務外包管理作為論述重點,為生產或銷售等企業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一些較為完善的借鑒。
1.據估算,美國2000年第三方物流為564億,年增長24%.1998年歐洲物流市場總值1460億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為380億,佔26%.2000年到2004年,全球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物流市場將由420億美元增加至2740億美元,其中外包給第三方物流的份額分別為110億和1000億美元,混合年增長率達70%.與此同時,國外的第三方物流越來越強調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客戶(物流外包企業)定製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不斷創造新的增值服務內容,並出現了電子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的服務形式。
2.美國國際數據公司(IDC,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的子公司)進行的「全球物流業務外包(BPO)預測與分析(2002-2006)」研究表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對一體化多渠道市場的需求的增多和物流服務提供商服務能力的擴充和完善,物流業務外包服務將逐步向4PL提供商(供應鏈的集成者(Integrator))方向發展。4PL提供商是供應鏈的集成者(Integrator),提供客戶化的有影響的突破性解決方案,既懂供應鏈理論,又有行業知識,同時有能力將知識轉化為解決方案。4PL提供的是全面的解決方案,遠遠超出3PL的外包領域,涉及預測與需求計劃、庫存管理、成套服務、采購與訂單管理和客戶服務管理等。
相比而言,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剛剛起步,一方面,需要貨主企業強化現代物流意識,改進物流運作方式;另一方面,需要物流服務商採取靈活的服務形式,拓寬物流服務內容。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生產企業及其他流通企業開始認識物流,特別是近幾年網路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對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促使企業逐漸將目光轉向第三方物流,紛紛尋求不同類型的流通中心、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想以此重新配置企業的各種資源,將資源集中於最能反映企業相對優勢的領域,塑造和發揮企業自己獨特的、難以被其他企業模仿或替代的核心業務,構築自己競爭優勢,獲得使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政策研究方面由於物流基礎設施狀況、全國及區域內商品流向、企業的物流成本等一些基本數據迄今為止還沒有幾個部門作過詳細的調查分析,這也造成我國目前還未出台有效的物流政策。物流政策是物流發展的基礎,國外發達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已認識到物流產業的重要性,並加大國家宏觀的調控能力,在政策、稅收等各方面促進物流業的發展。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著手對全國范圍的物流體系、物流產業進行規劃研究,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適當調整政策。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物流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並成為企業創造利潤的源泉。但我們也應看到,在對物流的研究及應用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距離,有些問題不解決將影響我國物流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將通過結合國內外相關較為成熟的理論與成功的個案,以物流外包的優勢、敗因以及物流服務關系等方面作為突破口,對論文的論點進行詳細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