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期貨 » 有關金融期貨的論文

有關金融期貨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9-08 15:56:54

① 關於股指期貨的論文題目,大家幫忙定一下

關鍵在於你將提出什麼樣的相關建議。

我給你個建議吧,依照目前的股指期貨合約規則,合約乘數是300點,目前模擬交易的最低保證金率是16%,在4000點的位置上,每手合約的價值是120萬,需保證金約20萬,如果股指期貨投資者為了控制風險,其倉位不應在半倉以上,則參與期指的資金門檻是40萬。但投資者參與商品期貨卻是有2萬元就能玩起來,於是可以預期,未來應該像香港一樣開設迷你合約,允許中小投資者參與。

你可以研究一下香港的迷你合約。論文標題是《股指期貨的迷你合約及發展策略》

② 關於金融方面的論文

1.建立中國區域金融體系的研究
2.現行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與我國金融應對策略研究
4.我國人民幣匯率取向的對策與建議
5.論創建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
6.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
7.完善我國金融機構及洗錢制度研究
8.匯率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9.人民幣匯率與全球貨幣體系
10.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作用的影響
11.商業銀行貸款增長過快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
12.我國居民儲蓄高增長態勢解析及改進意見
13.貨幣政策高透明度比較分析
14.對我國間接貨幣調控政策的市場缺陷分析
15.直接發行央行票據對我國公開市場操作的啟示
16.中國貨幣政策目標及管理策略
17.淺析熱錢流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18.監管職能分離後基層央行如何有效實施貨幣政策
19.論穩健貨幣政策的積極作用
20.城區存款業務發展的難點及對策
21.重建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體系的探討
22.利率市場化條件論證與方法探討
2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探討
24.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分析
25.國際貨幣體系有關問題探討
26.國家的匯率干預有關問題探討
27.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分析
28.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問題研究
29.國際信貸問題探討
30.外匯交易有關問題探討
31.國際金融市場有關問題探討
32.國際收支有關問題探討
33.我國的國際收支現狀及發展趨勢
34.期權理論及其在外匯交易中的運用
35.人民幣匯率問題研究
36.國際儲備題探討
37.國際融資問題探討
二、商業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發展理論
38.金融創新與我國銀行業的發展
39.我國網路銀行的發展及對策
40.金融全球化及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41.對銀行導入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的思考
42.我國商業銀行福費廷業務的現狀與思考
43.論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
44.對發展我國消費信貸的思考
45.論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46.如何提升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
47.商業銀行扁平化管理的探討
48.中國銀行業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49.探索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
50.抵押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1.簡論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利益目標短期化
5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分析
53.成本管理在商業銀行系統管理中的應用
54.銀保合作發展芻議
55.商業銀行應加強產品定價管理
56.信貸業務重組與流程再造
57.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價值取向
58.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59.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
60.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優化的對策與思路
61.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創新
62.新《巴塞爾協議》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63.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64.關於信貸風險控制的深度思考
65.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
66.關於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評級
67.關於新商業銀行法的問題
68.從世界商業銀行發展趨勢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
69.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目標與途徑
70.國有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71.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問題探索
72.商業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探討
73.完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74.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途徑探討
75.商業銀行分業、混業經營利弊條件問題研究
76.商業銀行外部環境建設問題研究
77.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問題
78.建立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體系
79.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問題的探索
80.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81.如何完善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
82.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機制
83.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問題探討
84.中西方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比較分析
85.我國發展民營銀行可行性問題探討
86.民營銀行在我國發展空間探討
87.如何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88.國有銀行上市對其績效影響的分析
89.我國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業績比較:制度因素的探討
90.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基金的困難所在與對策
91.商業銀行對企業信用評估問題探討
92.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
93.商業銀行崗位績效考核的實證研究
94.現代銀企關系問題研究
95.員工素質與商業銀行現代化
三、金融監管與風險管理
96.論我國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③ 求一篇有關金融 經濟的論文,3000字左右,因為是大一沒專業課,希望不要太高深和專業郵箱[email protected]

運用國債拓寬文物保護的資金來源研究,文物保護事業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貢獻的預研究
,亞洲債券市場發展研究,中國債券市場結構功能與開放,主權債務重組機制的新進展及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中國城市信用評級體系與方法,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方案研究,國家開發銀行在未來金融體系、金融改革中的定位和發展戰略,開發性金融問題研究,中國房地產金融體系研究
,中國保險業「十一五」規劃研究,你喜歡哪個課題呀?

④ 關於股指期貨論文

看來你只能寫關於股指期貨的定義及其應用 以及期現套利的方式和風險分析 由於期貨的套利分析用的上的就是期現套利和跨期套利 可詳細分析

⑤ 8000字以上的金融相關論文

相關範文:

金融虛擬化對信用制度僭越的動力機制與表現

[摘要] 虛擬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滲透與發展,貫穿著金融虛擬化的自我膨脹和擴張。貨幣虛擬化和信用創造為金融的虛擬化趨勢提供了正向的內在動力,而以金融衍生品為特徵的金融創新則為金融虛擬性不斷突破信用框架提供了逆反的規避動力。當前,金融虛擬化擴張正在國際信用體系架構、信用貨幣發行和信用對象規制等過程中不斷踐履著對信用制度的僭越。

[關鍵詞] 金融虛擬化 信用制度 動力機制 表現

一、引言

伴隨著貨幣虛擬化的發展,虛擬經濟已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緯度。以貨幣虛擬化為基礎的金融虛擬化以及對金融虛擬化正負功能影響的探討層出不窮,盡管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各執一詞,但不可迴避的是,虛擬經濟作為脫離傳統「實體經濟」范疇的新範式,在整體經濟中的比例膨脹與金融虛擬化的不斷擴張息息相關。金融虛擬性作為當代金融的一個突出特徵,其演變歷程中否定之否定的發展態勢,在經濟虛擬化和全球化的催化下,似乎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由弱變強、以幾何級數膨脹的趨勢和規律。
從人類經濟發展史的脈絡看,任何經濟邏輯中都留有人類的烙印,人們不僅參與經濟活動,而且干預甚至掌控經濟的內生過程,這個過程也匹配著人類經濟制度的衍生過程。諾思認為:「制度變遷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因此是理解歷史變遷的關鍵」。(諾思,2000,第110頁)經濟是一種復雜的制度安排,任何制度缺陷的存在都會使經濟偏離正常的軌道。貨幣虛擬化發展趨勢和信用的不斷創設為金融虛擬化擴張提供了內在動力本源,而當前國際經濟體系中金融規避行為所引發的金融創新則為金融虛擬化擴張提供了外在制度條件。下面我們將從金融虛擬性擴張與廣義信用制度關系角度探討當前金融虛擬化如何從不同層面突破信用制度框架。

二、正向動力:貨幣虛擬化與信用創造

金融活動依託貨幣運動與信用創新實現對實體財富和虛擬財富的優化配置。貨幣是金融最原始的形態和萌芽,也是金融產生的內在本原,信用則為二者的過渡創造權利與義務的外在制度保障。貨幣虛擬化與信用創造的伴生與互動共同構建了金融虛擬化的正向動力激勵。
金融虛擬性的擴張過程內始於貨幣虛擬性的內在特性外化,貨幣虛擬化的趨勢是在商品的內在矛盾外化為商品與貨幣的矛盾,並使貨幣在表現商品價值的材質上不斷與實物背離的過程中實現的。「用一種象徵性的貨幣來代替另一種象徵性的貨幣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馬克思,1976,第95頁)貨幣起源於商品之間的聯系,使直接物物交換的自然過程轉向了以貨幣為媒介進行間接交換的社會過程,這個過程本身也孕育著信用。信用從一開始就具有替代貨幣流通和支付形式的原始沖動。
貴金屬貨幣的出現是價值形式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它出現之前,商品交易是單純的物物交換,偶然性的存在使商品所有者面臨諸多交易「瓶頸」。貨幣虛擬性無論內在特質還是外在表現都受到貨幣形式原始狀態的制約。此時,人與人之間交換的延續更多依賴於一種社會契約。「盡管這些條款也許從來就不曾正式被人宣告過,然而它們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樣的,在普天之下都是為人所默認或者公認的。」(盧梭,2002,第39頁)貴金屬貨幣的出現雖然緩解了商品內在矛盾,並使後者外在的表現為商品和貨幣的矛盾,卻只是為貨幣虛擬化外溢提供了可能。之所以是可能,除了實物貨幣自身價值的存在限制了價值虛擬表現外,不成熟的信用關系也從外部環境上制約著貨幣虛擬化的發生。這種可以與之結合並內化的制度框架,直到信用貨幣條件下才使貨幣虛擬化外溢成為可能。
信用貨幣(銀行券、法幣等)對貴金屬貨幣的替代從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貨幣虛擬化受貨幣材質的限制。盡管金本位、銀本位或雙本位制度是信用貨幣得以流通的基礎,但公眾對信用貨幣的認可度和信譽性仍存疑問,這種疑問在國家權威性和銀行信用性的雙重作用下被成功地解答了。此時,公眾對信用貨幣的認可,已經超脫了實物商品或服務范疇,轉而將前者提升到了國家和銀行的信用層面。考夫曼(Gorge·Kaufman)有如下敘述:「隨著時間的推移,……,發行紙鈔(隨後被稱為通貨)的權利被轉移給政府,……或者可以這么說,通貨僅有名義價值,而且它的供給完全由政府決定。」(考夫曼,1998,第15頁)銀行信用可以創造貨幣,從而使貨幣數量實現多倍增長,存款准備金制度以及非現金結算制度的建立,為銀行的貨幣創造機制提供了前提,在此前提下的貨幣增長並不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長,而是通過銀行信用擴張來實現的,這使得原本看得見、摸得著的紙幣演化為純粹的價值符號,貨幣實現了虛擬化的外溢。
經濟信用化使經濟過程逐步擺脫了經濟主體自身積累的依賴,轉而依託外部資金來源的融資。由此,資本支付手段的職能被部分貨幣所有者創新為價值增值的手段。生息資本,進而虛擬資本開始登上經濟舞台。客觀地講,虛擬資本的產生是貨幣虛擬化與信用創造雙重作用的結果,它亦成為金融虛擬化的開端。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能夠帶來預期收入的資本。它是由債券(匯票)、國家證券(它代表過去的資本)和股票(對未來收益的支取憑證)構成的。「它們所代表資本的貨幣價值也完全是虛擬的,是不以它們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現實資本的價值為轉移的;既然它們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權利,並不是代表資本,那麼,取得同一收益的權利就會表現在不斷變動的虛擬貨幣資本上。」(馬克思,2004,第451頁)對資本增值無限制的追求與自有資本有限性之間的矛盾限制了擴大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從而抑制了虛擬經濟的發展。此時,為虛擬資本發展保駕護航的信用制度應運而生,「還有一種促進集中的力量,這就是信用制度。」(齊威格,1997,第280頁)通過信用的媒介,一部分閑置的貨幣資本就可以由貨幣資本家貸給企業經營,使虛擬資本的積累大大超過了實體資本的積累,從而也就推動了金融虛擬化的蓬勃發展。
無論是貴金屬貨幣還是信用貨幣,他們均是在一國內部以貴金屬作為儲備而介入金融活動的。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核算也仍然以國際公認的世界貨幣——黃金作為交易的貨幣匯兌基礎,可以說,此時的貨幣虛擬化仍然提留在一國母體內部,還沒有具備佔領全球金融貿易活動的能力。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世界范圍內維持著黃金的國際貨幣地位,這成為虛擬資本跨越國界進行世界范圍資本配置的障礙。隨著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性的通貨膨脹以及美國黃金儲備的大量流失,布雷頓森林體系受到了嚴重的沖擊。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使國際虛擬化能力終於裝備在貨幣身上,金融虛擬性也隨之超越國界限制,真正在全球范圍內來發揮其強大的虛擬化功能。

三、逆反動力:金融虛擬化對信用制度的規避動力

金融虛擬化過程隨著對信用制度成熟和完善要求的不斷提出而發展,兩者存在著緊密的辯證聯系。虛擬資本產生之前,金融虛擬化相對獨立於信用制度之外,它的運行更多的是一種基於貨幣內生虛擬性突破各種束縛發展壯大的自然發展過程;虛擬資本產生之後,金融虛擬化一方面得到了實現虛擬性外溢的強大信用保證,另一方面自身的獨立性又始終成為突破制度設定的框架在更大范圍實施虛擬性擴張的內在沖動。
制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約束。諾思(North)認為:「制度提供了人類相互關聯影響的框架,它們確定了構成一個社會或更確切地講,一種經濟秩序的合作與競爭關系。」盡管金融虛擬化要求信用制度在其發展過程中起著制度保障作用,但這種制度保障的存在也意味著將金融創新抑制在已知制度框架內,客觀上又為金融虛擬性的擴張套上了一副無形的「鎖鏈」。畢竟金融虛擬化源於貨幣虛擬化所表現的商品經濟(或者說市場經濟)內在矛盾的作用與外化,是一個主觀意志無法控制的客觀過程,制度的衍生則是人類尋求自身價值實現得以保證的外在表現形式,它是人類主觀意志對客觀規律遵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辯證地講,信用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始終是落後於金融虛擬擴張的,這就決定了早期金融虛擬化所推動的信用生成在虛擬性膨脹後又反過來成為制約其內在發展的桎梏。由此可見,金融的內在虛擬性僅僅表徵著金融具有虛擬化的傾向與能力,而其虛擬化程度是否顯著則受到不同歷史階段制度(尤其是信用制度)環境的影響與制約,這也為金融機構規避信用約束,實現虛擬創新提供了動力來源。
美國經濟學家凱恩(E.J.kane)於1984年提出規避型金融創新理論。規避創新就是指迴避各種金融規章制度的管制以期達到理論最大化的目標模式。規制型金融創新意味著內在市場自發力量與外在市場機制相結合共同迴避金融控制和規章制度時所尋求的金融創新行為。凱恩的理論實際也為我們詮釋當前金融虛擬化的全球性擴張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借鑒。金融市場的微觀行為主體——金融企業或機構與宏觀規制主體——政府和銀行之間,存在著自由與管制的博弈。金融企業或機構作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整體,其尋求的是以市場力量的自發運動來維系其價值創作、增值過程,實質上是金融虛擬化得以發展的內生動力在企業或組織制度層面的體現。而以金融穩定為宏觀目標的政府和銀行則必須兼顧雙面責任,即一面保持金融市場的活力和動力,為金融企業或機構提供信用制度支持;另一面要對這種動力實施管制,使其限制在可以調節的范圍內,即設定並實施的規章制度框架。金融企業或機構通過創新來規避管制,一旦危機金融穩定,政府又會加以管制,這種管制將導致新一輪的規避行為。管制和規避引起的創新總是不斷交替,形成一個動態的博弈過程。
從當前全球虛擬經濟發展的態勢看,金融虛擬性的規避創新主要通過金融衍生品的不斷創設與泛化表現出來。廣義的金融衍生品不僅僅涉及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合約,而且應當涵蓋基於實體標的產權證券化或債權證券化所形成的混成組合型衍生產品。這種寬口徑金融衍生品的市場交易是對既定製度規范圈設框架的突破,它使國家決策和信用規制的對象「進化」得虛無化,從而為金融虛擬化的膨脹與擴張提供了一種逆反動力。

四、金融虛擬化對信用制度的僭越

從理論上講,當前金融虛擬化的擴張是失去了有效信用控制的必然結果。當貴金屬非貨幣化之後,所有的貨幣形式都失去了自然控制其在市場中流通的數量機制,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面對貨幣的不斷虛擬化顯得力不從心。此時,各國的貨幣發行主體必須依靠國家制定的信用制度來控制各國信用貨幣的供給量,約束金融虛擬化的擴張。然而,20世紀後半葉的全球化和虛擬經濟的強勢發展使得任何一個進入世界經濟大家庭的國家和地區都失去了獨立有效控制信用供給的能力。金融虛擬性擴張使國別信用制度一方面無法再為金融虛擬性提供強有力的信用保證,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金融虛擬化在全球的擴張。因此,實現對信用制度多方位、全形度的僭越越來越成為金融虛擬化在全球擴張的必然要求。當前,金融虛擬化擴張對信用制度的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一國虛擬化貨幣主導國際信用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所設定的是以美國為中心國家,歐洲和日本為邊緣國家的世界經濟格局。在這個框架內,經濟貨幣格局表面上是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但實質卻是以美元為核心的單極貨幣體系。因為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發達國家都在試圖維持兩個固定比率,即美元與黃金的固定比率和美元與各國貨幣的固定比率。盡管1973年固定匯率制度的解體使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固定比率「脫鉤」,但各國與美元之間的匯率關系卻固定下來,並且成為當今全球國際匯兌的主體,「美元金本位」成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現行國際金融秩序。例如,從美元在國際貿易中貨幣計價的比例來看,美國的國際貿易只佔全球國際貿易的13.5%,而以美元計價的國家貿易卻佔全球國際貿易的近半數,政府部門的國際資本流動基本上是以美元計價的,有的國家甚至國內也採用美元計價。在國際匯兌中也不例外,世界上大概40個國家的貨幣採用釘住美元或釘住以美元為主的一攬子貨幣。
美元在全球貨幣市場的獨霸地位使這種一國的虛擬化貨幣支配著國際金融體系。各國儲備的不再是黃金和美元,而是只有美元或美元資產(以美元計價的外債)。這就使美國政府或企業可以憑空創造出各種金融虛擬工具來實現以前「金本位」下無法平衡的國際收支逆差。從下表所表現的美國從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到2005年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看,2005年的7915.08億美元的經常項目逆差與1973年的71.40億美元的經常項目順差相比,32年的經常項目逆差增長了大約112倍。在這些經常項目中,除了美元外還存在著大量以美元計價的外債。另外,與1973年44.86億美元的金融項目逆差相比,2005年美國7854.49億美元的金融項目順差較之1973年增長了近176倍,從而實現了美元的巨額「出口」。盡管美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債務人」,但他卻成功的使美元觸角伸入到世界各個角落。這表明一國在擁有國際「鑄幣權」的條件下,可以使一國虛擬化貨幣不再受到任何國別信用制度的約束,彰顯了金融虛擬化擴張對信用制度的突破和國際信用制度的嚴重缺失。
資料來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S.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ccounts Data
2.「美元金本位」引發各國信用貨幣的膨脹
美元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支配地位決定了各國在外匯儲備中主要以美元儲備為主。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32年裡,經常項目逆差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元大量無節制的外流,貿易順差國獲得美元貨款,除留在各國商業銀行境外金融機構的美元頭村外,大部分回到本國按照美元與本國貨幣的匯兌比率兌換成本國貨幣。大量美元的湧入必然促使本國貨幣管理當局增加本國貨幣的供給,從而使本國信用貨幣出現膨脹。這一點對於國際經常項目順差的國家顯得尤為明顯。以中國為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53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3%(新華網)。按照1美元兌換6.8元人民幣的比率計算,中國累計發行了近10.4萬億人民幣,即使中央銀行用短期債券對增發的人民幣進行對沖,也會導致銀行間市場的擴張。作為僅次於現金的流動性非常強的資產,短期債券使銀行市場只有通過不斷地對沖才能使這部分現金始終停留在銀行間而不擴散到民間市場上。另外,各國滯留下的大量美元則作為國家的外匯儲備通常以購買美國等貨幣開放國家的政府或大企業債券保存下來。(劉駿民,2007,2)這些債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虛擬資產,這無形中又加大了外匯儲備國的金融風險。比如我國經濟在2008年初所遭受的美國次貸款危機的影響就是一個極其明顯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一國的信用制度在外來國際貨幣的沖擊下不僅顯得非常脆弱,而且在不知不覺中為國外虛擬化貨幣在本國的擴張提供了信用服務。
3.金融衍生品泛化加速信用規制對象虛無化
信用制度所規制的對象主要是各種信用行為和關系,其藉助的工具就是對信用貨幣供求機制的有效管理來保證信用的維系。然而,隨著金融虛擬化的不斷擴展,信用制度所規制的對象變得逐漸虛擬化、縹緲化。金融衍生品的泛化則使信用規制的箭頭更加無所適從。在以往貨幣金融工具和普通證券階段,由於金融交易是以實體經濟的存量作為交易基礎的,盡管具有一定虛擬性,但它仍然受到實體經濟的制約。期貨與期權、指數期貨與期權等從出現就是十足的虛擬資產或產品,不僅其質是虛擬的,而且從量上也是交易者想像的結果,具有絕對的虛擬的特點。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信用制度所規制的對象變得越來越可望而不可及。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帶著眾多投機者對未來虛無縹緲的預期沖擊著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穩定。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已有較長的歷史。1849年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就正式推出了遠期和期貨交易。當今,金融衍生品交易正在爆炸式地增長,據美國《福布斯》雜志1995年載文稱,國際金融市場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種,並且還將不斷增加。2004年有組織金融衍生合約交易總額為1143.9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30.7%。貨幣衍生合約交易名義金額為7.2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62.7%。利率衍生合約交易名義金額為1043.2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31.3%。股票指數衍生合約交易名義金額為93.5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23.4%。場外衍生市場交易未清償合約名義金額在2004年6月底比2003年12月底增長11.6%,達220萬億美元(2004年世界統計年鑒)。以上數據說明,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壯大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幾乎可以無限設計,只要符合人們短期牟利的投機心理,人們就可以不斷地實現金融創新的泛化。

五、結語

虛擬經濟的最本質特徵在於其虛擬性,它可以憑空創造、無中生有,基於它脫離實體經濟的特性給予國家經濟表面的繁榮或泡沫,使國家信用在調控國別信用行為和規避風險方面變得軟弱無力。金融虛擬化擴張表現出巨大的投機性,而這種投機性背後卻隱含著無法估量的危機。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金融虛擬化已經在宏觀領域支配著國家乃至全球的經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也不可避免的被捲入其中,中國股市的暴漲暴跌、中國外匯儲備的巨幅增加都說明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任何國家都可能成為金融虛擬化支配或犧牲的對象,誰也不能逃脫。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勇敢面對。所以我們應當通過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加速國家金融、信用體系的成熟,完善對金融產品和工具的信用規制等措施,保障我國金融環境的安全和穩定。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商務印書館,2002
[4](英)喬治·考夫曼:現代金融體系:貨幣、市場和金融機構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5](美)保羅·齊威格:資本主義發展論[M].商務印書館,1997
[6](美)D·C·諾思:制度、意識形態和經濟績效.發展經濟學的革命(中文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劉駿民李曙軍:全球流動性膨脹與經濟虛擬化[J].開放導報,2007年(2)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⑥ 求一篇有關財政金融的論文,3000字左右

財政金融學論文

金融自由化之小談

摘要:進入21世紀,這已經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而金融自由化這一新的名詞逐漸被人們所了解,那摩何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何利與弊?以及中國的金融自由化發展如何?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探討。
關鍵字:金融自由化
我們的世界已經融為了一個整體,文化、經濟、政治等等都或多或少的聯系著世界各國及地區。金融自由化更是貫穿在世界的經濟與金融發展之間。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R.J.Mckinnon)和愛德華·肖(E.S.Show)在70年代,針對當時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場不完全、資本市場嚴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對金融的「干預綜合症」,影響經濟發展的狀況首次提出的。
金融自由化也稱「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對稱。金融自由化理論主張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放鬆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增強國內的籌資功能以改變對外資的過度依賴,放鬆對利率和匯率的管制使之市場化,從而使利率能反映資金供求,匯率能反映外匯供求,促進國內儲蓄率的提高,最終達到抑制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經過兩次劃時代的革命以來,它的發展了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劇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發的危機促使經濟衰退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從而導出了經濟自由化的利與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點:
第一,金融自由化無疑增強了金融市場的競爭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場的效率,促進了世界銀行業的發展。金融自由化對所有的金融市場參與者,無論是借款者還是貸款人,都既形成了壓力也提供了機會,使他們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們普遍認為在金融自由化的條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開性,能夠更為准確,更為迅速地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亦即資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為有效的價格信號體系。尤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減少了產品間、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障礙,從而使資源配置更為接近最優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為金融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機會。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極大地推動了金融資本的形成,為金融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另一方面,分業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為金融企業(尤其是商業銀行)提供了更靈活的經營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業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為商業銀行在盈利性與安全性之間的平衡選擇提供了條件和手段。分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著眼於商業銀行的安全性,然而在傳統的分業管理制度下,由於商業銀行一方面囿於經營手段的匱乏,另一方面卻面對國內外同業的競爭,安全性並未真正得到保障,銀行破產倒閉現象依舊層出不窮。在分業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後,商業銀行的經營手段大量增加,從而有可能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與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合理地搭配起來,使商業銀行從原有的兩難局面中解脫出來。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動了世界性的金融一體化,隨著各國日益敞開本國金融市場的大門,資本流動的速度不斷加快。如果不考慮時區劃分,世界性金融市場應當說已經初具雛形。資本流動的自由化使資源配置能夠在世界范圍得到改善。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卻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數不勝數的金融創新構的出現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從而使銀行對提高效率的積極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場容量的擴張給銀行帶一來了機會,同時也減弱了銀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壓力。
第二,銀行致力於金融創新的動力明顯下降。在實行嚴厲金融管制條件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被迫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便繞開金融管制,增強自身競爭實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氣候的今天,當世界各國普遍實行利率、匯率自由化.分業管理的藩籬已基本拆除.金融創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麼突出。近些年,金融創新的勢頭減緩.傳統業務的比重逐漸回升,便是根源於此。
第三,最為明顯的是,也是最少爭議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戶和金融業自身的風險。利率和匯率管制的解除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劇增。解除分業管理制度實行商業銀行全能化之後,商業銀行大量涉足高風險的業務領域,風險資產明顯增多。資本流動障礙的削減以及各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對外開放,加快了資本的國際流動。雖然從理論上講,更為順暢的資本流動有助於資源的最優配置,但在「半完善」市場條件下,游資的沖擊有時也會造成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後,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單一企業財務危機沖擊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危險加大。
第五,由於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由此而生的銀行員工詐騙案件頻頻出現。而與此同時,在競爭加劇的條件下,為了追求效益.銀行普遍出現了忽視風險追求利潤的傾向,放鬆了客戶審查,客戶違約率不斷上升,銀行遭到詐騙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第六,在實行金融自由化之後.盡管商業銀行獲得了更多的贏利機會,但壟斷地位的喪失和競爭的加劇、卻又導致商業銀行利潤率出現下降苗頭 上述情況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絕非有利無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強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往往在其他方面又具有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的同時又是增加風險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是在金融體系相當完善的西方國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權衡利害之後的抉擇,有時甚至是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上,在任何時間,任何金融體系中,金融體系改革必然是利弊交織,決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於弊,而不是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弊的選擇。十餘年來與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並行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進程也證明了這一論點。無論是在金融市場較發達的國家,還是在金融市場較不發達的國家,只有用積極的、審慎的態度客觀地評估每一項具體措施的利弊,權衡利害,大膽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中國金融專業化所面臨的抉擇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卻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數不勝數的金融創新、大量金融機構的出現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從而使銀行對提高效率的積極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場容量的擴張給銀行帶一來了機會,同時也減弱了銀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壓力。
第二,銀行致力於金融創新的動力明顯下降。在實行嚴厲金融管制的條件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被迫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便繞開金融管制,增強自身競爭實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氣候的今天,當世界各國普遍實行利率、匯率自由化。分業管理的藩籬已基本拆除。金融創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麼突出。近些年,金融創新的勢頭減緩。傳統業務的比重逐漸回升,便是根源於此。
第三,最為明顯的是,也是最少爭議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戶和金融業自身的風險。利率和匯率管制的解除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劇增。解除分業管理制度實行商業銀行全能化之後,商業銀行大量涉足高風險的業務領域,風險資產明顯增多。資本流動障礙的削減以及各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對外開放,加快了資本的國際流動。雖然從理論上講,更為順暢的資本流動有助於資源的最優配置,但在 「半完善」市場條件下,游資的沖擊有時也會造成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後,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單一企業財務危機沖擊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危險加大。
第五,由於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由此而生的銀行員工詐騙案件頻頻出現。而與此同時,在競爭加劇的條件下,為了追求效益。銀行普遍出現了忽視風險追求利潤的傾向,放鬆了客戶審查,客戶違約率不斷上升,銀行遭到詐騙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第六,在實行金融自由化之後。盡管商業銀行獲得了更多的贏利機會,但壟斷地位的喪失和競爭的加劇、卻又導致商業銀行利潤率出現下降苗頭。
由此我們對經濟自由化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作為一把雙刃劍,如何去正確的運用它,而發展壯大自己,仍然需要著我們不斷地發掘和努力。我們的國家所面臨的金融自由化的困境,也僅僅只是一時的,更要求著我們不斷地去理解它,正確地制定方針和策略,使我國的金融發展之路更加寬廣,更加光明.
參考文獻:《金融自由化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 楊會晏, 李文昌 2005-12-24
《 21世紀金融大趨勢------金融自由化》 馬君潞 1999

⑦ 與金融證劵有關的論文5000字

論文本來很好寫的,師哥給你範文參閱要嗎?基地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魂靈,在編寫作文提綱式時,只需確立了基地,才幹圍繞選材,斷定重點,組織詳略,等等。選材時要留意緊緊圍繞文章的基地思想,挑選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基地思想明顯、深刻地表現出來。

⑧ 幫忙寫一篇有關,金融機構與金融體系的論文!

黃金市場是黃金生產者和供應者同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世界各大黃金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統。其構成要素,從作用和功能上來考慮,可分為:

(1)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

歐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市場里的黃金交易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比如倫敦黃金市場,整個市場是由各大金商、下屬公司相互聯系組成,通過金商與客戶之間的電話、電傳等進行交易;而蘇黎世黃金市場,則由三大銀行為客戶代為買賣並負責結帳清算。倫敦和蘇黎世市場上的買價和賣價都是較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難於真實估計。

美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市場實際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貨市場基礎上,其交易類似於在該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其它商品。期貨交易所作為一個非贏利機構本身不參加交易,只是提供場地、設備,同時制定有關法規,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地進行,對交易進行嚴格地監控。

亞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一般有專門的黃金交易場所,同時進行黃金的期貨和現貨交易,交易實行會員制,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銀行才可能成為會員,並對會員的數量配額有極為嚴格的控制。雖然進入交易場內的會員數量較少,但是信譽極高。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為例:其場內會員交易採用公開叫價,口頭拍板的形式來交易,由於場內的金商嚴守信用,鮮有違規之事發生。

(2)黃金市場買賣參與者

國際金商: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及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黃金製品商(如各種工業企業)、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看,又可以分為避險者和冒險者:前者希望黃金保值而迴避風險,希望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則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因此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如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

經紀公司(Brokerage Firm):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有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出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3)有關的監督管理機構
隨著黃金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保證市場的公正和公平,保護買賣雙方利益,杜絕市場上操縱價格等非法交易行為。各地都建立了對黃金市場的監督體系。比如: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FC)、英國的金融服務局(FSA)、香港的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關的行業自律組織
世界黃金協會:是一個由世界范圍的黃金製造者聯合組成的非贏利性機構,其總部設在倫敦,在各大黃金市場都設有辦事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引導黃金市場上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除稅收,減少壁壘,改善世界黃金市場的分銷管道等)來盡可能提高世界黃金的銷量。對世界黃金生產形成穩定的支持,並在所有實際和潛在的黃金購買者之前樹立起正面的形象。

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成立於1987年,其主要職責就是提高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及擴大倫敦黃金市場的影響,為倫敦招商,促進所有參與者(包括黃金生產者、精煉者、購買者等)的經營活動。同時與英國的有關管理部門,如英國金融管理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等共同合作,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⑨ 關於金融方面可以寫哪些方面的論文

1.建立中國區域金融體系的研究
2.現行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與我國金融應對策略研究
4.我國人民幣匯率取向的對策與建議
5.論創建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
6.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
7.完善我國金融機構及洗錢制度研究
8.匯率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9.人民幣匯率與全球貨幣體系
10.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作用的影響
11.商業銀行貸款增長過快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
12.我國居民儲蓄高增長態勢解析及改進意見
13.貨幣政策高透明度比較分析
14.對我國間接貨幣調控政策的市場缺陷分析
15.直接發行央行票據對我國公開市場操作的啟示
16.中國貨幣政策目標及管理策略
17.淺析熱錢流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18.監管職能分離後基層央行如何有效實施貨幣政策
19.論穩健貨幣政策的積極作用
20.城區存款業務發展的難點及對策
21.重建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體系的探討
22.利率市場化條件論證與方法探討
2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探討
24.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分析
25.國際貨幣體系有關問題探討
26.國家的匯率干預有關問題探討
27.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分析
28.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問題研究
29.國際信貸問題探討
30.外匯交易有關問題探討
31.國際金融市場有關問題探討
32.國際收支有關問題探討
33.我國的國際收支現狀及發展趨勢
34.期權理論及其在外匯交易中的運用
35.人民幣匯率問題研究
36.國際儲備題探討
37.國際融資問題探討
二、商業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發展理論
38.金融創新與我國銀行業的發展
39.我國網路銀行的發展及對策
40.金融全球化及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41.對銀行導入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的思考
42.我國商業銀行福費廷業務的現狀與思考
43.論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
44.對發展我國消費信貸的思考
45.論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46.如何提升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
47.商業銀行扁平化管理的探討
48.中國銀行業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49.探索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
50.抵押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1.簡論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利益目標短期化
5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分析
53.成本管理在商業銀行系統管理中的應用
54.銀保合作發展芻議
55.商業銀行應加強產品定價管理
56.信貸業務重組與流程再造
57.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價值取向
58.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59.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
60.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優化的對策與思路
61.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創新
62.新《巴塞爾協議》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63.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64.關於信貸風險控制的深度思考
65.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
66.關於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評級
67.關於新商業銀行法的問題
68.從世界商業銀行發展趨勢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
69.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目標與途徑
70.國有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71.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問題探索
72.商業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探討
73.完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74.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途徑探討
75.商業銀行分業、混業經營利弊條件問題研究
76.商業銀行外部環境建設問題研究
77.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問題
78.建立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體系
79.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問題的探索
80.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81.如何完善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
82.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機制
83.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問題探討
84.中西方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比較分析
85.我國發展民營銀行可行性問題探討
86.民營銀行在我國發展空間探討
87.如何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88.國有銀行上市對其績效影響的分析
89.我國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業績比較:制度因素的探討
90.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基金的困難所在與對策
91.商業銀行對企業信用評估問題探討
92.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
93.商業銀行崗位績效考核的實證研究
94.現代銀企關系問題研究
95.員工素質與商業銀行現代化
三、金融監管與風險管理
96.論我國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熱點內容
利率越低債券價格高 發布:2021-09-10 11:04:26 瀏覽:403
基金交易原則 發布:2021-09-10 11:03:50 瀏覽:464
車險如何網上買保險 發布:2021-09-10 11:03:14 瀏覽:970
英國郵局申根保險價格 發布:2021-09-10 11:03:13 瀏覽:16
果洛網上炒股 發布:2021-09-10 11:01:59 瀏覽:9
股市中的換手率內盤也算在內嗎 發布:2021-09-10 11:01:56 瀏覽:80
60歲老年人保險價格是多少 發布:2021-09-10 10:58:41 瀏覽:606
匯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發布:2021-09-10 10:57:17 瀏覽:66
河南期貨從業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1-09-10 10:57:14 瀏覽:422
乙烯期貨價格 發布:2021-09-10 10:55:20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