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股市美國貸款
㈠ 美國AIG股票,值得長遠投資嗎
AIG現在遭遇了很嚴重的危機,公司有可能被迫出售旗下的保險業務來償還美國政府提供的貸款,從這點上來說,我不認為長期投資是好的選擇,最核心最好的就是壽險業務了,但是一旦真的分拆變賣這些資產的話,恐怕這個公司也沒有原來那麼有希望了,剩餘的那些金融業務,跟其他美國大的金融公司比起來,沒什麼太大的優勢
不分拆的話,可以考慮,否則投資價值不高的
㈡ 怎麼美國的次貸危機,股市沒有中國的股市跌得很
美國股市監管機制、自由度很成熟,只是一些上市公司因業績不佳,資不抵債,破產退市了。還有政府出面救市。措施採取得當,所以沒有造成很大的震盪。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從2005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㈢ AIG和AIG-A是什麼關系都是美國同一個市場的股票,同一天的股價和升跌不一樣公司介紹是一樣的
美國國際集團重視按Alt - A和次級抵押貸款支持證券,AIG-A屬於公司上市的另外一種形勢。
Alt - A抵押貸款,是美國抵押貸款類型,由於種種原因,被認為不到「次級「最危險類別的風險。 Alt - A的利率,這是由信用風險確定,因此往往是初級和次級之間的住房貸款者。通常情況下的Alt - A抵押貸款借款人的特點是有比完整的文檔,信用分數較低,較高的貸款減少到值,更多的投資物業
背景:
美國國際集團(英語: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是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國際性跨國保險及金融服務機構集團,總部設於紐約市的美國國際大廈。集團在英國的總部位於倫敦的Fenchurch Street、歐洲大陸的總部則設於巴黎的La Défense、而亞洲總部則設於香港。根據2008年度《福布斯》(Forbes)雜志的全球2000大跨國企業名單,AIG在全世界排名第18大,自2004年4月8日開始一直都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份股,直到因為金融海嘯發生而於2008年9月22日被除名。
2008年9月16日AIG的股價由52周高位$70.13,跌至$1.25,跌幅達95%。上半年錄得超過132億美元的虧損。由於雷曼兄弟股價大跌(美國史上最大宗破產),投資者開始比較AIG與雷曼持有的證券種類,並發現了美國國際集團重視按Alt - A和次級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為1.7至2倍的利率使用的雷曼。
㈣ 請說說這次的美國經濟危機為什麼會涉及到AIG和國內的友邦啊謝謝!
首先,我們要說說這次美國經濟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這次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發源是因為美國「房地產行業的次級貸款業務」,即是:美國整個金融業(銀行、證券、保險)放鬆了對美國不良房屋貸款者的評估和審查,大量的錢貸給了根本不具備償還貸款的人,並且給他們拿去買了房屋。
事情在07年終於爆發了,美國次貸危機,大量還不起錢的人被迫把房屋交了出來,房屋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房屋銷售價格始終提不上去,還在年年下跌,金融機構手上掌握大量房屋但是沒有人買單,形成不了交易,逐漸變成壞賬。
美國這次經濟危機怎麼會禍及AIG和友邦呢?
美國金融業高度發達,銀行、證券、保險在各自發達的基礎上,還互相滲透,大家都互為對方提供服務。而AIG作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商自然也參與其中,在AIG的業務中有一種服務是為金融機構比如銀行提供擔保,直接講就是:銀行付給AIG擔保費,如果接受貸款的人們還不起貸款,AIG就支付一大筆遠遠超過擔保費的錢給這家銀行,以減少銀行因這次失敗的貸款而造成的損失。
而AIG就是這次經濟危機的間接受害者之一,直接受害者是提供貸款者。但由於AIG的業務能力強勢,市場份額超大,所以沒有危機,它是最賺錢的一個,有了危機,它是最虧錢的一個。
友邦只是作為AIG主營業務——保險旗下一家設在亞太地區的分支機構而已,友邦有很優質的中國保險客戶,所以人們自然聯想到母公司AIG出了問題,是否會殃及到下屬機構友邦保險公司,也可以說美國經濟危機是間接影響到了友邦,不過只是局限於市場信心上,實質上對友邦沒有財務上的影響。
希望可以幫助你。
㈤ AIG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面臨怎樣的困境
美國國際集團(AIG)於1919年成立,是美國最大的商業保險提供商、最大的壽險公司之一。AIG在美國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的文件中作出預虧修正,將次按擔保損失由此前公布的11億美元,修正至48.8億美元。這一損失僅涉及2007年10月和11月。2008年2月29日, AIG公布其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數據顯示2007年第四季度凈虧損達52.9 億美元。AIG業績公布後,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表示,將維持AIG及其子公司的債務展望評級為負面。惠譽、穆迪、標准普爾三大評級機構也相應下調了AIG的總體評級級別。有關資料顯示,2008年AIG前三個季度共損失185億美元,股價自2008年以來跌去了96%,僅9月12日一天便跌去31%。9月15日,AIG股價再跌61%,收報3.75美元;次日開盤之後AIG的股價又遭遇一輪暴跌,曾經下探至1.25美元。股價暴跌、信用評級下調、交易對手追索抵押品,這些危機環環相扣,僅用三天時間使得AIG這個具有1萬億美元資產的巨人走入絕境。
2008年9月16日晚間,美國最大的保險集團AIG迅速被國有化。按照美聯儲與之達成的協議,美聯儲向AIG提供850億美元貸款,作為代價,美聯儲將持有79.9%的股權,AIG需要出售資產以償還這筆巨額債務。美聯儲給出850億美元貸款的條件異常苛刻。在美國財政部的全力支持下,遵照《聯邦儲備法》第十三條第三款,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發放貸款。貸款窗口的有效期為24個月,利率為3月期Libor利率再加850個基點。以現時3個月 Libor利率3%計算,那麼該貸款利率高達11.5%。為保障納稅人的利益不受損害,貸款將以AIG的全部資產為抵押。10月8日,美聯儲宣布,將再次向AIG提供高達 378億美元的貸款,用以幫助AIG補充資金流動性。在這一新的貸款項目中,美聯儲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借貸最多達378億美元的投資級固定收益證券,而紐約聯邦准備銀行則提供現金作為借券擔保品。當然,這遠未表示AIG就此已渡過難關。
㈥ 誰能給我解釋下現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和中國股市
1962年,弗里德曼出版了他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由他所建立起來的華爾街新的自由市場與自由主義經濟哲學體系對於美國資本主義不只是經濟學理論的支持,在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冷戰語境之下,弗里德曼這本書幾乎成了自由主義的經濟哲學大綱,它在第一章中就把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劃上了一種邏輯關系。
再加上金本位制的瓦解和凱恩斯主義的流行,與貨幣匱乏相適應的低股價時代於是一去不復返了。從那以後,積極投資之風開始盛行,華爾街也進入了大踏步發展的時代。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正是在這之後開始大量出現的,特別是80年代之後。金融界給這些金融衍生品起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名字——金融創新!從各種債券、股票、各種各樣的指數期貨,到類似於「美國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等等這樣的看的人一頭霧水的專用名詞比比皆是。以至於到今天,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多到連華爾街投行里的頂尖分析師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別說美聯儲里那些有些禿頂的經濟學家了。
到底什麼是金融衍生品呢?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A自然人想買一幢房子,於是向B公司貸款,B公司覺得A的信用等級並不保險,但又不想喪失這次交易的機會,於是B依然把貸款貸給了A,並把很多很多類似於A這樣的情況的貸款債權,集中打包後,全部以比較低的價格賣給了C公司,C是一個上市公司,專門從各個類似於B這樣的企業以低價收購債權的,等著A償還了貸款後賺取其中的差價。D公司是一家投資銀行,他對C公司的未來收益情況比較看好,但又不敢冒然投資,於是就以認購權證的方式,購買了C公司發行的權證,也就是說,D投行在今後的某一天,可以以某一個特定的價格,購買C公司的一定數量的股票。但D投行自己也需要流動資金,於是就把這些權證再質押給E銀行,套取一定數量的中短期貸款。而E銀行為了更多的投資機會,又發明了一種企業債券,並向全社會公開發行。。。
您看懂了嗎?如果連這個都沒看懂的話,那您就更難理解華爾街實際上在使用的各種「金融衍生品」了,這些「金融衍生品」比我上面講的要復雜幾十倍,並且需要非常復雜的計算公式來計算他們的風險程度、未來收益預期,等等。
很多有識之士學者都認為這種金融創新實際上就是在「擊鼓傳花」,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根長長的鏈條,並且相互交叉,錯綜復雜。此外,根據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原則,越是風險系數大的金融產品,其未來的收益就越高(在不出現投資失敗的情況下)。因而毫不客氣地說,華爾街儼然成為了一個大賭場,大家都在賭某一家或一批高風險的企業是不是會最終不倒閉!這樣所帶來的結果是,金融市場總體的資金數量成十倍幾十倍地放大,以雷曼兄弟為例,截至2008年5月31日,雷曼兄弟的總股東權益為263億美元,其債務總額卻竟然高達6130億美元。
就這樣,幾乎所有金融類公司(銀行、投行、基金、保險公司)都被栓在了一起,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大家都跟著受損失。我認為,這樣的金融創新唯一的好處是有效地吸幹了市場上的現金,降低了通貨膨脹率,試想,如果人民把股市、基金、多如牛毛的各種公司債券都賣掉,這些錢再回到商品市場上來購買實際的產品的話,物價還不得漲到天上去?!但這樣的金融創新,卻並沒有為市場創造出任何實際的價值,無非是A先生擁有了一套住房而已。
而這一輪的華爾街金融危機,正是從「次級債」開始逐漸發酵的,也就是說,處於「生物鏈底層」的A先生的財務出現了問題,還不起貸款了!
除了金融衍生品這種游戲規則的風險之外,還有不太為大家所關注的「委託代理人」的風險。為什麼這次高盛公司的損失遠比其他投行損失小很多呢?我想事情要從22年前說起:1986年12月6日的早晨,高盛的合夥人們集合在百老匯大街85號二樓寬敞的會議室里正在討論一件事情——將高盛改組成上市類型的公司。場面非常緊張,有的合夥人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執,還有一些人在聲淚俱下的發表動情的演講,大部分合夥人並不願意放棄高盛這種獨有合夥人制度。這樣的場面在高盛將近130年的歷史中,已經重復上演了無數次。而這時的高盛也是華爾街唯一保留合夥人制度的投資銀行,這讓它看上去那麼與眾不同。
在長達百餘年的歷史中,高盛管理委員會不斷的提議把高盛改組成上市公司類型,然後再不斷地被合夥人們予以拒絕。但這種保守的制度,制約了高盛公司的融資能力,限制了高盛的發展。到了1998年的8月,188名高盛公司的合夥人終於通過投票決定將高盛改組成上市公司。然而,高盛的合夥人制度的文化卻極大的保留了下來,高盛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續了緊密結合的合夥人制時代的特質。
雖然高盛已經結束了合夥制經營,但它卻將合夥制對於風險的有效控制很好地繼承了下來。問責制、風險評估管理等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決策流程確保了對於潛在風險全面客觀的認識。正因為這樣,我們看到了2006年年底所發生的那一幕,高盛的首席財務官召集各部門主管,商討當時尚未浮現的次貸危機,在各位主管報告完畢後,高層當機立斷必須第一時間撤離房貸市場。
而類似於剛剛倒閉的雷曼兄弟這樣的大多數的公司,他們早就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募集到大量的資金。公司的資產都是投資人股東的,而操縱這些資金的人,卻都是每年領取上百萬美元甚至數百萬年薪的專業投資分析師。這些人穿著最高檔的阿瑪尼西裝,開著賓士汽車去上班。而他們在公司里都是沒有股份的,又都是年薪制,沒有幾個人會想著在這家公司里長期工作下去。他們年終的獎金幾乎是以業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條件的,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以便年底能夠拿到更豐厚的獎金,他們往往更加激進地參與各種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公司的長期利益關他們什麼事?最多這家公司倒閉了,再重新換另一家!
這樣的雙重風險,最終造成了華爾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再加上美國人無休止的貸款消費(在美國幾乎沒有人用現金購物,大家都是用信用卡消費,9月份的工資在8月份就花的差不多了),風險如同不斷累加的「沙塔」,現在,這個沙塔出現了裂縫!
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AIG獲得美聯儲的拯救之後,華爾街金融風暴是否能夠得以最終緩解?現在誰都不敢打包票。我認為一個新的危險時間窗口將出現的10月中旬,華爾街各大金融公司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出爐之後。如果仍舊有某一家或多家企業出現比較大的虧損,恐怕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如果華爾街的游戲規則不做出革命性的調整的話,我認為更大的滅頂之災只是早晚的問題。
而對於中國,損失是肯定要損失的,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包括最近公布的多家中國的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企業債券。但本輪華爾街金融危機,應該不會對中國金融企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因為在中國比較保守的金融環境下,金融衍生品屈指可數,並且中國的金融企業大都以銀行零售業為主,風險要小的多。況且,美國政府處於對本國資產的保護,一直都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資金敬而遠之,今天壞事變成了好事,中國金融業避免了一場更大的風險。
轉自網路,來源於《經濟觀察》
中國股市暴跌是市場信心不足。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他的經濟形式,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向導,當華爾街危機發生後,中國股民會受到影響,對中國股市信心不足,從而造成,拋售出局的現象。
這個對你個人的發展,應該沒有多大影響,而且我覺得甚至可以說是個更大的機遇。我也是學金融的,今年才畢業,現在再做,美股交易員,感覺現在雖然股市不景氣,但是對我們DT來說也許還可以說是個很不錯的機會。
㈦ 美國AIG為何受金融危機影響
美國國際集團(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世界保險和金融服務的領導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保險服務機構,業務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其成員公司通過世界保險業最為龐大的財產保險及人壽保險服務網路,竭誠為各商業、機構和個人客戶提供服務。美國國際集團成員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工商保險機構,旗下的AIG American General更是全美最頂尖的人壽保險機構。美國國際集團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管理服務、金融服務及資產管理業務也位居世界前列。其金融服務業務包括飛機租賃、金融產品及促進其市場交易。美國國際集團不斷發展的全球消費者信貸業務主要由美國的American General Finance管理。同時,通過旗下的AIG SunAmerica及AIG VALIC, 集團現已成為全美首屈一指的退休金管理服務機構之一。美國國際集團亦是個人和大型企業投資管理市場中的翹楚,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股票、定息證券、地產及其他投資管理服務。美國國際集團的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ArcaEx電子證券交易市場、倫敦、巴黎、瑞士及東京的股票市場均有市。。。。。經濟不景氣。。投資非盈而虧損。。。資金周轉不靈。。雖然美國政府極力挽救,,暫時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㈧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到美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兩房」危機,再到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銀行被收購、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瀕臨破產被注資850億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續下跌,預示著華爾街最冷的冬天還沒有到來,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中。在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必須認真分析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我認為,影響有以下幾點:
1.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趨勢明顯。
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勢所趨,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增長減速遠超出預期;
②通貨膨脹率升高的趨勢將使政府採取更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企業倒閉潮出現,工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
③信貸緊縮下房地產市場降溫,可能出現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危機;
④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鋼材、水泥、鋁合金和汽車產業投資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萬個新就業崗位完成很困難。農民工回農村種地回潮,農村隱性失業大量增加;
⑥由於明年油價和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帶來PPI繼續上升的傳導因素,2008年中國全年CPI漲幅預測值從先前的5.5%上調至7%。2009年預測值從2008年4月的5%上調到5.5%;
⑦居民消費增長速度下降,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於「畫餅充飢」。收入的不穩定性增大、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費慾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
3.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效益增長出現困難。主要原因:
①在經濟下滑狀態下,銀行的業務拓展空間變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穩定性加大和貨幣緊縮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與貸款增量減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
③經濟下滑帶來的行業、企業破產倒閉,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很大(比如房地產貸款下面專門分析);
④資產泡沫破裂後,銀行的抵押物大量縮水,貸款的抵押率超過「警戒線」,第二還款來源喪失。如房地產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質押的貸款最為明顯;
⑤持有美國次級債或對美國破產公司的貸款造成的損失。如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工商銀行對雷曼公司貸款5000萬美元;招商銀行對雷曼貸款8000萬美元;
⑥中國商業銀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購及投資因危機加重,過去的「抄底」行為變成了現在的「墊背」結果。按照高盛的預測,2009年香港H股中資銀行的獲利大約下降4%-8%;規模較小的股份制A股銀行獲利下降幅度更達到8%-13%。
4.各國央行任何救市行為都會「失靈」。
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
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5.房地產行業真正的「冬天」來臨,寄希望於政府救房市無異於「痴人說夢」。
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
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金融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
㈨ 急求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的全過程。起因經過挽救措施的敘述,謝謝大家
1.次貸危機的概念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2.次貸危機的產生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2.1.產生原理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 :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2.通俗解答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貸款者,如果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貸款者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
一個兩個貸款者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貸款者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貸款者。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債危機。
3.次貸危機的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2007年春季,一場金融風暴在華爾街醞釀。美歐媒體開始頻繁出現一個大眾比較陌生的詞語--"次級房貸"。而在接下來一年多時間里,由之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更使得一批"明星"級金融巨頭瀕臨破產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當年春天,美國次貸行業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由此,廣為世人所知的美國次貸危機漸顯崢嶸。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人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
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市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這也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慾望。受利益的驅動,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
美聯儲前貨幣事務局局長文森特·萊因哈特認為,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是許多(美國)家庭基本沒有通過資產積累創造財富的公開途徑,只有一個例外:大量資源可以幫助人們對住宅進行杠桿式投資,政府也對此提供各種各樣的激勵手段,如抵押貸款還款利息的稅收減免等。"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忽視風險的結果,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2005年8月份,美國房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美國不少地區房價開始回落。到2006年,房價上漲勢頭停滯,房市開始大幅降溫。房價下跌使購房者也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
與此同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貨膨脹持續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兩年時間里,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利率先後提升了4.25個百分點。
由此,出現了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的局面,次貸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愈演愈烈:濫用創新工具導致金融風暴"火"速蔓延
在經歷了2007年前幾個月的發酵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到購買了次貸支持證券的投資者。
2007年6月7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停止贖回。驚恐、疑惑的投資者很快發現,這兩只基金持有大量與次貸有關的證券。
在美國,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再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機構。後者將各種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然後再出售給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等投資者。這個過程被稱為"資產證券化"。
在美國住房市場繁榮時期,上述過程運轉流暢,購房者、放貸機構、負責打包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銀行和購買這部分證券的投資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但這場在美國住房市場泡沫中形成的投機盛宴註定不能長久。隨著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損失開始彌漫,最終波及到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
但當此時,華爾街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點大關。
到2007年8月份,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於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從美國花旗銀行到德國德意志銀行,從英國匯豐銀行到瑞士瑞銀集團,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均發現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貸支持證券。由於這部分證券缺乏流動性,其價值和風險均難以判斷。不少金融機構為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要求,開始拋售資產,停止發放貸款和儲備資金。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信貸緊縮"和"信貸危機"。
2007年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宣布破產。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此後該公司從銀行集團獲得110億美元緊急貸款後逃脫一劫。9月14日,英國諾森北克銀行發生儲戶擠兌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貸危機中眾多金融機構境遇的一個簡單寫照。在此期間,隨著美國房價下跌,房貸違約率上升,房貸支持的證券價值縮水,眾多金融機構宣布遭受巨額損失,有的宣布破產或被收購。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認,美國房市存在泡沫,並警告說美國房價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料,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為應對金融動盪,美聯儲等西方央行開始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將基準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聯儲還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業貸款的貼現率,並通過向投資銀行開放貼現窗口、拍賣貸款等方式,持續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
盡管如此,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為2001年三季度以來最糟糕表現。 雙"高危期:華爾街五大投行巨頭"慘遭"歷史巨變
全球金融市場在動盪中迎來了2008年,這註定又將是華爾街的一個"多事之秋"。從年初到現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盪大致經歷了兩個高危期。
在第一個高危期中,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困境,最終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3月14日,美聯儲宣布,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但貝爾斯登最終沒能"挺"下去。兩天後,即3月16日,在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銀行。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對於這起並購案,許多媒體均以"槍口下的婚姻"來形容,意指貝爾斯登雖萬般無奈,但飽受資金短缺之苦最後只能委身於摩根大通。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保爾森事後說,之所以對貝爾斯登採取斷然措施,並提供政府擔保,主要當時市場對貝爾斯登破產沒有任何精神准備,而貝爾斯登與其他金融機構有千絲萬縷聯系,其一旦破產,將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無法預料的打擊。
盡管從救助貝爾斯登開始,美國輿論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助華爾街投行提出了質疑。但從效果來看,美聯儲的舉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憂慮。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次貸危機一度緩和,紐約股市也出現回穩跡象。4月份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4.5%,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上漲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5.9%。當月美國花旗銀行、高盛和德國德意志銀行的負責人均表示,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不過,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料,也證明西方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對當時金融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
進入2008年7月份,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兩房"是私有企業,但又作為"政府授權企業"享有各種優惠。次貸危機爆發後,有政府擔保背景的"兩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時,為謀求更大市場,"兩房"也大舉擴張,發放了更具風險性的貸款種類,這導致虧損不斷擴大並形成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危機。
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兩房"股價也暴跌了約90%。9月7日,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
保爾森的解釋是,考慮到"兩房"的龐大規模和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兩房"中任何一家企業垮台,"都會使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動盪",因此,接管兩公司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但"兩房"問題只是第二個高危期的一個序曲,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美國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局勢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銀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17日,美國政府被迫對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9月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21日,美聯儲宣布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實施業務轉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業銀行。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
㈩ 為什麼美國增發美元貨幣可以向全球轉移債務
美國是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元貶值縮減了債務。
美國是儲備貨幣發行國,所以,大量印鈔不僅沒有引起美國本土物價上漲,還通過進口獲取了實際資源,通過美元貶值縮減了債務。最終,是將通脹轉移到了向他出口的國家。
美國得益的同時,那些向他出口商品的國家雖然出口增加,但同時也有很大損失:辛苦生產的商品供給美國,自己只換回一堆紙美元。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還要加大貨幣投放量來收回這些美元,進而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靠出口的發展中國家順差越大,本國市場商品越少,美元越多,形成了商品的凈流出和貨幣的凈流入,同時本國貨幣供應增多」,美國就是這樣通過印鈔轉嫁了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