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保金為何不得投資股市房市
⑴ 社保基金是什麼意思啊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下簡稱社保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
社保基金是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的,社保基金是國家把企事業職工交的養老保險費中的一部分資金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實現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
國家規定社保基金可以進入股市,當然不是全部,有比例的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社保基金實現增值,保證人民的利益
社保基金資產是獨立於理事會、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社保基金託管人的資產。
財政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擬訂社保基金管理運作的有關政策,對社保基金的投資運作和託管情況進行監督。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各自的職權對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和託管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社保基金」是一個被簡化了的統稱,共有五種概念。
·一是「社會保險基金」;
·二是「社會統籌基金」;
·三是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個人賬戶上的基金,被稱為「個人賬戶基金」;
·四是包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也稱「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在內的企業補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現任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為前央行行長、前天津市市長戴相龍。戴理事長同時兼任理事會黨組書記。
[編輯本段]國外如何監管社保資金
美國社保金:不得投資股市房市
相對於美國各種金融投資手段,社保基金實行的是最審慎和最保守的管理方法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日前訪美時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需要借鑒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成功的經驗。」那麼,美國的社保基金都是如何運作的呢?
「最保守的」管理方法
美國的社保基金產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當時老年人貧困率超過50%,迫切需要政府採取有效的救助措施。羅斯福總統為此制定了一個初步的社會保障機制,後迭經改革。目前美國的社保基金主要指強制徵收工薪稅形成的「聯邦老年、遺屬和傷殘人保險信託投資基金」(OASDI),簡稱為聯邦社保基金。該基金交給專門的信託基金來管理,其信託人(理事)有6人,其中4個成員由他們在聯邦政府中的位置自動擔任,分別為:財政部長(管理託管人)、勞工部長、衛生署長、社會保障署長。另外2名成員由總統指定,並經參議院同意,任期4年。在田成平和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會談時,趙小蘭向田成平介紹了美國社保基金的運行規則,再三強調美國對社保基金管理相當審慎。確實,相對於美國各種金融投資手段,社保基金實行的是最審慎和最保守的管理方法。根據法律規定,信託基金不僅由聯邦政府統一集中管理,而且收支節余必須投資於聯邦政府連本帶利擔保的證券,所獲利息也被存入信託基金。也就是說,社保基金根本不允許投資股票或房地產開發。當然,不允許社保基金進行股票和房地產投資,除了規避風險外,還在於社保基金金額龐大,一旦介入經營性活動,將可能對股市和房市造成重大沖擊。但這種投資,也註定社保基金收益率極低。按照2005年美國社保基金的報告,到2004年底,社保基金覆蓋全美1.57億人,有4800萬人領取社保基金,全年支出金額為4930億美元。當年聯邦社保基金的收入為6580億美元,總資產達到16870億美元。而截至2004年底,社保基金全年投資收益率為6.0%,所持有的資產都是年利率為3.5%~9.25%的理念特種國債和國債有價證券,沒有任何股票資產。
選舉話題聚焦社保改革
但隨著美國戰後「嬰兒潮」步入老年,社保支出壓力增大,美國社保基金正面臨可能入不敷出的境地。美國總統布希去年2月發布國情咨文時就稱,美國社保系統正面臨破產危險,必須對此進行重大改革。根據布希的思路,美國社保基金將實現「部分私有化」,社保基金也同私人基金一樣可以部分用於股市投資。這一舉動被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將會有效改善社保基金的經營狀況,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將加劇「救命錢」的風險。如何對社保基金改革,是美國選舉中的一個主要焦點問題。
企業資助是第二「保險鎖」
除了國家主導的社保基金外,許多企業還有相關的養老金制度,或者叫企業年金。這種社會第二「保險鎖」的特徵是企業資助,個人自願,政府給予稅收優惠。隨著美國社保領域改革的深化,政府正對企業養老金給予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有效減輕國家財政的社保負擔。比如上月17日,布希就簽署新的退休金改革法案,嚴令美國企業撥付足夠年金確保員工退休福利。根據新法案,美國企業必須為員工退休金計劃承擔更多責任,由目前承擔的90%的撥付比例提高到100%,並在未來7年內補交完拖欠的退休金。撥付不足的企業將被予以嚴懲,撥付比例不足80%的企業將被禁止提高的福利待遇。對於新法案,支持者認為至少填補了目前退休保障體制的漏洞,有助於向美國人提供更穩定的退休福利。布希稱此法案是「美國30多年來對退休金法律體系最為廣泛的一次改革」。參議員邁克·恩奇表示,這項法案將是未來美國退休保障機制的基石。但批評者也認為,此舉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將削弱企業的競爭力。
新加坡社保金:嚴禁政府挪用
相對獨立的機構設置、規格較高的監管以及代表三方利益的管理模式,確保了新加坡公積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加坡是一個人口僅有400多萬的小島國。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加坡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就是被譽為目前世界上運作最成功的養老保障制度——「中央公積金制度」。這是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障儲蓄計劃,為數百萬新加坡人提供退休以後的生活保障和信心。
1955年7月1日,新加坡制定了中央公積金條例,開始實施中央公積金制度,並設立了中央公積金局,負責處理相關事務。在過去的50多年裡,為滿足新加坡國民在住房、醫療、家庭保障以及投資理財等方面的需要,中央公積金局實施了多項創新性的措施,使這項制度由成立之初的單一養老功能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方面,這主要包括退休、保健、擁有房地產、家庭保障和公積金儲蓄增值等。
社會保障之基石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是政府、僱主和雇員共同參與的強制性儲蓄保險。作為新加坡最重要的防護網和社會保障之基石,中央公積金規定,55歲以下會員的個人賬戶分為普通賬戶、保健儲蓄賬戶和特別賬戶。
其中,普通賬戶的儲蓄可用於住房、保險、獲准情況下的投資和教育支出;保健儲蓄賬戶用於住院費支出和獲准情況下的醫療項目支出;特殊賬戶中的儲蓄則用於養老和緊急支出。55歲以後,其個人賬戶變更為退休賬戶和保健儲蓄賬戶兩個,其成員在中央公積金計劃賬戶內的數額達到最低規定後,可以提取部分積蓄。
政府千方百計保證公民利益
由於公積金制度規定其會員可以將一部分積累額購買住房、股票和支付教育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因此,為了避免公積金過多用於其他支付而影響養老保險,從1987年1月起,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最低存款數額計劃,規定達到55歲後必須在其公積金賬戶(另行開設之退休賬戶)中保留一筆最低存款額,以供62歲退休後生活之需。每年的7月份,公積金局將調整最低存款數額,以達到所預定的目標數額為止。目前的最低存款數額約為9萬新元(約合5.7萬美元)。
此外,為了鼓勵新加坡人為無工作的配偶或父母儲存退休金,公積金局於1987年開始實施填補最低存款額的規定,即會員可以在他們的父母或配偶在55歲時達不到最低存款額的要求時,選擇以現金或公積金儲蓄轉移填補,而會員則可以享有每年最高7000新元(約合4440美元)的免稅扣除額。與此同時,年齡在55歲以下的會員,可以選擇把公積金儲蓄從其普通賬戶轉到特別賬戶,其目的是填補特別賬戶最低存款額所需要的現金數額,這也是幫助會員為他們在退休時累積足夠的現金儲蓄和享有特別賬戶較高的利率。
在達到55歲和在退休賬戶達到最低存款額的要求後,會員可一次性地提取其公積金,也可在下列情況下提取其公積金:永久離開新加坡或終身殘廢或神志不清。若會員死亡,其公積金也可以作為遺產,由指定受益人申請提取。
健全法令保障公積金安全性
新加坡政府認識到公積金在管理國家薪金政府和整體經濟方面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面對數額龐大的公積金存款,政府並沒有挪用去修建辦公樓、市政建設等,而是在加強管理和服務上加以規范。
國家制定了公積金法令,公積金局為法定機構,財政和行政自主,總統有權檢查公積金賬目。公積金局主要由僱主代表、雇員代表、政府代表組成。相對獨立的機構設置、規格較高的監管以及代表三方利益的管理模式,為加強公積金的管理,保障其可靠性、安全性奠定了基礎。
為方便會員能夠及時領取到公積金,政府在居民比較集中的地方增設了服務網點,並利用電子手段方便會員查詢並管理他們的公積金存款。嚴格的管理,真誠的服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運作原則,保證了公積金的安全運轉,促使參加會員的存款數量不斷上升。
目前,新加坡的公積金會員超過了300萬人,公積金總額超過了千億美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的健康與福利。
⑵ 養老金保值增值該拿多少投股市
如今,我們的立場又回到了社保基金不投資就不能保值增值的基本常識上。但是,一說到投資,很多人立刻想到了股市。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個張貼在每個證券營業部最醒目處的警示,難道僅僅是對普通股民而言的嗎?最近,有幾家網站就「社保基金入市」進行了調查,持反對意見的從54%—74%,平均下來大約為三分之二。看來公眾已經深得「謹慎」二字的奧妙。
持謹慎態度的理由大多是:中國的股市「不成熟」,現在不是入市的好時機。中國的股市有兩大特點:一曰自我封閉,二曰投機過甚。迄今為止,在股市上賠了的人媒體披露的數字是70%。
在以往的討論中,在股市投入已達100個億的社會保障理事會,被稱為「國家隊」。試想,如果全運會賽場突然來了一支國家隊,風卷殘雲一般地搶金奪銀,那別人還有玩的份嗎?如今講的社會保險基金入市,與原來的那個社保基金還不一樣,更是個能贏不能輸的超級寶貝隊。超級隊玩的老百姓的救命錢,一旦入市,是否意味著眼前已經被玩殘了的股市大限已到?因為社保基金在股市上賺了,那麼顯然賺的是小股民的錢;如果社保基金在股市上賠了,那麼賠的就是參保人的保命錢。再說,股民們買股票,是否應該緊跟社保基金呢?如果都不跟,那就眼看著錢都向著社保基金「錢進、錢進、錢進進」;如果都跟,那就顯然誰也賺不到錢了。
在關於社保基金入市的討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被有意無意地偷換了,這就是,被大肆宣揚在資本市場上大有作為的國外養老基金,根本就不是什麼「國家隊」。社保理論有「三支柱」之說,用國人習慣的語言來表述:一是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金;二是企業設立的私人養老金,亦即「企業年金」;三是個人自已購買的、政府提供稅收優惠的個人養老儲蓄。政府的基本養老保障,是現收現付的,根本毋需進入股市。進入資本市場的是私人養老金和個人養老儲蓄。這兩個支柱,本來就是市場運作的,且是補充性質的而非「保命錢」,更不會與政府有直接關聯。所以,美國資本市場上不會有國家隊,再「夢幻」,也是一支「俱樂部隊」。在市場機制下,這是公平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⑶ 社保資金的國外監管
國外如何監管社保資金
美國社保金:不得投資股市房市
相對於美國各種金融投資手段,社保基金實行的是最審慎和最保守的管理方法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日前訪美時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需要借鑒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成功的經驗。」那麼,美國的社保基金都是如何運作的呢?
「最保守的」管理方法
美國的社保基金產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當時老年人貧困率超過50%,迫切需要政府採取有效的救助措施。羅斯福總統為此制定了一個初步的社會保障機制,後迭經改革。美國的社保基金主要指強制徵收工薪稅形成的「聯邦老年、遺屬和傷殘人保險信託投資基金」(OASDI),簡稱為聯邦社保基金。該基金交給專門的信託基金來管理,其信託人(理事)有6人,其中4個成員由他們在聯邦政府中的位置自動擔任,分別為:財政部長(管理託管人)、勞工部長、衛生署長、社會保障署長。另外2名成員由總統指定,並經參議院同意,任期4年。在田成平和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會談時,趙小蘭向田成平介紹了美國社保基金的運行規則,再三強調美國對社保基金管理相當審慎。根據法律規定,信託基金不僅由聯邦政府統一集中管理,而且收支節余必須投資於聯邦政府連本帶利擔保的證券,所獲利息也被存入信託基金。也就是說,社保基金根本不允許投資股票或房地產開發。當然,不允許社保基金進行股票和房地產投資,除了規避風險外,還在於社保基金金額龐大,一旦介入經營性活動,將可能對股市和房市造成重大沖擊。但這種投資,也註定社保基金收益率極低。按照2005年美國社保基金的報告,到2004年底,社保基金覆蓋全美1.57億人,有4800萬人領取社保基金,全年支出金額為4930億美元。當年聯邦社保基金的收入為6580億美元,總資產達到16870億美元。而截至2004年底,社保基金全年投資收益率為6.0%,所持有的資產都是年利率為3.5%~9.25%的理念特種國債和國債有價證券,沒有任何股票資產。
選舉話題聚焦社保改革
但隨著美國戰後「嬰兒潮」步入老年,社保支出壓力增大,美國社保基金正面臨可能入不敷出的境地。美國總統布希發布國情咨文時就稱,美國社保系統正面臨破產危險,必須對此進行重大改革。根據布希的思路,美國社保基金將實現「部分私有化」,社保基金也同私人基金一樣可以部分用於股市投資。這一舉動被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將會有效改善社保基金的經營狀況,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將加劇「救命錢」的風險。如何對社保基金改革,是美國選舉中的一個主要焦點問題。
企業資助是第二「保險鎖」
除了國家主導的社保基金外,許多企業還有相關的養老金制度,或者叫企業年金。這種社會第二「保險鎖」的特徵是企業資助,個人自願,政府給予稅收優惠。隨著美國社保領域改革的深化,政府正對企業養老金給予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有效減輕國家財政的社保負擔。比如上月17日,布希就簽署新的退休金改革法案,嚴令美國企業撥付足夠年金確保員工退休福利。根據新法案,美國企業必須為員工退休金計劃承擔更多責任,承擔的90%的撥付比例提高到100%,並在未來7年內補交完拖欠的退休金。撥付不足的企業將被予以嚴懲,撥付比例不足80%的企業將被禁止提高的福利待遇。對於新法案,支持者認為至少填補了退休保障體制的漏洞,有助於向美國人提供更穩定的退休福利。布希稱此法案是「美國30多年來對退休金法律體系最為廣泛的一次改革」。參議員邁克·恩奇表示,這項法案將是未來美國退休保障機制的基石。但批評者也認為,此舉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將削弱企業的競爭力。
新加坡社保金:嚴禁政府挪用
新加坡是一個人口僅有400多萬的小島國。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加坡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就是被譽為目前世界上運作最成功的養老保障制度——「中央公積金制度」。這是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障儲蓄計劃,為數百萬新加坡人提供退休以後的生活保障和信心。
1955年7月1日,新加坡制定了中央公積金條例,開始實施中央公積金制度,並設立了中央公積金局,負責處理相關事務。在過去的50多年裡,為滿足新加坡國民在住房、醫療、家庭保障以及投資理財等方面的需要,中央公積金局實施了多項創新性的措施,使這項制度由成立之初的單一養老功能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方面,這主要包括退休、保健、擁有房地產、家庭保障和公積金儲蓄增值等。
社會保障之基石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是政府、僱主和雇員共同參與的強制性儲蓄保險。作為新加坡最重要的防護網和社會保障之基石,中央公積金規定,55歲以下會員的個人賬戶分為普通賬戶、保健儲蓄賬戶和特別賬戶。
其中,普通賬戶的儲蓄可用於住房、保險、獲准情況下的投資和教育支出;保健儲蓄賬戶用於住院費支出和獲准情況下的醫療項目支出;特殊賬戶中的儲蓄則用於養老和緊急支出。55歲以後,其個人賬戶變更為退休賬戶和保健儲蓄賬戶兩個,其成員在中央公積金計劃賬戶內的數額達到最低規定後,可以提取部分積蓄。
政府千方百計保證公民利益
由於公積金制度規定其會員可以將一部分積累額購買住房、股票和支付教育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因此,為了避免公積金過多用於其他支付而影響養老保險,從1987年1月起,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最低存款數額計劃,規定達到55歲後必須在其公積金賬戶(另行開設之退休賬戶)中保留一筆最低存款額,以供62歲退休後生活之需。每年的7月份,公積金局將調整最低存款數額,以達到所預定的目標數額為止。目前的最低存款數額約為9萬新元(約合5.7萬美元)。
此外,為了鼓勵新加坡人為無工作的配偶或父母儲存退休金,公積金局於1987年開始實施填補最低存款額的規定,即會員可以在他們的父母或配偶在55歲時達不到最低存款額的要求時,選擇以現金或公積金儲蓄轉移填補,而會員則可以享有每年最高7000新元(約合4440美元)的免稅扣除額。與此同時,年齡在55歲以下的會員,可以選擇把公積金儲蓄從其普通賬戶轉到特別賬戶,其目的是填補特別賬戶最低存款額所需要的現金數額,這也是幫助會員為他們在退休時累積足夠的現金儲蓄和享有特別賬戶較高的利率。
在達到55歲和在退休賬戶達到最低存款額的要求後,會員可一次性地提取其公積金,也可在下列情況下提取其公積金:永久離開新加坡或終身殘廢或神志不清。若會員死亡,其公積金也可以作為遺產,由指定受益人申請提取。
健全法令保障公積金安全性
新加坡政府認識到公積金在管理國家薪金政府和整體經濟方面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面對數額龐大的公積金存款,政府並沒有挪用去修建辦公樓、市政建設等,而是在加強管理和服務上加以規范。
國家制定了公積金法令,公積金局為法定機構,財政和行政自主,總統有權檢查公積金賬目。公積金局主要由僱主代表、雇員代表、政府代表組成。相對獨立的機構設置、規格較高的監管以及代表三方利益的管理模式,為加強公積金的管理,保障其可靠性、安全性奠定了基礎。
為方便會員能夠及時領取到公積金,政府在居民比較集中的地方增設了服務網點,並利用電子手段方便會員查詢並管理他們的公積金存款。嚴格的管理,真誠的服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運作原則,保證了公積金的安全運轉,促使參加會員的存款數量不斷上升。
新加坡的公積金會員超過了300萬人,公積金總額超過了千億美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的健康與福利。
⑷ 社保金什麼時候入股市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既然證監會不鼓勵老百姓拿自己的養老錢炒股,社保金入股市又是怎樣的道理?「賠了算誰的」的疑問,註定永遠盤旋在上空,尤其是在養老金缺口不斷增大、延遲退休提上議程的當下,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的確,養老金和職業年金進入股市並非沒有先例,發達國家也會拿出巨額資金進行全球投資,而且收益不菲。然而,中國股市的風險似乎早已超越了股市的一般風險——暴漲暴跌、牛短熊長,不僅無法承擔經濟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往往背離基本面,更像是上市企業的提款機。當政策市、內幕交易橫行,如此高難度不虧已是萬幸,又如何敢寄望能夠增值?進一步說,如果為了實現增值而不惜利用內幕消息,大漲前買入、大跌前跑路,對那些普通散戶公平嗎?
由此可見,相比一般投資渠道,股市風險較大,中國股市尤其如此。審計署剛剛披露,南方電網原副總經理肖鵬的親屬涉嫌利用多家電力供應商的內幕信息炒股,連續8年無一虧損、年均收益率近50%。這也許只是冰山一角,這樣的害蟲不除,價值投資就是一句笑話,社保金又如何斗得過這些穩操勝算的莊家?
不過必須得說,即使如此也並非所有的機構都在賠錢。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元入股工商銀行,每股成本1.22港元;中國銀行則吸引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收購價格1.22元。如今,這些外資機構無不在減持後賺得盆滿缽滿,笑納數倍的利潤。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⑸ 社保基金投資中國股市好嗎
逆向想一下,社保基金都要都想入市,說明股市的底部就在眼前,國家不會讓社保基金虧的。
⑹ 養老金將大舉入市究竟靠不靠譜
近日,有媒體稱,從一位接近人社部專家的知情人處獲得信息,截至2014年底,中國基本養老金累計結餘3.5萬億元、補充養老積累的基金是7600多億元,如果按照30%投資股市的佔比核算,預計可投資股市的養老金接近1.3萬億元。於是乎,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養老金將大舉進入中國股市,給A股市場帶來天大的利好。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養老金不能進入股市」這一觀念的約束,養老金投資運行方案幾度夭折,這次傳聞能夠變成現實則是一大進步。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散落在上千個統籌單位中,很多是在縣、市一級,若集中起來難度非常大,養老金投資方案若能順利出台,對統籌層次低這一國情來說無疑是一重大突破。
在國外,養老金就有投資路徑。比如,在日本的養老金投資構成中,有20%投入到國際股市,20%投入到海外固定收益與歐美國債等領域。此外,美國養老金,個人繳納薪水的5%,企業為你交15%。這20%的錢投入到資本市場,年回報率為8.38%。當然,與國外老牌資本市場不同的是,國內股市還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對此,有專家建議,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養老金保值增值已刻不容緩。養老金入市宜早不宜遲。
而筆者認為,每次股市跌跌不休之時,總有人編出這樣那樣的利好,來誘惑中小投資者來抄底。從目前來看,我國股市制度還不完善,注重籌資而不注重投資者利益保護,甚至還有學者稱其為「賭場」都不如。試想將「傷不起」的養老金推向這么一個風險詫異的市場,倘若有啥閃失,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奉勸大家不要相信養老金入市這一傳說。
養老金將大舉入市究竟靠不靠譜?
首先,從理論上來講,中國養老金累計結餘3.5萬億元,若能有30%獲批入市,將帶來1.3萬億元增量資金。但是從全國整體盤子來看,所謂的「結余」只是賬面數據而已。眾所周知,我國實行的現收現付為主的養老金制度,即以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繳費來支付已經退休的一代人,這種透支挪用就導致一種現象——巨額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也就是說名義上有錢,實際上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數字。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額雖有1.9萬億元之巨,可其中做實的賬戶僅2039億元。而且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我國養老金收支缺口正逐年擴大。也正是因為這種「空賬」現象十分嚴重,從2008年底開始,遼寧、吉林、上海等13個省市開始「空轉實」試點,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此前曾傳出廣東千億養老金入市投資的消息,就是因為實力雄厚的廣東個人賬戶做實做得比較好、結余最多罷了,而對於大多數省份來說,「空賬」尚待做實,何來資金「入市」之說?
再者,參與股市的社保基金也在靠天吃飯,養老金更是「輸不起」。這些年來,社保基金也參與了股市投資運作,但除200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利之外,在2008、2010、2011年的投資均是虧損。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也稱,2008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的收益是-6.79%。可見將養老金投資股市,實際上還是存在較大風險。
顯然,拿老百姓的養老錢投資國內尚不成熟的A股市場,無疑是刀口舔血,其結果必然有二,養老金入市賺了錢後怎麼分紅?而養老金進入股市虧了錢又算誰的?所以,筆者認為,即使允許養老金投資股市,也可能在一級市場上獲得配股資格和打新股的權利,真正也沒人敢拿全國人民的養老金開玩笑,因為誰也擔負不起養老金入市後虧損的責任。
最後,養老金入市究竟是在賺誰的錢?問題很簡單,就是賺中國股民的錢,因為國家不會在二級市場上投資一分錢。那麼養老金入市在賺了錢後,總歸要有兌現浮盈的時候,屆時會引發股市恐慌情緒,必不利於股市的穩定。
而現在倘若打開養老金入市大門,則很可能被套在了瘋牛終結的山頂上,那豈不成了赤裸裸的「接盤俠」?屆時養老金入市並不來投資的,而是來解放全人類的嗎?顯然也不太可能。
很多市場人士不能接受股市的連續暴跌,於是就開始炒起了養老金入市的冷飯,希望藉此提振市場的信心。但實際上,要想讓養老金入市也不非易事:一方面目前股市還是一個投機市場,並不適合養老金進行價值投資。就連社保基金也並非穩賺不賠。另一方面,養老金名義上規模龐大,但實際上「空賬」問題嚴重,各地都在立爭彌補漏洞,何來資金入市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現在股市還在4000多點高位盤橫,養老金就算要入市,也不會來做接盤俠,誰也別把誰當傻瓜。我倒覺得市場人士肆意編造謠言給股市打雞血很可恥。
⑺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展市場化投資時投資股票的比例不得超過資產凈值的多少
養老金入市到來,A股市場底部即將呈現?
[已重置]
股票分析師
養老金入市到來,A股市場底部即將呈現?
為你朗讀
2 分鍾
人社部副部長游鈞在前幾日召開的全國社保局長會上透露:目前,已有包括北京、上海等7個省市,共計3600億元的基本養老基金,開始委託進行投資運營,突破原來社保基金只存國有銀行和買國債的限制,為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實實在在打開了通道。
據悉,2016年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5.28萬億元,總支出4.65萬億元,收支保持總體平衡。而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8.8億人,基本醫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完成了年度社保擴面的任務。
養老金入市並不意味著養老錢將全部投入股市,根據之前頒布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可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可以按規定投資的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30%。如果按照3600億元的養老基金進行投資運營,按照最高可投資的比例30%,對應的此次入市資金有望達1080億元。
2017年初廣西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提前鋪路入市,廣西基本養老基金的結余並不多,相較於此次7個省市幾千億結余規模的省市而言,有點小巫見大巫了,但是廣西的確做了一個好榜樣。此次近1080億元的養老基金入市對A股市場來說是一個高級別的好消息,按照國際市場慣例老看,一些社會保障制度和資本市場比較健全的國家,養老基金通過市場化投資,既可以實現保值增值,又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美國的養老金在20世紀入市,又因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而得名,被稱為「401K計劃」。從美國股市的歷史走勢來看,養老金的入市付股市有一定的利好刺激。養老金入市後有效提振了當時疲軟的市場信息,出台之後,道瓊斯指數也一路上漲,持續了月半年時間,達到了階段性高點。
日本於2014年10月底宣布退休基金投資於日本股市的比重從12%提高到25%,政策出台後日經指數聞訊飆漲,一年左右的時間,即沖到20952.7點高點,效益超乎市場預期。
養老金入市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看,都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有人指出,投資者也不要對養老金有太高的期待,養老金不是國家隊,其入市目的,並非救市或托市;養老金的入市,背負著重大任務:養老金入市是要掙錢的。養老金為了保證本金的足夠安全,很可能會在市場處於非常安全的底部時才會入市,而這個底部目前還未到來。綜合來看,養老金入市之日,將會帶來一波結構性行情,助推大盤繼續反彈。所以大家也不要盲目的信任養老金的入市,股市真正的大行情,還是要依靠實體經濟的好轉。
編輯於 2017-02-17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申請轉載
分享到
財經
養老金
股票
評論
添加評論...
推薦閱讀
養老金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1.嬰兒潮。 建國以來,總共有三波嬰兒潮。 第一波是1949-1957年,…
布衣書生的文章 · 565 贊同
養老金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你退休後可能就沒養老金了...
周末看了條新聞,驚出我一身冷汗。讀完後我默默的點上一支煙,目光…
發財老博...的文章 · 31 贊同
你退休後可能就沒養老金了...
一批每月固定6%分紅的基金,當養老金用吧
常志偉的...的文章 · 4 贊同
突發!國務院:各地暫時保持社保徵收政策不變,研究降低社保費率
明哥夜談的文章 · 137 贊同
上漲在即,什麼最值得投資?
在2019年9月9日的文章《 不要輕易錯過這輪牛市》中,我提到:「從…
布衣書生的文章 · 138 贊同
上證50大跌,能抄底嗎?
今天,上證50跌破長期支撐位,主要原因是全球股市大跌,外資被迫撤…
布衣書生的文章 · 251 贊同
五險一金要交將近40年,退休後你能拿回多少?
多賺理財...的文章 · 12 贊同
9月18日基金策略:拐點來了?
大家好,我是老路。 【今日分析】 證券保險發力,全線大漲,稍微帶…
基金一路...的文章 · 3 贊同
股市劇烈震盪後繼續上漲,現在還能買什麼?
昨天,我老丈人給我打電話,問我是不是基金賺了60多萬…… 我很詫異,他怎麼知道…… 他說過年的時候聽我們聊天知道我投基金,現在電視上天天在說股市漲了,估計我收益要翻幾倍了。 然後他…
米多多的文章 · 2,254 贊同
3300點的A股為什麼是高位?——當下市場的真正困境(二)
駱非語的文章 · 155 贊同
⑻ 為何養老金入市股市卻下跌
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局勢不穩造成的。3月14日不冷批評不厚先生引發股市跳水,雖有利好支撐,但目前改革處於路線爭斗,加劇了人們對局勢的擔憂。
⑼ 國家救房市,為什麼不救股市喃
因為國家已經表明要救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暫時不管, 熊市繼續著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機構出貨股評的鼓雜訊在熊掌下一片狼跡,所謂的反轉不過是機構再次給個人投資者編織的一幅美麗的夢而已,既然是編織的,當機構出貨目的真正實現後,夢就該醒了.我反復提醒的大跌還是來了,該來的還是要來這是客觀現實,一切固執的看多者反復的抄底行動帶來的只是機構的反復出貨熊市時間延長而已,機構的倉位越低,未來的走勢可能越不好看,這次印花稅行情機構出貨接近千億,散戶被套資金也是近1500億,血的教訓再次放在投資者面前,在導致大跌的大小非沒解決前憑主觀願望希望迎來反轉行情本來就是個不顧現實的夢,機構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選擇逃命的時候,個人投資者憑什麼去迎接反轉行情?現在大盤破位後呈現加速向下的趨勢,我在印花稅行情發動之初就一直在提醒要破1800反彈結束時逢高減倉或者出局,反彈減倉是熊市必須要執行的鐵律,今天1800瞬間就完蛋了(大小非還不解決,下個目標暫時是1500了,信不信是各位的事了),連個象樣的反抽都沒有,大跌就在預期中來到,那些一直喊散戶持倉不賣或者抄底的股評現在應該偷笑了吧,他們和機構的目的達到了,這次印花稅行情籌碼順利實現的轉移,機構籌碼轉移到個人投資者手裡了,之前有人曾經長期攻擊我罵我憑什麼一直看空股市誤導散戶賣出股票(我自認為曾經幫助很多人在4000點以上的高位跑掉了沒害他們,問心無愧,我只是在盡努力提醒股友風險而已,在反彈面前至少要有人保持清醒能夠提醒風險,就當我是苦葯吧不好吃),我不是憑的主觀意願,而是客觀存在的資金面崩潰狀態的現實來分析股市的,資金面、信心面長期處於崩潰狀態,政府全出些擦邊球政策忽悠個人投資者,當然不管是機構、股評還是媒體政府都大勢噴多,把一些垃圾政策說成實質性的政策,把散戶活活的吸進去當機構和大小非的靶子,政府用意多想想吧?真的是愛護個人投資者嗎?如果攻擊我的人有時間到處下些文章來攻擊我不如多想想怎麼多幫幾個散戶朋友分析下怎麼躲過大盤熊市的危機吧,已經被套的至少要幫他們減少傷害,而不是把時間放在怎麼攻擊我上,放在怎麼讓散戶違背客觀熊市的現實去抄底被套,都是散戶錢來得不容易。請多為股友們想想把,我在這里就先謝謝你們了。 在機構給散戶描繪美好未來時讓散戶去抄底時,機構在干嗎? 機構機構這么看好後市干嗎在鼓勵散戶大膽抄底的同時自己卻瘋狂減倉!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貨再配合一個個新的利好謠傳(我反復給中小投資者提過,國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時候是偷襲不是提前讓社會知道,有哪次不是這樣?回憶下吧!也就是說謠言可能和前期謠傳了利好一樣說不準全都是機構造出來配合出貨的而謠言的結果都這只有一個)7、8月份利好滿天飛了2個月都沒出來可能還記憶憂新吧謠言利好的時候可能就沒利好,當利好謠言破滅消失市場跌出恐慌來了沒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會出來,永遠站在大多數瘋狂投資者的對面可能也是理智之舉!在大多數人瘋狂失去理智和判斷力的時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沒有壞處。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經理很清楚現在世面上的所謂利好都是可有可無的,不影響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堅決減倉,不過他們做得絕的是把不影響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實質性利好給了個人投資者太多希望。 大盤曾經在10月13日誘多,14日就破位了,之前破位後大盤已經連續在5日線下小幅度震盪走低了8個交易日了,請注意這種走法,在之前反復上演超過5次,已經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連續很多個交易日被5日線壓制震盪走低,一旦無法選擇突破向上突5日線\10日線,那投資者還會在信心崩潰的情況下迎來再次大跌(這是我昨天說的),而不是很多股評所說的離底不遠大膽建倉或者不會大跌了。如果機構繼續維持減倉態勢,我不認為有機會迎來中級行情,大行情是機構做出來的不是散戶,關注後市的機構動作吧! 可交換債:穩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換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一樣,也具備贖回、回售的條款,以及向下修正轉換價的可能性。可交換債業務的推出,讓「大小非」股東多了一種市值管理、債務融資的工具。對投資者而言,則多了一種新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從發行股東角度看,在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換期可以溢價出售,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可以獲得當前融資,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困境。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市場轉好上漲,投資者擁有的換股期權將轉化為實利,從而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但是該政策都是在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會有作用,也就是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但是現在是牛市嗎?誰願意去在下跌市中賭股市將長期上漲??又讓散戶去消化嗎?而且該政策還存在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大規模發行也面臨一些障礙。一方面,換股價格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大規模發行可能會影響到大股東的控股權,大股東會願意嗎? 對於「小非」而言,可交換債的發行門檻稍顯嚴格。證監會要求發行可交換債的股東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額不少於3億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為發行主體。 既然小非不具備資格,大非又會因為股權受損,大非會主動伸脖子挨宰嗎?那該政策真的能夠解決大小非問題嗎?文字游戲是政府最喜歡玩的,其實把字眼看清楚了什麼也不是。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次貸危機涉及的負債額超過3萬億美圓,後續陸續有企業破產累加負債值無法避免)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9月「大非」減持數量為1.47億股,小非」9月的解禁數量為1.58億元,但減持數量卻高達3.05億股,說明此前解禁未賣出的「大小非」紛紛選擇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機.對比這幾個月的股市走勢,能清晰得出一個規律:行情好,走勢穩,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則減持少。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