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股市
Ⅰ 日本股市市值超越A股多少個月後重返世界第二
8月3日報道,中國A股市場在周四(8月2日)以暴跌收盤後,市值為6.09萬億美元,日本股市當日收盤市值為6.17萬億美元。世界第二、第三大股票市場的排名由此易位。美國目前仍是全球最大股票市場,總市值略高於31萬億美元。
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也是A股市場市值下滑的因素之一,在過去六個月里,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已超過8%。
日本東證股價指數(TOPIX)2018年以來雖然下跌約4%,但由於日本央行繼續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以及許多公司公布強勁的盈利增長數據,該市場仍是亞洲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
來源:觀察者網
Ⅱ 美國,日本股市發展歷史
http://..com/question/17557439.html?fr=qrl3
Ⅲ 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是在哪個時期
1968年,日本超過當時的西德,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但日本什麼時候超過蘇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二,具體的年份是存在爭議的。因為蘇聯的經濟學界在理論認知上於西方存在是存在差異的(只是差異,無所謂好壞對錯),所以蘇聯的經濟統計數據與西方的口徑不盡相同。同時,蘇聯的經濟統計數據水分也比西方國家大。所以具體日本是哪年超過蘇聯的,這個有不同的說法。我見過有1980年,1986年和1987年這么幾個年份。反正到80年代後期,日本的經濟總量肯定已經超越蘇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二。 隨著80年代末蘇聯政局動盪,最終國家解體,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愈加鞏固。一直到2010年,中國大陸的GDP數字超越了日本。
不過我個人認為,就算中國大陸的GDP超越了日本,也不該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已經超越日本了。就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可持續程度來看,日本仍然優勢明顯。
Ⅳ 經濟學家王建預言:中國股市將在2020年4倍於美國;普華永道等預言:在2030年中國經濟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洗洗睡覺吧,夢里宇宙第一 都行。現在一九年了。股票不漲反跌,新聞還在吹噓經濟怎麼怎麼好。。真想活在新聞聯播里啊
Ⅳ 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如何理解(人民版必修二P126)
(2019·孝感)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在經濟領導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同二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材料中的挑戰是指西歐和日本的崛起。
(2019·隨州)19世紀後期,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並發展起來。日本兩次崛起的共同原因是積極因時變革。
(2018·鄂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情況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2017·孝感)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戰後,教育經費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所佔比重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過大學教育。工程師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該材料反映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是:重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
(2015·孝感)二戰後,日本和聯邦德國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其共同原因是重視教育與科學技術。
(2014·黃石)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本進行社會改革
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持
③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
④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⑤確立「科技立國」的政策
(2013·孝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開始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學技術振興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學課程;60年代開始產、學、研、相結合。這說明「二戰」後日本重視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
(2010·鄂州)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後,一直在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出現了軍國主義復活的現象。軍國主義的本質就是侵略,軍國主義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日本存在軍國主義復活的社會土壤。
Ⅵ 日本的國民經濟在哪一年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根本就沒有這回事。1968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直到今年9月被中國超越,如今位列第3.
Ⅶ 日本是什麼時候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1968年,日本超過當時的西德,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60年代,日本工業競爭力穩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長率高達18.4%。在60年代中期之後,除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2年,日本的經常項目每年均為順差。
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發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增長削弱了日本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1998年的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
(7)日本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股市擴展閱讀:
日本的農業
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農戶的耕地面積為1.24公頃, 2004年日本兼業農戶數占經營性農戶總數的79.6%。2000—2004年日本農業生產法人數量從5889個上升至7383個。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
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2005年日本農產品自給率只有40%,其餘農產品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1990—2003年日本穀物自給率由30%降至27%,其中食用穀物的自給率由67%降至60%。
2003年日本豆類、油脂類、砂糖類、水果類、水海類和肉類產品的自給率分別只有6%、13%、35%、44%、50%和54%,日本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
Ⅷ 1986年日本股市總市值是多少
當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在1989年最後一天破滅時,它標志著日本「增長奇跡」及其20多年海外商業快速擴張的終結,轉而陷入一輪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蕭條時期,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遭遇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蕭條。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隨著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開始急劇升值。1988年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與1971年固定匯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結果導致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但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財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國內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擴大內需」。為了減輕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避免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同時也迫於美國政府要求日元升值、開放市場、擴大內需及實現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為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從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建設的高潮。土地資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房地產投機熱,投資膨脹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迅猛擴張。
(2)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有效需求」膨脹。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步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增速名列發達國家榜首,在經濟一派繁榮的氛圍籠罩下,企業和消費者變得更為自信、樂觀,投機變得更富激情、大膽,東京的房地產與股市一並上漲不止。
(3)「流動性過剩」為股市「火上澆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才緩慢展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80年代中後期這一進程加快,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隨著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業務管制的放鬆,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形成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的格局,這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隱患。
二、日本經濟泡沫的主要表現
1988——1989年,公司投資急劇膨脹。伴隨高股價,新股票發行的快速升值,當銀行在不動產方面尋找資金投向時,股票發行便成為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反過來,公司利用它們持有的不動產進行間接的股市投機,從而形成了不動產與股市雙重泡沫——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及日經225股價指數持續暴漲。
(1)股價持續猛烈暴漲。1985年末,日經225股價指數收於13083點, 1989年末收於38916點,四年間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佔到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1.7%,並趕超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總市值繼續膨脹至896萬億日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
(2)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兩大根本「支柱」。當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凱歌高奏之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正在瘋狂,不斷上漲。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調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業區地價指數,若以1955年為100,到1965年則上漲超過了1000,到1988年則超過了10000,也就是說,日本城市房地產價格在33年間上漲了100倍,而同期名義國民生產總值上漲卻不足40倍,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上漲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時,東京商業區的地價漲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區地價則漲至1985年的2.3倍。與此同時,由於日元巨幅升值,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購與海外投資熱情。
1990年,隨著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滅,日本房地產泡沫也隨之破滅。
三、泡沫經濟對日本的沉重打擊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Ⅸ 日本經濟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時間
日本經濟在戰後也發展迅速,但真正的繁榮期比德國晚了10年。日本真正繁榮發展的時期是60年代初到1973年石油危機這十多年。1968年,日本 後來居上,超越德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了1984年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於是美國政府開始打壓日本,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為,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後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持續了十幾年,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甦之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