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有國有企業股票嗎
1. 中國企業在美國紐交所股票代碼這算是上市公司嗎
有交易代碼就是可交易的上市公司。但是美國的上市公司並不是什麼可炫耀的東西,因為那裡你只要掏錢基本上就可以掛牌交易,有沒有人買才是最重要的。在美國的股票交易所有很多一年都成不交不了一股的股票,如果你不說代碼,大家誰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公司。這跟中國股市可完全不一樣。
2.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上市公司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中國股市中確有相當多的公司效益很好,但也確有相當多的公司效益低下,不想分紅,財務作假,內部交易不斷,雖然IPO暫停了,但大小非解禁從未停止過,股市的口子也從未縫合過。而美股市場涵蓋了美甚至國際著名公司,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中國股市還沒有實質性的做空機制,股指期貨門檻很高,而美國市場則有套期保值功能,阻礙了大資金入市安全運作。而沒有實質性的做空機制則有利於新股發高價,多融資。
美股市場的發展變動與政治經濟發展歷史過程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它既是政治財經風雲變幻的晴雨表,也是整個變化的後果的直接體現者。這表明,美國股票市場的透明程度和可分析性,可預見性是相當明顯的。所有股票分析的技術手段和模型造就都源出於此便是證明。而中國的股市則有一種超然的游離功能,投資者很難判斷其走勢和短時期的漲跌。
中國股市沒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但在相當長時間里,莊家橫行,10個股票9個庄。美國股票市場是規模最大的市場,除了以兆億美元計的上市股票價值外,美國還有最大規模的基金投資和機構投資。一般的投資者興風作浪是絕對不可能的。
中國股市的規則、法規、政策至今還處在不穩定的變動完善之中,不像美國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年至今無大變,如中國的新股發行制度、新股二級市場抑價政策;上海股市ST的跌多漲少等不對稱規定,都給人這種感覺。
據稱,在美國ST股票是無人購買的,更不可能出現被大幅炒作的機會,美國股票市場是法規健全、管理嚴密而透明,除了法制的約束,政府對股票市場完全沒有約束,投資者需自己對所作的投資承擔全部的風險和責任,值得指出的是。
美國的投資者更加成熟和理性,他們中更多的是機構而非像中國一樣的散戶為大的態勢,更可貴的是美國的投資者更注重公司價值的研究和分析,更加理性和科學,中國的股民難以企及。
3. 美國股市跟中國股市的差別有哪些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有何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拿中國股市的觀念去評判美國股市。以股價為例,在美國最低的股價不是1美分,而是1/256美元(如果把倒閉的也算上,那就是0美元),而最高的股價是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的股票,它曾在98年突破過85000美元。這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股票從10美元漲到了100美元,你不要以為它不會再漲了,因為它還有可能漲到1,000美元。
反過來也一樣。在美國股市,股價不僅差別大,而且運動速度快。一個1塊錢的股票在一年內漲到100塊,然後又用一年時間跌回到1塊錢的情況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無論在什麼價位買股票,只要你肯悟,就總有讓你解套而且賺大錢的一天。這種想法在中國股市完全行不通。如果你不注意止損,那麼買的股票完全有可能跌到零,永無翻身之日。對市盈率的觀念也需轉變。在美國股市,金融業股票的市盈率大都徘徊在8至10倍之間。像大通哈曼頓銀行這樣受人尊敬的企業的市盈率也不過是11倍。高市盈率的股票當然有,而且高得讓你瞠目結舌,比如yahoo的市盈率就曾到過2400倍。
4. 美國財富的60%是在股市裡嗎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一個機制是財富效應,這種效應尤其體現在居民部門。
以美國為例,截至2014年底,在美國居民部門的資產組合中,公司股權佔到近20%的份額,養老金和共同基金合計佔到42%左右,後兩者的資產組合中又有超過30%到50%投入到了股市,因此,美國居民部門直接和間接持有的公司股權達到全部金融資產的1/3以上。所以,股市的上漲會顯著提高美國居民部門的財富水平,進而刺激居民消費,而居民消費又佔到美國GDP的70%。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二個機制是通過影響非金融企業部門的融資和投資:股市上漲會刺激公司的股權融資,從而推動公司投資乃至經濟增長。
以美國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迄今,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非金融企業發行股票的凈融資額基本保持在負值的狀態:其一,退市企業數量多於上市企業數量;其二,公司持續不斷地回購股票。事實上,美國股市已經不是美國非金融企業融資的主要場所,而是越來越「外國化」和「金融化」:按市值計算,美國本土的非金融企業市值佔全部市值的比重從上世紀的80%下降到目前的60%,而金融企業市值和外國企業市值的比重分別佔到20%左右。
股市影響經濟的第三個機制是杠桿效應。股市上漲對公司股權的影響有限,不過,公司股權價值的提高會降低公司杠桿,推動公司債務融資。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上市公司只有4千多家,上市公司數量只佔全部企業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企業的債務融資和投資行為都與股市沒有直接關系。不過,從美國的經濟實踐看,居民部門的財富效應肯定離不開杠桿效應。
股市影響經濟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機制就是通過企業上市、退市的優勝劣汰,推動技術創新。
以美國為例,上世紀90年代發端於美國的信息技術革命,股票市場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5. 美國的股票和中國的股市一樣嗎
1、設立初衷不同:中國股市的設立初衷是為了解決國企的融資問題,是由頂層向下設計的,受政策影響較大。美國的股市起初並沒有過多的監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場的力量占據主導。
2、市場主體不同:中國的股市以散戶為主體,投資跟風、追漲殺跌,市場不夠有效。美國股市以機構為主體,主體傾向於價值與長期投資。
3、公司上市要求不同:中國公司上市為核准制,企業要上市得經過發審委的批准。(今年證券法大修注冊制預期落地)。美國股市沒有監管的歷史,企業上市為核准制,保證紕漏信息真實完整即可。
其中中國和美國股市一個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股市中大約有80%的交易量來自於散戶個人投資者。而在美國股市中,散戶投資者在股市中的交易量比例不到10%。這一巨大的差別,造成了中國股市中可以被割的「韭菜」特別多。在筆者和Jason Hsu的訪談對話中,對這個問題有過專門的討論。
上面提到的這一差別,也造成了機構投資者對於股市的價值和影響不盡相同。長久以來,中國股市的監管層一直覺得中國股市中的散戶股民太多,而機構參與度不夠。因此監管層想了不少辦法來提高機構在股市交易中的份額。
然而,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院長顧朝陽教授的研究(Gu et al, 2012)顯示,機構除了可能提高市場的監督有效性之外,也有相當的「掠奪性」。在一個充滿著「人傻、錢多」的市場中,廣大散戶就成了機構和券商聯手收割的對象。
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我們需要從券商和機構之間的關系說起。
券商分析員首先發布一個「買入」的投資建議。廣大散戶在看到該「買入」投資建議後,紛紛跟風買入,把股價推高。在股價被節節推高的過程中,基金經理乘機把手中的股票拋出。等到市場上的熱度減退,股價回落時,基金經理再在低價位將該股票買入。這樣「一買一賣」,基金經理就和券商實現了一次完美合作,完成了對散戶股民的一輪「收割」。
顧教授通過自己的研究提醒廣大投資者,在對待券商分析員發布的「強烈買入」投資建議時,我們應該多長一個心眼。特別的,我們要判斷一下被強烈買入的股票,是不是某個和該券商有緊密聯系的基金的重倉股。如果某基金重倉持有一支股票,同時和發布「強烈買入」投資建議的券商有很密切的業務往來,那麼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謹防自己成為「割韭菜」陷阱的受害者。
由於大型基金機構是券商的客戶,向他們支付交易傭金,因此券商分析報告受基金和機構的影響可能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顧教授同時提到,基金和券商之間,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利益往來關系,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社交網路聯系。而這個社交網路聯系,往往被大眾忽略,同時也難以從監管層面進行管理。
舉例來說,大約有40%多的基金經理,以前是券商研究部門的分析員。很多基金經理和券商分析員,是同學或者校友關系。這種社交關系網,意味這基金和券商之間,更多的是「合作」和「共謀」的關系,而非「互相監督」的關系。在這種關系的影響下,基金和券商有著非常多的共同利益。在這種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機構們聯手在股市上忽悠散戶,「玩」一把個人投資者,就不那麼難以讓人理解了。
聰明的投資者,需要理解這些機構之間的互相聯系,以及它們背後的利益激勵機制。我們應該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降低自己成為「被割韭菜」的可能性,避開投資理財中的「地雷」,努力成為「投資叢林」中的倖存者。
6. 現在的美國股市大約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是:"廣深鐵路".
中美建交後,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也日益密切。1996,中國公司開始進入美國股票市場,第一家公司是廣深鐵路公司。
廣深鐵路公司1996年4月在香港H股掛牌上市,同年5月13日,廣深鐵路美國存托股份ADS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廣深鐵路公司2006年12月22日正式登陸中國A股股票市場,簡稱廣深鐵路(601333),開盤6.72元,瞬間沖高到6.80元,收盤價6.17元,成交44.8710億元,與發行價3.76元相比,漲幅為64.10%。共發行27.48億股,募集資金103億元。
廣深鐵路公司地處深圳,管內有廣深線147公里。廣東省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商業環境良好,客貨運量都具有較高的增長預期。廣深鐵路公司獨立經營的廣深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高速電氣化鐵路,成功首創了城際高速客運公交化運輸模式,連接著京廣鐵路,京九鐵路兩大繁忙干線的南端,成為中國鐵路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分享著中國鐵路大提速的數千億元商機。同時,廣深鐵路還在深圳羅湖橋與香港九廣鐵路連接,是中國鐵路連接香港的惟一通道,具有絕對的區域壟斷優勢!
廣深鐵路公司還是目前中國大陸惟一一家在美國、香港和大陸同時上市的鐵路運輸類上市公司!
7.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有什麼區別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都是各國的交易市場,而很多人對於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的異同之處是不了解的,不知道在范圍、規則、環境上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這也直接影響了如何去投資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都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體現,是幫助企業籌集市場資金去發展的交易方式,選擇中國股市還是美國股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
8.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有什麼本質區別
中國股市的建立始自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初,可以說,中國股市的規則是「胎生」於美國股市的規則。同時,結合了中國的具體情況,修改建立的。相較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總體講,兩個市場有主要區別如下: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
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投機市場與投資市場的目地區別:
中國股市常有莊家操控,其目的為短期獲利;再加上,中國上市企業,分紅很少,這樣股市投機的意味較濃;美國股市的許多機構,包括養老金,退休金在內的投資機構,一般是以長線或紅利回報為目的,機構操作不明顯,平日的交易量,都只佔總股數目的0.5%-3%左右,這樣微量的交易,不太容易引起的的波動,穩定性極好。沒有所謂「莊家」。一般百姓,也主要買共同基金。
T+1與T+0---股票買賣時效性區別
中國股市不能在同一日實現買與賣;美國股市可以買後即賣,其操作自由度完全依靠股票所有人。這種靈活性可能造成「喜者更喜,悲者更悲」的一邊倒的現象,增加了股票的幅度變化。另一方面,使得投資者,能夠有可能快速逃離危險及快速套利。
鮮少做空與普遍做空的監督機制的區別:
紐約股票交易市場(NYSE),納斯達克(NASDAQ)和美國交易市場(AMEX)是三個主要的交易市場。其中絕大部分股票都設有做空機制。做空機制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到股票市場的健康與否。做空機構會從反面,促進企業行為的規范。企業一旦做出違反規則的事情而讓做空機構抓住了「小辮子」,並通過媒體公布於天下。股票就會下跌,搞不好,董事會就要換人。去年,美國許多做空機構,抓住許多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財務造假和隱瞞違規操作的問題,迫使近30家企業被停牌或摘牌。確實起到了民眾對企業的監督作用。
在中國,做空機制開始不久,允許做空的企業也不多。加上對問題企業取證較難,對取證人員的安全缺乏保障,對做空的監督執行缺乏力度。再者,由於上市主體為國企,再要另外一個國企去「監視」,很難透明地說出它的公允程度。
此外,在與交易有關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如交易代號與代碼,手續費,借貸,紅利發放(年/季),稅收,金融衍生品等方面,中美股市都存在差別。
總之,中美兩國股市的區別是成長與成熟的區別。美股市場的成熟發展給它帶來了巨大的機會,而中國市場的崛起,正向世人展現它未來的潛力。
9. 美國股市裡一共有多少只上市公司
1、根據有關報道,2015年,美國股市上市公司的數量只有3812家。
2、1997年美國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8,884家的最高峰,當時在蓬勃發展的經濟以及大量的風險資本融資刺激下,掀起了一波IPO高潮,特別是在科技領域。而2005年前美國股市一共有大約7500家上市公司,2010年前只剩5600家。平均每年因為被兼並/破產/退市等的公司大概400家,平均每年IPO大約150家,結果就是平均每年上市公司數量降低200-300家。美國股市股票的供給其實在不斷下降,股票價格上升。
3、股票退市是影響美國股市上市公司整體數量的一個因素。Strategas Research Partners的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2012年,共有7,769家上市公司退市。而推動IPO回暖的是《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OBS Act),這項法案放寬了對潛在IPO公司的限制,允許公司在公開宣布IPO計劃以前先向潛在投資者了解入股意願。該法案還推遲了某些會計准則的生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