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質押融資案例分析
『壹』 有上海公司介紹去香港股權質押融資,還再三強調沒有前期費用,到底是
目前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有限,中 央方面也相繼出台了相關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但成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關於有上海公司介紹貴單位去香港股權質押融資,雖然其強調說前期沒有費用(不排除他們為了拉人先入局),但後期一定有費用,甚至比前期有費用的那種融資還要昂貴,所以一定要慎重。
其次,關於公司的股權質押融資(或股權質押貸款)方面,首先要對公司的股權市值做出估值(需要相關有資質的機構參與),然後給出相關的分析報告,要當心這裡面也許存在一定的水分(貓膩)。另外股權質押融資(或股權質押貸款)方面,為什麼一定要到香港,國內的上海、深圳、北京等同樣也可以。
再次,您所提到的「前提是我們不會在資金到位之前付一分錢的費用!(這樣的話語可以放心心裡,但盡量不要說出來)」這種最容易吃虧上當。如果其是詐騙,會設計出很多借口/理由讓你付款;或者讓你們後期支付更多的費用。(那樣反而未必合算)
關於企業融資,現在的融資方式多種多樣,資的第一種方式是債務融資,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委託貸款,第二種方式是權利融資,包括私募和公募兩種。比如:貸款、股權質押貸款、資產證券化·····(37中融資方式可供選擇),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比如:長短(長期/短期投資)結合、高低(高風險/低風險)結合、貸款與融資相結合等。無論是那種方式的融資,都會有一定的代價。選擇合適的才是最重要的。
再或者企業直接上市(或登錄新三板、新四板),不僅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也增加了影響力,也容易受到投資人(投資商)的重點關注。
希望對你有所參考!
『貳』 股權質押是加杠桿風險最大的妖孽
在去杠桿聲聲緊的情況下,金融企業去杠桿異常重要。決策層緊緊扭住金融企業、產品等核心加大金融去杠桿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中國銀監會力主整頓金融亂象的思想與做法都是完全正確的。
金融去杠桿必須抓住核心和重點,抓住眼前就可能導致市場風險的環節和重點領域與金融產品。比如銀行同業業務、存貸款賬外的理財產品亂象、銀行與信託保險證券相互「勾結」倒騰空轉金融資源的監管套利行為,特別是銀行與信託公司的信託買入返售產品等。值得慶幸的是,監管部門正在有條不紊地清理整頓,並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在金融去杠桿中,有一個加杠桿危害性較大的產品必須給予重點「關照」。這就是股權質押融資,銀行業叫做股權質押貸款。
股權質押是指股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作為質押擔保,從債權人處融資的行為。股權作為一個質押品或者融資的第二第三信用背書與保證,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問題出在循環加杠桿風險上。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案例是此前包括寶能、恆大利用股權質押加杠桿融資的問題。初次利用保險產品吸收的資金或者發債融資融來的資金,在股市二級市場舉牌購買上市公司股份,然後利用這些股份抵押到證券公司再融資再舉牌,循環往復,其杠桿率可以無限放大。一旦股市出現下跌,瘋狂加杠桿的企業與個人資金鏈條就可能斷裂。邏輯是,股市下跌到平倉線時,受質方就會果斷平倉收回資金,導致質押方鏈條斷裂,流動性雪崩,甚至引爆市場風險。
中證登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20日,A股市場共有4847.93億股上市公司股份被質押,佔A股市場股份總數的約一成,上述被質押股份目前市值合計達5.45萬億元。這么大的股權質押加杠桿規模,對市場影響非常之大。一旦市場出現「雪崩、閃崩」現象,這5.45萬億元規模的股權質押絕對是A股市場的一顆核彈頭,非常之危險。
近期,A股出現跌跌不休行情,一些股權質押品種已經出現風險徵兆。2017年5月25日,多家上市公司「扎堆」發布補充質押公告,股權質押風險警報再次拉響。5月25日,興業皮革、金杯電工、能科節能、高偉達、諾力股份等上市公司發布補充質押公告披露,股東對前次股票質押進行補充質押。當股價出現大幅下跌後,上市公司股東需被動增加質押股票提供更多抵押擔保,以防止被強行平倉,這種行為稱為補充質押。
截至5月26日,今年以來有104家公司合計發布了170份補充質押公告,其中有141份來自4月份之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04家公司中,上市不足三年的次新股超過30家,佔比約三分之一。風險信號就像悶熱天氣的熱風在乾草地里悄悄的吹著。
從目前受質結構分析,證券公司、銀行、信託公司、其他,其對應的質押股權規模分別為2.11、0.72、0.49、0.65萬億元,分別占質押股權規模的53.1%、18.2%、12.4%、16.3%。
證券公司是股權質押大戶,占質押總市值的50%以上。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券商在拓展股權質押融資業務時,客戶早已不僅僅局限於控股股東,5%以上的股東、前十大股東甚至單只股票持股市值達到500萬元的股東,都是其潛在的客戶對象。
券商股權質押的優勢在於其本身或沒有多大風險,因為一般券商設置的平倉線都安全保守,同時券商有及時平倉的業務能力,一般不會把風險砸在自己手上。但對市場與投資者的影響非常之大。
集中對股權質押進行平倉時,將導致股市集中賣出,引發市場大跌的大利空。隨著近期A股市場整體走弱,部分股票「閃崩」不斷,股權質押這把鋒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又開始搖搖欲墜。5月23日(周二)A股再現「閃崩潮」。早盤,洪匯新材、西部資源、農發種業盤中直線下挫,股價快速跌停。朗迪集團、百傲化學、大唐電信、艾迪精密等股盤中「閃崩」。午後次新股再掀跌停潮,碳元科技、豐元股份、天域生態、中持股份、美力科技、博邁科、華鋒股份等多隻次新股跌停。股權質押被認為是誘發近期「閃崩潮」的一大誘因。特別是次新股流通性差,在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向下修正的殺傷力更大,股權質押風險也相對較大。
因此,對股權質押融資必須進行徹底清理整頓,迅速出台管理規范,在股權質押融資規模、杠桿率、平倉線、融資對象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比如,一個企業只能進行一次股權質押操作等。
特別要規范券商的行為,大幅度壓縮股權質押融資的規模,大幅度提高券商股權質押的平倉線,收緊券商本身的貸款等融資行為。
總之,必須盡快降服過度股權加杠桿融資這個妖孽!
『叄』 實現質押股權要注意哪些問題
現今,股權質押是很多企業獲取融資、降低企業資金成本的重要手段。股權質押是指出質人以其所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標的物而設立的質押。質權人在行使質押權時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股權質押的設立
股權質權作為一種擔保物權是為擔保債權的實現而設立的,但最終質權人能否實現債權只訂立質押合同還不夠尚。下面我們通過案例來分析:
A向B借款400萬元,以A所持有的甲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作為質押(B非該公司股東),簽訂股權質押合同後因A的原因並未辦理質押登記。二人約定如未能按期還款,A則自願將該40%的股權轉讓給B。現還款日到期,B作為質權人要求行使權利。
上面這個案例中的核心問題是股權質押的效力問題。股權質押屬於權利質押的一種。我國《物權法》第226條第1款規定:「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以基金份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在該案例中以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出質的,股權質押合同簽訂,但因出質人原因並未辦理股權質押登記,導致案例中的股權質押並未有效設立。對於質權人來講,這樣的結果是非常不利的,面臨著質權無法實現的風險。作為補救措施,在簽訂股權質押合同時,一定要規定違約條款。因為雖然質押權並未設立,但並不影響合同中質押擔保條款的效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質權人可以向出質人主張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賠償其對質押權人造成的損失。
該案例中另外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即「二人約定如未能按期還款,A則自願將該40%的股權轉讓給B」,這樣的約定是否有效。這種約定即通常所說的流質契約,為了防止質權人趁人之危、顯失公平後果的發生,現代各國立法均嚴格禁止在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受清償前,質物所有權歸屬質權人的約定。我國《物權法》第211條規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故A與B關於如未能按期還款,A則自願將該40%的股權轉讓給B的約定無效。當然,法律並不禁止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後,雙方參照市場價格協商折價給質權人,實際上也是質權人實現質權的方式之一。故A與B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後可以約定將股權按市場價值折價償還債務。
二、股權質押對標的物的限制
我國《擔保法》第75條規定「下列權利可以質押:……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 可見,並非所有的股份、股票都可以轉讓。
1.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出質的限制
2.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出質的限制
還以上面的案例舉例,A轉讓B的股權屬於向股東以外的第三方(B並非甲公司股東)轉讓股權,應當遵守《公司法》第71條的規定,經過甲公司股東的過半數同意,並保證甲公司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擔保法》第78條第三款也規定:「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出質的,適用公司法股份轉讓的有關規定」。在程序上,A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該規定是為了保護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實踐中,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能只有幾十個,甚至只有幾個。作為這個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每人持有一定的分額。如果有一天,其中一人突然要將自己手中的股權轉讓給陌生人,其他股東難免沒有意見,所以為了保護有限責任公司的連續運作,公司法通常規定股東轉讓股權,必須經過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並且,同意要以書面形式,也就是股東會決議的形式作出。
《公司法》第141條規定,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董監高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因此這些股份在限制轉讓期間不得用於質押。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社會公眾持有、買賣公司股票以方便融資,故對其限制性因素並不太多。這不同於有限責任公司。
另外,法律規定,國家擁有的股份的轉讓必須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所以國有股權出質,應該經過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審批。
3.公司不能接受本公司的股東以其擁有的本公司的股權出質
公司能否接受本公司的股東以其擁有的本公司的股權出質,對此 ,有些國家的法律規定在滿足一定條件時是允許的。我國《公司法》第142條規定,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的股份,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為質押權的標的。可見,我國法律絕對禁止股東或投資者將其擁有的股權質押給本公司。這是因為,公司如果用其資本買回股份,實際是將股東的投資退還給股東,從而形成實質上的退股,損害其他股東和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三、股權質押標的物的價值
1.質押率
實務中,股權質押受質押率的影響,質押率實質就是一種折扣。例如,上市公司將市值1000萬元的股票質押給金融機構,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必然小於1000萬,也就是說融資打折了。質押率一般情況是3-6折。假設質押率為40%,1000萬市值的股票質押出去,獲得的貸款即1000*40%=400萬。
2.預警線、平倉線
公司股權質押設立後,債權人取得質權,也取得了在債務人按期未履行債務時,對質押股權具有優先受償權。但是,在股權質押設立後標的物的價值減少怎麼辦?
股權的性質決定其價值容易上下波動。與不動產的價值不同,股權價值並非固定不變,股權的價值極易受市場的供求狀況、市場利率的高低、股權質權的期限長短等因素的影響。特別在股票出質的情形下,股票的價值經常地處於變化之中,股權價值在短時間內會發生由波峰跌至波谷的極端情況。因而使得股權質押的擔保力度較難把握。
可見,以股權進行質押,面臨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股權的價值和價格是經常變動的。如果股權的價值在質押期間急劇下降,至實現質權時,則可能會導致股權的價值無法清償債權,質權人的利益會因而無法得到保障,導致質權人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失。現實中,上市公司為控制因股票價值波動帶來的風險,會設立預警線和平倉線。
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標准:160%/140%和150%/130%。
假設質押時,股票價格是10元,質押率為40%,預警線為150%,平倉線為130%,那麼:
預警價格=10*40%*150%=6元,即股票價格下跌40%
平倉價格=10*40%*130%=5.2元,即股票價格下跌48%
《擔保法》第51條規定: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抵押物的價值,或者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當的擔保。故當股價連續下跌接近預警線時,金融機構有權要求股東補倉;《擔保法》第70條規定:質物有損害或者價值明顯減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可以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或變賣質物,並與出質人協議將拍賣或變賣的價款用於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向出質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故當達到平倉線時,而股東又沒有辦法補倉或還錢時,金融機構有權將所質押的股票在二級市場上拋售。
綜上,股權質押作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權利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權利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二者最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在簽訂質押合同後應及時辦理質押登記,確保自己權利的實現。
『肆』 如果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什麼
說明股市越來越好,我們能夠從中獲利的可能性越大,並且有著更多的機會選擇。
『伍』 股權出讓融資最好的方式
收購兼並的主要方式是全面收購公司股權、部分收購企業股權、增資擴股等形式。吸引大企業投資,不僅可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難題,更有利於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提高、擴大市場等目標實現。
在吸引新投資者之前,應仔細考察新投資者是否在以下幾個方面與中小企業的創業者保持一致:企業的發展戰略及長期發展目標;企業的股權稀釋以及其管理權的分散;企業的盈利方式及利潤分配方式。
『陸』 [高分求案例]高分求一個MBO的案例
MBO產生於傳統並購理論,在西方國家有近20年的發展歷史。今天,作為資本運作的一個重要手段,MBO正在中國悄然興起。
MBO的興起取決於外部經濟環境,我國國有股減持以及國有企業的抓大放小政策為MBO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經濟背景和發展契機。針對中國的具體情況,如何解決公有企業"產權模糊、產權主體缺位"的難題,MBO在理論上提供了一條較為可行的思路。正當我國對國有股減持方式以及產權改革方案困惑彷徨的時候,MBO的出現不失為一個積極的嘗試。由於在實踐中還存在種種障礙和疑慮,所以斷言"MBO將成為未來中國產權改革的主流方式"還為時過早。但中國企業的產權困境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在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隨著不同利益主體地位和相互關系的衍變而不斷變化,時至今日每個公有企業的產權結構都有自身的特點,只有符合本企業具體情況的改革方案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目前我國MBO不乏成功的例子,例如粵美的、宇通客車、深圳方大等,如果說這些大的上市公司MBO案例具有某種特殊性或條件性的話,那麼對於一般的非上市國有中小企業或國有企業某個部門的收購,則具有更加普遍的意義和可操作性。
實現一個蛻變
一夜之間從企業的管理人員成為企業的所有者,成為擁有一定資源基礎的創業者,這種"不可思議"的蛻變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但MBO項目要想成功實施並不是那麼簡單,只有找准合適的機會、選擇適當的途徑、控制內在的風險才能保障項目的成功。
1.什麼樣的企業或部門適合管理層收購
MBO既是一種資本運作的工具,又是一種企業管理方式上的變革,收購只是手段,整合才是關鍵。由此可見整合對MBO實施成功的重要性。整合一般分為兩個方面:內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前者指公司組織結構、財務結構及經營管理本身的調整與整合;後者則是指公司針對資本市場的運作和調整。經過整合,公司要實現改善經營管理、獲得穩定現金收入並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最終使投資者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
一個能成功地實施MBO的企業或部門,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特點:第一,該企業或部門應該具備管理效益的空間。只有當企業管理者的報酬與他們所創造的價值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時,實施MBO後,才能使管理者的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管理者成為所有者之後,能夠把這部分潛力轉化為企業的效益。第二,企業管理層的素質必須很高,有事業心。管理層必須是一個團結的團隊,領導者之間目標一致,有很好的合作心態。第三,企業所處行業傾向於成熟產業,且企業債務負擔不是很重。第四,企業經營管理層在企業管理崗位上的工作年限較長,經驗豐富,各方對其管理能力均表認可,有利於MBO活動的開展。第五,第一大股東的股權比例應該較低,這樣可使收購的費用不是特別高,有利於管理層控股,也利於MBO的實現。
2.尋找合適的融資渠道
MBO是杠桿收購方式的一種,而杠桿收購的特點決定了融資在整個收購過程中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我國,落後的金融體制和不發達的資本市場限制了許多融資渠道,因此目前較為常見的方法就是抵押貸款和引入風險投資,如前面所提到的MBO案例中,只有一部分的款項是自有資金,其餘都是通過抵押貸款和風險資本解決。當然,不同的融資渠道也導致了不同的實施過程和風險程度,因此,MBO實施主體應該根據自身所具有的客觀條件和信用地位來選擇融資方式。
3.規避政策和法律上的風險
在MBO剛剛起步的中國,很多法律和制度上還缺乏清晰的規定,因此,目前MBO活動有很多細節還介於合法與不合法的灰色地帶。如法律規定禁止銀行貸款給個人從事股權投資的活動,同時也禁止公司用資產或股票作為抵押貸款從事股權投資。
在MBO的實施中,管理層和職工通常需要共同設立一個殼公司並以法人的名義展開收購活動,而我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有2~50人的限制,當然職工可以以職工持股會的名義介入,但職工持股會屬社會團體的性質,是非盈利性的組織,不能夠進行投資活動。同時,殼公司對原公司的收購行為是一種股權投資,對於股權投資,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除國務院規定的投資公司和控股公司外、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50%,顯然這一點在MBO實施過程中也很難滿足。
針對這樣一種客觀環境,MBO的實施主體一方面要適當地規避法律或制度上可能的障礙,另一方面也需要和當地政府及主管機關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以確保MBO能順利進行。
案例
顧是在2001年收購科龍的,MBO時他是科龍的絕對領導人.
2000年,科龍電器所在地,容奇鎮,發生了一件決定科龍命運的事——容奇鎮與緊鄰的桂洲鎮合並成立容桂鎮。行政區劃的調整帶來了政府領導的連鎖變更。新來的鎮委書記是原順德市北滘鎮的鄧偉根,原容奇鎮副鎮長徐鐵峰則被選定擔任鎮長。
在此之前,容奇鎮鎮政府通過下設的容奇鎮經濟發展總公司(後更名「容聲集團」)一直對科龍電器保持著絕對控股地位。期間雖然歷經潘寧與王國端的人事更迭、不同領導者在經營上的策略搖擺、以及裙帶企業擠占科龍電器利潤等種種問題,科龍依舊在1999年完成了56億元的營業總額。當年,科龍冰箱產量國內第一,全球第五,空調產量亦排名國內第五。然而,隨後在2000年發生的這場政府改制,讓科龍走進了一場漩渦。
改制後出任容桂鎮鎮長職務的徐鐵鋒,原系科龍的法人代表。據《財經》事後報道,徐鐵鋒與新來的鎮書記鄧偉根不合,又加之他曾一直冀望容桂鎮書記一職卻敗於鄧偉根,因此,徐鐵鋒履新不久,即生去意,於2000年6月辭去鎮長一職,「下海」出任科龍總裁。
但讓徐鐵鋒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下海有些生不逢時。2000年正是國內家電業競爭激化的一年,曠日持久的價格大戰讓科龍損失嚴重。再加上徐鐵峰本人疏於品控,上任當年便發生產品質量事故,回收冰箱逾萬台。結果,科龍當年巨虧億元。
此時,顧雛軍出場了。
顧雛軍是在科龍股價跌破發行價的背景下出現在容桂鎮鎮政府面前的。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科龍的巨虧已經讓榮桂鎮鎮政府將其視為燙手的山芋。書記鄧偉根亦向媒體表示,科龍歷史問題嚴重且現狀堪憂,再由政府把持已無前途,只要接手之人能夠把企業留在容桂,為政府貢獻稅收,解決就業,政府便可以退出。就這樣,2001年10月,顧雛軍與容聲集團簽約,以每股2.73元的價格收購20.64%科龍電器股份,成為科龍第一大股東。
顧雛軍入主科龍之後的事,我們已經多次在媒體上見到。他掌控科龍的四年間,第一年巨虧,繼而在第二年、第三年轉盈,其本人也榮登《財富》百富榜,並成為「2003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隨即,第四年再虧。正是最後2004年的虧損引發了輿論爭議,也引來了中國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顧雛軍旋即案發。
郎咸平在質疑格林柯爾收購時曾經質疑,顧雛軍通過進入收購公司管理層,大幅提高企業運營費用,提高公司虧損幅度進而壓低收購價格。
郎咸平炮轟顧雛軍席捲財富 MBO想說愛你不容易
『柒』 想參考一些有關股權投資信託計劃的案例 有風險提示,收益測算,流動規劃,期限設定就好
看來是想偷懶了,呵呵。
股權投資信託計劃的案例可以在信託法律網(TrustLaws.Net)找一找.
股權投資信託計劃的核心要素是入股比例、財務控制、投資對價、退出方式、權益測算、章程修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