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常用股票薪酬模式有哪些
Ⅰ 常見的股權激勵方式都有哪些
一、股票期權(StockOption)。
也稱認股權證,實際上是一種看漲期權。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行權期)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行權價)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行權)。股票期權只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持有者在股票價格低於「行權價」時可以放棄這種權利,因而對股票期權持有者沒有風險。股票期權的行權也有時間和數量限制,且需激勵對象自已為行權支出現金。
實施股票期權的假定前提是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在證券市場能夠得到真實的反映,由於在有效市場中股票價格是公司長期盈利能力的反應,而股票期權至少要在一年以後才能實現,所以被授予者為了使股票升值而獲得價差收入,會盡力保持公司業績的長期穩定增長,使公司股票的價值不斷上升,這樣就使股票期權具有了長期激勵的功能。同時,股票期權還要求公司必須是公眾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資實施股票期權的股票來源。
股票期權模式目前在美國最流行、運作方法也最規范。隨著20世紀90年代美國股市出現牛市,股票期權給高級管理人員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股票期權在國際上也是一種最為經典、使用最為廣泛的股權激勵模式。全球500家大型公司企業中已有89%對高層管理者實施了股票期權。
二、虛擬股票(PhantomStock)。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依據被授予「虛擬股票」的數量參與公司的分紅並享受股價升值收益,但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其好處是不會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結構,但缺點是兌現激勵時現金支出壓力較大,特別是在公司股票升值幅度較大時。
虛擬股票和股票期權有一些類似的特性和操作方法,但虛擬股票並不是實質性的股票認購權,它實際上是將獎金延期支付,其資金來源於企業的獎勵基金。與股票期權相比,虛擬股票的激勵作用受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影響要小,因為當證券市場失效時(如遇到熊市),只要公司有好的收益,被授予者仍然可以通過分紅分享到好處。
三、股票增值權(StockAppreciationRights,縮寫為SAR)。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獲得規定數量及一定比例的股票股價上升所帶來的收益,但不擁有這些股票的所有權,自然也不擁有表決權、配股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後獲得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它與虛擬股票相類似,不同之處在於擁有股票增值權者不參與公司的分紅。它的設計原理與股票期權也很近似,但差別在於:在行權時,經營者並不像期權形式在行權時要購入股票,而是直接對股票的升值部分要求兌現。另外,股票期權的利益來源是證券市場,而股票增值權的利益來源則是公司。實施股票增值權的企業需要為股票增值權計劃設立專門的基金。股票增值權的激勵效果也受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影響。國內現在有些人談到的股票期權,實際上說的就是股票增值權。
按照合同的具體規定,股票增值權的實現可以是全額兌現,也可以是部分兌現。另外,股票增值權的實施可以是用現金實施,也可以摺合成股票來加以實施,還可以是現金和股票形式的組合。
四、經營者持股(ExcutiveStock)。
即管理層持有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並進行一定期限的鎖定。激勵對象得到公司股票的途徑可以是公司無償贈予;由公司補貼、被激勵者購買;公司強行要求受益人自行出資購買等。激勵對象在擁有公司股票後,成為自身經營企業的股東,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參與持股計劃的被激勵者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股票,擁有相應的表決權和分配權,並承擔公司虧損和股票降價的風險,從而建立起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三位合一的利益共同體。
五、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縮寫為ESOP)
是指由公司內部員工個人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股份,並委託公司進行集中管理的產權組織形式。員工持股制度為企業員工參與企業所有權分配提供了制度條件,持有者真正體現了勞動者和所有者的雙重身份。其核心在於通過員工持股運營,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新型利益制衡機制。同時,員工持股後便承擔了一定的投資風險,這就有助於喚起員工的風險意識,激發員工的長期投資行為。由於員工持股不僅使員工對企業運營有了充分的發言權和監督權,而且使員工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這就為完善科學的決策、經營、管理、監督和分配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職工持股是一種新型企業財產組織形式。在這種制度下,員工既是勞動者,又是財產所有者,通過勞動和資本的雙重結合組成利益共同體。這樣,即便是企業的普通「打工仔」也能成為企業資產的擁有者,成為「小資本家」,從而實現「勞者有其股」的理想。
職工持股的觀點最早是由美國律師凱爾索於19世紀60年代初提出來的,他認為:只有讓職工成為企業的主人或所有者,才能真正協調勞資關系,提高勞動生產率,使經濟持續平穩地發展。70年代美國企業界和政府都在尋找可以使轉移出來的消費基金轉化為生產基金的路子,而員工股份制正好適應了這個要求,從而使員工持股計劃在美國得到推廣。在美國,職工持股被作為一種面向企業全體員工的福利性比較強的股權激勵工具,有時也作為企業創始人(或大股東)實現資本退出的有效途徑。由於政府將其視為企業安排員工退休養老計劃的一部份來看待,在稅收上給予參與ESOP的各方(企業、股東、貸款銀行、員工等)以相當多的優惠,所以各方都樂於參與。
六、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BuyOut,縮寫為MBO)
又稱「經理層融資收購」,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經理層(個人或集體)利用借貸所融資本購買本公司的股份(或股權),從而改變公司所有者結構、控制權結構和資產結構,實現持股經營。同時,它也是一種極端的股權激勵手段,因為其它激勵手段都是所有者(產權人)對雇員的激勵,而MBO則乾脆將激勵的主體與客體合而為一,從而實現了被激勵者與企業利益、股東利益完整的統一。
通常的做法是,公司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出資成立職工持股會或公司管理層出資(一般是信貸融資)成立新的公司作為收購主體,一次性或多次通過其授讓原股東持有的公司國有股份,從而直接或間接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如果國有股以高於公司每股凈資產的價格轉讓,可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
由於管理層可能一下子拿不出巨額的收購資金,一般的做法是,管理層以私人財產作抵押向投資銀行或投資公司融資,成功收購後,再改用公司股權作抵押,有時出資方也會成為股東。
七、限制性股票。
是指事先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但對股票的來源、拋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激勵對象只有在規定的服務期限以後並完成特定業績目標(如扭虧為盈)時,才可拋售限制性股票並從中獲益,否則公司有權將免費贈與的限制性股票收回或以激勵對象購買時的價格回購限制性股票。也就是說,公司將一定數量的限制性股票無償贈與或以較低價格售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但對其出售這種股票的權利進行限制。公司採用限制性股票的目的是激勵高級管理人員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某個或某些長期戰略目標中。
八、業績股票。
這是持股計劃的另外一種方式,是根據激勵對象是否完成並達到了公司事先規定的業績指標,由公司授予其一定數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獎勵基金購買公司股票。主要用於激勵經營者和工作業績有明確的數量指標的具體業務的負責人。業績股票是我國上市公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激勵模式。
與限制性股票不同的是,績效股票的兌現不完全以(或基本不以)服務期作為限制條件,被授予者能否真實得到被授予的績效股票主要取決於其業績指標的完成情況,在有的計劃中績效股票兌現的速度還與業績指標完成的具體情況直接掛鉤:達到規定的指標才能得到相應的股票;業績指標完成情況越好,則業績股票兌現速度越快。
九、延期支付(DeferredCompensation)。
延期支付,也稱延期支付計劃,是指公司為激勵對象(管理層)設計一攬子薪酬收入計劃,其中部分年度獎金、股權激勵收入不在當年發放,而是按當日公司股票市場價格折算成股票數量,存入
公司為管理層人員單獨設立的延期支付賬戶。在一定期限後,再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據期滿時股票市值以現金方式支付給激勵對象。主要目的是激勵管理層考慮公司的長遠利益的決策,以免經營者行為短期化。
激勵對象通過延期支付計劃獲得的收入,來自於既定期限內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上升,即計劃執行時與激勵對象行權時的股票價差收人。如果折算後存入
延期支付賬戶的股票市價在行權時上升,則激勵對象就可以獲得收益。但如果該市價不升反跌,激勵對象的利益就會遭受損失。
延期支付計劃和股票期權的區別在於:在期權模式下,如果股票價格上升,激勵對象可以行權;但如果股票價格下跌,則受益人可以放棄行權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而延期支付的激勵對象只有通過提升公司的業績,促使公司股價上升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十、賬面價值增值權。
這種模式直接拿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值來激勵其高管人員、技術骨乾和董事,具體操作起來方便、快捷。賬面價值增值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沒有所有權、表決權、配股權。
具體分為購買型和虛擬型兩種。購買型是指激勵對象在期初按每股凈資產值實際購買一定數量的公司股份,在期末再按每股凈資產期末值回售給公司。虛擬型是一種模擬認股權方式,指激勵對象在期初不需支出資金,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名義股份,在期末根據公司每股凈資產的增量和名義股份的數量來計算激勵對象的收益,並據此向激勵對象支付現金。
Ⅱ 各國知名企業薪酬模式匯總
中國、美國、日本的企業各有其顯著的特點,在薪酬模式上也有較大的不同。筆者將選擇一些不同國家的知名企業進行分析,比較他們薪酬模式差異。
中國知名企業的薪酬模式
恆順
過去,恆順集團內部存在分配體系復雜多樣、工資結構不盡合理、同崗不同酬等弊端,在績效考核方面存在針對性不強、獎懲力度不大、流於形式等問題,嚴重挫傷了恆順員工的積極性。因此,深化分配製度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恆順集團決定全面改革原有薪酬分配製度,一步到位實現同崗同酬,合理拉開分配檔次,嚴格實行績效考核。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一套新的薪酬分配體系應運而生。統一了薪酬標准:將員工的收入統一為崗位基本工資和績效考核工資兩大部分組成,結構更加合理、重點更加突出,實現了同崗同酬,徹底打破論資排輩現象,做到了以崗定薪、薪隨崗變,員工收入能高能低、能上能下。突出了崗位貢獻:將員工的工資與崗位責任和崗位負荷緊密掛鉤,並逐步向承擔重任的人員以及苦臟累工種傾斜。推行了全員考核:根據企業生產、銷售、管理、後勤保障等不同類型人員的特點,建立起相應的績效考核辦法,並將全員服務銷售的理念與全體員工的收入更緊密地結合。注重了團隊建設:將中層幹部的績效工資與車間、部門月度考核全面掛鉤,實行一級對一級負責。
海爾
海爾為了符合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採用多種工資模式並存。實行分層、分類的多種薪酬制度和靈活的分配形式,規范了13種薪酬模式。科技人員實行科研承包制,營銷人員實行年薪制和提成工資制,生產人員實行計件工資制,輔助人員則實行薪點工資制。海爾工資分檔次發放,崗位工資標准不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每月無獎金,年終獎金不超過兩個月的工資。科研和銷售人員實行工效掛鉤,科研人員按市場效益和科研成果進行獎勵,銷售人員如果是外聘的推銷員,收入和推銷的成果掛鉤。對於一線員工,在質量價值券的基礎上,推行計點到位、績效聯酬的全額計點工資制。
在工資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海爾一直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每一個崗位、每個動作都進行了科學的測評,計點到位,績效聯酬。每位員工都有一張3E卡(3E——每人:Everyone;每天:Everyday;每件事:Everything),勞動一天,員工就可根據當天的產量、質量、物耗、工藝等9大項指標的執行情況計算出當日的工資,即所謂“員工自己能報價”。管理人員則根據目標分解為:年度目標——月度目標——日清,計算出當月的應得工資。員工的工資都公開透明,只按效果,不論資歷,由同崗同酬觀念轉變為同效同酬觀念。在海爾,高素質、高技能獲得高報酬,人才的價值在工資分配中得到了真正的體現,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美國知名企業的薪酬模式
IBM
IBM公司的薪酬理念是“一流公司,就應付給員工一流公司的工資”。只有當員工拿到一流的工資時,員工才能真正地感到身在一流公司而自豪,從而熱愛公司和熱愛工作。
為確保比其他公司擁有更多的優秀人才、留住內部的優秀人才,IBM在確定薪酬標准時,非常看重市場上的薪酬水平。IBM會組織市場調查,就某些薪酬項目進行調查,准確而及時地掌握同行業其他公司的標准,確保IBM的薪酬水平在同行業中經常保持領先地位。選擇調查對象時,優先考慮幾類企業:1)一流企業,基本薪酬標准、員工福利都優越的一流企業;2)有類似崗位的企業,市場上與IBM從事相同工作的人員的待遇調查,選擇從事技術、製造、營業、服務部門的企業;3)一些發展前景比較好的企業,對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發展型企業。注重薪酬外部競爭性的政策為IBM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確保了IBM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微軟
與傳統行業不同,高科技企業中的知識型員工具有顯著的差異,傳統的薪酬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微軟創造性地採用基於能力的工資體系以及以認股權為核心的薪酬模式,真正從薪酬的角度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微軟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兩條平行的工資晉升途徑,解決了崗位不變工資不變的困境。微軟在每個專業里設立了“技術級別”,這種級別用數字表示,既反映了員工在公司的表現和基本技能,也反映了經驗閱歷,並根據技術級別確定員工的工資水平。這種“技術級別”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技術人員,讓他們安心從事自己的專業工作。
微軟是全球第一家用股票期權來獎勵普通員工的企業,開創了股票期權獎勵的先河。據統計,在微軟靠股票期權躋身百萬富翁行列的員工數以千計。2003年,微軟在薪酬改革中將期權激勵方式從受限股票轉為股票期權,其目的在於更好地激勵員工,繼續吸引和留住人才。與此同時,這種改變對員工、股東以及公眾而言都將更為有利,受到多方認可。事實證明,在微軟工作五年以上的員工很少主動離職。
日本知名企業的薪酬模式
松下
上世紀90年代,松下的工資結構分為:年齡工資、崗位工資、能力貢獻工資以及職務工資。隨著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競爭格局、技術水平和雇員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日本盛行一時的年功序列工資制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2001年,松下出現了80多年來首次的全虧損,事態到了嚴重的地步,迫使松下管理層開始思考管理方面的問題,並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松下大膽地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具有80多年歷史的年功序列工資體系,取消了年齡工資和能力貢獻工資,在保留崗位工資和職務工資的同時,加大獎勵力度,轉變工資支付觀念,強調個人能力和貢獻。在過去,能力貢獻工資是相對固定的,無論工作業績好壞,最終根據職工的評價結果,工資都會有所上升,只不過評價高的員工工資調整得多一點,評價低的員工調整得少一點。經過改革之後,評價出現了新的變化:完成工作業績為及格的,工資不變;完成工作業績為優秀的,加大工資增長幅度;工作業績為差的,工資下降;完成工作業績低到一定程度時,將調整工作崗位,甚至直接辭退。
索尼
日本文化對日本企業有深遠的影響,索尼在分析當前國際發展趨勢後,進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在索尼內部,採用5P評價系統來全面評估員工的業績,5P是指個人(Person)、職位(Position)、過去(Past)、現在(Present)、潛力(Potential)。
索尼對所有的指標進行量化,相信量化可以科學地評價工作差異。當然,有些指標是很難量化的,對於這類指標,索尼採取了回答問題的方式,然後再轉化為量化結果,最終仍以量化的方式考核。索尼的績效考核採用的是年度考核制,每年年末,索尼人力資源部門向員工公布評價的標准,每個員工首先根據標准進行自我評估,然後上司再與下屬進行談話。談話主要是對下屬的工作內容進行分析,然後對工作的方式、方法進行評價。完成個人評價後,人力資源部門還要對團隊進行評估,綜合考慮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的結合。評估系統周而復始,今年的評估完成後,明年的目標也就自然設定好了。索尼根據考核的最終結果,制定薪酬政策,確保考核結果與薪酬掛鉤,使考核中的指標,即公司的導向,受到員工的重視。
Ⅲ 企業常見的工資模式有哪些
今天與亞飛聊天,講到企業常見的工資形式,發現平時還真該好好總結一下.於是想了一下,也上網查了一下,竟然發現我們平時都在談各種工資模式,但說法卻非常不小.也許改革嘛,必然會是那種你有你的辦法,我有我的辦法,但是仔細想想還是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 1、工資設計的目的 有兩種方式,一是補償勞動力恢復所必須報酬;另一種是為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前一種可能是並不經典的經濟學家但經典的政治學家的著作所描述.另一種是現代工資,也是所謂的西方管理學所倡導的. 建國以後直到改革開放後一段時間,主要根據第一種目的而設計,最早採取過物質補償,如多少糧票之類.之後開始逐步形成職級工資制,將幹部分成了多少級之類. 2、基於不同理念的常見分配方式 我們現在進行的工資改革,目的是不斷釋放勞動力.大致分為以下三種方式: 基於職務工資制 主要是根據職務高低而定,如總經理\副總\部門經理,或處級\科級之類. 基於崗位價值的工資制 基於技能的工資制 主要根據員工技能而定,主要應用於生產技術序列.(以勞動者在不同勞動崗位的勞動為評價內容,綜合運用勞動管理、勞動生理、勞動衛生、環境監測、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通過勞動者的勞動狀況諸因素的定量測定和評定,把勞動者在生產崗位上所付出的智力、體力及勞動環境的影響抽象化、定量化,來反映勞動者的勞動負荷量和不同崗位之間的勞動差別.) 後兩種可以理解為基於能力 3、按照工資結構來分 主要是固定與浮動的構成.其中固定工資可以基於以上的分配方式,浮動工資主要是績效工資和職務技能工資分配方式. 績效工資以勞動者工作績效為分配依據,這種分配方式逐步衍生出了諸如期權、股票等不同的分配方式,諸如年薪制、項目工資制等也可以看作由此引伸。 職務技能分配 有些公司分配浮動工資時是以職務\職稱\技能等因素為依據 4、工資變動范圍分為寬頻薪酬與傳統薪酬 寬頻薪酬是相對於傳統薪酬的,它是指工資有較寬的變動范圍。一般將具有相同的性質的崗位放在一起形成一個職等群,有一個較寬變動范圍,並允許相鄰的職等有重疊。說白了,就是一個下級的職位的可能會比上級拿的多,雖然職位未變。 傳統的薪酬是指崗位工資變動范圍小或不變。 5、薪點制和工資系數只是崗位評估的表現方面而已 感覺沒有查資料,寫出東西還是專業性不足。 有人是通過寫作來整理思想的,有人是通過說來整理思想的。我這個人更多的是通過說來整理思想的。以前我也曾經通過寫來整理思想的。這兩天沒有人聽我說,我只好通過寫來整理思想了。這樣整理出來的思想,可能通俗一點,但是專業性不足。看來,還是要多通過寫來整理了。
Ⅳ 股票模式有哪些如何才能實現穩定盈利
股票模式什麼的我就不回答了,沒意義,不浪費時間。
穩定盈利問題,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的風格,形成自己投資邏輯(這個風格、邏輯越簡單越好),那就能穩定盈利。很難?
這么給你說吧,投資盈虧主要因素有三個:1.大趨勢,2.黑天鵝,3.個人情緒。第二條無法控制住,放棄;第一條考驗你的認知能力,你能不能一篇新聞裡面看懂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並得出自己的結論(別給我扯什麼專家意見,要自己的);第三條,說穿了就是反人性,逆向投資,交易中越冷血越好,只有理智,只有原則,沒有情緒化糾結的地方。往這個方向做,不斷在實戰中一點一滴完善,先把事做好了,讓盈利自然而然的來,這樣你才能長期獲益。
實際上這些都是正確的廢話,沒什麼用,真正有用的是你內心深處的東西——你到底是真正熱愛交易這個游戲,還是僅僅是想要錢——把渴望和慾望分清除了,再進市場不遲!
Ⅳ 常見的股權激勵方式都有哪些都有哪些優缺點
也稱認股權證,實際上是一種看漲期權。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行權期)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行權價)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行權)。股票期權只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持有者在股票價格低於「行權價」時可以放棄這種權利,因而對股票期權持有者沒有風險。股票期權的行權也有時間和數量限制,且需激勵對象自已為行權支出現金。
實施股票期權的假定前提是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在證券市場能夠得到真實的反映,由於在有效市場中股票價格是公司長期盈利能力的反應,而股票期權至少要在一年以後才能實現,所以被授予者為了使股票升值而獲得價差收入,會盡力保持公司業績的長期穩定增長,使公司股票的價值不斷上升,這樣就使股票期權具有了長期激勵的功能。同時,股票期權還要求公司必須是公眾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資實施股票期權的股票來源。
股票期權模式目前在美國最流行、運作方法也最規范。隨著20世紀90年代美國股市出現牛市,股票期權給高級管理人員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股票期權在國際上也是一種最為經典、使用最為廣泛的股權激勵模式。全球500家大型公司企業中已有89%對高層管理者實施了股票期權。
二、虛擬股票(PhantomStock)。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依據被授予「虛擬股票」的數量參與公司的分紅並享受股價升值收益,但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其好處是不會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結構,但缺點是兌現激勵時現金支出壓力較大,特別是在公司股票升值幅度較大時。
虛擬股票和股票期權有一些類似的特性和操作方法,但虛擬股票並不是實質性的股票認購權,它實際上是將獎金延期支付,其資金來源於企業的獎勵基金。與股票期權相比,虛擬股票的激勵作用受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影響要小,因為當證券市場失效時(如遇到熊市),只要公司有好的收益,被授予者仍然可以通過分紅分享到好處。
三、股票增值權(StockAppreciationRights,縮寫為SAR)。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獲得規定數量及一定比例的股票股價上升所帶來的收益,但不擁有這些股票的所有權,自然也不擁有表決權、配股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後獲得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它與虛擬股票相類似,不同之處在於擁有股票增值權者不參與公司的分紅。它的設計原理與股票期權也很近似,但差別在於:在行權時,經營者並不像期權形式在行權時要購入股票,而是直接對股票的升值部分要求兌現。另外,股票期權的利益來源是證券市場,而股票增值權的利益來源則是公司。實施股票增值權的企業需要為股票增值權計劃設立專門的基金。股票增值權的激勵效果也受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影響。國內現在有些人談到的股票期權,實際上說的就是股票增值權。
按照合同的具體規定,股票增值權的實現可以是全額兌現,也可以是部分兌現。另外,股票增值權的實施可以是用現金實施,也可以摺合成股票來加以實施,還可以是現金和股票形式的組合。
四、經營者持股(ExcutiveStock)。
即管理層持有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並進行一定期限的鎖定。激勵對象得到公司股票的途徑可以是公司無償贈予;由公司補貼、被激勵者購買;公司強行要求受益人自行出資購買等。激勵對象在擁有公司股票後,成為自身經營企業的股東,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參與持股計劃的被激勵者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股票,擁有相應的表決權和分配權,並承擔公司虧損和股票降價的風險,從而建立起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三位合一的利益共同體。
五、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縮寫為ESOP)
是指由公司內部員工個人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股份,並委託公司進行集中管理的產權組織形式。員工持股制度為企業員工參與企業所有權分配提供了制度條件,持有者真正體現了勞動者和所有者的雙重身份。其核心在於通過員工持股運營,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新型利益制衡機制。同時,員工持股後便承擔了一定的投資風險,這就有助於喚起員工的風險意識,激發員工的長期投資行為。由於員工持股不僅使員工對企業運營有了充分的發言權和監督權,而且使員工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這就為完善科學的決策、經營、管理、監督和分配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職工持股是一種新型企業財產組織形式。在這種制度下,員工既是勞動者,又是財產所有者,通過勞動和資本的雙重結合組成利益共同體。這樣,即便是企業的普通「打工仔」也能成為企業資產的擁有者,成為「小資本家」,從而實現「勞者有其股」的理想。
職工持股的觀點最早是由美國律師凱爾索於19世紀60年代初提出來的,他認為:只有讓職工成為企業的主人或所有者,才能真正協調勞資關系,提高勞動生產率,使經濟持續平穩地發展。70年代美國企業界和政府都在尋找可以使轉移出來的消費基金轉化為生產基金的路子,而員工股份制正好適應了這個要求,從而使員工持股計劃在美國得到推廣。在美國,職工持股被作為一種面向企業全體員工的福利性比較強的股權激勵工具,有時也作為企業創始人(或大股東)實現資本退出的有效途徑。由於政府將其視為企業安排員工退休養老計劃的一部份來看待,在稅收上給予參與ESOP的各方(企業、股東、貸款銀行、員工等)以相當多的優惠,所以各方都樂於參與。
六、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BuyOut,縮寫為MBO)
又稱「經理層融資收購」,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經理層(個人或集體)利用借貸所融資本購買本公司的股份(或股權),從而改變公司所有者結構、控制權結構和資產結構,實現持股經營。同時,它也是一種極端的股權激勵手段,因為其它激勵手段都是所有者(產權人)對雇員的激勵,而MBO則乾脆將激勵的主體與客體合而為一,從而實現了被激勵者與企業利益、股東利益完整的統一。
通常的做法是,公司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出資成立職工持股會或公司管理層出資(一般是信貸融資)成立新的公司作為收購主體,一次性或多次通過其授讓原股東持有的公司國有股份,從而直接或間接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如果國有股以高於公司每股凈資產的價格轉讓,可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
由於管理層可能一下子拿不出巨額的收購資金,一般的做法是,管理層以私人財產作抵押向投資銀行或投資公司融資,成功收購後,再改用公司股權作抵押,有時出資方也會成為股東。
七、限制性股票。
是指事先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但對股票的來源、拋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激勵對象只有在規定的服務期限以後並完成特定業績目標(如扭虧為盈)時,才可拋售限制性股票並從中獲益,否則公司有權將免費贈與的限制性股票收回或以激勵對象購買時的價格回購限制性股票。也就是說,公司將一定數量的限制性股票無償贈與或以較低價格售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但對其出售這種股票的權利進行限制。公司採用限制性股票的目的是激勵高級管理人員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某個或某些長期戰略目標中。
八、業績股票。
這是持股計劃的另外一種方式,是根據激勵對象是否完成並達到了公司事先規定的業績指標,由公司授予其一定數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獎勵基金購買公司股票。主要用於激勵經營者和工作業績有明確的數量指標的具體業務的負責人。業績股票是我國上市公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激勵模式。
與限制性股票不同的是,績效股票的兌現不完全以(或基本不以)服務期作為限制條件,被授予者能否真實得到被授予的績效股票主要取決於其業績指標的完成情況,在有的計劃中績效股票兌現的速度還與業績指標完成的具體情況直接掛鉤:達到規定的指標才能得到相應的股票;業績指標完成情況越好,則業績股票兌現速度越快。
九、延期支付(DeferredCompensation)。
延期支付,也稱延期支付計劃,是指公司為激勵對象(管理層)設計一攬子薪酬收入計劃,其中部分年度獎金、股權激勵收入不在當年發放,而是按當日公司股票市場價格折算成股票數量,存入
公司為管理層人員單獨設立的延期支付賬戶。在一定期限後,再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據期滿時股票市值以現金方式支付給激勵對象。主要目的是激勵管理層考慮公司的長遠利益的決策,以免經營者行為短期化。
激勵對象通過延期支付計劃獲得的收入,來自於既定期限內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上升,即計劃執行時與激勵對象行權時的股票價差收人。如果折算後存入
延期支付賬戶的股票市價在行權時上升,則激勵對象就可以獲得收益。但如果該市價不升反跌,激勵對象的利益就會遭受損失。
延期支付計劃和股票期權的區別在於:在期權模式下,如果股票價格上升,激勵對象可以行權;但如果股票價格下跌,則受益人可以放棄行權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而延期支付的激勵對象只有通過提升公司的業績,促使公司股價上升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十、賬面價值增值權。
這種模式直接拿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值來激勵其高管人員、技術骨乾和董事,具體操作起來方便、快捷。賬面價值增值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沒有所有權、表決權、配股權。
具體分為購買型和虛擬型兩種。購買型是指激勵對象在期初按每股凈資產值實際購買一定數量的公司股份,在期末再按每股凈資產期末值回售給公司。虛擬型是一種模擬認股權方式,指激勵對象在期初不需支出資金,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名義股份,在期末根據公司每股凈資產的增量和名義股份的數量來計算激勵對象的收益,並據此向激勵對象支付現金。
Ⅵ 主要的薪酬制度模式有哪些
計件制,按成果計算工資
時薪制,每小時多錢
月薪制,按月發放
年薪制,一般是高層管理人員,按照月薪+年度績效發放
Ⅶ 股票薪酬模式名詞解釋
是指股票並計算進入薪酬體系。股權激勵一般包括股票和期權,是一種風險收入,實為分配給企業經理人的剩餘索取權,讓經理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分享企業剩餘。作為企業經營者,他們是企業的首腦,是經濟舞台的主角,僅僅是普通人的回報、獎勵、榮譽和補償已遠遠不能激勵他們。
據此,運用經濟手段調節他們的收入平衡,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法。合理的薪酬構成,對他們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回報,而是一種素質獎勵、能力肯定,他們所得到的也不僅僅是金錢,而是一種價值的實現;他們所獲取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而是一種經營風險和社會責任。
合理的薪酬構成,使經營者的一切經營決策、管理手段、運行方式必須無條件地依此標准來決定,也就是說,他們對企業的一切決策行為,必須是毫無保留的投入。
(7)國際上常用股票薪酬模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股票薪酬可能會降低審計費用。首先,從利益一致理論的角度,審計委員會股票薪酬會使得審計委員會成員利益與股東保持一致,進而加強審計委員會的作用,提高公司內部治理的質量。因此,公司對外部監督的需求減少,進而對審計鑒證服務需求減少,審計費用相應地降低。
這種邏輯被稱為「審計委員會對審計服務需求低(AC less demand)」。其次,從利益沖突理論的角度,由於審計委員會成員薪酬與股票收益掛鉤,為了獲取更多個人利益,審計委員會股票薪酬會使得審計委員會成員通過行權和拋售股票來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審計委員會成員會包容管理層向上盈餘管理的行為,減少外部審計,審計費用相應地降低。這種邏輯被稱為「審計委員會有高動機削減審計費用(High incentive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