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財攻略 » 在新形勢下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在新形勢下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發布時間: 2021-09-04 11:57:27

A. 求一篇《保險學 學習體會》

《保險學概論》互動學習體會

這學期,我們上了保險學課程,通過學習使我收獲頗豐。
1、XXX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方法,在與現實的對接中深化理解,了解所需所求,吸引學生,激發了學習熱情。XXX老師的教學能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注重案例教學,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針對一些重點難點講的非常細致。
2、通過學習使我們對保險公司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保險學這門課有了一個比較具體、形象化的認識,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3、在保險學案例分析中,xxx教師通常不給出標准答案,先啟發我們思考再總結歸納結論。保險案例涉及的知識面廣, 綜合性強,學生發揮創造性的空間大,不拘泥於某一思維傾向,從而拓寬我們的思路,積極思維,想方設法地研究分析、解決問題。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交流辯論。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相互溝通、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說服別人以及聆聽他人、綜合他人智慧的能力。
4、保險學學習使我們在校期間就能通過案例學習熟悉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實務;切實理解保險概念、理論和原理。能夠緊密結合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和保險改革發展實際,吸收保險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保險市場的新動向,使我們不僅掌握保險專業的基本原理, 而且還能緊跟保險業發展的腳步,站在時代的前沿,拓寬專業知識視野。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同學們對保險學科的基礎理論、保險學的基礎知識、保險基本業務以及保險市場基本運行方式有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學習本課程後,同學們對保險業在市場經濟、金融經濟中的特殊作用有宏觀上的認識,對各種具體的保險業務的具體業務程序、市場操作等也要有較為系統的了解和把握。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比較准確地掌握保險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了解各項保險業務的實際操作手段和方法,熟悉保險市場動作的基本規則,知悉保險學術研究的最新進展;
2、使學生能夠了解保險理論和實務的變化與發展歷程,將保險專業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於保險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之中;
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就業所需的與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等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相關的保險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

B. 運用所學保險知識 談談應如何利用保險來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急需,請內行人士指點一二,跪求!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觀念,在黨和國家制定的發展戰略中得到了突出和強化,並正在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共識。保險作為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對於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充分認識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有利於拓寬保險發展空間,使保險業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工作中,提升保險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

一、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與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體現在保險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促進經濟發展

保險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要受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但它的健康穩定發展又能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由其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的功能實現的:

其一是通過風險集散和經濟補償,為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保駕護航。表現在:一是幫助受災企業及時恢復生產,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二是為商業貿易活動轉移風險,推動商品的消費和流通;三是為先進生產力提供可靠的風險保障,推動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而減少因風險因素造成的經濟波動,促進經濟發展。

其二是通過對收取保費積聚起來的龐大保險基金進行科學高效的運用,可以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為經濟建設提供長期資金的融通渠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可以為資本市場培育穩健的機構投資者,改善資本市場的結構,而保險資金所具有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也使其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繁榮的最穩健的力量,從而推動金融市場的高效、穩健運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此外,保險業本身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在就業、稅收等方面都對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它本身的健康穩定發展就是經濟金融健康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從保險的基本保障職能看,保險通過幫助受災家庭恢復原有的生活條件;減輕傷、殘、病、老、死等事件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對民事賠償責任造成的第三者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保障受害人的經濟利益,減少經濟糾紛等方面,能夠滿足人民多樣化的保險保障需求,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高度關聯性和不確定性對保險保障提出了更高和更廣的要求,要求保險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更高層次、更廣層面分擔社會管理的職能,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就現階段而言,保險在社會發展領域中的作用,應當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分擔政府社會保障職能,補充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伴隨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步伐的加快,以及社會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等趨勢,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成為保障人民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根據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政府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障只能定位在分階段推進的廣覆蓋、社會化和可持續的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較低水平上。因此,要提升我國社會保障水平,構築強有力的社會保障網,就必須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加以補充。商業保險作為我國多支柱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本社會保障尚未覆蓋的人口群體,如農村人口及大量沒有社會保險的城鎮人口中,甚至可以作為社會保險的替代工具發揮主導性的保障作用。大力發展商業性養老、健康保險有利於減輕政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負擔,解除廣大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保險業由於自身所具有的產品開發、投資管理、客戶服務以及精算、銷售等方面的優勢,有責任也有能力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分擔社會風險管理的職責,提高社會防災防損和應對公共危機的有效性。其一,在日常的防災防損中,保險人作為專業風險管理者,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經驗,而且可以通過承保時的危險調查分析、承保期內的危險檢查督促、以保險費率這一價格杠桿調動企業防災防損積極性等措施,增強整個社會防災減損的能力,盡可能減少保險賠款的支出和社會財富的損失,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其二,則是構建突發性巨災危機的防範體系和保障機制。以非典、9.11恐怖襲擊、美加大停電等為代表的國家公共安全事件表明,緣於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變異,現代社會所面臨的災害事故將呈日益復雜與巨型多樣化趨勢,已經對人類社會應對突發性巨災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政府應承擔並負責提供有關公眾安全的基本保障供給,但政府限於財力,同時又受制於諸多宏觀經濟目標的約束,投入總是有限。因而,強化現代保險業在這其中的功能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考慮到各種巨災等危機事件所造成的綜合影響,在涉及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公眾責任、第三者責任以及針對意外或突發事件導致的營業中斷和利潤損失等方面,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可以提供產品豐富的多種可能的保險保障,維護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正是由於保險兼具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保險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研究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還必須認識兩個問題:

一是要正確認識保險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保險對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則是商業保險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保險業的發展不可能長期脫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一枝獨秀。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能為保險業的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如果二者發展不協調,在阻礙經濟進一步發展、影響社會穩定的同時,也會抑制有效的保險需求,影響保險業的正常運營和穩健發展。因此,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是與保險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相一致的。保險業的經營目標只有順應時代、社會發展需要,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才能在有效發揮保險功能作用中得到提高和加強,並與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良性互動。

二是保險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雖然主要靠保險業自身的努力,但也受到一些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制約,其中政府決策支持是一個關鍵因素,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政府能否理順政策、法制、制度框架,影響到保險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二是基本社會保障的深度、廣度是否與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以及社會、文化、制度沿革相適宜,關繫到商業保險發揮作用的空間。由於市場失靈(比如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帶有外部性),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無法完全憑借市場力量自動形成,政府必須在社會發展領域承擔更多的責任,通過完善政策、法制和制度環境、加大對公共領域的投入等措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政府介入要有明確清晰的「度」的界定。這是因為政府進行的社會管理具有效率低下的固有缺陷,並且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基本社會保障,由於是和個人對社會貢獻無直接關聯的「均值化」服務,具有邊際效用遞減的特點,提供不足固然影響社會穩定,但過度提供則一是增加財政負擔,二是挫傷就業積極性,三是對商業保險等市場力量產生擠出效應。因此,政府職能定位是否明確,決策支持是否到位,影響到保險業發揮作用的外部環境和運作空間,最終也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加快保險業發展,充分發揮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保險業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保險產品還不能滿足廣泛的社會需求,保險還沒有滲透到各行各業、社會各個領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發展不足是制約保險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用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須從服務國民經濟全局的高度加快保險業發展,盡快做大做強,才能充分發揮保險業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

(一)樹立正確發展觀。保險業必須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己任,改變多年來走的重規模、輕效益,重保費、輕管理的粗放型發展道路,以及片面追求保費增長速度的指導思想,樹立和貫徹「速度、結構、質量、效益」 統一的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切實擔負起「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

(二)深化改革,實施進取性戰略。在我國保險市場全方位開放的條件下,加快國內保險業的改革調整,解決我國保險業體制與結構矛盾;分多層次——國際保險(金融)集團、「專、精、特、新」的專業性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以及兼業代理機構等——豐富保險市場主體結構,鼓勵公平有序競爭,創造有效率的市場環境;開展兼並收購等形式的國際化資本運營,快速增強實力;將市場領域開放、市場體系建設、保險公司制度創新、保險企業國際化競爭能力增強統一起來,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加快創新,為保險作用的充分發揮注入活力。認真研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進行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如:探索保險投融資體制創新,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探索保險風險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的可行性,在更廣范的范圍內尋求建立安全基金聚集與危險損失分散化的融資與轉移機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金融技術,實現經營方式的差異化與管理方式的精細化,推動保險經營與管理升級;密切關注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開發具有廣泛社會需求的保險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多層次的保險需求;提高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豐富保險服務的內涵,把服務滲透到保險消費的各個環節,增強核心競爭力。

(四)防範風險,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標,穩定則是改革與發展的前提。作為轉軌過程中的新興幼稚產業,我國的保險業必須加快發展,才能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應對入世挑戰,才能夠解決保險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需要。而要加快發展,就必須改革現有保險市場的宏觀制度安排和微觀運行機制中的落後因素,為保險業發展掃清障礙。與此同時,保險業長期發展中埋藏了不少風險隱患,並且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新的不確定因素不斷涌現,因而在推進改革的同時,必須密切防範和化解風險、維護保險體系的安全和穩定,促進保險業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指出的是,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不能以犧牲保險市場的效率和被保險人的利益為代價,也並不意味著不讓經營失敗的機構退出市場。

為兼顧保險市場的效率與穩定,當前亟需確立兩個制度安排:一是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實現科學監管,從最終意義上維護被保險人利益,增強投保人的信心。二是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市場退出機制著眼於暢通市場退出渠道、減輕機構退出帶來的社會震盪和處置成本、從整體上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既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公司穩健經營,促使投保人審慎選擇;又有利於維護保險體系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安定,防止因個別機構經營失敗引發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五)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利益與責任並不總是一致,有時甚至是矛盾的。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保險業無可推卸的責任,但由於現階段經營管理基礎和風險管控能力薄弱,外部體制、政策、法制、信用環境尚未理順,以及市場競爭不規范,在某些社會管理功能強、群眾迫切需要的險種,如責任險、健康險、汽車貸款履約保證保險、農業保險等業務經營中,必然面臨經營風險加大甚至無利可圖等難題,出現了保險公司不敢開展或業務量萎縮甚至退出市場等現象,不利於保險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拓展新業務空間。這種現象的存在固然有客觀因素,但保險公司必須充分認識到肩負的社會責任,不能消極等待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好轉才經營,而要積極作為,變被動為主動,一方面,要加強和有關部門、其他市場經營主體的溝通、協調、合作,共同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契合點,在符合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開拓市場、發展業務;另一方面要苦練內功,通過科學設計產品、加強風險管控和提供優質服務出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六)爭取政策扶持,理順外部環境。目前,保險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作用的發揮,受到諸多政策和制度瓶頸的制約,如醫療、養老等體制改革尚不到位,商業保險機構與社保經辦機構的利益沖突沒有消除;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缺失;法制、信用環境不完善等。從國外經驗看,商業保險要在社會保障體系等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事業中發揮作用,離不開政策扶持。政府要通過加快養老、醫療、失業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和主體資格;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推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實行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等措施,為保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C. 商業保險將來會發展到怎樣

快速發展中的困惑

1.行業發展方式急需轉型。目前,保險業發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馬圈地」的時代,仍處在爭搶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的低層次競爭階段。產品和服務創新嚴重不足,發展後勁不足。

2.行業社會形象亟待改善。理賠難、銷售誤導、推銷擾民等損害保險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反映強烈,長期以來未能得到較好解決,導致消費者對行業不信任。這些問題正在不斷地侵蝕保險業發展的誠信基礎,嚴重損害保險行業形象。

3.保險覆蓋面需要提高。2011年,我國保險深度為3%,保險密度為1062元/人,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去甚遠。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2%左右。而保險密度方面,早在2007年,已達2000美元—3000美元。我國保險業在國家災害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中功能作用發揮不充分,不能有效滿足各種風險管理需要。

4.外部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法律環境方面,農業保險缺乏專門的法律制度,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准備金制度還未建立,交強險虧損問題日益突出。在政策環境方面,商業健康保險、養老保險等缺乏相應的財稅政策支持,業務發展存在政策瓶頸。國家政策支持的巨災保險體系還沒有建立,自然災害風險分散轉移和補償救助機制缺失。

(二)困惑的成因分析

1.出現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我們強調外部的壓力和自身的問題,不是無視機遇、畏難悲觀,更不是否定成績、妄自菲薄。保險業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同時,要堅定信心,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發展機遇,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保險服務。

2.保險業改革發展缺乏頂層設計。如今,我國保險業已進入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對行業發展與監管實施頂層設計,把各個方面的改革按照內在邏輯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明確保險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原則和總體框架,減少發展阻力、形成改革動力。

3.發展路徑不清晰。保險公司市場戰略定位不清晰,發展路徑不清晰,過度注重公司的短期回報。經營過程中,甚至過多考慮投資者的要求,忽視保險業經營的特有規律。沒有清晰發展路徑的引導,保險業面臨環境變化時就迷失方向,只會進行一次次「無主題」式的、被動的「策略調整」,而被各種「商機無限」的產品和業務拖向經營的沼澤地。

實現保險業戰略轉型的

思路與建議

保險業應從戰略發展的高度認識保險制度的重要性,探索保險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思考保險業的發展重點。筆者認為,保險業可在以下方面「挖潛擴面、深耕細作」,並與戰略轉型有機結合,以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

(一)通過深度挖掘市場空間實現財險業戰略轉型

1.盡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巨災風險具有風險集中、預期損失波動巨大、發生頻率較低、風險標的損失概率高度相關等特點,在理論上不符合可保風險的條件。即使商業保險公司願意承保,普通百姓也根本承擔不起依靠精算模型釐定的費率。破解巨災保險發展難題,需要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需要政府介入國家巨災風險管理機制,探索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巨災保險制度,建立財政補貼的巨災保險基金、給予稅收優惠政策等。

2.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我國農業保險處在試點初期,相關制度尚不健全,服務能力不夠、覆蓋面不寬、保障水平不足、功能作用發揮有限的基本事實沒有改變。這是我們考慮推動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出發點。同時,更要洞察「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給農業保險帶來的新機遇。保險業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保險發展,為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3.積極發展信用保險和責任保險。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加劇,企業面臨空前的貿易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的增加將引起信用保險需求的增加。對此,保險業應積極研究發展信用保險服務,定製符合企業需求的信用保險產品。同時,大力發展責任保險,拓寬自身的業務規模,擴大責任保險市場,更深入地參與社會風險管理,從而提高行業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可以借鑒國際經驗,在部分特殊風險特徵的領域探索建立自保制度,並制定有關政策支持和管理規范,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提升保險公司專業化經營水平,培養保險專業人才,繁榮保險以及再保險市場。總之,無論對於巨災保險、農業保險的發展,還是信用保險和責任保險,從根本上來看,都需要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建立財政補貼基金、給予相關稅收優惠等措施來克服其自身的發展障礙,改變財政資金保障與商業保險保障的格局,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國家風險保障體系,使保險的覆蓋面不斷提升,商業保險發展發生質的飛躍。

(二)在全面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實現人身險業戰略轉型

1.完善城鎮養老保險。目前「中國式養老」不但面臨著過度依賴政府、管理落後、運營成本過高、資金嚴重缺口等問題的困擾,而且具有不可持續性。必須發揮商業保險在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尊重保險自身規律,回歸對人的生、老、病、死、殘風險提供保險保障。

當然,人身保險產品回歸保障性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目前我國關於商業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始終處於難產狀態,儲蓄性養老保險產品吸引力低,不具有比較優勢。二是隨著全民覆蓋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逐步建立,民眾會形成過度依賴社會保障的心理預期。

2.探索建立農村互助養老保險。切實保障農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須探索農村養老保險的補充機制,例如建立農村互助養老保險機構。互助保險具有費用低、運行簡潔的特點,在國際上,已經成為農村保險服務體系中被廣泛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並取得良好效果。我國首家農村保險互助社也於2011年9月8日在寧波慈溪市掛牌運營。在國家層面可建立一個專門管理農村互助養老保險的機構,同時,針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定特殊的監管、金融和稅優政策,一個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才能建立,幾千年來中國人老有所養的願望才能實現。

3.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提出了以基本醫療為主體,進一步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發展目標。保險業應把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融入國家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進程中去;採取有力措施加快健康保險業務創新,積極發展重特大疾病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探索保險公司興辦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徑,延長健康保險產業鏈。

有效、完善的保險制度是成熟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完善的保險制度就難以形成完善的市場經濟。要建立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業,必須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引導和頂層設計;必須全面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將人才培養與人才儲備機制納入公司整體戰略統籌考慮;必須著眼於保障人的生存需要、提高人的生活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把保險業改革推進好,把保險本質恢復好,把保障功能發揮好,以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D. 2019年壽險的發展機遇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03年是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重組的中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8月28日正式掛牌。作為中國人壽分支機構的青海省分公司,以學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恪守誠信為本、穩健經營的企業宗旨,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銳意改革創新,努力開拓市場,在保持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公司重組改製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於10月19日正式揭牌成立(以下簡稱省壽險公司),新的公司將充分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牢牢抓住市場機會,加快發展步伐,為青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多作貢獻。
一、2003年人壽保險業展形勢
(一)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2003年全省壽險業務持續快速發展,同業公司加速擴展競爭更加激烈,分紅保險繼續熱銷,銀行保險業務高速發展,團體保險業務有較大幅度下滑。截至10月底,全省人壽保險保費收入40637.72萬元,其中,中國人壽省分公司保費收入28637.72萬元,同比增長12.13%,佔全省壽險市場份額的70%,繼續保持市場優勢地位。平安壽險保費收入12000萬元,市場份額為30%,較2002年底升8個百分點,主要是藉助銀行保險擴張實現了市場份額攀升。200年初,省壽險公司確定了全年保費收入力爭實現3.70億元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結合青海實際,省壽險公司立足佔領市場,以應對競爭、增強實力為工作出發點,集中精力求發展,打基礎,擴總量,增後勁;各級公司層層分解任務,真抓實干,爭取主動,克服「非典」對發展業務的不利影響,組織全體員工落實應對措施,拓寬展業渠道,把損失降到最低;適時推出階段性企劃和「江河源先鋒」。「春之行」、「意外險百日競賽」、「團險大單百日競賽」等業務競賽活動,促進各項業務的協調發展;根據市場需求,先後推出國壽鴻茨兩全(分紅型)保險、永泰年金、鴻泰兩全等5個新險種,受到客戶的歡迎;改變傳統的銷售方式,推行和創新壽險產品說明會,實現個人代理業務的快速發展;加大對大行業、大企業的公關宣傳力度,加強與銀行、郵政的溝通協調,實現兼業代理業務的新突破,截至10月底,兼業代理業務保費收人5500萬,同比增長580%;繼續大力推進西寧、海東、格爾木及青藏鐵路周邊地區為主的「三點一線」業務發展戰略,通過抓大扶強,發揮大公司在業務發展中的骨幹幅射作用,有力推動了業務的持續穩步發展。
(二)經營管理得到加強
以提高經營效益為中心,增強公司經營管理以及信息技術推廣運用的工作,確保業務、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進一步擴大業務、財務集中管理的范圍,實現省級集中統一管理;建立和完善適合青海實際的核保、核賠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分級核保、核賠,增強防範經營風險的能力。截至10月底,公司累計賠給付金額3773.l萬元,為青海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安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通過嚴格審核,查處拒賠付案件54件,減少賠、給付64.55萬元。實行全面預算制管理和分類分級績效考核辦法,以及費用預算管理辦法,加大資金集中管理力度。深人開展新《保險法》的學習宣傳活動,強化員工的法制意識和依法合規經營的自覺性。
(三)客戶服務日趨規范
為提升服務品位增強公司市場競爭能力,省壽險公司在建立客戶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在轄屬分支機構建立客戶服務部,完善客戶服務體系,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全面推行客戶服務管理辦法,強化全員的服務意識和誠信意識。在保證管理到位的前提下,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保證按期理賠、給付,實現人壽保險的全程服務;認真落實客戶回訪制度,密切與客戶的關系;充分運用「95519」客戶服務專線電話,規范和加強了投訴。咨詢功能,處處維護被保險人的切身利益。l-10月,接入客戶電話9717件,呼出7212件,接入、呼出量分別比2002年增長96.43%和74.M%,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客戶的多種服務需求。
(四)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根據總公司股份制改革工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2003年上半年,省分公司實現各項業務的實質性分離。在改制過程中,由於加強了對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家充分認識股份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因而,廣大員工積極支持改革,確保了隊伍穩定,為改革的平穩推進創造了有利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業務保持持續穩步發展的同時,還存在明顯差距和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整體業務增長較慢。雖然200年前10個月業務發展有了一定的增幅,預計全年保費總量將接近計劃指標,但與全國系統和同業公司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是青海經濟總量低,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居民收入較低,制約了人壽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公眾保險意識不強,人們對商業人壽保險認識程度不高,宣傳、服務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務的快速發展。二是業務結構不盡合理。縣交業務佔比偏高,短險業務佔比偏低,傳統業務發展緩慢,保費主要集中在「鴻瑞」等少數分紅險種上,雖然總量有一定的增幅,但發展後勁不足。三是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人口密集型地區的西寧、海東和新工業開發區的海西三個分公司的保費收入占總保費的94.24%,其餘州縣公司保費收人只佔總保費的5.76%,經濟自然環境較差的農牧區發展相對滯後,保費收人增幅明顯偏低。
二、2003年壽險市場預測
2003年各壽險公司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加快業務發展,壽險市場發展總體趨勢良好,預測2003年全省壽險總保費將達到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0%左右,預計中國人壽大致可實現保費37000萬元,比去年底同比增長15%,整體市場份額將佔70%,比上年下降8個百分點;平安壽險預計可實現保費15000萬元,同比增長45%,市場份額為30%,較去年底上升8個百分點。
(一)有利條件
1、人壽保險業發展的經濟支撐環境良好。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迅速推進,為西部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青海經濟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特別是2002年以來,發展勢頭更為強勁。2002年前三季度,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城鄉居民收入和儲蓄存款余額增幅明顯。可以預見,在第十個五年計劃乃至更長的時期內,青海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之勢,為人壽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2、人壽保險的發展空間較大。據預測,中等發達國家及國內發達地區的保險深度一般為4%左右,保險密度則占人均收入的5-6%。以此為參照,青海200年的保險深度為1.96,保險密度僅為128.76元。表明青海保險業與先進發達地區差距明顯,加快市場開發仍有較大空間。
3、人壽保險競爭環境相對寬松。目前青海壽險主體只有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2家。雖然其他壽險公司將會陸續進入青海市場,但市場主體仍將少於內地省區。雖然我國加入WTO,保險市場已經對外開放,但由於國家採取逐步開放、分步准入策略,外資公司進入青海還有待時日。同時,外資公司由於受地域條件限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在一定時期內還難以進入青海開辟壽險市場。壽險主體較少雖然不利於市場競爭,但保險空間相對較大。借其他壽險公司還未進人或立足未穩之機的時間差加快現有壽險企業的發展,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積蓄實力。這對有54年發展歷史、在青海壽險市場目前仍佔主導地位的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加快自身發展的大好時機。
(二)制約人壽保險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l、經濟、人文環境的影響。青海是國土大省、資源大省。又是人口小省、經濟窮省,雖然近幾年經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但經濟總量仍然很小,人均產能和收入大大低於東部地區。落後的生產力決定了收入的低水平,低收入決定了消費結構的低層次,進而影響了居民新意識、新觀念的形成。這些在短期內還難以有大的改觀。生產力水平不高在一定時期內仍是制約人壽保險業發展的一個較為突出的矛盾。
2、稅率、利率差異的影響。一是國家對保險代理人的傭金收取中,雖然把個人代理人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額由以前的15%提高到25%,但對個人代理人實行雙重收取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直接影響代理人積極性,不可避免地出現代理人延期交單等現象,影響客戶和公司利益,造成一定的經營風險。二是由於保險原定利率隨銀行利率基本同步,公司在可供客戶選擇的產品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投資性較強的各種分紅產品,銷售的對象大都集中在經濟比較寬裕和穩定的客戶群,短時期內難以延伸到廣大的農牧民群眾之中。三是銀行8次降低存款利率,使保險行業存在明顯利損差,對公司經營效益有一定的影響。
3、社保制度的影響。自1998年底國務院《關於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下發後,青海省政府隨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政策,明確了企事業參加社會基本醫療統籌的時間和執行標准。雖然社保部門及參加社會基本醫療統籌的企事業單位對補充醫療保險、補充型養老年金保險的需求逐漸形成,但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在青海還處於初始階段,雖然多次接洽,但參保面極小。因此,健康險賠付率過高已是困擾公司經營和發展的一大困惑。二是保險費列支渠道不暢,許多企事業單位放棄為職工辦理補充醫療或補充養老保險。三是青海還沒有建立出一套完整的有關補充醫療、補充養老保障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對商業人壽保險拓展業務不利。
4、同業競爭的影響。2003年1-10月,青海國壽保費收入28637.72萬元,占壽險市場份額的70%。平安人壽保費收入12000萬元,占壽險市場份額的30%。根據修改後的《保險法》規定,財產險公司可經營意外險和短期健康險業務,使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與2002年底相比,青海國壽市場份額下降了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國內其他壽險公司處於市場擴張的需要,正在著手進入青海壽險市場。今後,青海人壽保險主體將陸續增加,市場競爭不再象過去那樣緩慢,而是日趨激烈,國壽公司原有的優勢受到嚴峻挑戰,業務增幅將隨之趨緩。
三、對策和建議
根據青海經濟發展環境和人壽保險市場發展趨勢,特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西部大開發對青海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日趨凸現,預計青海國壽公司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及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2004年保費總量將突破6億元,其中,中國人壽達到4.2億元,平安人壽達到1.8億元。各家壽險公司的競爭重點將是風險型壽險產品。不斷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增強整體競爭能力,注重長險新單,尤其是個險新單期繳業務的增長,以及短險等效益險種的增長,仍是2004年各家公司的共同目標。為實現既定目標,將實施以下幾項措施。
(一)增強機遇意識,加快業務發展
當前,青海保險業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公司的股份制改革為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人壽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為此,要審時度勢,抓住機遇,不斷更新觀念,進一步強化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加大創新力度,充分發揮個人代理、員工直銷和兼業代理三種展業渠道的作用,盡力拓展壽險市場。一是強化品牌意識,大力發展直銷業務。明確直銷業務的市場定位,切實把直銷業務作為樹品牌、創效益、增實力的業務來對待,制定發展策略,創新展業方式,以團體年金和團體補充醫療保險為重點,集中力量加大對大行業、大企業的公關宣傳力度,努力拓展有市場影響力的大客戶,使團體業務發展取得較大突破。二是加快專業化經營進程,增強個人代理業務發展後勁。在全體銷售人員中推廣中國人壽從美國壽險行銷協會(LIM-RA)引進的「需求導向式銷售(NBSS)」課程和總公司與麥肯錫合作研究的以期繳業務為主的「銷售業績改善項目」成果之一的「客戶需求分析與產品組合銷售」課程,改善和提升銷售人員專業技能和期繳業務銷售業績。並根據銷售重點制訂完善主打產品宣導方案,實施銷售培訓支援,全面推行「產品說明會」銷售模式,增強市場開發能力,確保個人代理業務的主導地位。加大增員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個人代理人資格考試合格率,建立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相對穩定的代理人隊伍,為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人力資源。三是大力發展銀行、郵政兼業代理業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在鞏固西寧等地兼業代理業務發展強勁勢頭的同時,扶助該業務發展滯後的分支公司發掘業務主渠道,找准業務突破口,盡力縮小地區差距,實現總量突破,使兼業代理業務成為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二)優化業務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繼續進行業務結構戰略性調整,正確處理規模與速度、質量與效益的關系,在保持一定發展規模的同時,把大力發展經營效益較好的傳統壽險業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各項業務協調發展,規模效益相得益彰,實現經營價值的最大化。一是大力發展個險期繳業務。積極引導廣大員工把注意力放到發展期繳業務上來,改進和完善銷售模式,大力推廣個險產品銷售組合,加強代理人的活動量管理,提高拜訪量,重視對優質目標客戶群的培育和選擇,提高件均保費和個人產能,增大期繳業務比重。二是大力發展短期險。要加大意外險的銷售力度,拓寬健康險、學平險、航意險、旅遊險、駕乘險等保險產品的銷售渠道。三是大力推廣卡折式業務,發掘新的保源,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
(三)實行科學管理,確保穩健經營
經營管理要盡快適應體制的轉變,實現公司運行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一是堅持體制創新,改善管理結構和人員素質,實現機構設置和人員構成的優化組織,建立精幹、高效的經營機構和員工隊伍。二是強化全員的發展意識、市場意識、質量意識、成本意識、效益意識、法規意識和管理意識,全面實施預算管理和經營目標績效考核制度,把管理責任落實到各級公司。每個部門、每個員工,使職工真正成為企業管理的主人。三是加強業務、財務的高度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經營成本,有效防範經營風險,確保穩健經營。四是嚴格執行《保險法》及其它保險法規,完善管理制度,適時開展壽險市場清理整頓和執法執紀大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五是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和落實各項管理制度、競賽企劃和業務發展合規經營第一責任人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提高公司綜合管理水平。
(四)注重服務創新,提升公司信譽
積極倡導人性化、信息化服務新理念,努力形成社會化、理性化服務新格局。首先,不斷完善客戶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行職工職業道德守則,把服務平台真正辦成「文明窗口」,擴大壽險公司的社會影響。其次,積極實施「人才高地」戰略,不斷吸納優秀人才走進入壽保險業,建立專業化經營隊伍,提升服務品位,積極挖掘客戶潛在需求,提出新的消費理念,把握市場脈搏,引導市場潮流,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第三,加大資金人力投入,努力提高信息技術含量和運用能力,簡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為客戶提供規范快捷的優質服務。第四,全面加強誠信建設,認真做好客戶回訪和售後服務工作,以人為本,篤誠守信,充分體現保險服務的前伸性、長期性、全程性、政策法規性,以良好的服務品牌和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贏得市場回報。
(五)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協調,為壽險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商業人壽保險的作用日顯突出,引起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重視。但是受經濟條件、思想觀念等的影響,公眾的保險意識不強,保險的覆蓋面還不高,加之宣傳力度不夠,甚至將商業人壽保險列為亂收費。因此,要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尋求地方政府支持,為加快人壽保險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青海經濟建設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多作貢獻。

E. 保監發 (2009)71號文

關於保險業深入貫徹醫改意見積極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意見

保監發〔2009〕71號

各保監局、各保險公司: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以下簡稱《醫改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印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國發〔2009〕12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國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保險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就保險業深入貫徹《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精神,積極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醫改新形勢下積極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於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醫改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商業健康保險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保險業運行高效、保障靈活、服務全面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有助於創新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機制,豐富保障層次,提高保障水平。

(二)有助於滿足多樣化健康保障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對提高健康保障水平有了更高要求。積極發展醫療保險、疾病保險、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可以減輕個人在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醫療費用、疾病損失費用和護理保健費用等負擔,滿足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三)有助於促進行業又好又快發展。健康保險是保險業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醫改意見》提出「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探索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拓寬了商業健康保險的業務領域,為商業健康保險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保險業應抓住這個關鍵的發展機遇期,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把商業健康保險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促進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滿足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四)進一步豐富健康保險產品體系。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在保險責任、保險費率、支付方式和服務內容等方面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選擇。大力發展各類醫療保險和疾病保險,加大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產品研發力度,設計適應人口老齡化需要的護理保險產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的健康保障服務。

(五)大力發展基本醫療保障補充保險。根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基本醫療保障對象和保障范圍的變化,開發與之相銜接的補充醫療保險產品,與基本醫療保障形成良性互補,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積極為各類補充醫療保險提供經辦管理服務。探索開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充保險。

三、積極參與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完善管辦分離的運行模式

(六)爭取政府支持。適應基本醫療保障統籌層次提高、城鄉一體化和經辦資源整合的發展趨勢,具備條件的保險公司要主動向政府宣傳商業保險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紹商業保險經辦基本醫療保障管理服務的機制優勢、技術優勢、服務優勢和成本效率優勢,爭取政府支持,積極穩妥參與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

(七)完善經辦管理模式。經辦基本醫療保障管理服務,以委託管理模式為主,主要提供方案設計、咨詢建議、委託基金管理、醫療服務調查、醫療費用審核、醫療費用報銷支付、健康管理等服務,不承擔保障基金盈虧風險。保險公司應和政府簽訂委託管理合同,明確權利義務,根據服務內容,合理確定管理費用,並逐步探索建立市場化的管理費率形成和調整機制。委託管理合同應當符合國家基本醫療保障政策。

在條件具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保險公司可以探索以保險合同方式經辦基本醫療保障服務。以保險合同模式經辦的,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承擔保障責任,切實維護參保人利益。

(八)提高經辦管理水平。保險公司要不斷完善管理服務制度和流程,建立標准化的經辦管理服務規范。逐步搭建布局合理、服務優質、管理規范的醫療服務網路,提升服務便捷性,確保經辦管理服務質量。

(九)符合經辦條件。保險公司參與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應當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建立單獨核算制度;二是建立專門的核保、理賠制度;三是建立健康保險數據管理制度;四是總公司書面同意,並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五是在擬參與的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內控較為嚴密,服務能力較強;六是配備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精算人員、核保人員、核賠人員,及專職經辦管理服務人員;七是具有功能完整、相對獨立、安全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能夠與定點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對接;八是保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四、積極探索參與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十)探索健康管理服務模式。鼓勵探索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結合的綜合保障服務模式,逐步實現健康維護、診療活動的事前、事中和事後全程管理。積極推行健康教育、健康咨詢、慢性病管理等服務,提高民眾健康意識,改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發生發展。創造條件建立客戶健康檔案,通過多種途徑與醫療機構實現客戶健康檔案和診療信息的共享。積極探索與醫療機構風險分擔、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

(十一)發展醫療執業保險。積極發展醫療意外傷害保險、執業醫師責任保險、醫療機構責任保險等多種醫療執業保險,利用保險機制化解醫療風險,減少醫療糾紛,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

(十二)探索投資醫療機構。根據《醫改意見》有關精神,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探索參與公立醫院改制,投資醫療機構,促進保險業與醫療服務產業優勢互補。支持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等相關保險機構先行探索。

五、加強管理,不斷提高保險業健康保障服務能力

(十三)加強專業建設。創新經營管理,完善健康保險單獨核算制度、精算制度、風險管理制度、核保制度、理賠制度和數據管理制度,加大投入,推進健康保險專業化發展。

(十四)強化風險管控。保險公司應積極參加各地醫療服務監督組織。探索建立保險行業定點醫院管理制度、醫療機構談判機制和多種有效的付費機制,發揮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的制約作用。通過採用提高報銷比例、增加服務內容等方式,引導客戶在定點醫院就醫,強化醫療費用控制,防範不合理賠付風險。

(十五)推進信息系統建設。按照健康保險經營管理特點,建立功能完整,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逐步實現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建立健全疾病發生率、醫療費用等基礎資料庫。大力推進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功能,提高健康保險業務數據分析能力,實現對健康保險業務信息深度利用。

(十六)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健康保險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精算、核保、理賠、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完善培訓體系,提升健康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六、加強指導和監管,促進健康保障規范發展

(十七)加強監管,促進規范發展。加強市場行為監管,規范經營行為。認真執行《保險法》及《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強化健康保險產品監管和銷售過程監管,防範銷售誤導風險,全面落實人身保險業務服務規范,努力解決健康保險銷售、承保、理賠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優化理賠流程,簡化理賠手續,提高理賠時效,鼓勵保險公司逐步為客戶提供實時結算服務,切實維護被保險人合法權益。扎實推進公司治理結構監管,持續開展內控評價,督促保險公司建立規范經營的長效機制。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加強健康保險經營規律研究,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保障和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十八)加強對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的指導和管理。保險公司參與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應自覺接受醫療保障行政管理部門和保險監管機關的監督指導。建立健全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的事前備案、退出報告和定期報告制度。保險公司參與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應提前向當地保監局備案;退出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應徵得委託方同意,做好移交等善後工作,並提前向保監局報告,說明退出原因、退出程序、遺留問題處理以及相關情況;每年1月和7月20日之前,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應分別向保監會和當地保監局報送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運行情況報告。

加強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服務過程監管,確保受託管理基金安全,服務規范,制度落實到位。鼓勵公平競爭,防範不計成本和後果的短期行為。加強與醫療保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合作,建立定期溝通、責任明確、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的合作機制,形成監管合力,保護參保人合法權益。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二○○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熱點內容
利率越低債券價格高 發布:2021-09-10 11:04:26 瀏覽:403
基金交易原則 發布:2021-09-10 11:03:50 瀏覽:464
車險如何網上買保險 發布:2021-09-10 11:03:14 瀏覽:970
英國郵局申根保險價格 發布:2021-09-10 11:03:13 瀏覽:16
果洛網上炒股 發布:2021-09-10 11:01:59 瀏覽:9
股市中的換手率內盤也算在內嗎 發布:2021-09-10 11:01:56 瀏覽:80
60歲老年人保險價格是多少 發布:2021-09-10 10:58:41 瀏覽:606
匯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發布:2021-09-10 10:57:17 瀏覽:66
河南期貨從業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1-09-10 10:57:14 瀏覽:422
乙烯期貨價格 發布:2021-09-10 10:55:20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