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財攻略 » 假理財和飛單的區別

假理財和飛單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8-08 17:50:43

㈠ 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沒有風險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之後,只要是理財產品,那麼或多或少肯定有風險,唯一的區別就是風險的大與小。

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分類

目前商業銀行按照理財產品的投向,將產品的風險等級劃分為R1-R5五個層級,層級越高,風險越大,其中R1-R2的產品可以認定為低風險產品,R3產品屬於中等風險產品,R4-R5屬於高風險產品。

2014年銀監會在下發的39號文第五條第二款中明確規定,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必須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布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客戶可依據該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產品信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以字母C開頭的14位編碼,如果你在中國理財網上查詢不到該款編號對應的理財產品,一律視為虛假理財。

綜上所述,只要避免了飛單以及虛假理財,那麼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應該算是可控的,特別是R3以下的產品,基本無需過於擔心。

㈡ 飛單的和銀行理財區別

「飛單」和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差距?為何風險如此之高?陳先生表示,二者主要是投資渠道和風控有著天壤之別。他說:「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部分資金主要以貨幣、債券市場、央行票據等穩定領域為主。少部分資金會進入優質實體、信託或基金公司的合作項目等,這一切都在銀行嚴格的風控中進行,客戶資金的安全性會有很大保障。」
「但『飛單』的資金則通常是以股權、債權等形式直接進入某實體項目,而且『飛單』對資金的投資標的、領域、渠道、佔比、風險性根本沒有考慮,所以能給出很高的收益率。還有部分『飛單』投進了股市或海外市場。這樣一來風險就更加難以把控了。」陳先生接著說。
銀行「飛單」之所有了抬頭之勢,建設銀行VIP客戶專屬理財經理張先生坦言,這和銀行理財經理的個人素質及部分客戶貪圖高息的心理有很大關系。他說:「『有心』的理財經理憑著平日的銷售技巧幾句話就能把客戶說動,然後讓其心甘情願簽『飛單』。」
「現在有些客戶出於對理財經理的信任和被『飛單』高出傳統理財產品數倍的收益率所誘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此投資者一定要戰勝貪圖高息的心魔才能讓自己的資產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下保值增值,切勿被高息蒙蔽了雙眼。」

㈢ 如何避免遭遇銀行「假理財」產品

1.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銀行是一個「金融超市」。
現在的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發行的產品外,也會利用本行渠道、人員銷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稱之為銀行代銷產品。
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
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代銷產品,那必須對該產品的發行公司進行查詢和了解。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婪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收益較穩定的。
「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安全對應的是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常規收益在3.4%~4.5%之間,那些動不動就8%、10%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難道您在購買前就沒懷疑過?
3.新技能get!識別「真理財」,告別「假理財」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
可以通過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4.防止「飛單」,銀行「雙錄」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雙錄」指「錄音、錄像」。銀監會要求開展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均應實現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
在購買銀行直銷或代銷的理財產品時,注意是否有「雙錄」,銷售人員是否按程序、按規定介紹理財產品,你的權利、風險和糾紛處理方式,錄音錄像為證。
總之,找正規的渠道,買正規的產品,不貪高收益,這樣就能盡量避免遭遇「假理財」了。

㈣ 民生銀行假理財案倒底怎麼回事

自始至終,其實理財都是一件難度不小的事情,如果沒有特別專業的知識,至少你還是要知道理財的坑在哪裡,民生銀行這樣的飛單事件可謂是防不勝防,但是一般的理財風險大家還是應該知道的。
互聯網理財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資金的流動,什麼是資金的流動呢?就是你這里有閑錢,別的地方有人需要用錢,互聯網金融平台的作用就是將你的閑錢收集起來,借給需要用錢的人,從而從中賺取手續費和差價,但是這就有個很大的問題了,因為借款人並不都是信用很好的人,萬一有人信用不好,賴賬不還這就出現了所謂壞賬風險,而壞賬風險就成為了很多投資者投資理財虧損的根源。

㈤ 怎樣避免買到假理財產品

首先,不能過度相信對方的過往業績,再好的品牌之下都有可能存在漏洞,一定要按流程辦事,不能因為熟人就走簡化程序;
第二是要通過銀行櫃台購買理財產品,資金應該進入銀行渠道,而不是進入其他個人或企業賬戶;
第三,要警惕「飛單」,理財產品應區分銀行自營還是代銷,如果是自營產品應與銀行簽訂協議,如果是代銷產品看是否進入銀行系統,否則就是「飛單」;
第四,要求銀行對理財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保留好證據,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往往容易出問題;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選擇和購買理財產品,不要片面追求收益,要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以及這樣的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而購買理財產品的,多數為上了年紀的用戶,其中有不少投資者缺乏專業理財知識,也很容易聽信銷售人員的推銷和勸誘,而銀行因為其信譽度較高,往往容易迷惑住投資者,所以更多的還是要靠監管部門建設好金融監管制度的「籠子」,嚴格風險控制管理,讓內部規章、監管規則、金融法律更為完善,切實保護好投資者財產安全無損。

㈥ 在銀行大廳里賣理財產品合法嗎

在代理銷售銀保產品方面,產生的糾紛更多。銀保產品實質上也是依法批準的正規產品,但是有些人卻屢次打擦邊球干著違規勾當。主要表現為:一是包裝銷售,由於銀保產品有些特點與存款相似,比如固定金額,期限,到期收益率等,有人便故意包裝成存款產品進行銷售;

一是包裝銷售,由於銀保產品有些特點與存款相似,比如固定金額,期限,到期收益率等,有人便故意包裝成存款產品進行銷售;

二是按照銀保監會規定,保險公司人員只能駐點售後服務,不能直接銷售產品,銷售應該由銀行人員自己做,但情況並非如此,至今仍有公司人員駐點銀行銷售;

三,銷售未做到盡職履責,即沒有對產品給客戶講透,往往避實就虛,誇大收益,弱化或掩蓋違約責任等;

四,程序不夠。按照監管要求,銀保產品整個銷售過程必須雙錄,即錄音錄像,並有客服電話回訪,以及足夠的猶豫期,但往往被偷工減料,走形式比較多。為什麼銀保產品糾紛那麼多,原因也就在於此。因此,在銀行大廳賣理財產品合法嗎?

只要是合規產品,並由銀行授權工作人員銷售,且完全做到盡職履責,充分盡到告知義務的,應該是合法的。但是,如果銷售行為變形走樣,盡職履責不到位,移花接木,甚至偷工減料的,肯定是不合規的,甚至是違法行為。受害者可以向監管部門投訴,乃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㈦ 為什麼民生銀行進行"假理財"

備受關注的「假理財」案件,民生銀行27日對外披露,截至目前,經民生銀行工作組逐筆與客戶登記核實,涉案金額約16.5億元;並承認內控管理存在漏洞。為什麼「假理財」運行多期、巨額資金匯集沒有引起銀行內控發現?在監管部門加強理財銷售「雙錄」的背景下,為何違規銷售理財的行為仍有恃無恐?

其實,為治理私售「飛單」、誤導銷售等問題,銀監會近幾年一直推進「雙錄」工作,要求金融機構在開展理財銷售和代銷業務時在專區銷售,並全程錄音錄像,對界定雙方責任、化解糾紛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雙錄』對於處理糾紛功不可沒,但從民生銀行的『假理財』事件來看,對於防範『飛單』還是差些力度。」業內人士指出,監管的關鍵是人,投資人的眼睛睜再大也難敵銀行「內鬼」合夥造假欺詐。

「從已發生的案件來看,對違規行為和違規人員處理力度不夠,需有效落實風險責任追究制度。」趙亞蕊表示,此外,一些銀行在業務操作中仍有大量人工操作環節,應提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壓縮業務流程,減少人為干預。

㈧ 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和飛單有哪些區別

具有本質區別。

㈨ 購買假理財求助無門 被銀行"飛單"砸中誰來負責

銀行「飛單」再出大案,近日民生銀行曝出30億元「飛單」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涉案金額令業內側目,銀行理財產品再度陷入信任危機。事實上,近年來投資者購買銀行「假理財」求助無門屢見報端,被「飛單」砸中後誰來負責?如何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理財產品中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亟待解答。
所謂銀行飛單,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保險、基金甚至P2P理財產品等不屬於銀行的理財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隨著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的快速擴張,銀行的管理、風控卻沒能跟上腳步,近年來「飛單」案件高發。2014年6月,平安銀行上海松江新城支行中兩個客戶經理銷售「飛單」,替外來項目非法集資近億元。2015年,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陳英順因違規代銷一單5億元理財產品被免職;2015年7月,廣發銀行被曝「飛單」,資金損失達767萬元;2016年,平安銀行北京分行個別員工代銷私募理財案發,涉資逾4000萬元。
對於銀行「假理財」屢禁不止的原因,北京合川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介紹稱,銀行飛單一般是銀行的內部員工來實施的。這些員工如果發展客戶去購買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可能得到的報酬比較低。如果是購買第三方的產品,提成或者報酬會比較高。而很多客戶對銀行具有天然的信任,所以很容易被游說,從而購買了相關產品。
上海小財迷提醒投資者,不要對銀行理財盲目的信任,除非了解清楚,才可以投資。

㈩ 如何辨別「飛單」「假理財」

你好,最近銀行30億元假理財事件相信你也知道哈,另外"假理財"跟"飛單"性質不一樣的:
銀行理財產品飛單,即是銀行理財經理在利益的誘惑下,違規代銷非銀行的理財產品。如何預防飛單,一查,到「全國銀行理財產品登記系統」中查該產品登記編碼,沒有此產品,即為飛單;二看,可以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方和管理人是不是都是銀行;三看,合同公章,是否是銀行的公章。
而假理財,即該產品是銀行理財經理私自虛構出來的,資金具體去向都不清楚,相比飛單來說性質更惡劣。

熱點內容
利率越低債券價格高 發布:2021-09-10 11:04:26 瀏覽:403
基金交易原則 發布:2021-09-10 11:03:50 瀏覽:464
車險如何網上買保險 發布:2021-09-10 11:03:14 瀏覽:970
英國郵局申根保險價格 發布:2021-09-10 11:03:13 瀏覽:16
果洛網上炒股 發布:2021-09-10 11:01:59 瀏覽:9
股市中的換手率內盤也算在內嗎 發布:2021-09-10 11:01:56 瀏覽:80
60歲老年人保險價格是多少 發布:2021-09-10 10:58:41 瀏覽:606
匯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發布:2021-09-10 10:57:17 瀏覽:66
河南期貨從業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1-09-10 10:57:14 瀏覽:422
乙烯期貨價格 發布:2021-09-10 10:55:20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