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保險健康發展
① 我國出台了哪些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有關的政策
14年底的新國十條,今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實名不動產登記,銀行的連續2次降息,以房養老的試點,延遲養老的提案等等
② 我國健康保險業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技術革命的趨勢下,國際保險業呈現出值得重視的發展態勢。
1、以客戶為中心,走金融保險業融合道路,實現業務經營綜合化。近年來國際金融保險業綜合經營的模式不斷深化,各國金融保險企業從最初在組織架構上構建國際化、多元化金融保險集團逐步演進為金融保險產品、服務相互滲透,以統一的品牌向客戶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保險產品與銀行產品、資產管理產品的融合,為綜合經營注入了實質性內涵。
2、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通過上市、兼並、重組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經營范圍全球化。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在「大數定律」的作用下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保險業突出的經營特點。研究表明,發達市場的國際性大型保險公司大多是通過資本經營提升財務實力,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進而實現其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國際性金融保險集團的跨國投資與並購已經成為其開拓海外市場、追逐增長和利潤的主要途徑。
3、以創建核心競爭優勢為目標,通過實施後援集中、共享服務、外包等,實現保險運營模式的不斷優化。
全球性金融保險集團都在世界各地擁有強大的後援服務系統,通過搭建統一、集中、高效的信息技術支持平台,統一作業標准及服務標准,進行後援集中,建立統一的後援中心,在業務品質、成本控制、服務時效等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價值。
4、以電話銷售、網路銷售等保險銷售方式變革為突破,新型營銷方式方興未艾。積極發展電話銷售和網路銷售等新型銷售渠道,降低成本,提高經營績效是國際上保險公司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美,英,韓等保險業發達國家,電話銷售車險已成主流,網路銷售保險發展勢頭強勁,網路保險以其完備的信息,簡便的購買方式和快捷的速度成為保險銷售的發展方向,成為繼個險,團險和銀行保險之後的「第四駕馬車」。
5、以償付能力監管為重點,保險監管越來越嚴格,國際保險監管交流越來越密切。
中國保險市場是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保險業發展的新趨勢將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保險業在經營理念,發展模式,擴張路徑和運營模式等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增長,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整體實力,發展動力和內在活力明顯增強。
與此同時,我國保險業不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矛盾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
1、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較弱。我國保險業在社會和人民急需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等業務領域還沒有取得大的突破,在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服務「三農」和構建多層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出來。
2、發展粗放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我國保險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普遍存在重業務規模擴張,輕價值管理和效益增長的傾向,很多公司通過輔設機構,跑馬圈地地實現外延式,粗放型規模增長,產品服務創新不足和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費用支出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強。
3、在金融競爭中的基本格局中處於劣勢。當前我國金融業改革向縱深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對金融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金融市場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險業整體規模雖然顯著擴大,但在金融資產增量中獲取的份額仍遠低於銀行業和證券業,競爭實力和業務規模相對薄弱。
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以及全球保險業發展模式的不斷變革和演進,我國保險市場將發生深刻的變革。現在我就信息技術在保險業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簡單的談一下。
信息技術將推動保險業的專業化,集團化發展。我國保險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向專業化經營轉型,而規模較大的公司則可能實現集團化,跨行業發展。專業化保險公司對內必須經歷業務單元優化,流程優化,最終實現企業優化,對外則需要加強與外部夥伴的合作,而內部優化和外部合作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集團化發展的保險企業則可能涉足銀行,證券等各個領域,實現跨行業經營,這就要求在內部不同系統間實現標准化信息傳遞。同時,隨著跨行業數據的高度集中,系統在邏輯架構,穩定性,數據處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方面也會出現更高層次的要求。這一切,都會對信息技術提出新的挑戰。
強大的信息技術有助於公司開辟新的銷售渠道。未來金融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辟新渠道。目前,我國保險業已涉足網上銷售,其他的電子渠道也在探索之中,這其中有許多的問題,如交易的安全性,銷售中雙方的交互以及後續服務,都需要依賴信息技術來解決。誰率先取得突破,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
公司只有依靠強大的信息技術,規劃先進的系統架構,建立以數據倉庫為基礎的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由聯機事務處理向聯機分析處理轉化,全面多維度地解讀各類信息,深入挖掘其中的價值,才能誰確把握市場,制定符合未來發展態勢的決策,為企業的明天奠定良好的基礎。
③ 我國的保險行業目前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互聯網對中國保險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26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
加快發展保險業從行業意願上升到國家意志。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商業保險發展的體系。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國家對保險業的重視和支持開啟了新興保險市場發展的中國模式,激活了中國保險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展望未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深入落實保險業新國四條,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將為中國保險市場注入勃勃生機。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
④ 我國銀行保險發展處於哪個階段
國際上的銀行保險發展比較早。而我國銀行保險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縱觀我國銀行保險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探索階段。1996年2000年之間,新興保險股份公司的出現和個人營銷的興起使得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大銀行廣布的分支網路成為銷售保險難得的資源,幾家保險公司開始了與銀行簽定合作協議,這一時期的合作以銀行代收保費為主要內容。但由於沒有適合的銀保產品,銀行保險市場沒有真正啟動起來。
第二階段:蓬勃發展階段。從2000年起,我國銀行保險發展快速,這一時期的銀行保險產品主要是儲蓄性的分紅保險。但由於相互競爭,保險公司之間打價格戰,使得銀保產品業務已基本上無利益可言,2004年以來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增速驟然下降,有的保險公司甚至主動限制銀保產品,這與保險公司開始轉變經營理念和考核指標密切相關。現階段我國銀行保險已經到了發展的關鍵時刻,應採取正確的對策,推動其規范健康發展。目前我國銀行保險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銀行保險合作模式呈現出混業融合的趨勢
我國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這種建立在客戶服務和業務發展基礎上的全面合作是簡單和鬆散的,另外,由於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金融分業經營的管理體制,銀行和保險公司以股權形式進入對方領域為法律所禁止,但近年來也有所突破。2002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利用其控股的工行亞洲收購中保國際旗下太平保險24.9%的股份,到2005年9月5日已人股太平人壽保險公司並持有其12.45%的股份。同年10月,匯豐銀行以6億美元獲得平安保險20%的股份。這些收購兼並活動為我國銀行業與保險業以股權方式進行融合進而推動銀行保險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開創了先河。
(二)在簡單的銷售代理模式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關系是不對稱的
簡單的代理銷售模式,銀行和保險公司沒有建立長期的共同利益機制,合作關系不穩固。在銀保合作關系中,銀行處於主導地位,體現在銷售網點的劃分和節節攀升的代理費上。銀保合作協議每年簽訂一次,銀行根據保險公司產品的適銷情況決定代銷網點資源的分配,一般一個代銷網點只銷售一家或兩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即一對一或一對二的代理模式;銀保產品的代理費節節攀升,2001年尚不足1%,但到2005年,2.5%已經成為最低價碼。中間業務收入、儲蓄以及關系利益都會左右銀行的態度,一年一簽的合作協議更是讓保險公司感到合作關系的不穩定。
(三)銀行保險產品種類單一,多為儲蓄分紅型或投資連結型,片面強調宣傳投資分紅
產品種類單一,消費者缺乏選擇;變為投資工具的分紅保險由於過多地強調了分紅的預期,使保險公司面臨了相當的分紅壓力;加之我國銀行保險的激烈競爭引發了銀行代理手續費的惡性競爭,代理手續費從2%3%,攀升到5%6%,極大地削弱了銀行保險產品的成本優勢,保險公司的營運費用極有可能超過預定費用,造成費差損。由此而來,銀行保險一方面迫使保險公司維持無利潤或低利潤運行,另一方面保戶實際得到的分紅也達不到預期水平,引發了公眾對銀保產品的信用危機,致使2004年以來銀行保險在銀行櫃面的銷售陷入困境。
(四)銀保合作主要在五個方面,合作范圍較窄
銀保合作主要在五個方面:(1)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2)保險公司選擇使用銀行的客戶資源、信息庫、資金匯劃系統和網路清算系統;銀行擔任保險公司的財務顧問,為其提供資金結算服務;(3)保險公司為銀行產品提供保險服務;(4)以保單作為銀行貸款的有效質押;(5)保險公司投資銀行金融債權,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進行拆借、債券回購、國債買賣等資金融通活動。
太平洋提示: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現狀存在種種不足,跟我國保險業發展以及銷售人員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希望未來我國銀行保險突破瓶頸,走上正規的發展之路,為我國保險業做出一份力量。<br 產品名稱:幸福祥鴻健康保障計劃(分紅型) 推薦指數:
1、承保年齡0-55周歲
2、針對重疾有保障需求又希望得到額外分紅的所有人群
3、生死兩全,既可作為養老金,又可以留給家人
4、保障多多,饋贈多多
⑤ 我國健康險發展狀況
——原標題:2018年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市場分析:行業規模增速回落 互聯網健康保險持續高增長
2018年中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朝「互聯網+」模式發展
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結構的改變、醫療費用支出的增加以及健康保險意識的不斷提升,居民對於健康險的需求不斷增加。2018年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5448.1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有所回落,但行業規模占整個人壽險保費比例保持繼續增長態勢。
市場普及率方面,行業滲透率仍較低,我國健康險市場仍有待進一步挖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朝「互聯網+」模式發展,健康險行業也不例外,且經過國內上市險企近幾年來的深度耕耘,我國互聯網健康保險保費收入持續實現高增長,其中費用保險型醫療險為主力險種。
1、健康保險分類構成
健康保險作為人身保險中健康風險預防的重要險種,包括重疾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以及護理保險,這四大險種承擔了我國居民健康各階段的不同功能,互為補充。目前我國健康保險類型較為單一,以重疾險和醫療險為主。其中重疾險的根本目的是為病情嚴重、花費巨大的疾病治療提供經濟支持;而醫療險又包括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以及商業醫療保險。
目前中國健康保險分類構成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來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⑥ 我國近代保險業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中國保險業的形成。 1、伴隨著外國資本輸入而傳入的。19世紀初,西方列強開始了對東方的侵略,外商保險公司作為保險資本輸出與經濟侵略的工具進入中國。 2、最早在我國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是英國商人。於1805年在廣州設立的廣州保險公司。尤其是在鴉片戰爭之後,美、法、德、日等國紛紛憑借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給予的種種特權,在中國設立保險公司,控制中國保險市場。 3、外商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的搶占及西方保險思想的形響,引起華商起而仿效。中國民族保險業的得到發展。 4、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民族保險業受到沉重打擊。 5、1949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於正式成立,該公司的基本方針是「保護國家財產,保障生產安全,促進物質交流,增進人民福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保險事業的開始。 6、由於「左」的錯誤思想,1958年10月國內保險業務被迫停辦,中斷20年,直到1980年恢復。 7、88年以前,中國的保險業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獨攬天下,這種壟斷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市場模式,必然阻礙我國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因為這種保險壟斷模式在實踐中顯示出「三重三輕」的弊端: 一,重計劃,輕市場。從是重計劃國家總的計劃下達到層層分解、落實和考核等,各級保險企業都抓得很緊,而在市場對保險需求的變動方卻漠不關心。 二,重發展,輕服務。不少基層保險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遇到困難,總希望上級領導出面講話,上級領導部門發文,忽視經驗總結與改進服務質量。 三,重眼前,輕長遠。即只注意當前展業、續保,輕市場變動、業務發展趨勢與規模研究等。 8、80年至88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保險市年場唯一的經營者。進入代後期,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社會對保險的需求,我國保險市場逐漸開放,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新疆兵團保險公司、上海友邦保險公司、安田火災保險株式會社等商業保險公司。保險市場獨家壟斷的格局被打破。 9、96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建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重組機構;泰康保險公司、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大眾保險公司、天安保險公司、華泰保險公司、永安保險公司、華安保險公司紛紛成立開業。美國友邦保險公司、東京海上保險公司、香港民安保險公司、加拿大宏利保險公司先後獲准在中國個別城市營業…… 群雄逐鹿中華保險市場,構成了我國經濟發展一道璀璨的風景線。 10、截止2007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107家,其中中資公司62家,外資公司45家。此外,還有專業保險中介機構2297家。2007年,中國保險業原保費收入7000億元。2008年上半年我國保險業原保費收入5617.91億元,其中財產險原保費收入1299.27億元,人身險原保費收入4318.64億元。原保險賠付支出1543.88億元,保險業資產總額達到30235.89億元。 從經濟,人口規模和增長速度來看,中國的壽險市場潛力在全球范圍內是最好,根據保監會統計,中國保險業總保費收入從1999年的1393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492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3.43%, 其中壽險業快速增長尤為明顯。中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從872億元增加到3,69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7.22%。按目前保監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06年1至11月份全國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731.5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66%;而1至10月份保費收入則為3380.12億元。而根據2006年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到2010年保險深度(指保費收入總額佔GDP的比重)將要達到4%,保費收入超過1萬億元。保險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保險業已全面對外開放,吸引了國外競爭者蜂擁而至,但外資保險所佔市場份額依然較小。對民族保險業來說,外國公司的進入,既是壓力又是挑戰,為爭奪保險市場,保險公司間競爭很激烈。中國保險業應抓住這個機會,學習外國保險公司的先進經營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自身服務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積極發展我國的保險事業,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