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資金正從儲蓄流向股市
㈠ 就目前來說 中國商業銀行的資金主要流向那些地方(股市 房地產除外)
企業經營貸款、債券投資、個人房貸。
㈡ 如何看股市的資金流向
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外盤手數減去內盤手數,再乘以當天的成交均價就得出當天的資金凈流量,如果外盤大於內盤就是資金凈流入,反之就是資金凈流出。有的股票技術分析軟體可能計算公式更復雜一些,計算所採用的數據更全面一些,比如炒股軟體等等,但是其根本原理就是根據行情回報的股票成交量計算情況區分外盤內盤
二.股價上升期間發生的交易就算流入,股價下降期間 發生的交易就算流出,這種統計方法也有多種:
1. 與前一分鍾相比是指數是上漲的,那麼這一分鍾的成交額計作資金流入,反之亦然,如果指數與前一分鍾相比沒有發生變化,那麼就不計入。每分鍾計算一次,每天加總統計一次,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的差額就是該股票當天的資金凈流入。這種計算方法的意義在於:指數處於上升狀態時產生的成交額是推動指數上漲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入;指數下跌時的成交額是推動指數下跌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出;兩者的差額即推動指數上升的凈力,該股票當天的資金凈流入就計算出來了。
2. 買盤和賣盤也與資金流入計算有關,上升只計算買盤計算為資金流入,下跌只計算賣盤計算為資金流出。再計算全天資金流入流出差。
對個股來說,也是這樣。一般情況下,將一段時間內(假設0.幾秒鍾)股價上升就將這短時間內的成交量當成流入;反之股價下跌,就當成流出。然後統計一個一天的總凈流量就是總流入減去總流出了。
其實,買入賣出資金是一模一樣的,不過是某一分鍾買入的比較主動,使股價比上一分鍾上漲了,這一分鍾的成交額計作資金凈流入;反之,某一分鍾賣出的比較主動,使股價比上一分鍾下跌了,這一分鍾的成交額計作資金凈流出。我們要關注的是主力在買入與賣出這段時間的長短與資金量。如果時間常切資金量龐大,就應及時跟進。如果進入時間短那表示主力並沒有關注這只股票,應持幣觀望。
股市中看資金流入流出的量只是一個參考,股民們切忌不要忙目單一相信某一指標。怎樣買股票還要綜合各方面信息進行比較。
㈢ 為什麼資金從銀行存款流向股市會導致利率上升
1.可以這么解釋:資金從銀行流向有價證券市場後,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就會相對減少,大量的貸款者爭奪少量的可貸資金,就會推高利率。
2.因為有一部分證券的銷售並不是當時以現金或者資金結算,有時以換股的形式,有時並不當時結算,故不會產生資金流動。
㈣ 報道稱「銀行儲蓄資金大量轉入股市」,怎麼理解資金不是始終在銀行么,不過是在銀行體系內劃轉罷了
銀行會依據准備金制度在銀行內留存部分周轉資金,其他的,他們也是要保值的啊。股票是資產保值的一種形式。如果說有銀行儲蓄資金大量轉入股市的說法的話,可能會是受了政策的影響,可能對股市來說是利好的消息的。
㈤ 1990年日本股市危機的具體情況是什麼
20世紀30年代以後的60年間,世界房地產領域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波瀾,但進入90年代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再度震驚了世界,並由此引發惡劣轟動世界、撬動日本的90日本經濟危機 。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刺激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1985年9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從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價整整漲了兩倍。
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投機。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無怪乎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東南亞、香港房地產泡沫:香港業主平均損失267萬港元
繼日本之後,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泡沫也是一次慘痛的經歷,而其中以泰國尤為突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泰國政府把房地產作為優先投資的領域,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海灣戰爭結束後,大量開發商和投機者紛紛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加上銀行信貸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產泡沫的出現。與此同時,大量外國資本也進入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性活動。遺憾的是,當時這些國家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控,最終導致房地產市場供給大大超過需求,構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1996年,泰國的房地產業已處於全面危險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續升高,其中辦公樓空置率竟達50%。隨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泡沫徹底破滅,並直接導致各國經濟嚴重衰退。
㈥ 怎樣判斷資金再次從銀行流向證券市場
股市凈流入為正,銀行儲蓄減少,或者銀行金融類貸款增加明顯,一般這些不是流向股市就是流向期貨 中國的投資也只有這2樣能玩
㈦ 股市資金最終流向
三個方向吧,一,信託,你要是沒接觸就去網路下,這個是間接的流入房地產,現在信託的主要是地產開發。二,銀行理財產品,一部分信託拆分,一部分是投資債券,還有基金和匯市。三,民間借貸,利率已經達到24%。
㈧ 日本的經濟危機(泡沫)破碎後,人們之前用於投資房市的資金主要流向
根據我的分析和猜測,你所說的房市資金,應該是投機或閑置資金把,主要還是用在投資或投機領域,當然日本國內的投資機會還是有的,如股市、房產,在海外投資方面,主要就是外匯炒作,以及購買外國的國債、房產,甚至存入外國銀行升息。
㈨ 大盤資金在流出,滬深股通卻在流入,是為什麼
理論上講當然是流入=流出。但是永遠這個等式就有時很難用來描述資金的流動情況。
股票資金流向的判斷無論對於分析股市大盤走勢還是對於個股操作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資金流向的判斷過程卻比較復雜,不容易掌握。
通常說的「熱點」其實就是資金集中流向的個股,而「板塊輪動」其實就是資金流向輪動而產生的盤面效果。
(9)日本的資金正從儲蓄流向股市擴展閱讀:
大盤資金通過價格變化反推資金流向。股價處於上升狀態時產生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入;
股價處於下跌狀態時產生的的成交額是推動股價下跌的力量,這部分成交額被定義為資金流出;當天兩者的差額即是當天兩種力量相抵之後剩下的推動股價上升的凈力,定義為當天的資金凈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