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資金使用意義
1. 為什麼要發展農業保險
國家提倡發展商業保險好處如下:
1.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政府通過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服務等方式,在公共服務領域運用市場化機制,推進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各類養老、醫療保險經辦服務,提升社會管理效率。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把與公眾利益關系密切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醫療意外、實習安全、校園安全等領域作為責任保險發展重點,發揮責任保險在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事後理賠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經濟杠桿和多樣化的責任保險產品化解民事責任糾紛,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2.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險資金利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通過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培育和完善資本市場。
發展適應科技創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推廣國產首台首套裝備的保險風險補償機制,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發揮保險對咨詢、法律、會計、評估、審計等產業的輻射作用,發展文化產業保險、物流保險,探索演藝、會展責任險等新興保險業務,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3.保險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
針對保險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新國十條」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的現代保險服務業,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同時,「新國十條」還明確提出了目標完成的時間點以及數量指標,即「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關於農業保險
農業政策性保險是國家和省、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繼取消農業稅、實施糧食直補後又一項重要的支農惠農政策。保險的農作物品種為: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葵花籽。保險期限從被保險作物出苗或移栽成活時起,至作物收獲期開始時終止。必須是第二輪承包土地或享受糧食直補的土地,保險的自然災害都包括暴雨、洪水、內澇、風災、雹災、旱災、冰凍(霜凍及障礙性低溫冷害)。
今年的農業保險政策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調整了農業保險運作方式。根據省政府要求,今年農業保險的運作方式,從政府委託人保財險公司代辦,改為由政府和人保財險公司「聯辦共保」。發生災損理賠,由政府承擔災害風險60%,人保財險公司承擔災害風險40%。「聯辦共保」旨在將農業保險逐步推向市場,同時也為了使人保財險公司從單純的代辦機構,逐步成為農業保險的主體之一,把財保公司的責任和利益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2、擴大了試點險種覆蓋范圍。今年農業保險試點品種除去年已實施的水稻、小麥、油菜、能繁母豬保險外,種植業參保品種增加了棉花、玉米、設施高效農業;養殖業參保品種增加了奶牛;其他項目有農機具保險試點(兼用型拖拉機交強險和聯合收割機第三者責任險)及漁船、漁民保險試點等。
3、提高了財政補貼標准。中央和省財政今年對種植業保費補貼從50%增加到60%,縣級財政補貼不少於10%,同時統一了種植業的保費和理賠標准:種植業每畝保費分10元、15元、20元、25元四檔,保險金額對應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保障水平明顯高於去年。今年我市仍然採取低標准全覆蓋的方式,按最低檔投保,即種植業(水稻、棉花、小麥、油菜)每畝10元,農民自交保費每畝調整為3元。養殖業中能繁母豬每頭保費為60元,保險金額為1000元,省級財政補貼30%(18元)、縣級財政補貼50%(30元)、飼養者負擔保費的20%(12元);奶牛保費為240元,保險金額為4000元,省級財政補貼30%(72元)、縣級財政補貼30%(72元)、飼養者負擔保費的40%(96元);大棚蔬菜保費省財政補貼30%,縣級財政補貼20%,其餘部分由投保人承擔。
4、建立了政府巨災風險准備金。為逐步建立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擔機制,增強我省農業保險抗風險能力,從08年起,我省建立巨災風險准備金。市、縣巨災准備金來源主要包括:各縣(市、區)按實際投保保費總額上繳10%;省轄市按縣(市、區)上繳額的50%進行配套;在市縣資金籌集到位的前提下,省級財政按省轄市配套部分進行等額補貼。
作用:有效保護了受災農民的再生產能力。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3. 論保險的意義和作用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論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的市場前景
2)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比較
3)商業保險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4)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發展前景
5)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6)論中外保險競爭與合作
7)交強險的運用與改革
8)論述我國創新型保險產品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
9)年金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10)比較責任保險與一般財產保險
11)比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的異同
12)農業保險在我國今後的發展趨勢
13)我國保險代理人體制的改革
14)保險理賠應遵守的基本原則與特殊原則
15)分析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主要因素
16)我國再保險業的發展趨勢
17)重慶保險市場分析
18)保險企業提高經營效益的根本途徑
19)分析幾種典型的保險公司組織形式
20)理解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監管的核心
21)保險業在混業經營中的意義
22)保險營銷環境對保險營銷策略的影響
23)理解保險經營資產具有負債性的意義
24)為什麼保險人在經營中要遵守風險大量原則
25)論述人身保險的特殊性
26)農業保險經營中的主要問題
27)論保險人公估人在我國保險市場的作用
28)論《保險法》修改的要點
29)保險學大學生在中國保險市場的作為
30)保險的「助動器」與「穩定器」作用
31)論保險條款「通俗化」的必要
32)分析目前國家允許保險資金海外投資和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
33)分析我國保險經紀人市場的發展前景
34)分析我國保險業的人才需求狀況
35)淺談保險代理人
36)分析保險營銷新渠道的拓展
37)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
38)分析我國目前投資型保險
39)論我國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
40)分析我國企業年金保險市場
41)論中國保險市場全面開放所帶來的影響
42)淺談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
43)保險資金的有效管理運用
44)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45)論我國保險營銷策略與發展
46)淺談保險客戶服務中心管理
47)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48)淺談我國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現狀極其發展意義
49)論意外傷害保險的可保危險
50)如何發展我國農村醫療健康保險市場
51)我國財產保險發展趨勢
52)論述財產保險的主要特徵
53)訂立財產保險合同應遵守的原則
54)簡述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的惡性競爭
55)再保險對財產保險公司的意義
56)家庭財產保險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57)分析目前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現狀
4. 2008年中央財政農業保險補貼資金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提高就業補貼的標准(一)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補貼。職業培訓應不低於120個有效課時,職業培訓補貼標准最高不超過每人1000元;創業培訓應不低於150個有效課時,創業培訓補貼的標准最高不超過每人1800元。本通知實施前已按陝財辦社〔2006〕17號文件規定完成的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按原標准審核報銷培訓補貼。(二)職業介紹補貼。職業介紹機構免費介紹符合規定條件人員成功就業,給予每人150元的職業介紹補貼,介紹對象為就業困難人員的,給予每人250元的職業介紹補貼。(三)技能鑒定補貼。將職業技能鑒定(含職業能力考核)補貼標准調整為每人150元。(四)公益性崗位補貼標准,由各設區市勞動保障、財政部門根據陝財辦社〔2006〕17號文件規定的原則,結合實際進行調整。二、擴大就業補貼的范圍對各類企業招用符合陝政發〔2008〕26號文件規定的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補貼;各地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並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補貼以及適當的崗位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後申報就業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期限,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三年。社會保險補貼數額,在企業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補貼額度為企業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承擔的就業困難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之和;靈活就業人員和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人員,補貼額度為個人(或單位與個人)所繳納上述三項社會保險費的全額。以上補貼的申報、審核和發放,按陝財辦社〔2006〕17號文件和本《通知》有關規定執行。三、完善地震災區就業資金政策(一)擴大職業培訓補貼范圍。對因「512」汶川地震災害造成我省的漢中市、寶雞市受災嚴重縣(區)(以下簡稱災區)失業人員和從災區轉移的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以下簡稱勞動者),在災區或轉移到省內其他地區參加職業培訓的,由培訓地區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培訓補貼。(二)給予交通費補貼和生活費補助。對災區勞動者有組織轉移到天津市就業或培訓的,由受災地區給予一次性單程鐵路、公路或水運(路)交通費補貼和每人300元的一次性生活費補助,所需資金從受災地區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具體程序和辦法由各市確定。上述交通費補貼和生活費補助政策審批的截止時間為2009年7月底。(三)將災區勞動者納入社會保險補貼范圍。對省內各類企業(單位)招用災區勞動者,與之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為災區勞動者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上述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審批的截止時間為2009年7月底。(四)調整公益性崗位補貼范圍。將災區廢墟清理、治安維護、物資運輸等崗位納入公益性就業崗位,按標准落實公益性崗位補貼。四、將實施政策性破產國有企業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納入社會保險補貼范圍(一)對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計劃、經批准實施政策性破產的國有企業欠繳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納入社會保險補貼范圍,從2008年6月底前結余的就業資金中給予一次性補貼,審批截止期限為2008年12月底。具體補貼標准和審核程序由各設區市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制定。(二)從結余就業資金中安排上述補貼,必須在確保就業資金基本支出需求(包括職業介紹補貼、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技能鑒定補貼)的前提下實施,不得因安排上述補貼影響就業資金的基本支出需求。五、有效發揮就業資金支出賬戶的作用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認真按照陝財辦社〔2006〕17號文件的規定,在與財政部門共同認定的商業銀行開設就業資金支出賬戶,用於對個人職業培訓(或創業培訓)補貼、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等各項就業補貼資金的核算支付。各市於2008年9月10日前,將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開設的就業資金支出賬戶分別報送省勞動保障廳、省財政廳。勞動保障部門要積極履行職責,及時制定用款計劃,財政部門應根據勞動保障部門的用款計劃,按季預撥資金,年終進行清算。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依據陝財辦社〔2006〕17號文件和本通知的規定,嚴格審核時限,及時從支出賬戶報銷就業補貼資金,確保資金支出渠道的暢通。六、簡化補貼資金報銷程序由個人申請報銷的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由勞動保障部門審核後直接發放申請人,由財政部門每半年對補貼報銷情況集中復核和檢查。七、認真執行政策規定調整完善就業資金政策,對發揮就業資金作用,促進和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勞動保障、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簡化辦事程序,明確辦理時限,做好政策宣傳,確保各項政策的及時兌現和各類資金的及時撥付。要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管理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快促進和擴大就業
5. 購買農業保險,對農民真的有好處嗎
國家為農民購買農業保險,這是一個恆古未有、史無前例的惠農之舉!
每年各地方政府都會從財政資金中安排一定額度劃撥合作的商業保險公司,為域內的農民所從事農業買上一份保險!
在保險有效的年度內,如果農民遭受了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投保的農作物減產嚴重甚至絕收的話,保險公司將啟動保險賠付程序!與政府部門配合,進行受災情況調查和災損數據落實後,就按一定額度向農戶直補金賬戶打保險賠償金!
但是,根據近年來的情況,農業保險還是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因為保費是政府買單,所投農業保險的額度一般就小,保險品種單一,在農民真正受災時,保險公司所能賠付的金額起不到太大的止損作用!
所以,有效的農業保險更應該強化其商業運行功能!政府可以指導、也可以對於農戶投保以保費補貼來激勵,這樣就可以讓那些高價值農業生產項目自己主動提高保額,也就能在真正發生大災害時獲取更高的保險理賠額,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止損,從而有效地保護農業生產!
6. 如何回答對農業保險的看法
一)加快推進農業保險法律法規建設。建議盡快頒布實施《農業保險條例》,使農業保險發展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頒布《農業保險法》,以法律形式明確農業保險在國家農業保護支持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農業保險的經營主體、參與主體、受益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及政府在開展農業保險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避免政府支持農業保險的隨意性,或因財政困難而忽視對農業保險的支持,為農業保險發展提供系統穩定的制度安排。
(二)健全農業保險的管理體系。農業保險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任務重、責任大。在全國層面,在國務院的統一協調下,明確各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適時建立統一領導的農業風險管理機構,統籌全國農業保險發展。加強對農業保險風險的研究,整合我國的氣象、水文、農業生產數據,為農業保險和農業再保險產品定價提供統一的數據平台。在地方層面,建立以政府牽頭,農技部門、保險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戶等多方聯動作合作平台,將風險補償機制與科技服務機制、農業保險與產業化經營有機結合在一起,建立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三)完善農業保險經營管理行為。引導保險公司增強農業保險合規經營意識,建立健全內控和風險防範機制。保險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對保險機構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處理。參與農業保險業務的基層政府和農業部門應嚴格按照相關政策和制度要求提取相關費用。建立紀檢監察、審計和保險監管等部門合作機制,形成監管合力,綜合治理農業保險業務領域違法違規、弄虛作假問題。
(四)進一步改進財政補貼辦法。完善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管理辦法,繼續加大中央、省和市三級政府的財政補貼分擔比例,盡量取消縣市的財政補貼分擔;實行適度差異化的補貼方式,中央財政應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和生豬等畜禽生產和調出大省的財政補貼力度;對農業保險承辦機構提供一定的費用補貼,改進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式,將部分種植業、養殖業的財政補貼資金轉化為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五)健全農業保險經營模式。我國農業保險需求巨大,業務不斷拓展,應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經營主體。積極探索發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組織。探索由政府成立非營利性的專業農業保險公司,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作的經營模式,
不斷提高農業保險的經營管理水平。對重點農產品進行統保,以避免逆向選擇,更好地分散風險,降低參保農戶負擔。例如,全國范圍內探索對小麥、水稻、棉花、生豬、奶牛等戰略性農產品資源進行統保。
(六)加快建立政府主導的農業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國家大災保險基金,構建商業再保險和國家再保險相結合的、多層級的大災風險分擔機制。充分調動國內外再保險公司的積極性,積極利用再保險機制,分散農業保險經營風險。條件成熟情況下,可考慮成立專門的農業再保險公司。同時在設立大災基金、再保險安排、資源配置與投入、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農業保險是國家政策性的農業保險,是為了扶持和保證農業的安全生產而制定的,主要是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和保險公司的能動作用綜合發揮作用才能加快農業保險的發展
7. 農業保險的經營目的
是為國家的農業政策服務,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農業保險的經營原則是:收支平衡,小災略有結余豐年加快積累,以備大災之年,實現社會效益和公司自身經濟效益的統一。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國家支農惠農的政策之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公司對政策性農險長期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要有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2、堅持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方式不動搖;
3、政策性農險的核心是政府統一組織投保、收費和大災兜底,保險公司幫助設計風險評估和理賠機制並管理風險基金;
4、出台相應的政策法規,做到政策性農險有法可依;
5、各級應該加強宣傳力度,使農業保險的惠農支農政策家喻戶曉,以下促上;
6、農業保險和農村保險共同發展。農村對保險的需求空間很大,而且還會逐年增加,農業保險的網路可以為廣大農村提供商業保險供給,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保險需求,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7、協調各職能部門關系,建立相應的機構組織,保證農業保險的順利實施;
8、其次各級財政部門應該對下撥的財政資金最好進行省級直接預撥,省級公司統一結算,保證資金流向明確,足額及時,保證操作依法合規;
9、長期堅持農作物生長期保險和成本保險的策略;養殖業保險以大牲畜、集約化養殖保險為主。但不能足額承保,需給投保人留有較大的自留額,同時要實行一定比例的絕對免賠率;
8. 農業保險有何作用
【導讀】現代農業保險在農民收益和農業經濟處在不確定的狀態下,為農業生產者分散風險、降低損失應運而生。農業保險對農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發展的根本保障起到深遠的現實意義。國外農經專家認為:農業保險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農業發展中農業保險是不可缺少的保障。 農業保險是商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農業承受著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的威脅,這嚴重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風險機制的脆弱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這種狀況客觀需要創建一種轉移分散風險、分攤經濟損失的風險管理機制,由此現代農業保險應運而生。農業保險的發展,對保障農業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1.農業保險對農民個人的影響。農業保險可以使投保農戶在遭受保險責任范圍內的災害後及時得到經濟補償,農業保險可以通過轉移和分散風險,以賠償支付的方式保障農民生活的穩定。 2.農業保險對經濟的影響。農業保險有助於保障農業生產過程的持續穩定。它可以使大額的不定的農業風險損失,轉化為小額的固定的農業保險費的繳納。 3.農業保險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在我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波動是引發國民經濟周期波動的重要因素。因而農業保險在直接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也間接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同時,農業保險的介入是農業生產能夠正常進行,會使農產品的供求狀況平衡,進而影響社會其他階層人們的正常生活。 農業保險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是為國家的農業政策服務,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的根本保險。